首页 > 推荐 > 《甄嬛传》的结局,皇权与后宫互相妥协的握手言和?

《甄嬛传》的结局,皇权与后宫互相妥协的握手言和?

《甄嬛传》已经上映多年,但网上的播放率和评分仍居高不下,据说郑晓龙导演不会浪费任何一个镜头。如此精雕细琢的良心好剧,自然深得观众欢心。我们本篇就来叨叨《甄嬛传》的结局。


大家都应该有所了解,作为最后大boss的甄嬛,在皇帝死去之后扶植非自己亲生的养子弘历,也就是乾隆,登上了皇座。这个结局,被诸多观众们解读为甄嬛党的胜利,娘娘失去了爱情、友情,但在二十多岁你我还在夜夜加班的年纪就已经坐上了太后的宝座,从此荣华富贵,一世安稳。


然而,真的如此吗?


皇上与太后表面上是母子,。两人深知,为了大清江山的稳固与发展,只能按捺住自己个人心中最基本的人性本知,将身边眼前的阻碍一个个铲除,无论是亲生手足,还是肱骨之臣,抑或是亲密爱人,从而达到前朝与后宫互相牵制、平衡的状态。



因此,制衡,是最为重要的。这点,皇上最为清楚不过:




而太后与皇上的谈话中,也多次强调,后宫与前朝,牵一发而动全身。平民百姓所看到的一个个妃嫔的封号位份,其实是前朝的一股股势力纠结。因此,利用后宫来牵制前朝,利用前朝来安抚后宫,也是皇家常玩的手段了。




比如,前朝利用年羹尧骁勇善战,平定江山,后宫则一步不错地利用同样是将门之后的端妃送了碗打胎药给华妃,流产后又单独赐了带有避孕功能的欢宜香,长年累月地损伤了华妃的根基,再无子嗣的可能;而华妃也灌了端妃一壶红花,导致端妃终身不育。这样一来,即使皇上驾崩,也再不会有掌握兵权的母家挟持皇子执政的担忧。令人恐惧的是,这件事是在皇上还是在亲王的时候就筹谋的。



因此,在雍正铲除异己、大局已定之时,为后宫寻求一个稳定有力的主导者,也是再正常不过了。


甄嬛的出现(这里说的是,,而非前期带着少女梦想的筹谋者),恰到好处。因为在这场游戏中,她最熟悉游戏规则,玩得也最好,自然,也获得了领导——皇上和太后的一致首肯。所以说,与其说是甄嬛赢了,不如说是,她选择了这条路,同时也被这个体制选中了,这是一场握手言和的妥协。


孔飞力在著作《叫魂》里面提到,清帝面对的两大问题,是谋反与汉化。这两点,在任何清剧,包括武侠小说《鹿鼎记》里都无法回避。


而这两点,甄家都没有机会。


  • 甄家没势力


甄家不是武将出身,和兵权没有任何瓜葛。


况且,在一开始,前朝就利用甄远道和瓜尔佳‧鄂敏来弹劾年羹尧及相关亲王,去除眼中刺,后宫也是在甄嬛的助力下搞垮并赐死年妃;随后再利用瓜尔佳‧鄂敏打压甄远道,以其收藏歌颂反贼的诗集、同情反贼为由,将其流放宁古塔,大伤甄家元气,后宫里相应地甄嬛也落寞地出宫修行。随着甄嬛决意回宫,也是前朝皇上为了清理瓜尔佳一族的过大势力,瓜尔佳全族覆没,而祺嫔也被打入冷宫,葬身乱棍之下。至此,清除年羹尧一派的功臣党也被连根拔除,不成气候。


而甄父年老体弱,重回京城后,只落了个闲职,能够平安养老,已经谢天谢地了,断不敢再生事。



更何况,甄父甄母一向小心谨慎,除了被皇上扣上的“同情反贼”的大帽子,平时基本没有做任何让皇室蒙羞的事情,不比安陵容的父亲眼光浅显,仗着女儿进了宫,就为非作歹,贪污受贿。



