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她一生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如今将千万财产捐给祖国,只为毕生挚爱!

她一生漂泊异乡颠沛流离,如今将千万财产捐给祖国,只为毕生挚爱!

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 

滴答滴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收听节目啦~


笑傲江湖,我是高莉


6月3日,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提起叶嘉莹先生,没有南开人不知晓她的名字,南开人会自豪地将她与南开相连。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的迦陵学舍,即是为她修建的永久定居之处。



她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她是2015-2016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她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


多家权威媒体更是敬称其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1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


但荣誉并非她所求。叶嘉莹先生毕生挚爱,是中华古典文化,是中国古代诗词!叶嘉莹先生毕生所向,是将中国古诗词发扬光大,是将古诗词留存在每一代中国人心中!


她一直关心着中国新一代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她曾拿出自己的十万美金积蓄设立奖学金,专门用于激励研习古典诗词的学生。



有个细节我印象很深。2015年,叶嘉莹的讲座。身着紫色开襟长衫的叶嘉莹先生在一阵掌声中从舞台一侧走出来。她因为腰腿之疾,由左右两位工作人员搀扶着,一小步,再一小步地,。


主办方给她准备了一张柔软厚实的靠背椅,她不坐,要站着讲课,把椅子晾在身后。


“我到现在90多岁,我的腰腿有毛病,但是我一定是站着讲课的。这也是对于诗词的一种尊重。”



叶嘉莹不慌不忙地讲了3个小时,长度超过了主办方的预计。她白发微卷,神采飞扬,连连打起手势,毫无衰老、疲倦之态。只在讲座中段,实在是累了,她用商量的口气说,“我想我现在可以休息两分钟吗?


听众以掌声作答,她坐下来喝了几口茶水。


大多数人知道的,是她的才情纵横;但很少人了解她经历苦难、漂泊伶仃的一生。是诗词,带她走过人生欢乐与无常,是诗词,伴她一路而来,承载了她一生所向……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上世纪中期曾在台湾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执教。1969年迁居加拿大温哥华,受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首位中国古典文学院士。1979年起,她每年利用假期回国讲学。


2013年,因年老不能再越洋奔波,决定正式回国,定居南开。



叶嘉莹为她一生获得的学者、教师和诗人等众多名号排了个序,说大半生的时间都用于教学了,所以首先是教师,其他的都排在这后面。给年轻人讲课是她最愿意做的事。只要有人邀请,她都欣然前往。30多年来,她曾经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讲学,举行古典诗词演讲有数百场之多。



“我一直在教书,这是情不自已。她说,“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不讲给年轻人知道?“我天生来就是一个教书的。叶嘉莹说从1945年大学毕业至今,她在讲台后站了70多年。


讲起过去单枪匹马飞到各地讲学的日子,她很怀念,藏不住得意,“你们无法想象我讲了多少课。对叶嘉莹而言,没有退休这回事。90多岁了,她还带学生,在家中的小客厅为他们讲课。


2

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叶嘉莹少年时就表现出了兼具悲悯与智慧的诗心,这得益于她的家庭教育。


旧学修养极深的伯父是她的启蒙者。伯父给了她一本诗韵,教她一东,二冬,三江,四支……10多岁时,就出题让她作诗。叶嘉莹记不起第一首诗的全部细节,只记得那是一首关于月亮的诗,用的是十四寒的韵。


△叶嘉莹与弟弟们的童年合影


王国维曾有一句感叹,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叶嘉莹忧患不断却成就斐然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注解。


15岁的一个深秋傍晚,叶嘉莹长时间蹲在地上看一只快要僵死的白蝴蝶,怎么挣扎都飞不起来,她写下一首《秋蝶》,意境孤寂清冷。16岁的夏天,她作了一首《咏莲》,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追问起人生意义。




