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酷评君解析甄嬛传之十一:细思极恐,皇帝不喜欢四阿哥居然是因为...

酷评君解析甄嬛传之十一:细思极恐,皇帝不喜欢四阿哥居然是因为...

如果说到甄嬛传最励志的人生大赢家,我相信大家都会认同,不是甄嬛,而是四阿哥,他从一位相貌丑陋的宫女之子最后登基成为名垂青史的乾隆皇帝,不可谓励志,不过大家可能都有点奇怪,这个人第一次在《甄嬛传》出场却是以一种非常诡异的方式...


四阿哥第一次出现在第八集出了暗场,宫中嫔妃聊天时丽嫔提到了四阿哥他娘。


没想到这时整天一副圣母样子的皇后居然发飙了,印象中皇后还没有当众这么生气过~


按理说,皇帝儿子也不多,大阿哥二阿哥早殇,五阿哥多病,六阿哥这时候还没出世,三阿哥又是个不成器的,皇帝也不喜欢他,还有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儿子应该很重视才对啊。


这事儿甄嬛也挺奇怪的,出来就问眉庄了,眉庄就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她了:

这事儿看着就透着诡异,出身低微的皇子多了去了,比如说康熙的八阿哥胤禩,还有后来的嘉庆帝,令妃的出身跟李金桂也是半斤八两,皇帝要是跟康熙似的有二十几个儿子也就罢了,可雍正目前一共才仨儿子,其中五阿哥连皇帝自己都说从来没动过立储之念,那么除了四阿哥就只剩下个三阿哥,别说他连唯一那个勉强还能入眼的三阿哥他不喜欢,就算他喜欢三阿哥,皇帝从来不嫌儿子多,多一个儿子也多一重保险不是,万一三阿哥这边出了什么事也能替补上。


可皇帝不喜欢四阿哥到了这种地步,一般皇帝不喜欢自己儿子,你不理他不跟他说话不就完了嘛,他还放在外面养,任他自生自灭,甚至还不许宫里人说起,等于是当作没有这个儿子,这情况越瞧越是不对啊。


这是四阿哥第一次出暗场,已经给我们非常多的疑问,他第一次正式出场是在第13集,宫里人一起去圆明园避暑,甄嬛遇到四阿哥,说他想求见皇帝。


四阿哥一出场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这么小的孩子却特别老成持重,你看三阿哥直到后来长大成人了,说出来的话还不如人家一个小孩子呢,四阿哥在甄嬛面前就这么懂得讨好对方,提供情绪价值了,更何况是在皇帝面前,就算他生母卑贱丑陋,为了生他已经难产而死,而且皇帝觉得四阿哥出身不好,这好办啊,完全可以过继给出身高贵没有子嗣的妃嫔,或是直接给没有孩子的皇后收养不是两全其美吗?


这办法我们能想得到,皇帝肯定想得到啊,他为什么没有做呢?


其实吧,人家四阿哥就想到了,他也想给自己找个靠山,他的第一志愿就是皇后娘娘,如果真的成功了,他就有了嫡子的身份,皇后也能母凭子贵,更加稳定自己皇后的地位,乃至于将来以后还可能当上皇太后,可谓是强强联手。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当真不简单啊,说真的,在皇宫里,出身差的皇子或妃嫔往往软实力都非常强,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心机,这样的人往往特别有亲和力,这也是康熙朝的八阿哥胤禩出身卑贱却能得到许多阿哥重臣支持的原因之一吧。


出身卑微的皇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往往志向高远,比如这位四阿哥:

出身卑微的皇子想当皇帝的欲望往往比其他皇子大得多,这倒不是说他们从小就有野心,而是他们从小因为身处地位受够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更渴望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四阿哥在这时候就有当皇帝的念头了,只不过这时候的他因为年纪小口无遮拦,将这种愿望脱口而出,而在后来他长大后遇到甄嬛就谨慎得多,反反复复地通过表示想让六弟当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试探甄嬛的心思。当然这是后话。


四阿哥在皇后他们刚到圆明园的时候就去找皇后了,结果压根也没能见到皇后,剪秋来劝说皇后既然她膝下无子,为什么不考虑四阿哥?