另外,甄家没有儿子,两个妹妹所嫁虽然是王爷,但也无所出。对皇权而言,几乎无外戚的干扰。


加上后来果郡王被毒死,慎贝勒人微言轻,前朝基本没有任何人可以辅佐甄嬛的亲生儿子六阿哥顺利登上宝座,况且,身边还有一个已经成人的心思叵测的四阿哥弘历。这种情况下,甄嬛做出了最明智的决定:与其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不如早早放弃,甚至入了果郡王一脉,保永生富贵和性命无忧。


  • 成功地化解了汉化的危险


甄嬛是汉人,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对汉文化如数家珍,是非常有底蕴才学的女子。


因此,皇上对她的态度,是从一开始“杏花微雨”的喜爱,



到引经据典,给出各种建议时的初生惊讶与欣慰,



到最后怀疑同情政敌,心生顾忌,



以及到后期甄嬛从甘露寺回宫后恪守本分,统领后宫表率的由衷欣赏。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甄嬛后期回宫后时,已经被赐姓“钮祜禄氏”,出身也由汉军正蓝旗(下五旗)抬为满军镶黄旗(上三旗),封为熹妃,取未来光明灿烂之意。



作为清代八旗之一,镶黄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叶赫那拉氏、辉发那拉氏、乌拉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可见,甄嬛的出身一下子就由普通汉人官家子女抬到了与皇后出身同级别的满清贵族等级。


被征服者必须以遵从征服者的风格来表明自己的服从。


这点,甄嬛做到了,通过改姓、抬出身,成功地规避了汉化的危险,反而在里为满族引入了更加优良的血统,在外则更加加强了统治的牢固性。


而除了以上两点消除了皇上的戒心,甄嬛自身的优点也是多多的。


  • 年轻,身体好


这是个极大的优点。


不但意味着多子多福好生养,也意味着有体力在残酷的后宫中尔虞我诈。


甚至乎,在弘历即位后,甄嬛也才不到30,有足够的精力辅佐年轻的皇帝平稳政局与后宫。


皇上的最爱——纯元,与后宫的正宫皇宫——宜修,身体都不是很好。纯元死于难产,当然也是死于皇后下的毒;而皇后则在她的孩子夭折后犯了头风病,更加谈不上再次怀胎生子的可能。


而太后,在皇上即位之后不久,就开始病恹恹的,到了后期,连靠她扶持上位的皇后也敢对她以下犯上,口出不逊之言。



而甄嬛就不一样了,进宫的时候才十七岁,样子长得有点像皇上的初恋纯元,因此备受宠爱,先后怀孕四次,在《甄嬛传》里算是怀孕次数最多的嫔妃了。


身体也棒棒的,第一胎被安陵容的舒痕胶害流产,第二胎生下女儿三天后即出宫修行,在甘露寺做了几年粗活重活,病得奄奄一息,居然还怀上了第三胎,也回宫顺利产下双胞胎。至于头风什么的发作起来惊天动地的慢性疾病,就更没有了,最多就是在修行的时候大冷天干活,手上生了冻疮。



这样一个身体康健的太后,足够保障后宫稳定运行数十年了。


  • 个人能力强,但行事有度


能作后宫的统治者,必定不是寻常人物。


因此如太后所言,性格太软的纯元,是做不了皇后的。她也就选择了由着纯元、宜修这两姐妹互相残杀,优胜劣汰,由胜者宜修坐镇中宫。


但宜修对于太后和皇上“杀伐决断”的标准,却贯彻得过火了。明知道两位领导对子嗣的重视,



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皇上与太后的眼皮子下组织堕胎小分队,残害皇嗣。而且对于太后的告诫、皇上的怒斥仍固执己见,丝毫不以为错。



这样的一个有恃无恐者,是不能留着在后宫独大的。因此,迎甄嬛回宫,是势在必行。


以甄嬛的体力、心智,加上皇上赐给的姓名、身份,足够与皇后分庭抗礼, 因此,皇上用半副皇后的仪仗迎回甄嬛,其实是给了后宫一个明确的信号:


后宫,不需要皇后这样的一家独大者。



而甄嬛的封号为熹,相比起皇后的行事阴暗诡异,甄嬛的很多动作中,都带有大气有爱的光明成分,也配得上这个封号的寓意。


比如和眉庄情同姐妹,一直到死都未曾反目,也帮忙抚养她的孩子;


比如求皇上让浣碧入甄家族谱,以义女之名出嫁果郡王府,在陪嫁以及礼仪上不输孟国公府,不让浣碧受半点委屈;


比如甄嬛党结局都算美好。端妃、敬妃都有收养的女儿,欣贵人就算无后也可以安然养老;但跟着皇后混的安陵容、祺嫔(瓜尔佳氏)却都生不出孩子,赚不到出路。甚至没有利用价值后,就只能成为一具冰冷的尸首。



而面对皇上与太后的标准,甄嬛也执行得极好。


面对敌人,杀伐决断,毫不留情。连续扳倒瓜尔佳氏、安陵容两员大将,解除皇后的协理六宫事务职权;


面对盟友,肝胆相照,多有照拂。从小允子、槿汐、流朱到眉庄、温太医,甚至到果郡王、慎贝勒,无不赤胆忠心,卖命者众。能够团结这样一批人的人,必定不是凡人。这点太后与皇上都能看得清。


面对外国使节,有礼有节,聪明机智。在使节的刁难前,甄嬛巧妙化解,避免外交尴尬。这样的质素在后宫任何一个嫔妃身上都是少见的。


  • 不好权力

最为难得的是,甄嬛对于皇位或者垂帘听政,没有觊觎之心。


甄嬛甫一进宫,纵然心思机敏,但仍不过是个单纯少女,梦想也只是想嫁与这世间最好的男子。



因此,被华妃赏给夏冬春的一丈红和井里福子的尸体吓得魂飞魄散后,她选择的是逃避,装病不侍寝。



但很快,发现躲不过去。只能在一次次斗争中学习、被击败、学习、再反击。。



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并非她所想,而是时势为之。 这点,太后和皇上都看得清,也由着她从中学习、适应。因此,一开始甄嬛流产后怨恨华妃,把自己的失子之痛而不是把皇帝的需求放在首位,让两位领导觉得她仍待时间学习:



而在数年的磨砺后,甄嬛也交上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充分获得了太后与皇上的首肯。


皇上每每想和甄嬛商量一些棘手的政事,甄嬛总是先以后宫不得干政推脱,再皇上再三要求之下,也不会明着讨论,而是以诗书史经暗喻;



在生下六阿哥后,皇上多次提起立储的事情,甄嬛都是坚决地以皇上身体健康此事不急为由推过;



皇上明着说要立六阿哥为太子,甄嬛明言拒绝,并建议立四阿哥为太子,让皇上非常惊讶;



,亲手毒杀了自己的恋人隆科多;而甄嬛和果郡王也在面对皇上的考验时,也做出了让皇上放心的决定:果郡王赴死,甄嬛独活。


甄嬛在宫多年,从未自作主张妄议国事,并且也尊重各位皇子,甚至暗中帮助先前不受皇上待见的四阿哥远远地看一眼自己的皇阿玛。比起皇后逼死齐妃收养三阿哥、试图下毒谋害四阿哥以确保太后地位的行径,高下立判。



作为征服者,必须保持满族文化特性;作为管理者,必须与汉族地主精英共享儒家文化。


因此,集两者大成的钮祜禄‧甄嬛,成为统领后宫的执掌者,实至名归。对得起皇上太后的嘱托,也对得起江山社稷的要求。


而甄远道的女儿,甄嬛,那个爱笑的伶俐少女,隔着这重重的宫帘,永远定格在了多年前的岁月烟云里,那年杏花微雨,小山重叠,已是一别经年,不堪回首月明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