有人问她,怎么你十几岁就写这样悲观和深刻的诗?她回头想想也觉得奇怪,“莫知其然而然,莫知其为而为,总之我写了这样的诗。


少年时代,叶嘉莹经历了国仇与家难的双重变故,这些诗作,全都是有感而发。叶嘉莹一生少有安稳的日子,经历了3次大的灾祸。17岁时丧母,让她比一般人提早明白了生死离别。



1948年,她随丈夫去了台湾。台湾当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丈夫入狱,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捕,。那时,她常常做“回不去的梦。梦中回到老家北平的四合院,但所有门窗紧闭,她进不去,只能长久徘徊于门外。她还常常梦到和同学经过什刹海去探望老师顾随先生,却总是迷失于又高又密的芦苇丛中。


△1943 年,顾随先生与叶嘉莹(二排右一)合影


几年后,丈夫出狱,却因长期囚禁性情扭曲,动辄暴怒。为了老父和两个读书的女儿,她辛苦教书维持整个家庭,极尽忍耐,以平静示人。只在梦中舔舐伤口——那些梦里,逝世多年的母亲突然出现了,要接她回家。



诗歌是支撑她“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正是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给予她力量,支撑她默默承受这一切,继续走着自己要走的路。诗词见证了她如何度过艰辛岁月。“我们在大时代的变化之中,真是身不由己。把你漂到哪里,就落到哪里,都不是你的选择。


在一篇文章中,她提出“弱德之美的概念。说诗词存在于苦难,也承受着苦难,因此是的。但苦难之中,人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是弱德。她说自己一生没主动追求过什么,面对不公和苦难只有尽力承担,她极其坚韧,把我丢到哪里,我就在那个地方,尽我的力量,做我应该做的事情。


叶嘉莹先生在台湾教书


1969年叶嘉莹携全家迁居加拿大温哥华。“我的忧患总是接连而至的,早年我母亲去世,死在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上,我写了8首哭母的诗,没有想到我50多岁了,年过半百,大女儿跟女婿在一次出游的车上出了车祸,两个人同时不在了。料理完女儿女婿的后事,她闭门不出,日日哭泣,写了10首哭女诗。


“平生几度有颜开,风雨逼人一世来,“痛哭吾儿躬自悼,一生劳瘁竟何为她叹命运不公,反思劳瘁一生的意义。经过这一轮苦难,叶嘉莹顿悟把一切建在小家、小我之上,不是一个终极的追求和理想。


叶嘉莹先生在大女儿的婚礼上

3

古典诗词文化终能“珠圆月满”


1978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她独自穿过一大片树林去投一封寄往中国的信。


在那封信中,。她说自己一生“很多事情没有选择的余地,而这次是她唯一一次主动争取。从家中出来时,树梢上还有残阳余晖,往回走时,天色全暗了。那个黄昏让她思索如何对待余下的日子,“唤起了我年华老去的警醒。她当时写了两首诗,其中两句,“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


1979年,她收到了中国教育部批准她回国教书的信,安排她先去北大教书,不久后又应李霁野先生之邀去了南开。每年3月,温哥华的大学停课放假了,她就飞回国内讲学。如此奔波30多年,直到2014年,她决定不再越洋奔波,选择定居南开。


南开校长杨石先(前排右二、外文系主任李霁野(前排右一与南开教师迎接叶嘉莹


1979年叶嘉莹回国授课时,徐晓莉是一名旁听生。当时她是天津师范大学的学生,特意跑到南开大学旁听。她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家穿着清一色的衣服,男生和女生都分不出来,可是叶先生在讲台上那儿一站,从声音到她的这个手势、这个体态,让我们耳目一新。没有见过,真是美啊。


她记得叶嘉莹在黑板上的板书也很好看,竖排繁体,一边说一边写,速度很快。“因为她可能用英语讲课习惯了,她装饰句很多,而且定语从句很多,很长很长的句子,而且滔滔滚滚的,听都听呆了。她说,“从那儿以后,我们回去就一传十,十传百……



