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非名校生考研成功遭嘲讽:对不起,本科不是北大的

非名校生考研成功遭嘲讽:对不起,本科不是北大的

最怕的不是空气突然安静,怕的是鄙视链突然的出现。

近日,某校“学霸宿舍”全部大学生考研成功的事引发热议!据报道,前几天,常州大学白云校区南区 15 号宿舍楼上,宿管阿姨挂起了一条横幅,上面写着 “热烈庆祝储运 142 班 302 室全体考研成功 ”。

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包海霞 陆文杰 )

原来,最近考研成绩公布后,这个宿舍的 8 名男生全部考上了研究生,一时间他们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302 宿舍也成为名副其实的 “学霸宿舍 ”。

本来考上研究生是一件好事,但是却遭到了有些网友的嘲讽。

这句评论一出来瞬间遭到了很多双非学校学生的反驳:

1

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

记得《笑傲江湖》中任我行对令狐冲说,这个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我们身处江湖,免不了一争高下:

我出身比你好···

我学历比你高···

我品味比你有格调···

似乎通过比较,再平凡无奇的自己,也会与众不同。于是,人们学会了花样迭出的“看不起”,有些人自我感觉良好,至于是不是真的好,只有他自己知道。

之前有一篇文章在网上迅速传播,名叫《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这篇网络文章透露的现实,出身名校,在不少人看来,是自带光环的荣耀。

文章作者是一名90后,从一所三本院校本科毕业后考入北大,成为一名中文系硕士,并通过努力加入了中国作协,现为《诗刊》社编辑,这在A考君眼里,妥妥的励志故事。但作者称,身边很多人喜欢问自己本科来自哪所大学,而其回答往往能引发对方一系列微妙复杂的反应。

在开始时候,作者也认为本科是非常重要。这涉及到你在对方的心理定位,是一个999K纯金学霸还是银鎏金或铜鎏金的学霸。或许也涉及到对方对自己的心理定位。

经常别人问学校时,作者还回答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后来发现这么回答不仅有撒谎的心慌,还挺人格分裂的。甚至都没参加过招聘会,因为听说招聘会看大门的不让三本的学生进。

这说明了什么,一个三本生身上有着自己的自卑感,文章结尾作者才明白:“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什么今天反而会有所谓的高校鄙视链?对不起,我本科不是北大的!但我的本科也是我的青春,也是我一生的财富,也是我的母校,我同样热爱它。我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数典忘祖。

2

高校一直都存在鄙视链

在中国,一纸文凭很重要,若出身名校,在不少人看来,这就是自带光环的荣耀。但很多人可能没想到,名校生也自有“江湖”: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均来自名校的学生,往往最受推崇,而一些从二本、三本学校本科毕业,考入名校的硕士和博士生则会被归入“另类”。

不管是否承认,“高校本科鄙视链”确实存在985>211>普通一本>二本>三本>专科>高职……

中国高校的鄙视圈,早已自成派别,“清北复交浙科南”无疑在链条顶端,985、211也是重要的进阶标签。

有的即使没有明说,这条鄙视链依然会隐藏在用人单位的心里,而且,可以想见,这样的现实不会因为丁鹏的一篇文章就改变多少,所谓的高校鄙视链会依然存在并将长期存在。

最严重的是在每年财经院校的一个排名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个鄙视链:

财经类大学的学生,从不看综合排名。

长期以来,财经类院校作为专业性大学,在各类全国高校排行榜中排名一直较低,经常看见某财/贸居然排到了五十名开外。

当时财经学子的内心是崩溃的,反应是这样的:

卧槽, XX大学都比我们高,妈的我都没听说过这个大学!XXX大学这是什么吊东西,当年lz保底都看不上这个!这个评选是不是收红包了,不,收红包都干不出来这种事!

然而,当遇上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时,财经大学圈永远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2018年中国财经大学排名刚刚出炉,一众财经学生跻蹧不堪,纵观朋友圈里面上财、央财、对外经贸、西财的众多好友曾经转发的鸡汤,得出来一个共同点:

只要自己母校排的高,就是有理。

其实,高考仍是目前条件下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一些优秀学生通过高考进入更理想的大学,本身也能证明其有过人之处,而在名校的培养能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而像文章作者那样,本科为二本、三本院校的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实现“上名校”,同样难能可贵,在条件相对一般的本科院校奋起直追,拼搏奋斗,希望在今后的人生中与名校生同台竞争,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的。

3

打破鄙视链得靠“努力”

网上有句话说,“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非名校毕业生无需妄自菲薄,更无需说对不起;如果非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话,那高职生、技校生或中专生还要不要活了?

老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当英雄也要问出处的时候,如何破解这条藏在人心的高校鄙视链呢?

其实,真英雄是不怕问出处的,正是“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有志气高哪天也骄傲”。问了,是英雄,不问,还是英雄。因为,是不是英雄并不靠出处,出处也不是衡量英雄的必要条件。

破除鄙视不在别人,就在自己身上,只有自强自立,勇于作为,做出一些成绩,干出一番事业。真要是这样,谁还会鄙视你。

就像今天马云已经“封神”,但谁还在乎,他的母校是杭州师大。

我们固然不必为出身而感到羞愧,也不必因此就感觉对不起那些无聊地站在鄙视链上的人。

这当然是极端的例子,大佬的人生通常不能复制,但道理是可以学习的。有时候出于各种原因,我们初始条件可能并不理想,但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剽悍的人生在于打好一副烂牌。

如何打好一副烂牌呢?特别是对我们财会人来说,不能名校出身,但是手握证书依然可以驰聘财会界。

在财会行业中,一本证书就意味着一道岗位门槛,通常初级职称可以做会计,中级职称可以做主管,要做到财务总监,就没那么容易了。,数了数大概有14本证书,其中的财会证书已经占了一大半。

其实,对于所有的财经类学校,都是如此。如果说学校是座象牙塔,那么财经类大学应该是介于社会与象牙塔之间的。

他们把大学当跳板,从进校门开始就确定好了求职目标。,他们手里可能已经有数家500强实习经历。秋招?春招?不好意思,我已经拿好了return offer。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财经院校内部的互撕并没有多大意义,等开始找工作或者开始工作了突然发现,大家大多数其实都是平凡的人:在学校里绝大多数平凡的人最后区别不过是你在这片区域做柜员,我在那片区域做柜员。你在这里卖理财,我在那里卖理财。我在这里加班做底稿,你在那边加班做底稿。

学校之间那些差距其实很渺小。而那些特别出类拔萃的精英们,早就不是自己的学校可以定义他们的。他们找到的工作,以后得发展其实他在这a财会这样,在b财也会,在c财也没差。

所以,别让学校成为你的上限,也别让它成为你的下限。




李震东教授


高考填报志愿专家

全国就业指导专家

伯马创业研究院院长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选择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