皇后说:“皇上最不喜欢的就是四阿哥,本宫抚养他又有何用?”


咦,记得第4集齐妃说皇上不喜欢三阿哥,皇后还训斥齐妃说皇帝不喜欢三阿哥,你就让他喜欢嘛。


这说明皇帝已经不是一般的讨厌四阿哥,导致皇后觉得收养四阿哥不仅讨不到好,而且还有可能惹怒皇帝。


很多甄嬛迷都说皇后不考虑四阿哥是皇后的一大失误,四阿哥比起三阿哥有两个特别明显的优点:


1、聪明

四阿哥的聪明可是连粗心的华妃也能感觉得到的,皇后难道看不到他这个优点吗?

2、没娘

四阿哥母亲早亡,他主动亲近皇后,皇后收养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不必担心他心向着亲娘,如果他当了皇帝,皇后就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这对皇后来说太有诱惑力了。


可皇后却宁可考虑有娘还特别蠢的三阿哥,也不愿意要四阿哥,别觉得皇后傻,皇后能混到最后一集她肯定不傻,唯一的解释是她知道四阿哥有非常大的短板,皇后觉得他无论如何都当不了皇帝,所以才会无视他这两大优点选择三阿哥。


我们来看看宫里人是怎么说的,下面一段是敬嫔告诉甄嬛的话:

从敬嫔的话里很多人得出的结论是皇帝不喜欢四阿哥第一是因为四阿哥出身不好,第二是因为皇帝宠幸四阿哥的娘被先帝大大斥责,差点酿成大祸,所以才不由得不喜欢这个孩子,在我看来,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皇帝对四阿哥的厌恶过于反常了,我们从他晚年纠结于立长立幼就能看出来。


我第一次看《甄嬛传》的时候真心觉得皇帝的纠结太多余了,四阿哥跟六阿哥相比六阿哥的短板太明显了,六阿哥有两大短板:


(1年纪太小

经常听皇帝夸奖六阿哥聪明,就好像选择性失明地忽略掉四阿哥也很聪明的事实,四阿哥在其他人面前装,在他想要讨好的皇阿玛面前肯定会极其小心翼翼地表现自己啊,而且六阿哥还小,才几岁的孩子能看出什么聪明啊,小时候聪明长大变荒唐得不要太多好吗?


更要命的是,在古代儿童死亡率太高了,我们就以雍正为例,雍正其实有十个儿子,可是活到成年后的才四个,除了是因为其他妃嫔戕害这个原因之外,也因为古代的医学水平不高,婴儿成活率低,换言之,六阿哥能不能活到成年都不一定。


可能有人会说,说不定皇帝是觉得自己还年富力强,觉得自己还可以慢慢等六阿哥长大成人早决定立储的事情,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短板,这个短板太致命了。


(2)被皇帝怀疑过血统


六阿哥被皇帝怀疑不是自己亲生,虽然后来滴血验亲证明甄嬛的“清白”,可别忘了雍正是如此多疑如此猜忌的人啊,他后来看到元澈跟六阿哥长得像不是又再次滴血验亲,说明在他心里的疑云从来没有彻底消散过。


也怪不得他,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万一立了非亲生的儿子做皇帝,等于万里江山拱手让人,后果不堪设想,就凭这个短板,皇帝应该毫不犹豫把六阿哥剔除立储名单。


好,我们来看下面这张四阿哥六阿哥综合实力pk表

四阿哥除了我上面说的优点,还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三阿哥被皇帝送给老八允禩后四阿哥就是他的长子。


可能有人会问:长子有什么好处?


这就涉及到古代皇位继承原则,在古代皇位继承原则在理论上应该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有人也许不明白了:“皇帝难道不应该立贤吗?”


