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刘俊、胡智锋:2013-2014开启电视综艺新阶段

刘俊、胡智锋:2013-2014开启电视综艺新阶段

我们似乎正在经历一个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大时代。2013—2014年,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最鲜明的景观,是多元类型的综艺节目突然集体井喷式呈现,这不仅开启了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发展的新格局乃至新阶段,也从整体上标识了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一个有趋势性意义的节点,使得中国电视综艺发展的大时代更显醒目而有力。

从内容生产的角度,对这一鲜活的多类型井喷的纷繁状态进行梳理,是极为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电视综艺快速发展的时期,任何有标识和趋势意义的综艺景观都亟需总结把握和预判预见。而我们之所以能够阶段性把握和发展性预判,是因为这个由2013年发端的多元类型井喷的景观有了2014年的有效承接,这一景观也便处在了一定的稳定状态中。

一、2013—2014多元节目的集体井喷,标识着中国电视综艺类型“百家争鸣“时代的到来

当我们提及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脑海中回想起的可能多是歌舞、曲艺“大杂烩”的舞台高搭。

当我们提及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4年前后的综艺节目类型,脑海中回想起的可能多是相对原始状态下益智类、游戏类节目中的你争我夺。

当时间涌进到2004年前后,《超级女声》的出现让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摆脱初级阶段而整体进入到“选秀时代”的同时,也让我们对综艺节目类型化问题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彼时海外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网络上的热播也贡献了这种认识。毕竟随着传媒发展,电视“高度类型化”的媒体特征越来越清晰。不过,随后的近十年里,中国电视综艺的节目类型并不多,并且一段时间内基本是单一类型或少数类型的节目大热,火爆的类型如歌唱类(含歌词类)、婚恋类、达人类等,大热的节目如2004-2006年的《超级女声》,2007-2009年的《星光大道》,2010-2012年的《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等,这些节目和它们代表的类型曾在很多年份里“独大”地占据综艺荧屏。直到2012年,当我们提到该年份电视综艺节目的代表时,还是基本把目光都投向《中国好声音》这一档节目和这一类样态,其总决赛的收视率一度破6。

但当2013—2014年到来,这两年间突然有约30种新出现的综艺节目类型,(注释1)“井喷式”地活跃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如果算上先前长期存在的经典类型,这两年活跃的综艺类型超过40类。而且许多新类型节目很快成长为“现象级”节目,并实现了对综艺娱乐和社会文化话题的双重引领。而且即便是2013年之前已有的类型,在这两个年份也出现了新的“现象级”代表节目。

2013—2014年,我们可以说《中国好声音》依然保持了上佳的品质而赢得瞩目,不过也会有人说《爸爸去哪儿》《一年级》更激发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的亲近度和情感投入,还会有人说《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有效地制约了《中国好声音》在歌唱类节目中的强势,也会有人说《花儿与少年》《花样爷爷》等节目令人欲罢不能地融合了情节、人物、旅游和美食,更有乐追韩国综艺节目的观众对《奔跑吧兄弟》边吐槽边抱有深深的期待,当然还有人喜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并认为它们在综艺节目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方面的努力值得褒奖,同样会有人认为《最强大脑》体现的理性精神和神性追求成为改变中国综艺节目精神品级的标识……

更为关键的是,在上述节目大热的背后,2013—2014许多我们之前并不熟悉或者根本没有看到过的综艺节目类型,突然大规模、多样化地出现(详见表1),有很多甚至可以作为稳定的节目样态发展下去。而面对诸多新的节目和类别,已有的如《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节目,如情感类、访谈类、益智类、职场类等类别,依然保持稳定的收视份额。此外,虽然歌唱类、达人类、公益类、表演类等类别并非2013—2014年新近出现,但依然有如《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中国好歌曲》《最强大脑》《出彩中国人》《梦想星搭档》幸福账单》《喜乐街》等代表性节目让“老类别掀起新高潮”。

表1 2013—2014年央视及各卫视新推出的综艺节目类型及示例节目(注释2)

综 艺 类 型

示 例 节 目

1、亲子类

爸爸去哪儿(湖南)、人生第一次(浙江)、爸爸回来了(浙江)、妈妈听我说(北京)、爸爸请回答(贵州+青海)、爸爸回答吧(浙江)

2、旅行类

花儿与少年(湖南)、花样爷爷(东方)、鲁豫的礼物(旅游)、如果爱(湖北)、两天一夜(四川/东方)

3、演讲类

开讲啦(央视)、超级演说家(安徽)、我是演说家(北京)

4、竞速类

奔跑吧兄弟(浙江)、极速前进(深圳)

5、文化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央视)、汉字英雄(河南)、成语英雄(河南)、中华好故事(浙江)、中国谜语大会(央视)、中国面孔(山东)

