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文坛双魔--金庸与琼瑶

文坛双魔--金庸与琼瑶

我认为:金庸作品与琼瑶作品,是危害中华民族心智、践踏人文精神与人伦道德的一双魔王。

 

(图)金庸


金庸和他的武侠小说——媚俗的江湖文化


在当今中国有两大“魔”,不仅搅得文坛充满了魔法,而且使各阶层各领域的人们多少沾染了一股股魔气。我对“魔”的理解,既是指“魔术师”,又是指“魔鬼”。金庸先生便是这双“魔”中的魔头。金先生巧施魔法,便从一个“武坛高手”变为文坛高手,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双栖“大侠”。


先前,我对金庸武侠小说持无可无不可的态度,我认为,虽然武侠小说不是文学的正统或主流,但也并非旁门左道。我想,人们工作之余读读金庸,倒不失为一种休闲娱乐。我那时将金庸武侠小说视为如同英国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之类,别开蹊径独树一帜,自有存在的价值。可是,英国人、法国人虽然很喜爱柯南道尔、凡尔纳,却并没有将他们吹捧为文坛的巨匠,而在中国,金庸已经和鲁迅、老舍们平起平坐了——说句题外话,金迷们爱之弥深、爱屋及乌,竟将其族房兄弟穆旦(查良铮)也重新“发现”出来,抬升为现代杰出大诗人之首位。这个现象当然很滑稽,对穆旦的诗歌,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他至少还是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褒贬的性质我们不必争论,而问题的核心在于,抬出“二查”,仿佛能比之当年“二周”那般,各领风骚于一隅,这文坛已被“魔幻”到何等地步!



(图)金庸大侠在此,鲁迅夫子请靠边站!


言归正题。如今世界文学史上还可以书一笔福尔摩斯和福克这两个人物形象,而金庸小说中哪个人物能进入文学史呢?郭靖?萧峰?令狐冲?韦小宝?这些人能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格形象吗?虽然老外们也非常猎奇这类不食人间烟火的东方怪人们,但要他们首肯这类形象,他们一定认为这是对艺术之神缪斯的亵渎!有位西方学者说:“我看了金庸小说,方知道中国人斗勇好战的性格自古有之,那就是‘尚武’。”这是他对中国人的理解,我们能说他有偏见吗?

中国人太喜欢欣赏门派之争:刀光剑影、阴谋诡计、拉帮结派、江湖恩怨;中国人太喜欢沉浸于虚幻场景:英雄美人、侠骨柔肠、奇丹妙方、特异功能……如果说金庸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那还勉强为金庸小说“高尚的低俗”做个下台阶的注解。不过,金庸迷们“唯乱世出英雄,叹此生非人间”,一个个走火入魔,仿佛“射雕英雄”般而“笑傲江湖”,非让金大侠坐稳了武林盟主的宝座,又硬让其坐上文学大师第四把金交椅,这魔力越来越大,早已超出三界之外了。王一川、,倒是因为年轻思想幼稚,虽有个博士教授之类头衔,也源于当今文化学术界的低层次水平。但严家炎、冯其庸等老学究们也跟着摇旗呐喊瞎起哄,可见这等人也确是些“至死不悟心智永远长不大的老童生”,让我对这等学者的学术资质及所谓成果表示深深的怀疑。有一个叫陈墨的人甚至说:金庸小说象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样是伟大的巨著。我相当怀疑这家伙是否读过巴尔扎克或读懂巴尔扎克?此类肉麻的吹捧以及王一川们低劣的排座次,一不小心,把金庸弄成了“神”。“神”和“妖”只是角色转换的区别。我很赞赏陈东林先生将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喻之为“人妖”——大快人心!“人妖”之父当之无愧是金庸。


前段时间王朔枪挑金大侠,本来是十分正常的文化批评现象,无奈一帮金庸的拥趸们群情激愤,“唯尊神乃吾祖宗也”,媚俗到了顶点。王朔说话方式有待提升,但质疑金大侠武侠小说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谁都知道,金庸小说千篇一律,程式化、公式化,许多作品形成怪圈或落入俗套,艺术上并无创新。王朔只是吞吞吐吐说出他的一点感受,就招来一场“痞子”、“流氓”的回报,可见金大侠的社会基础何等非凡。