看起来这没什么问题,可真正执行起来会出大问题,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会爆发九龙夺嫡,康熙二十四个儿子虽然多,但历史上儿子多的皇帝也不少,比如唐玄宗就有三十个儿子,唐玄宗的儿子们为什么没有爆发九龙夺嫡?


唐玄宗因为皇后无子,大儿子被野兽抓伤脸,所以立了二儿子为太子,后来二儿子因为一些原因被废,唐玄宗当时就很纠结立他最爱的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为储,还是立其他哪个儿子为储。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别被电视剧忽悠了,正史上的高力士至死都是大忠臣)


立长跟立贤相比有什么优势?


因为立长不容易引发宫廷政变,谁长是一个很明确的事情,但是谁贤,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而且每个人都容易高看自己,低看别人,比如你自己明明只有五分,你却觉得自己有六分,对方明明有七分,你却觉得他只有六分,看到对方坐在龙椅上,你心里也觉得不爽了,明明跟我也差不多,凭什么他能当皇帝我不能啊。


比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到了江山也给他的子孙们开了一个恶例,从他开始唐朝宫廷政变就没完没了,只不过李世民成功了,他后面的子子孙孙就未必有碾压对手的能力。


所以不管从各个方面四阿哥都是碾压六阿哥的,换了是你,你有俩儿子,一个已经结婚娶老婆,能力强,身体好,你也很确定这是自己的孩子,另一个还是小毛孩子,能力身体这些因素也不一定,关键你还怀疑过这孩子根本不是你亲生的,换了你有个大公司要找个接班人,任何人都会一点也不会犹豫地把家业传给前者吧~


然而皇帝并没有,他非常犹豫,直到后来他为了让甄嬛回宫,把四阿哥挂名在甄嬛名下他还跟甄嬛说他对四阿哥本人没意见,只是想到他的出身心里不太舒服,这还不算,第75集甄嬛劝说皇帝立四阿哥为储,皇帝还说要帮四阿哥找个出身更高贵的养母。

虽然他这句话是想引出他想立甄嬛为后,但也透露出一个信息,他考虑立甄嬛为后的原因之一是想让四阿哥有个更高贵出身的养母,在他眼里甄嬛这个养母身为熹贵妃的份量还不够重,还通过让四阿哥有个当皇后的养母弥补四阿哥不好的出身。


我天,他是有多在意四阿哥的出身!


在我看来皇帝都有点掩耳盗铃了,在意四阿哥的出身都在意得太不合常理,为什么他会这样?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就要说到康熙的儿子们了。


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序齿的是二十四个,我个人认为,这二十四个儿子里,他对其中三个态度最特别。


第一个是大阿哥胤褆,第二个是八阿哥胤禩,第三个是太子胤礽,我们一个个来说。


大阿哥胤褆是康熙的长子,作为唯一一个比太子年长的阿哥,康熙对他的态度一直是全力打压。


其实这个人在《还珠格格》里打过一次酱油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


《还珠格格》第二部第13集乾隆五十大寿晚上宫里人聚在一起看烟花,突然出现了一个刺客,把人都引到漱芳斋,为了抓刺客皇帝下令搜宫,结果在床上搜出了一个写着皇帝生辰八字的布娃娃。


太后一见脸色马上变了,让人把漱芳斋全部的人都打入天牢,皇帝也并没有阻止,第二天福伦去找乾隆说情,乾隆说了下面这些话。

直亲王是谁啊,就是康熙朝的大阿哥胤褆啊,乾隆说的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指的就是九龙夺嫡啊,就算当时他还年幼,想必从小到大听九龙夺嫡的故事听得都耳朵起茧了吧。


所以你们看皇后和容嬷嬷拿这个陷害小燕子和紫薇有多恶毒!


她们是在用那个布娃娃提示乾隆,你要是不处理这两个来历不明的义女,你就等着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吧,就是这种历史重演的紧张感让乾隆失去基本的判断力,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小燕子紫薇她们根本没有害皇帝的动机啊。


,为康熙不喜而被废,,于是康熙下令圈禁胤褆给太子治病。


可能有人要问了,大阿哥真的诅咒太子了吗?


