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解密美国创新生态:硅谷凭什么孕育出那么多“独角兽”?

解密美国创新生态:硅谷凭什么孕育出那么多“独角兽”?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从长而论,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文末惊喜)

独角兽是传说中世所罕见的一种神兽。美国著名投资人艾琳·李把那些成立时间不长,但很快估值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称为“独角兽”公司(其所属“牛仔风投”最得意的作品即投资Uber)。

硅谷是美国孕育独角兽最多的地方,其实这里是旧金山一处狭长弯曲的山谷地带,面积不到800平方公里,虽然只有北京城区的一半大小,却集中了1500多家风投公司——看似人傻钱多,但这里却聚集着全球最顶尖的科技精英,苹果、谷歌、Facebook、Twitter……无数拥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巨头都在这里诞生。从某种意义上,硅谷与拉斯维加斯堪称美国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城市,与后者的世界赌城不同,前者是风险投资家“押注”高科技创业的天堂,在硅谷只要有梦想有创新就能“扎”到钱。说到投资环境,最近有网民就中国的创业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在中国的创业城市中,最能扎到钱的是北京,其次是深圳和杭州,而广州、上海则排在最后。

有人把硅谷的成功归结为教育发达、资本集中、法规完善、软硬件出众……但照猫画虎,上述条件在其他地方被复制后,却没能出现同样的奇迹。人们不禁好奇,是什么成就了这片梦想与财富的应许之地?任何有生命力的持续创新都必然对应内在自足的生态结构。与秩序稳定,批量复制,预设结果不同,硅谷的创新生态强调最多的是未知和多元,强大的包容力孕育出无限可能——阳光、空气、水分、温度还有土壤,任何一项环境指标的变化,都意味着全新的生命条件,以及由此而来的全新物种。在貌似野蛮、混乱的秩序中,不同价值的生态链环环相扣,适宜的种子相互碰撞破土而生,经过激烈竞争最终成就参天大树。

顽主

在北京话中,有一种人被称为“顽主”,他们专指闲散勤恳,把“玩”当成终生事业的人。由于不按套路出牌,顽主一般都是引领潮流的创新奇葩;也因为敢于打破规则,不预设结果,而拥有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誉为硅谷狂人的埃隆·马斯克就是这样一位顽主——身负洪荒之力,31岁成就亿万富翁,正逢盛年立志改变世界。

作为PayPal、特斯拉、Spacex、SolarCity四家公司的大BOSS,埃隆最被人热议的,除了炫酷壕拽的特斯拉电动车,当属Spacex的火箭发射。埃隆·马斯克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私人火箭玩家,而且把火箭的发射成本由每次几千万美元降到几十万美元,由于发射成本低,连美国的NASA都找他负责为宇宙空间站运送物资。2016年4月,Spacex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海上火箭回收,世界为之瞩目。而Spacex的下一个目标更是激动人心——2020年送人类登陆火星,并且建立移民城市。,然而他确实曾经客串过该部电影。据说,埃隆近期正在开展关于音速运动的高铁列车的设计研发。

顽主的事迹远不止这些,因为看不上美国所有的学校,埃隆曾经专门建立了一所学校,以培养自己和公司高管的孩子。这个学校只有20个学生,在这个学校网站上,有这样一句话“这间学校只收天才”。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埃隆的世界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人们的传统认知可能认为枪打出头鸟,但约定俗成的批量复制对创新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敢于挑战一切权威,才能以特立独行的姿态站上风口。

互撩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多时候需要刻意维系才可保持。但在硅谷,仅一面之缘就成为亲密伙伴的例子不在少数,这可能是一种能量之间的相互吸引,也源自当事双方无条件的欣赏信任。一句话,看对眼很重要。