叶嘉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学生听到不肯下课,直到熄灯号响起。她写了“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的句子,形容当时的场面。


,学生对于新知和旧学,尤其对承载真善美的诗歌,有极大热情。叶嘉莹继承了她的老师顾随先生的讲课风格,“纯以感发为主,注重分享心灵的感受。



这是很多学生和教师闻所未闻的教学方式。课后,有很多学生给她写信。徐晓莉是其中之一,她写信告诉叶嘉莹,听了她的课,“我的人生就这样开始改变了


得知她回国定居的打算,一些海外诗词爱好者与南开大学校方联系,出资为她在南开盖了迦陵学舍,名字取自她的号迦陵他们说我年岁大了,不能老坐着飞机跑来跑去,希望我回来能够定居,所以给我盖了迦陵学舍。



她喜欢南开马蹄湖的荷花,于是学舍就建在湖畔不远处。她的母校辅仁大学当年在恭王府,师生常在海棠树下作诗。恭王府工作人员移植了两株西府海棠栽在学舍院子里,满足了叶嘉莹的怀旧之思。



叶嘉莹现在依然独立生活。她说自己有诗词为伴,不需要人陪。她通常晚上两点半睡,6点半就起来,所以中午要睡一会儿。水果和蔬菜吃得多,却不在乎口味。学生钟锦曾看到她自己做饭,一锅开水,青菜往里头一煮,蒸几个馒头,就是一顿。学生曾庆雨有一次帮她收拾屋子,打开冰箱,发现里面只有一点绿叶蔬菜和半瓶腐乳。


她对诗词投入了太多的情感,之外的事情,她都不在乎。她经常引用《论语》的话,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追求生活享受的人不足以言学问道德。



叶嘉莹形容自己是受了旧道德、新知识教育的人。这让她形成了遇事退让、不争的性格气质,但该做的事情她做到最好。她自己不争,也要求学生不争。她公开对外说,跟我做学生就得吃亏


叶先生名声在外,大部分人以为做叶先生的学生会沾很多光,会受很多益。可是恰恰他们的实践阶段非但没有受益,反倒还没有像其他导师一样替学生找工作、发文章。叶先生从来不做这种事儿。



从55岁第一次回国教课至今已有39年,她仍觉得太短,感叹自己回来晚了。现实景象提醒她时间在流逝——每年秋天回到南开,马蹄湖的荷花凋了大半。


早年她就写过这样的诗句:“甘为夸父死,敢笑鲁阳痴。她解释,“夸父是追太阳的,我当然也没有什么大的本领,也没有什么大的学问,我也做不出什么大事来,但是我真的喜欢诗词。我看到了诗词的好处,我应该把我所见到的这么好的东西说出来,传下去。



杂志写过的一个报道,让她相信古典诗词文化终能“珠圆月满。因为报道说,两颗汉朝坟墓中挖出来的莲子,在精心培育之下,奇迹般地长出了叶子,开出了花。


莲花落了有莲蓬,莲蓬里边有莲子,莲子里边有莲心,而莲心是不死的。叶嘉莹受其鼓舞,写了一首《浣溪沙》,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



此后很多场合中,每当人们问起她对诗词文化未来的看法,白发苍苍的叶嘉莹总是复述这个故事作为回答。




- END -


感谢人物

为本期节目提供图文素材

笑傲江湖有删改


更多精彩文章↓↓

■ 这是史上最神秘部门!去年亏250亿,失败100个项目,一失败就给员工发奖金!

■ 他为2岁女儿变了个魔术,看哭1600万人……他让我们相信,爱可以创造最美的魔法!(后附神秘彩蛋)

■ 打过李小龙,怼过林青霞,这个纵横乐坛30年的老爷子,死后被千万人景仰!(后附彩蛋)

■ 62岁周润发裸捐56亿: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结尾歌曲↓↓

听完记得点赞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