我个人觉得这很难说,在古代巫蛊与谋反是打击对手的惯用手段,前朝想弄死一个人你就说他谋反,后宫想弄死一个人你就说他巫蛊,因为它的材料太简单,一块木头,几块布都可以,其实统治者也知道这不太靠谱,所以巫蛊能否定罪往往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


大家想想大阿哥是康熙的长子,是唯一年纪比太子大的阿哥,又非常有才能,让他给太子跟班怎么说都有点别扭,康熙为了维护嫡长子必定会全力打压这个大阿哥,哪怕他明知道巫蛊事件另有隐情,也要借机把大阿哥拉下水,这是可以想象的。


第二个让康熙特别对待的人是八阿哥胤禩,康熙对待胤禩非常好,比较明显的表现得是胤禩才17岁就跟哥哥们一起封爵。


大家可能也会有疑问,为什么康熙对八阿哥这么好?


我个人认为这至少有三点原因:


第一,性格原因

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整个清史没有比八阿哥胤禩出身更低的皇子了,他从小受的歧视可想而知,但他最后却能得到众多阿哥和大臣的支持,足可见他性格八面玲珑。


说真的,一般像这种从小不受人待见长大的孩子通常都很善于揣摩人心,你皱一皱眉他就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比如像《甄嬛传》里的四阿哥,这就是一个很早熟的孩子,《甄嬛传》里的三阿哥为什么老是说错话不讨皇帝喜欢?


除了我们要佩服下齐妃强大的基因外,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也是环境使然,三阿哥身为长子,又被皇后视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人,宫里所有人都对他高看一眼,让他根本不需要看人脸色去迎合奉承别人,让他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不那么讨人喜欢的性格。


第二,爱屋及乌

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出身辛者库,可能大家受清宫剧的影响,觉得皇帝跟宫女接触的机会很多,其实就算是普通宫女见皇帝的机会也很少,像良妃这种干粗活的宫女见面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而她居然能被皇帝看中并封妃生子,并且成为康熙朝前中期生前获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贵妃除外),良妃还是这五位后妃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的一人,这就好比一个工作岗位原本只招博士,结果老板找来一个小学毕业的,给她的待遇比博士还高,你想想这个人得有多牛!


康熙对良妃的感情基础必定是非常扎实的,如果因此爱屋及乌喜欢她生下的八阿哥,这应该不难理解吧。


第三、

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作为皇帝一旦他的感情跟理智发生碰撞,大多数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理智,更何况他是那样一位千古一帝。


不过,,为什么?


因为这个八阿哥出身实在太差了,康熙看待八阿哥是看待局外人的眼光,什么局?皇位争夺的局啊,他压根没把他当做太子胤礽的竞争对手,一开始康熙觉得自己就算再抬举八阿哥以他的出身他也不可能有当皇帝的想法,以他的出身也不可能成为太子的威胁。


我个人觉得康熙对八阿哥的好甚至比对太子胤礽还要好,可能有小伙伴会不理解了,康熙对八阿哥好我能理解,可是对他比对太子还好那他干嘛不废了太子立八阿哥为太子?


这就需要我们揣摩一下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要知道康熙是皇帝啊,皇帝这个名号太不得了了,皇权至上,一旦有人挑战他的权威就算是自己的亲儿子也要除掉,对于一个渴望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的皇帝来说,身边有太子这么个就等着他死以后接他班的人,其实心情还是挺矛盾的。


一面希望自己死后江山能有继承人,一面又希望自己能再活五百年,所以太子可以说是皇宫里最尴尬的人了,首先你一定要比你其他兄弟强啊,不然你凭什么占着太子的位置?


另一方面,你不能抢了父皇的风头,不然皇帝肯定会猜忌,你想干嘛,是不是想提前抢班夺权?