马克·安德森是硅谷有名的投资教父,身兼Facebook和Twitter两家巨头公司的总顾问,就像当年的苏秦挂六国相印,横跨创业、投资领域,且久负盛名资历深厚,他的观点被视为创投。其实他在做风投之前,还有一个重要身份——网景公司创始人。时间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24岁的马克开创了网景公司,其所属产品Mosaic浏览器被认为揭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市场份额一度达90%以上。但随着与微软IE的竞争失利,网景在1998年被AOL(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而马克也转身为投资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2005年,在硅谷的一间餐厅,当时还略显稚嫩的扎克伯克见到了马克。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扎漫不经心的说到“网景是干什么的?”马克闻此佯装恼怒,而小扎则急忙告饶“大哥你别生气,人家那会还是上初中的宝宝呢”。就是这样一段对话,使得马克对小扎大加赞赏,并不无得意的对旁人夸耀道“硅谷的大无畏精神终于回来了”。其实他们还有很多相同的爱好,比如都喜欢T恤、短裤和拖鞋。这段机缘使两人一拍即合,马克由此加入了Facebook的董事会。据统计,在美国有八百多家风投公司,其中2014年他们共向市场投入了480亿美元,以期寻找科技圈中传说的“独角兽”。而如果其中任何一家独角兽可以成长为像谷歌或Facebook那样的巨无霸,投资人将会得到数以千倍的回报。

作男

美国人说“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可见创新是美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环。在硅谷有人把黑客比作艺术家,因为他们代表了程序员的最高功力等级,同时,作为互联网世界中最能“作出风格,作出水平”的群体,黑客在发动攻击时,凭借的是创造性思维,而非一般的技术积累。

凯文·米特尼克可谓最富传奇色彩的世界首席黑客作男,在他15岁时就破解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并将窃得的有关美国指向前苏联及相关盟国的核武资料随意向小伙伴们炫耀,其故事原型还曾被搬上好莱坞荧幕;包括美国国防部、美国国家税务局、纽约花旗银行等众多等级严密的网络系统等曾被其轻易戳破,凯文因此也被FBI通缉并锒铛入狱。据传,凯文在受审期间有次提及计算机曾流下热泪,这引得一名当事人不由发出感慨:“电脑与他的灵魂之间好像是一种生命的依附,就像脐带相连一样。而这也许就是他可以在计算机面前成为巨人的原因。”在此,说赤子之心应不为过。

像很多金盆洗手的黑客一样,出狱后的凯文担任多家互联网公司的安全顾问,并且开始著书立传。在凯文看来,正是敢于打破常规,颠覆世界的黑客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外表平淡,内心狂热,不看重金钱,是硅谷黑客的标签。当被询问为何要成为一名黑客时,他们的回答出奇一致——“我想要改变世界”。

生于1989年的乔治·霍兹是时下风头正盛的“黑客”大咖,在他17岁那年,仅仅还是高中生的乔治就破解了iphone手机,同时将解锁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由此一战成名。当时一位公司老板甚至拿自己的一台跑车外加3部iphone手机跟乔治手中破解的iphone做交换。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苹果公司随即采取补救措施,可没想到新一代的iphone还是被乔治轻易破解。面对乔治的“嘲弄”,向来以苛刻著称的乔布斯却网开一面。其实这与乔布斯自己是黑客出身有关(在美国很多著名的创业家都是黑客出身),称英雄相惜毫不为过——乔布斯读中学时就发明过电话盒子(将盒子装到公用电话上就能打国际长途),这成为乔布斯人生创业路上的一支插曲。

声名大噪的乔治随后去了谷歌和Facebook,但都工作时间不长。硅谷是藏龙卧虎之地,这之后乔治遇到了埃隆·马斯克。据悉两人曾有意达成合作,但因为利益分配等问题最终分道扬镳。面对埃隆旗下特斯拉电动车的成功,乔治将目标锁定在无人驾驶方面。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制作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车身取自改装,研发成本仅仅5万美元,甚至汽车上的摄像头都是从iphone上拆下来的。但即便如此,在实际的公路试驾过程中,乔治的作品却表现优异。不仅如此,据称其研发的无人驾驶系统售价仅1000美元。这让同行业中不少为此投入巨大精力的对手都感到汗颜。

偏执狂

2016年3月21日,按照惯例这一天是“世界森林日,世界睡眠日,世界儿歌日……”但其实,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具有传奇色彩的英特尔前CEO,被誉为硅谷最伟大的偏执狂,安迪·格鲁夫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9岁。