6、喜剧类

我们都爱笑(湖南)、笑傲江湖(东方)、中国喜剧星(浙江)

7、医患类

因为是医生(浙江)、急救室故事(东方)、健康007(浙江)

8、孕产类

来吧孩子(深圳)

9、校园类

一年级(湖南)、我们一起来(东方)

10、军旅类

真正的男人(湖南)、星兵报到(北京)、烈火雄心(山东)

11、农家类

明星到我家(江苏)、喜从天降(天津)

12、寻人类

等着我(央视)、有你一封信(深圳)

13、汽车类

最高档(湖南)、巅峰拍档(东方)

14、模仿类

百变大咖秀(湖南)、天下无双(天津)

15、励志类

超级先生(安徽)、花样年华(江苏)

16、跳水类

中国星跳跃(浙江)、星跳水立方(江苏)

17、足球类

中国足球梦(天津)

24、密室类

星星的密室(浙江)

18、拳击类

勇敢的心(北京)

25、生存类

这就是生活(浙江)

19、台球类

星球大战(山东)

26、戏曲类

国色天香(天津)

20、魔术类

大魔术师(央视)

27、歌团类

最强天团(江苏)

21、粉丝类

百万粉丝(天津)

28、服饰类

女神的新衣(东方)

22、代际类

我不是明星(浙江)

29、筑建类

梦想改造家(东方)

23、探险类

秘境(天津)

30、宠物类

狗狗冲冲冲(东方)

毋庸置疑,虽然营销等问题就现阶段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而言十分重要,但内容生产的变化因其直接曝露在观众的眼前,常常是观众对电视综艺感知的最重要“抓手”,这其中节目类型的“多元爆发”更是观众可以不需要任何专业知识就能从荧屏上发现的。观众眼中的这个2013—2014电视综艺“精彩纷呈”的景观,把近几年多是专业人士才热议的版权引进等提升综艺品质的问题,一下子放大起来,让中国电视综艺面貌之“变”为更多的普通观众所感知。而当最广大的观众切切实实感知到了电视综艺的普遍性变化(即便这种变化还需要再观察),是否意味着一种发展变化了的内容生产景观从萌芽走向开启呢?因此,从这个角度说,2013年开始的这股节目类型多元化的浪潮,或许可以视为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一个发展节点,至少它开启了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中类型发展的新阶段(见表2)。而当不少制作精良的多类型“现象级”节目,对内主动而有效地引领了“多维”社会话题乃至流行文化生态,对外与国际流行的综艺实践与理念“多维”接轨,这个节点就显得更为深刻了。

表2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类型发展阶段划分

阶段/时期

时间节点

代表节目

第一阶段:综艺大舞台时代

1980年代—1990年代末

《综艺大观》

第二阶段:益智/游戏时代

1990年代末—2004年

《欢乐总动员》

《快乐大本营》

《开心辞典》《幸运52》

第三阶段:

真人秀时代

1.“一枝独秀”时期

2004年—2012年

《超级女声》(2004-2006)

《星光大道》(2007—2009)

《非诚勿扰》(2010-2012)

2.“百家争鸣”时期

2013、2014年开启

数十种类型的百余个代表节目

(详见表1)

关于未来,就2014年末得到的央视和各卫视的节目规划信息,多元类型井喷的综艺景观将在2015年继续延续。一些新的节目类型将被不断研发,如穿越类(明星穿越到特定时代和历史事件中完成真实任务)、表演类(明星戏骨帮助选手完成演艺蜕变)、科学类(明星与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探秘)。一些已有类型也预计会呈现出新的节目,如婚恋类可能将目光投向离异夫妻,让他们在异地重聚并为孩子的梦想基金而同迎挑战,甚至在心理专家的指导下破镜重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与“多类型”节目井喷相关的,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景观:“多中心”和“多来源”。“多中心”是指中国电视卫视格局因综艺节目的多元崛起,而呈一定的多中心化存在,央视和除湖南、浙江、江苏、东方外的许多二线卫视进步明显;“多来源”是指引进节目版本的来源国家和地区丰富而多样,之前我们并不熟悉的韩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爱尔兰、比利时、以色列等都成为重量级节目的版权来源国。在上述三“多”中,“多类型”是我们判断2013—2014年具有标识性意义的基础与核心,“多中心”的格局是“多类型”节目井喷的重要结果,“多来源”的版本是“多类型”节目井喷的重要原因。

二、本土化与话题化:多元类型纷呈的景观下中国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深层探索

与2013-2014多元类型爆发这一外显景观相关联的,是电视综艺内容生产在“生产”本土化和“内容”话题化两个方面的深层探索。虽然这两个探索并非近两年独有的全新努力,虽然这些探索也常常会走向偏颇和无力,虽然两年间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探索也绝不仅限于此,但本文认为它们与多元节目类型井喷的景观,在“内容”和“生产”两个维度有最为直接的内在一致性与显著关联性,并保障着井喷景观的持续发展,值得特别探讨。