太子可是有二十几个兄弟啊,上有野心勃勃的大哥,下有一群各怀心事拉帮结派的弟弟们,顶上还有个非敌非友的康熙,要是胤礽只当几年太子也还好,偏偏他当太子的时间特别特别长,三十七年啊,他如此尴尬的身份,在如此波诡云谲的皇位争夺战中他被废的命运几乎是一定的。


胤礽还有一句名言:“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默默心疼下查尔斯王子)可见他在这个位置上每天过得都坐如针毡。


康熙对太子并不像对大阿哥那样一味压制,也不像对八阿哥那样一力扶持,而是有时压制,有时扶持,这也是绝大部分皇帝对待太子的态度,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康熙很可能对八阿哥比对太子还要好的原因,可是这一切落在朝臣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们自以为自己猜到了康熙的心思,以为康熙在废掉太子后会立八阿哥为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胤禔自知无望承继大宝,便向皇父推荐八阿哥胤禩,结果康熙勃然大怒道:“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


康熙五十三年的“海东青事件”就更有名了,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八阿哥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皇父一同回京。


后来胤禩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派人送予康熙,却不想等到了康熙手里时却变成了两只奄奄一息的死鹰。这令他极为愤怒,认为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伊杀害二阿哥,未必念及朕躬也。朕前患病,诸大臣保奏八阿哥,朕甚无奈,将不可册立之胤礽放出,数载之内,极其郁闷。胤禩仍望遂其初念,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谓朕年已老迈,岁月无多,及至不讳,伊曾为人所保,谁敢争执?遂自谓可保无虞矣。"


这一段之所以让人如此印象深刻除了那只戏剧性死掉的海东青之外,还因为康熙说的那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这句话是很多人诟病康熙的原因之一,其实在《甄嬛传》我们也听够了大家奚落安陵容和余氏出身卑微,我们内心并没有那样的震动,这句话之所以有那样的渗透力是因为这不是一个女人被自己的竞争者挤兑,而是被一个曾跟自己有过亲密关系的爱人否定,所以这种否定才有那样强大的杀伤力。


不过——我个人认为,康熙根本就没说过这些话!或者说他也许心里挺郁闷,但根本没把话说得那么重。


或者说康熙看到死鹰有可能生气,但不会说这么重的话,原因如下:


(1)故事逻辑

这个故事本身就很蹊跷,按道理来说就算康熙收到死鹰他也不该生气,因为八阿哥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故意送一只死鹰来激怒他,所以康熙应该一下就能猜到八阿哥是被人陷害的,所以这个故事要么就是另有隐情,要么这个故事根本就是被人篡改过的,我个人倾向于后一种可能。


其实所有我们能看到的历史都像是曹贵人揭发华妃,都是一出出罗生门,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的胜利者是谁?雍正啊!他不可能给自己最厌恶的仇敌抬轿子吹喇叭,他不黑八阿哥难道说八阿哥各种讨康熙喜欢打自己脸?


哪怕是正史它也是受胜利者的主观意志影响,所有的历史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他所呈现出来的都是胜利者想要让我们知道的,胜利者往往把自己尽可能得美化成一个完人,但所有的和平统治都伴随着杀戮,因此他要撒很多谎,一个谎就需要用另一个谎言去圆满,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于是就变成我们怎么想也想不通的那些千古之谜。


(2)性格原因

大家看这些史料可能都会有一个印象,康熙很喜欢骂人,看谁不爽就要破口大骂,事实上完全不是啊!康熙干过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康熙除鳌拜!当时的康熙也就十五六岁,按现在来说不过是个初中生,当他训练相扑想收拾鳌拜的时候,鳌拜还满心以为这个少年天子只是小孩子爱玩,康熙的城府可见一斑,他收拾了多少人,吴应熊,明珠,索额图,大阿哥,他事前骂过谁?