老实说,我现在对金庸小说及其现象深恶痛绝。我认为,一个民族如果被这种“人妖文化”牵着鼻子走,几十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这一段滑稽的历史插曲,不知是否感到耻辱,还是痛心?我十分赞成袁良骏先生的大声疾呼:“武侠小说这种陈腐、落后的文艺形式,是早该退出新的文学历史舞台了”。早年鲁迅先生在他的《流氓的变迁》一文中,就对这种“流氓”的“侠文化”表示过蔑视。胡适之先生也曾表达过武侠小说太“下流”的观点。而今,何满子先生痛斥得更加干脆直接:金庸小说及阿谀奉承者简直就是在“作孽”。我还要补充一句:金庸小说的泛滥及电视台的助纣为虐,则是对整整一代人的犯罪。这话说得是否危言耸听,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反科学的邪教,仔细想想,它的基础源自何方?且不说金庸小说情节虚假,脱离人类生存方式的基本特征,违背历史的本质,违反生活的真实,单看那些半人半妖的武侠尤物们在房檐上飞来飞去,在水面上飘来飘去,就会惊异当今人类、当代社会是否蜕化了抑或退步了?


既然我们认为“邪教”一类的东西对中华民族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却反过来为“江湖文化”大唱赞歌,那可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笑话,是整个民族的悲哀!、,目前有不少人为之叫屈,我深感惊愕。本人曾在西藏聆听一位活佛的评述,他说,,根本不懂“道法”,那种装神弄鬼欺世盗名的江湖功法是为严肃修行的宗教教义所不允,完全败坏了道教的名声,是现世妖孽。以我亲眼目睹这功那功之乱像,我对活佛的说法深以为然。具体到群魔乱舞铺天盖地占领中国文化市场的金庸小说和影视剧,我毫不客气地说,、“麒lin功”,是“五四”文化精神的“隐形杀手”。当然,我这么说并非是要金庸先生来负这个责任,他有他的创作自由,我们必须尊重。而我以为武侠小说的泛滥和嚣张,这只是我们民族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因而,我们太多太多的人都应该自省和反思。


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恢复或重建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金庸小说的盛行,已差不多要毁掉“五四”新文化的真髓。看不清这一点,让那些“仙风道骨”的“人妖”们继续作秀“笑傲江湖”,那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民族,还真是停留在蒙昧幼稚的实质阶段,可笑!可叹!


(图)琼瑶


琼瑶和她的言情小说——游戏人生的闹剧


与金庸武侠小说遥相呼应挺进大陆文坛的琼瑶言情小说,其流行与火爆的程度绝不亚于金庸作品。我将其喻为文坛之第二大“魔”,主要是基于琼瑶作品所带来的“琼瑶旋风”,仿佛美丽的“潘多拉魔盒”,肆虐着我们这个民族的心智和灵魂。或者简言之,一个美丽的幽灵,正徘徊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公平地说,琼瑶小说编造故事的技巧是相当高明的,而且总能以出奇的情节打动读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台文化进入内地,开始“改革”大陆的文化品位或文化倾向,那时的人们还刚从几个样板戏和几部黑白战争样板片中回过神来,乍一触及琼瑶这种“感天地、泣鬼神”的言情小说(包括电视剧),无不感受到一种全新的、甚至令人荡气回肠的震撼。豪不夸张地讲,琼瑶小说给了当时的读者群以崭新的视野。这个时候的琼瑶女士正如日中天,给整个大陆文化界带来的是良好的印象(虽然早在台湾就有人严斥其作品为“琼瑶公害”了,但由于大陆特殊的历史背景,因而产生相反的效果)。


那时的文化界也正在反“精神污染”,可谁也没有认真思考过琼瑶的作品是否为真正的污染。琼瑶正大红大紫,人们被感动得泪眼朦胧,哪里还看得清琼瑶言情小说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潜在的危害和灾难?,哪里还敢开展正常的文化批评?我们今天能够说琼瑶小说是鸦片、是毒品,就在于不少有识之士在痛定思痛之后曾大声的呼吁:“不要再危害我们的下一代了!”这样的呼声虽然常常被“琼瑶旋风”刮得悄无声息,但毕竟显示了一种道义和良知。


