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李敖去世 | 那个笑傲江湖的大哥,他已骑着白马远去

李敖去世 | 那个笑傲江湖的大哥,他已骑着白马远去


● ● ●  


再见


李敖




“我不羡慕别人的年轻,我只羡慕去年的我或者上半年的我。”

著名作家、学者李敖因患脑部肿瘤,

于 2018年3 月18 日上午在台北去世,享年83岁。





1.

>>>他,独步文坛<<<

李敖因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著称,自诩为“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等100多部作品。1999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李敖大全集》1-20册;2000年,出版《李敖大全集》21-40册。李敖生前正在进行《李敖大全集》41-85册的整理工作,去年还曾计划与内地网站合作视频节目《再见李敖》。


除了病重的消息外,李敖最后一次出现在媒体视野中,是今年1月,《李敖自传》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李敖80岁时写的自传,在台湾地区出版时名为《李敖风流自传》,全书40多万字,五百个多小节。面对年老,面对疾病,晚年李敖依然表现得老而弥坚:“我不羡慕别人的年轻,我只羡慕去年的我或者上半年的我。”


李敖个人微博的最后更新,停留在今年2月1日为《李敖自传》做宣传。

 

“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这种表达方法就是一种好的宣传语言,你心里可以恨我,可是你忘不掉那句话,这句话深深地抓住你的注意力。”



2.

>>>他,狂放不羁<<<

“写文章,应该和赌钱一样‘赌场无父子’”

 

——“我写文章的时候是‘六亲不认’的(虽然不写文章的时候所‘认’的‘六亲’也不多)。写文章,应该和赌钱一样‘赌场无父子’,写文章也要抛掉感情的铁锁,才能不受干扰,痛快说话,说老实话。”

 

不留情面和“六亲不认”,除了李敖陷入诸多笔墨官司之外,还曾在台湾文坛掀起多次口水仗。

 

受到李敖抨击的还有琼瑶、三毛等言情派作家。李敖说三毛——

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以不断的风浪韵事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是她真人不胜负荷的,她的荷西也不胜负荷,所以一命归西了事。

李敖说琼瑶——

比起琼瑶来,三毛其实是琼瑶的一个变种。琼瑶的主题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三毛则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哀愁之外,又加上一大把黄沙。而三毛的毛病,就出在这大把黄沙上。

金庸也没有逃过。李敖说金庸——

“三毛式伪善”,比起另一种伪善来,还算是小焉者也。另一种伪善是金庸式的……金庸所谓信佛,其实是一种“选择法”,凡是对他有利的,他就信;对他不利的,他就佯装不见,其性质,与善男信女并无不同,自私的成分大于一切,你绝不能认真。他是伪善的,这种伪善,自成一家,可叫做“金庸式伪善”。

李敖自称朋友不多,敌人不少,问他有没有骂错过人?他说:“几乎没有。我又天才又大胆。


李敖的感情生活也在坊间被津津乐道。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2.

>>>再见李敖<<<

他早些年给自己定调“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后来弹性越来越大,言辞之间变得温和。

在清华的一场演讲里,他说:

大家以为我喜欢骂人,不晓得我也喜欢捧人,该属于谁的就是属于谁的,我必须说刚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刚刚有人说了你在北京这样讲,大家忘了我在中国的一部分台北也是这样讲的,。我们的确富强起来了,当时穷的时候,,说你们中国人穷得裤子都没有穿的,你们还要造原子弹,,我们光着屁股,没有裤子穿也要造原子弹,我觉得这个气势是很了不起的。可是谈到没有穿,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是真的。 

 

今年2月,李敖自爆罹患脑瘤,寿命只剩3年,然而每天仍旧工作15个小时以上,5月又传出免疫能力下降,导致肺炎恶化,一度病危插管,还因此暴瘦,经过七天急救才脱离危险期。


好友陈文茜更加痛心的描写了李敖此时的状况:唯一明白的是,一切都在倒数。摺一个日子,算一个日子,看一次月亮,算一夜。她感慨,我想要回那个笑傲江湖的大哥,但他已骑着白马远去。


也许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李敖决定开设一档《再见李敖》的节目,广邀家人、友人、仇人,要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他们告别。

“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这是李敖在生命的最后与曾经的李敖的一次和解。他曾自道,李敖“遁世,又大破大立;救世,又悲天悯人;愤世,又呵佛又骂祖;玩世,又尖刻又幽默。当然这种人绝不会出世或厌世。我性格复杂面貌众多,本该是好多个人的,却集合于我一身,所以弄成个千手千眼的大怪物。”《再见李敖》或许是他最后的温和。

 

回首过往,李敖的狂放不羁与遗世独立,睚眦必报与谦逊温和,恣意飞扬与温柔细腻,他的功与过,文与人,自然每个人心中都有定论,然而,不可否认,在那些潦草与冷寂,温暖与痛楚并存的岁月里,李敖给了这个时代一个有趣又活泼的注脚。

点击阅读原文,看李敖谈如何读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