城府深对于君王来说是优点,对康熙来说这个优点既是优胜劣汰,也是环境使然,甄嬛就曾教育四阿哥“喜怒不形于色,心事勿让人知”,但康熙最大的问题也在于他城府太深了,谁都猜不到他的心思,嫡长子两立两废后,没人知道他想立谁为太子。


之所以发生九龙夺嫡根本原因是皇子们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权力的好不仅在于你得到权力后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在于你一旦失去权力就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你看那些皇子就算没有当上皇帝也是一辈子的逍遥王爷了,他们为了还要冒着杀头的风险趟这趟浑水,因为他们想主宰自己的命运,没有权力,你可能连活着都不能。


而发生九龙夺嫡的直接原因是康熙自从第二次废黜太子后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态度,然后阿哥和大臣们就瞎猜呗,拉帮结派呗,九龙夺嫡呗,你想想如果康熙真是那种有什么情绪就说,喜欢不喜欢哪个阿哥就摆在脸上的人,九龙夺嫡至于分裂派系斗得那么惨吗?


(3)从史料看

《圣祖实录》的记录来看,康熙都把八阿哥糟蹋成那样了,还总是把他带在身边,两人甚至还有几次失了传的密谈,换了是你,都把人家贬损成那样了,这辈子都不想见这人了吧!


(4)大臣态度

从大臣的态度来看也不正常,换了你是个大臣,你支持的阿哥都被皇帝损成这副狗样子了,你应该赶紧跟他撇清关系吧,八阿哥胤禩又没有什么大靠山,为什么有那么多大臣甚至皇子围绕在他身边依附他,公开支持他,有人说因为八阿哥能力强,喂,他没当过皇帝也没当过太子,那些人是哪只眼睛看出来他能力强的,还真当时民主选举的时代啊,因为他们觉得八阿哥能当皇帝啊,在封建社会怎么才能当皇帝,那就是能赢得老皇帝的心啊,就这么简单,这说明康熙一直对八阿哥非常好啊!


(5)雍正态度

雍正对胤禩的态度也很奇怪,雍正亲生母亲是德妃,养母更不得了了,是康熙嫡亲表妹佟贵妃身份高贵,而胤禩只是个辛者库贱妇的儿子,雍正与胤禩的关系有点像是甄嬛与安陵容的关系,安陵容恨甄嬛我能理解,这是弱者对强者的嫉妒,可要是反过来甄嬛恨安陵容恨到骨子里,我觉得这就很难理解了。


但是看过支持胤禩的那些人你就明白是为什么了,这里面有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雍正的亲儿子三阿哥弘时,历史上的弘时可不是个脑子进水的,为什么这些人都放着自己亲哥亲爹不支持,跑去支持人家八阿哥,因为他们觉得八阿哥被康熙宠爱更容易当皇帝啊!


这让雍正怎么能不恨八阿哥,自己亲爹、亲弟弟、亲儿子喜欢的人要是嫡长子也就罢了,偏偏还是远比他出身卑贱百倍的人!啪啪啪打脸啊,这就好比你是刘亦菲,你男朋友还跟凤姐出轨一样恶心啊!


可就是这么让雍正恶心的人雍正在登基后还先封他为亲王,后来才慢慢找茬跟他算账,要是康熙早就在驾崩十几年前把八阿哥骂得如此不堪,雍正大可以直接清算他啊!


其实在《甄嬛传》里皇帝也对十七爷用过这一招,果郡王以为皇帝真的要送甄嬛去准格尔和亲出关回来的时候,皇帝已经大怒却没有马上收拾他而是把他封为果亲王,为什么啊?


我觉得也有三点理由:


1、果郡王没有错,至少皇帝没有能拿到台面上的理由去明着收拾果亲王


2、果郡王跟他有兄弟之情,而且在剧中的设定是康熙最喜欢的儿子,有这层情面不好直接动手


3、果郡王在朝廷里得人心,想想他随口两句话就帮余氏解围就知道他在前朝后宫人缘一定不错,皇帝担心这么降罪于他反而落人话柄


我个人以为这也是雍正登基后不马上收拾胤禩的原因,因为这些原因对八阿哥还是非常顾忌,哪怕心里再不情愿也不得不忍一忍。


有人可能会问,那么你觉得历史上康熙喜不喜欢雍正?


