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洋节"受宠",传统节日何时才能笑傲江湖

洋节"受宠",传统节日何时才能笑傲江湖



        特异搞怪的万圣节刚刚过后不久,11月份第四个星期四的国外节日——感恩节又如约而至。在我市许多大、中、小学校的门口,记者看到成群的学生们围在了那些售卖节日礼品的商店前,唧唧喳喳地讨论着过感恩节时自己要买什么东西,怎么过,和谁约着一起去过等问题。一些幼儿园里,刚过完万圣节,又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着感恩节的活动安排了。
        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洋节频繁来袭,各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们、甚至幼儿园的小家伙们也都热衷上了过“洋节”,而对于本国的诸如重阳节、腊八节、清明节等传统节目,却这很难看到这么热闹的场面。学生们为什么热衷过“洋节”?

        走访:
        孩子眼中,“洋节”更受宠

        11月20日,记者走上街头,在朝阳大街、友谊大街、北大街等多条街上随机采访了15位带着小孩的市民,其中有11位市民表示每年会和孩子一起过“洋节”。“现在大部分孩子喜欢过‘洋节’,觉得稀奇有趣,中国传统的节日反而没有那么热衷了。”一位市民说。
        “我女儿在动画片和英语学习中,都会接触到描述圣诞节的内容,所以她很喜欢。”市民李永说,除了儿童节,她女儿最喜欢过的就是圣诞节,其次是万圣节和春节。圣诞节当天如果有举办相关主题活动的地方,就会和妻子一起带着女儿参加,如果没有就在家带着女儿装饰圣诞树,并假装成圣诞老人送女儿喜欢的礼物。李永说,现在是全球化时代,过一些“洋节”,了解一些西方文化,对孩子来说也有好处。
        在采访的15位市民中,有5位市民表示偶尔会过,只有2位市民表示完全不过任何“洋节”。市民小邹告诉记者,虽然多了解国外的节日和文化对孩子有一定的好处,但在她看来,孩子小的时候,多让他感受中国文化是最重要的。“外国文化跟中国文化相比差别很大,所以外国的文化可以在他长大后让他自己去了解。”邹女士说,就现阶段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根,是更适合孩子的精神养分,所以与其让孩子去过“洋节”,还不如给他们先普及传统中国节日知识。


        现象:
        过“洋节”,花样多

        说起过“洋节”,市民张婷对记者说,她儿子在电视中看到一些外国人过洋节,觉得很喜欢,便央求着她过一次。于是今年的万圣节,她和其他有孩子的朋友约定在一家KTV包个大包间过节,还要求大家都要盛装出席。万圣节当天下午,她把儿子打扮成了“美国队长”,自己也带上了一个南瓜面具去过节。“孩子们都很喜欢过这种节日,觉得很新奇,和小伙伴们又能吃又能玩,十分高兴。”
        无独有偶,家住北大街的李青告诉记者,她7岁的女儿同样很喜欢过洋节,最喜欢的就是圣诞节。去年平安夜那天,李女士夫妻专门买了棵小柏树回来,挂上彩灯和各种小礼物盒,当圣诞树。把圣诞树装饰好了后,李女士的女儿就打电话叫来几个玩得好的小伙伴一起来过平安夜,大家相互送平安果。“圣诞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围坐在饭桌上吃披萨,还在女儿的圣诞袜里放了一个芭比娃娃。”李女士说,今年的圣诞节准备让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一起装饰圣诞树,并准备把家里的老人也接来一起过节。


        发现:
        “洋节”中偏偏“感恩节”氛围不浓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与万圣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中外大节日的浓厚节日气氛相比,对感恩节,商家多表现得波澜不惊。目前实体商店更多的主题促销仍停留在周年庆、会员日、新品上市、换季打折等。“很多人都不重视感恩节,所以我们也没有特别针对感恩节做活动,消费者数量也和平常差不多。”位于我市某大型购物中心的一名营业员说。也有商家称,刚刚忙完光棍节,又要全力准备圣诞节,对感恩节有些“疲软”了。
        除了商家表现不温不火外,很多消费者对这个洋节也表示提不起兴趣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名路人,知道感恩节的只有一半。“‘双11’刚过,想买的东西都买得差不多了,钱包还没‘回血’,如果真的再想买,接下来还有‘双12’、圣诞节、新年啊。”刚刚在“双11”活动中疯抢了过千元物品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感恩节的打折促销力度肯定比不上“双11”等“大日子”。不过,相比在消费方面的冷清,感恩节却给不少市民提供了一个问候亲朋好友的机会。记者了解到,不少市民借着感恩节纷纷通过网站论坛、微博写下感恩话语,或通过电话、QQ、短信、微信等方式对亲友表达感谢之情。
        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共有的节日,由美国人民独创。原意是感谢上天赐予的好收成。在加拿大,这天成为和家人团聚的日子。看到以上信息,记者感觉感恩节其实与中国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义相同。可以算是“洋为中用”的一次好的例证吧。


        家长质疑:
        过“洋节”成了一种形式上的追求

        “‘洋节’在满足学生们新奇浪漫、狂欢放松需求的同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成为学生们借机消费、借机娱乐的一大特殊日子。”一位中学老师如是说。随后,记者采访了两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学生,他们说:“一些大学生为了节日的狂欢,除了找借口向父母预支下月生活费外,甚至四处打电话向亲朋好友借钱。”“自从谈了女朋友,每年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每个节日都至少花四、五百元,有一次情人节花了2000多元,一个月生活费全没了。”而一些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大多抵不住“洋节”的诱惑。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则在校方的各种活动安排之下,或者在各种市场活动的攻势下,家长们也不得不拿出一笔额外的开销,来满足孩子的愿望和要求。
        市民王女士说:“每次过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幼儿园的老师都会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准备各种过节的物品,还有让孩子排练各种表演的节目。”
        “好像万圣节、圣诞节这类西方节日成了孩子必过的盛典,而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时,学校方面就没这么热衷,简简单单唱个歌、跳个舞,就过去了,传统节日的意义相较更淡。”王女士说,如果让孩子过节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节日礼仪和常识,让孩子增长见识,与家人增进感情,她本人并不反对,但如果将这种西方的节日搞成一种形势上的追求,并且为了过一个西方的节日,还要付出昂贵的消费,那就不值得过了。

        记者:
        过节重在过得有价值

        引入“洋节”,过“洋节”,可以崇洋,但不媚外。西方的感恩节虽有其宗教成分,但完全可以吸收其积极成分,融入传统美德中,并赋予新的涵义。如果在“感恩节”,为孩子完成一个“心愿”,让孩子知道“感恩节”的存在,学习换位思考,珍惜朋友,理解父母;因此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将“感恩节”进行到底,让“感恩”植根于更多的孩子心里。也会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也让成年人暂停麻木冷漠的心,真诚地去体贴关心别人。不管是过“洋节”,还是过本国的节日,都要能够从这个节日中得到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收获,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过节的形式,其实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相辅相成的。而洋节的风生水起,更让我们值得反思的是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传承,至于何时“笑傲江湖”,需要我们所有国人的理解和支持,将国民文化共同建设与发扬下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