格鲁夫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后辗转移民美国。1968年格鲁夫与罗伯特·诺伊斯和戈登·摩尔共同创办了后来声名显赫的英特尔公司,这三人被并称为英特尔全盛时代的“三位一体”。虽然个子不高,其貌不扬,但因为脾气火爆,格鲁夫在硅谷是出名的铁腕人物。据说有一次他对一名女员工发火“如果你是男的,我要打断你的腿”;还有一次因为员工开会迟到,暴怒的格鲁夫顺手拎起棒球棒就往会议桌上砸。在他的带领下,英特尔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始终贯彻着强大的执行力,为硅谷开创出名噪一时的企业狼文化。有媒体将格鲁夫评价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以至有人评价道:“如果他母亲碍着他了,他也会把她解雇掉”。据统计,格鲁夫担任英特尔CEO的十年间,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率平均每年高达44%。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电子业遭到了来自日本的强大竞争。作为应对,格鲁夫推出了著名的“125%解决方案”——即要求员工超负荷发挥效率,公司所有员工每天上午08:10签到,全天工作10小时,这让很多员工难以接受,有人甚至在头上绑布条来发泄不满。彼时,格鲁夫带着浓厚的匈牙利口音为员工做动员:“英特尔是美国电子业迎战日本电子业最后的希望。”闻者无不动容。但面对时代的冲击,英特尔终究无力回天。1984年英特尔的存储器业务衰退,产品大量积压,为了扭转困境,在格鲁夫的带领下,英特尔开始向“微处理器”转型,并在1992年成功逆袭,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同时也成为世界计算机产业的带头大哥。

1996年,格鲁夫根据自己的经营理念出版了享誉全球的著作《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文中写道“我常常笃信‘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只要涉及企业管理,我就相信偏执万岁。企业繁荣中孕育着自我毁灭的种子,你越是成功就越容易遭到对手的攻击,最后可能一无所有……为了自己的生存,公司所有人员都必须一直处在偏执状态……穿越战略转折点为我们设下的死亡之谷,是一个企业必须经历的最大磨难。”

先知

提到英特尔,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这是由英特尔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最早于1965年提出(后经过修正)的一则规律。它主要讲在电子信息领域,每两年相应的技术性能会翻倍,而成本则降为之前的1/2。事实证明,这条规律以极强的预见性,清晰指明了网络时代的发展规律。无独有偶,人们在参观英特尔公司时,会对那里的一个职位“首席未来家”感到好奇——未来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为什么要花大把力气费这闲工夫?资本家真的人傻钱多吗?

有人说“平庸的企业用过去两年推出未来两年,而伟大的企业用未来100年倒推出现在。”事实上,伴随网络时代的技术爆炸,我们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的被裹挟进飞速变幻的时间流中,任何看似遥远的未来都可能转瞬成为现在。在此情况下,谁能站上更高维度,成为宗教神话中的“先知”,谁就能抢先一步,占领制高。人称KK的凯文·凯利就是预言未来的一把好手,这是一个据称27岁时,在经历过“精神死亡”的传奇人物。作为网络时代的“游侠”,他曾备受乔布斯的追捧,其著作《失控》、《科技想要什么》、《技术元素》、《必然》对网络时代人类社会的组织构成和未来发展作出了详实、缜密的预判。据称,电影《黑客帝国》描述的即是KK对于未来的某种论述,而KK的著作《失控》还曾是该片导演指定给演员的必读书目——包括虚拟现实,云计算,物联网,社群等在内的众多命题都可在该书中得到印证。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虽然曾经拥有非常辉煌的历史,但却不能总躺在老祖宗的功劳簿上怀念过去。有人曾经就中国的影视创作与好莱坞进行对比,发现二者一个总是往回看,一个总是往前看——中国的影视内容最擅长宫斗:《芈月传》、《甄嬛传》、《步步惊心》、《山海经》……反观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美国,成立至今不到三百年,虽称不上古老悠久,但对未来却充满了向往:《星球大战》、《黑客帝国》、《2012》、《阿凡达》、《火星救援》……每一部影片都含括科技与创新。

所有的遥远只为到达,凭借这股对生命形态的前瞻,大洋彼岸的“先知”们引领硅谷企业把思维视角提升到狭隘商业之外的更高维度。生命进化,历史未来,社会组织,智慧文明,硅谷的企业在技术爆炸的洪流中,以空前的情怀和想象,实践着人类从未有的创新之路。,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融开律师事务所  刘成民律师

电话:13911628768,010-65524939;

微信号:FELIX18581858

:opinionleader01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购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