我个人觉得康熙非常不喜欢雍正(对,我不信康熙真会把皇位传给他,当然矫诏之说根本经不起推敲,传给八阿哥可能性也不大,我个人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康熙根本没留下遗诏,很多皇帝遗诏都不是自己的意志,这没什么稀奇的),,我想大家都知道很多正史野史都说康熙最疼爱的孙子就是乾隆,他之所以把皇位传给雍正就是因为想最后把皇位传给乾隆吧。


哎,我就想问你,乾隆不说他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难道还说自己是康熙最讨厌的孙子不成?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在我看来这种话纯属往自己脸上贴金,我是没想到,这种为了证明自己继承皇位合法性而证明老爹从爷爷那里继承皇位合法性编出来的鬼话原来还能糊弄这么多人哪!


要知道康熙有九十多个孙子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换了你有九十多个追求者你每天看到他们都想吐吧,还搞得清自己最喜欢哪个?


我还特别想问,要是康熙真那么喜欢乾隆顺连带着喜欢雍正,为什么唯一支持雍正的十三和十七阿哥还得当地下党暗地里支持他?直到雍正登基后对这两人特别好,其他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他们都是四爷党的,那些支持八阿哥的人,包括雍正同父同母的十四阿哥,包括康熙朝的很多重臣,包括雍正的亲儿子弘时都是明着支持八阿哥,很多臣子都说他们根本就想不到雍正能当皇帝,甚至雍正继位后他的生母德妃还说,雍正即位“实非梦之所期”(我做梦都想不到你能当皇帝)。


这说明什么,说明雍正根本不受康熙宠爱啊!所以德妃才会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儿子居然能当皇帝!乾隆是觉得说康熙喜欢他爹实在太勉强太说不过去了,才编出一个爷爷最喜欢我的谎话,毕竟死无对证,谁还能把康熙从棺材里挖出来问问?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也许能理解皇帝为什么不喜欢四阿哥了,有没有觉得四阿哥非常像一个人,一个雍正这辈子都厌恶至极的人...


老八胤禩!


对不对?两个人哪里像?出身像啊,同样出身不高贵的他们是皇宫的非主流,身为非主流人群都非常容易被误解,比如说有个外国人在中国做了一件连环被媒体曝光,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我们一看到这个国家的人,甚至看到外国人就像赶紧躲远点,尽管我们理智上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本能上还是无法克服。


每次当皇帝看到这个出身卑微性格却老成持重的皇子在自己眼前晃的时候,不知道对皇帝而言会不会有一种昨日重现的感觉,要是自己像康熙对待胤禩一样对四阿哥好,谁知道他将来会不会结党营私,会不会父子反目,兄弟相残?每次一想到这里,就不由得不喜欢这个皇子。


所以他才会远远地把他打发到圆明园行宫去,不仅是眼不见心不乱,更是为了避免他与宫里的其他阿哥和朝臣们接触,看他还怎么跟老八胤禩一样拉帮结派!


所以他才这么在意四阿哥的出身,出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四阿哥卑微的出身像极了他今生最痛恨之人,你看皇帝之前连三阿哥调戏自己爱妾都能忍,一旦与老八扯上关系,马上就翻脸不认人了,一共才仨儿子还要送人,这么想来就能理解皇帝对四阿哥的忌讳,明明四阿哥才是最适合继承皇位的人,他还这么犹豫,皇后坚决不肯收养四阿哥的心态我们都能理解了,她是觉得就冲着四阿哥的出身皇帝宁可让三阿哥上位也不可能让四阿哥继承皇位,可谁tm知道三阿哥最后更不中用啊,皇后一知道三阿哥跟老八扯上关系马上表示不救了,以前三阿哥不管出什么事她可是一力维护的,可见她是个明白人啊。


让我们欣慰的是九龙夺嫡的大战并没有蔓延到乾隆一朝,因为雍正建立的秘密立储让四阿哥的继位毫无争议,无论九龙夺嫡留下多少争议,我相信历史已经做出了最好的选择,也许就像甄嬛说的,世间的阴差阳错从未停歇,都是寻常。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