1. 本土化:本土原创与本土改造的再探索

2013—2014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多元类型大盛的景观,与多元类型海外版本引进有直接关系,也因此引发了新一轮关于电视综艺本土化的思考与实践。综艺节目“本土化”的理念与实践针对的是过度依赖“洋版本”,缺乏本土特点、本土原创与本土再造问题。“本土化”的核心有两层意思:(1)在宏观的层面,从全球语境看,它指彰显世界各民族的特点;从国家语境看,它指彰显国内各地域的特点。(2)在微观的层面,它一则指“本土原创”,二则指“本土改造”。为了更好的聚焦讨论,本文更多在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一则,就“本土原创”而言,在大规模原版引进的同时,带有独立创作色彩的本土化优质综艺节目也开始逐渐涌现,部分节目还具有了“现象级”节目的潜质。近两年综艺类型多元化的景观,必然有本土原创色彩节目逐渐多元涌现的贡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年级》《开讲啦》《超级演说家》《我不是明星》《十二道锋味》《喜从天降》《鲁豫的礼物》《我们都爱笑》《笑傲江湖》《星兵报到》《有你一封信》等。同时,中国综艺节目对外输出模式与版权的现象也开始萌发,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一年级》《全能星战》等节目都已经或者据传要进行版权输出,虽然它们还难以打入欧美主流综艺娱乐市场。

直接依托本土传统文化常常会构成原创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近两年我们在这方面的探索尤为珍贵。从节目来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华好故事》等的热播热议;从元素来看,霍尊《卷珠帘》中“梦中妩媚、不见高轩,夜静谧窗纱微亮,空留伊人徐徐憔悴”的绵远悠长,都让我们看到本土传统文化不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东西,它与电视综艺的巧妙、适度配比,将会爆发收视号召。

二则,就“本土改造”而言,主要指根据本土观众的集体性格(包括认知习惯、行为习惯和价值习惯等)来改造外来节目版本,这种改造最终落实在对本土观众收视习惯的契合度上。在这个方面,近两年的综艺节目也出现了一些值得肯定的新尝试。例如,《爸爸去哪儿》等亲子类节目弱化原版本所强调竞争和胜负,更符合传统意义上中国圆融的家庭观念和仁和的教育理念,这是契合了本土观众的价值习惯。再如,不少户外旅行或竞技真人秀节目,注意到前往中国本土经典或典型的名胜古迹、景观符号进行拍摄,或者在叙事主体关系中以典型本土家庭或人际关系为模本,这是符合本土观众的认知习惯。

此外,在本土化方面,还有一些特殊的样本,它可能既非本土原创,也非本土改造,但放到本土语境中,却契合了本土集体性格的一些缺失或需求,从而热播热议,使得电视综艺赢得社会文化的尊重。例如,由于较之于西方,中国在进入国家阶段时生产力不发达、剩余产品不足,之后又因长期深受农耕文明生态和宗族宗法社会影响,使得与个性贲张相连的私有制始终没有在古代中国发展起来,中国人“血缘亲伦”“圆融通和”等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最主要方式,也便一直没有被斩断。中国人集体性格中终究讲求的是“血缘人伦的通和之性”,不是西方式的“神性的极致超越”。而2014年《最强大脑》火爆的原因,不仅在于它为提供消闲娱乐的综艺节目,注入了科学、理性的元素;更在于这档节目所体现和表现的人的神性,是中华文明所不熟悉的,也是对本土集体性格的一种补偿:“不应该被繁复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伦理所掩盖,我们每个人都有让自己目瞪口呆的神性。可见,深刻辨识本土集体性格(或放大集体性格的优势,或弥补集体性格的缺失),是提高节目本土化品级的重要途径和有益探索。

2. 话题化:回应和引领热点社会话题,贡献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在综艺节目类型“一枝独秀”的时期,单一的歌唱类等节目也可以回应或引起话题,但彼时的话题引发需要对单一内容来源(如歌唱选手)的多重挖掘和想象转换才能达成,难免在轰动性、多维性、可信性等方面存在限制。而2013—2014多元类型节目所回应和引领的社会话题,可以直接由多类型主题本身自然生发而出,对社会话题的回应或引领的空间和自由度更大。