其实,琼瑶自她第一部小说《窗外》出版后,就引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部描写“师生恋”的作品一发表,就使得琼瑶跟丈夫反目,与父母不和,其父母甚至认为女儿借自己的风流韵事来哗众取宠,赚取名利。连最亲近的人都对她不可理喻,但琼瑶并不思索为什么会如此,反而在以后的作品中变本加厉的大肆描写各种畸形、变态的恋爱,特别是多角恋爱。甚至于写两姐妹爱上同一男子(如《一帘幽梦》中的绿萍、紫凌都喜欢上楚濂);或是两兄弟爱上同一女子(如《苍天有泪》中云飞、云翔争夺雨凤)。要么是《庭院深深》中含烟、爱琳两个女子抢柏霈文,要么是《水云间》中若鸿、子默两个男子苦恋芊芊。琼瑶把人间万象中的一个情字弄得来神奇又夸张,更赋予惊天动地的奇缘,加之浪漫、感伤、纯情、唯美的风格,让人感慨、叫人悲叹、使人欢喜,偏偏就忘了其中流露出的封建毒素。不论是《烟雨重楼》,还是《烟雨蒙蒙》;不论是《哑妻》,还是《鬼丈夫》,都深深地烙着旧式伦理道德的印迹。它们象千年的僵尸又复活了,如鬼魂一般到处游荡。那些扭曲了的人性,仿佛那九重贞节牌坊下的幽灵,向现世活人索债。还有那些附会的迷信传说,也穿插在才子佳人型感情纠葛的宿命定式中。在这方面,昔日的“鸳鸯蝴蝶派”简直是望尘莫及,虽然其消极颓废的道德观、爱情观是完全一致的。



(图)琼瑶阿姨,你要把张爱玲大妈挤往何处?


琼瑶女士往往一厢情愿地诠释着她的“爱情演义”,她让少男少女们白日做梦般地期盼着“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的降临;或者干脆不顾一切地去充当爱的天使——就算是第三者也往往是胜利者。琼瑶小说中的爱情至上主义更被一帮琼瑶迷们渲染为“完美人生”的典范。其实这些廉价的童话,在毒化人们心灵的同时,打着的都是高尚的旗号,而故事里的崇高人物 ,,变得面目易位而不可思议。再看《新月格格》、《梅花烙》、《还珠格格》这一类伪历史作品,读者或观众每每为那些封建皇帝的言行举止而感动嘘吁,也每每为那些公主格格们的善良美丽而心仪神往,但这些皇帝、格格们是真实的吗?所谓艺术上的真实也是谈不上的!琼瑶不愧为一位招魂大师,古往今来的风流过客,她都能在其骸骨里吹嘘进新的生命,使其在世人心目中走一遭,以误导人们的历史观、人生观。琼瑶无意对历史负责,更无心对现实(或读者)负责。她主观上为了神圣的艺术(也许还包含有一些商业因素),客观上却成了僵尸幽灵的贩卖者。


琼瑶小说也有一段时期在文化界被弃如蔽履,无人问津,但由于电视媒体的大肆滥播其改编作品,造成“琼瑶旋风”再度甚嚣尘上。譬如《还珠格格》,琼瑶自己也知道是一部拙劣的作品,可她更知道大陆人喜欢看这种低浅、平庸之作,于是炮制了续集、再续集……,我认为电视台也是这种僵尸幽灵的贩卖同谋者。


从总体看琼瑶言情小说,虽然处处充满诗情画意,或凄婉而哀楚,或激扬而飘逸,却始终摆脱不了煽情、作秀,浅薄、庸俗的格调。到后来,她的小说越写越成为一种“文化快餐”,越写越成为一种“游戏”、“闹剧”,脱离不了“复印机”的窠臼。正如中杰英先生一针见血指出的那样:“琼瑶的作品是一种‘毒品’,她的文学价值不置一提”。在一个个所谓优美故事的内核里,琼瑶已经动摇或超越了中外历史和现实的道德伦理、人性价值,比之那些色情小说更具隐蔽性,也更能销蚀和瓦解人们的意志,扭曲甚至摧残人们的灵魂。对于琼瑶作品的本质而言,这是地道的情殇;对于琼瑶作品的价值而言,却是彻底的文殇。惜哉!痛哉!


声明: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仅供读者参考。


*作者:易道禅,诗人、作家、自由撰稿人。出版有诗歌、散文、小说、专著等多部作品。为鱼羊秘史签约原创专栏作家。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ID:yylscn)原创出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视作侵权。】合作联系QQ:24838430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