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独家•观点】新华网首页刊登董希淼文章:为阿里巴巴的“迷途知返”点个赞

【独家•观点】新华网首页刊登董希淼文章:为阿里巴巴的“迷途知返”点个赞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文章登新华网首页


作者董希淼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刊于2014年7月28日新华-思客专栏。


  7月22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深度合作,为中小企业推出基于网商信用的无抵押贷款服务——网商贷高级版,据说最高授信额度可达1000万。


  消息一出,引发了诸多关注。某媒体评论说:这是银行首次基于阿里巴巴平台大数据和信用体系,给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是阿里巴巴大数据价值在金融行业的一次应用。


  其实,早在多年之前,多家商业银行就开始与阿里巴巴高调联手,开展基于中小企业网络信用的信贷合作,推出了包括信用贷款在内的诸多金融服务。这其中比较重要的的主要有:


  2007年5月15日,阿里巴巴和中国建设银行在杭州签署企业信用度贷款服务协议。拥有良好网上交易信用记录的杭州中小企业,可以借助这一记录更便捷地获得建行贷款。随后,双方联手开发了“e贷通”等贷款产品,以网上电子商务信用度评级作为贷款发放重要依据。


  一个月后,6月29日,阿里巴巴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了网商融资服务协议,联合向网络市场上有一定信用级别的商户提供融资服务。工行以阿里巴巴及其旗下的淘宝、支付宝会员的网络信用和网上交易金额作为参考依据,为其提供授信评价,并推出多种融资产品。


  2009年8月3日,上海市和浙江省、杭州市政府携手中国建设银行及阿里巴巴,在沪杭两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覆盖所在区域的网络银行“风险池”。随后一个短暂时期内,阿里巴巴以其平台上企业网络联保的模式与银行密切合作,业务覆盖浙江、上海、福建等地。据媒体报道,当时的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甚至曾打算联合发起设立专门的网络银行,作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银行,共同致力于电子商务领域的金融服务。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社会热切期盼阿里巴巴与银行合作结出硕果、成为互联网公司与金融机构强强联合的典范时,情况却悄然生变,而这种变化不为外界所知。事实上,早在2011年4月,阿里巴巴和建行的紧密合作已经宣告结束,与工行的类似合作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之前的2010年4月,阿里巴巴拿到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牌照。


  与建行、工行合作从高调开局到悄然停滞,媒体普遍认为,是阿里巴巴和商业银行在思路和方式上的变化,对中小企业信用的不同判断标准阻碍了他们之间的合作。而阿里巴巴与银行当事双方,对此的说法各有不同:


  阿里巴巴方面认为,与银行合作虽然解决了一些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合作方式本质上还是以银行原有的信贷流程为主。尽管电商平台上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是能通过银行信贷门槛的小微企业却极为有限,而且电商平台上小微企业在网络上所积累的信用并不能获得银行的充分认可,大部分还是需要担保、抵押或者联保等形式。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融资额度低,银行信贷流程并不能高效实现他们的融资需求,效率并没有明显提升。


  而银行方面,则是道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也或许是阿里巴巴主动搁置与银行合作的根本原因。相关银行认为,合作之所以减少甚至停滞,和阿里巴巴渐渐希望在银行的贷款收益中直接分成有关。据说,阿里巴巴提出要向企业收取与贷款相关的费用,遭到了银行的拒绝,银行认为这加重了客户负担,也增加了信贷风险。特别是,在拥有阿里小贷之后,阿里巴巴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电子商务平台、简单地向银行提供企业信息,它要求收取贷款额的2%作为收益。


  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沉淀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海量在线交易数据,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也是银行纷纷向阿里送上秋波的主要原因。在目前情况下,阿里巴巴在交易数据方面的优势独一无二,并且为其他机构无法在短期内赶超或复制。而在大数据时代,更多的数据往往也意味着更多业务延展的可能性。在拥有阿里小贷公司进而成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之后,阿里巴巴企图希望独享自己在企业交易数据方面的优势,独家为小微企业以及消费者个人提供各种金融服务。我认为,也正是在这种“吃独食”的心态下,阿里巴巴将油墨未干的合作协议束之高阁,主动放缓直到停止了与银行的密切合作。马云2013年10月在一次会议上大言炎炎,宣称“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去改造银行业”,正是这种心态的直接流露。


  马云一直说什么要颠覆金融改变银行,但事实上结果又是如何呢?“余额宝”虽然借着天时地利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之一,但今年5月份以来,随着收益率不断下滑,就有近1000亿元的资金重新回流到银行体系中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有序推进,“余额宝”何去何从更难言说。至于被称为传统金融杀手的阿里小贷,至今发放规模不足百亿,不及商业银行一个大支行的信贷余额,而利率却在18%以上。尽管阿里小贷号称以大数据控制风险,但实际不良率不会低于1%,且还在不断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7月25日银监会披露已正式批准3家民营银行筹建申请,早前呼声很高的阿里巴巴银行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之中,让人颇觉意外。银监会透露其中原因,居然是阿里巴巴未向银监会提交申请方案。而在此之前,阿里巴巴还挖来了原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负责民营银行项目的筹备。


  背后的原因或许很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做金融不能凭一时的热情,金融业更不是几句豪言壮语就能玩转。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由于受到了严格的管制,进入门槛较高,围城之外的人纷纷挤破脑袋要杀进去。但往往进入之后,才发现这里的世界远非想象中精彩。更重要的是,银行业竞争虽然不是轻松的游戏,但也不是一场零和博弈。在金融生态圈里,各家机构间有激烈的竞争,更有密切的合作。在已有阿里小贷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为什么主动与7家银行合作?很多媒体来问我。我说,即使以后阿里银行正式问世,这样的合作机会仍然还会有很多。事实上,银行间相互配合和支持的例子实在太稀松平常了,从同业拆借到银团贷款,合作几乎天天在发生。


  阿里巴巴这次与7家银行合作,充其量不过是“重操旧业”罢了。尽管方式上了无新意,但我们仍然要为阿里巴巴的迷途知返点个赞。我们希望,阿里巴巴能够真正摒弃非友即敌的思维,更客观务实地看待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竞争,充分借助自身的数据优势,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一起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知名互联网评论人“江南愤青”(陈宇)认为,阿里金融的未来之路不在于直接做金融,而是做金融服务。而从事金融服务,就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关切,积极主动与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合作。这样的合作是阿里巴巴自身扬长避短的契机,是金融机构优势互补的机会,利国利民,多方共赢。


  近年来,“竞合关系”一词颇为流行,表示参与事物的双方或多方保持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英语中,“竞合”被称为“Copetition”,是Competition(竞争)和Coopearation(合作)的组合。竞合理论认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同时有竞争与合作两种行为,两者的结合意味着一种动态的关系。竞合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而不是简单的要消灭竞争。的确,在这个多元多极的世界中,谁也不可能仅靠自己的力量单打独斗、笑傲江湖。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竞争会更高效,合作会更和谐。


  在我国金融业的现在和未来,竞合将成为一种常态,阿里巴巴和商业银行概莫能外。:,微信公众号:rdcy2013)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成立于2013119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金融学家陈雨露教授任院长。

20名的全职人员队伍,邀聘了来自10个国家的45名国内外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包括前中国银行副行长、国际商会执行董事张燕玲,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罗思义等),与近30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关系,,,是中国智库界一支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

,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这里有金融名家的热辣观点,,更有建言国家的各种研究报告以及成果展示。

,共享金融大资讯。

首期文章可回复阅览:

回复“1

回复“2

回复“3

回复“4”可读取重阳投资高层文章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