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李敖:笑傲江湖居一隅,沥披肝胆望故乡

李敖:笑傲江湖居一隅,沥披肝胆望故乡


李敖(1935年4月25日—2018年3月18日)

男,字敖之,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国学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台湾作家,历史学家,诗人



这一次,时间赢了,狂人李敖彻底闭嘴了。


文人李敖

谈李敖绕不开李敖的文章。

一方面是因为他写的多。时至今日李敖出版的著作已有百余本,公开发表的文章超过3000万字,一辈子笔耕不辍著作等身,除去网络小说作家外,恐怕再难有其他人能与之比肩。

另一方面他的文章皆为上乘。散文、诗歌、小说广游涉猎,在杂文领域更是难有敌手。你可以说他观点偏激,但你无法否认他的文采。你可以说他强词夺理,但无法说他肤浅和无知。

博览群书者,方能下笔如有神助。他那些批评性极强的文章,就是在这深厚学术功底的参天巨树上,结出的累累果实。

因为书读得多,脑子又转得快,每到上课,最大的乐趣就是挑老师的错,而且毫无忌惮,一旦抓住纰漏就当场指出,加上性格强势,经常和老师在课堂上争一个面红耳赤。

据传,当年他在台大临近毕业,参加论文答辩,进了会场,面前的三个教授面面相觑,一言不发,双方就这样静坐了半小时,终于一个教授开了口:“李敖,你答辩通过了。”

李敖诧异:“你们什么也没说啊,我也没讲话啊。”

教授无奈道:“我们知道一开口肯定会被你驳倒的,所以还是不说了。”




我们时常会感慨民国时期文学大师层出不穷。那些被我们奉为大师者,一只脚深植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地中,另一只脚踏在了西方文学与精神的大地上。他们是活在混沌时期学习了新思想的旧文人,身处矛盾之中,却活得游刃有余。

在“读书无用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能坚持读书者已为人称赞,而能沉下去翻翻经史子集者更是寥寥,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看了很多读了很多,可是回头看看那些旧时读书人,我们又显得是多么的浅薄。

如今,李敖先生去世,旧文人的一员也随时代走了。


李敖出生于日为政府统治下的东北,成长在纷乱动荡的年代,1949年14岁的李敖随家人东渡台湾,再回来时已经是古稀之年。

2005年由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牵线搭桥,李敖在阔别大陆56年之后,以学者身份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并在清华、北大、复旦三所高校举行了演讲。

在飞机上记者问他,看到大陆河山有何感想,李敖说:心情澎湃,但被他压住了。记者又问他为何心情澎湃,他略思片刻说:“当年我从北京坐火车到天津,搭船到上海,火车旁边的草地都给火烧掉了,我觉得此生再也回不来了。没有想到56年以后,我又回到了北京,当然会有感触。”

李敖终其一生,始终希望两岸能走向和平统一。在台湾社会尤其是台湾政坛,他是一个明晃晃的异类,,祖国统一”的大旗,。

为此,,却奈何只是螳臂挡车,最后愤愤离场,从此少言政事。

如今世殊事异,同样主张两岸统一的在党内压力下屈服,,。

当下台湾妖气又起,只可惜再无千呼万唤的孙大圣。

李敖去世,台湾岛上那个纯粹的中国人就这样与我们说了再见。





编者按:有读者可能发现了,这篇文章的最后少了一个结尾。可是对于李敖,我们又能给他怎样的盖棺定论呢?无论个人感情还是人生经历,先生一生都称得上波澜壮阔,对他的评价又是千人千面。既然,李敖之子说李敖先生的后事将尊其意愿一切从简,。





     


西南石油大学

青听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编辑:胡楠

图片来自:网络

力争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