综艺节目“话题化”的理念与实践,针对的是综艺节目“为娱乐而娱乐”,缺少现实社会关怀,缺乏与社会生活“共振”,不易引发人们长久的关注与兴趣等问题。“话题化”是指在内容生产中,一则“顺应”当下社会热议话题(如育儿、尊老、婚嫁、衣食住行等),二则“创造”新的社会舆论话题;这也让综艺节目在达成“娱乐属性”的同时,强化了自身作为传媒艺术的“媒介属性”。近两年综艺节目在“话题化”方面的尝试愈加明显,甚至能不能引发社会对节目所呈现话题的关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为评判综艺节目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话题化”需要趋利避害,注意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倡导综艺节目对话题的正向引导。例如,《爸爸去哪儿》回应了普遍成家的80后一代,在让他们乐于“想要孩子”“面对孩子”的同时,举手投足间让新一代父母懂得肩负怎样的代际责任,这是一种正向的代际传承状态,是人类生生不息发展的基石。再如,许多歌唱类、达人类、演说类、公益类节目都显著地张扬“草根”逆袭,这是对当下中国年轻人生态和中国社会权力结构,进行了或失望或憧憬的回应。还如,《中国好声音》背对背选择,也是一种“公平之梦”的外化,是对视觉社会中“视觉满足至上”的反驳:毕竟社会中外形上佳的人是少数,而“纯粹的音乐”与“歌者的容貌”二者关联度并不大;背对背的选择背后体现了一种逻辑,即张扬人的核心能力,弱化人的附加粉饰,给了更多真才之人成功的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避免综艺节目引发的话题走向争议与负面。例如对产房真人秀《来吧孩子》,持反对观点的观众认为对婴儿生产过程的赤裸裸展示,不仅让观众对节目呈现的毫无保留的血腥画面产生不适,也引发社会适龄女子对怀孕生产的恐惧。再如《爸爸去哪儿》第二季,许多网友因为个人喜好的不同,竟然在微博上肆意给自己不喜欢的“爸爸和孩子”留言谩骂,特别是许多对三四岁不悟事的小孩子的不宽容、攻击甚至诅咒,让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免深深担忧。

其实正向的社会话题回应和引领,在主流价值观的构建方面有所贡献,也是一种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智慧。综艺娱乐表面看是文化消费问题,但从根本上看,它更是一个价值观问题、意识形态问题,它总能体现主流价值、、社会凝聚、文化认同的努力,世界各国概莫能外。下的情况更是如此,综艺节目对此必然需要一种自觉调适。虽然适应主流价值等意识形态需求,必然不是做综艺节目的根本出发点,但兼顾对意识形态的认知着实有助于节目“左右逢源”。

同时,电视综艺对社会现实的观照和责任多了,那些偏执娱乐观的空间便少了,如以非主流为上为荣,消解崇高、消解宏大、消解深度,去历史化、去本质化、去和谐化,拥抱世俗、拥抱浅平、拥抱欢愉。这些偏执的观念可以使传媒机构取得一时的收益,但偏执和简单的狂欢,难以长期而持续地吸引观众的目光,从而使电视综艺走向一种困境。从这个意义上说,与“本土化”一样,“话题化”探索的辐射,同样意义深远。

三、结语

总之,2013-2014年留史于中国电视艺术史,是因其呈现出的一种电视综艺内容生产的新景观,特别是内容生产中多元节目类型的井喷。从更加宏大的视野来看,中国电视综艺不断拓展与提升自身格局的过程中,将无法绕开如下三个时代背景和需求:一是在对外维度,注意全球化语境,中国电视综艺必须锻造自身的全球传播能力,成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二是在对内维度,注意公共文化语境,提高电视综艺的审美品质与文化价值,协助社会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三是在自身维度,注意媒介融合语境,综艺内容生产不止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更要有打碎自身而接受新媒体全面改造的智慧。如此,才有可能让2013—2014呈现的新景观不仅限于综艺节目类型问题,而是助力中国电视综艺的整体发展;当前电视综艺的这个大时代,也才可能更为长久而深刻地为历史所保留。

(作者刘俊系中国传媒大学讲师、学报《现代传播》编辑,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主编、博士生导师)

【全文发表于《中国电视》2015年第2期】

【注释】

1、从一定程度上说,此处的“新”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它既指全新的综艺节目类型,也指某些类型曾在中国电视综艺荧屏以较为初级的形式出现过,但在2013—2014年这些类型经过新理念、新设计和新包装下的制作,呈现出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样态与品级。

2、关于表1对类别的划分,需要说明的是:综艺节目的类型划分不一而足,本表只是提供了一种方式,根据节目“内容”进行了较为细化的类型辨别。同时,为了突出新的节目内容与类型,本表也没有刻意对一些类型进行合并。此外,表中这些类别大致由两种划分体系进行了框定,一种是“行为”的问题,如旅行、演讲、探险、跳水等;一种是“主题”的问题,如亲子、文化、军旅、宠物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