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原创】“吡唑醚菌酯”为啥这么火?能否继续笑傲江湖

【原创】“吡唑醚菌酯”为啥这么火?能否继续笑傲江湖

点击上方“农资经销商”轻松关注
试问2016年杀菌剂市场最活跃的产品是哪个?当属——吡唑醚菌酯,瞬间风靡农资市场,变为时代的宠儿,厂家拿它作为占领杀菌剂市场的必备武器,。至于农户体验,或许这么长个名字记住都难吧,但在渠道上它确实火了!不得不说“甲氧基丙烯酸酯”家族可谓兴旺,除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和肟菌酯也是市场上常见的杀菌剂,占据一定的杀菌剂市场份额。


 

产品名称

背景

商品名

吡唑醚菌酯

巴斯夫研发,2001年上市

凯润

嘧菌酯

先正达

阿米西达

醚菌酯

巴斯夫研发1996年上市

翠贝

肟菌酯

1997年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发(国内开发的第一个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佳斯奇

肟菌酯

先正达公司研制,德国拜耳公司开发,1999年上市。2015年月16日在中国的行政期满。

由于作用位点单一,拜耳公司开发了肟菌酯的众多复配产品。拿敌稳(肟菌.戊唑醇)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世界销售额排名前五的杀菌剂依次是:嘧菌酯(12.45亿美元)、吡唑醚菌酯(7.9亿美元)、代森锰锌(6.2亿美元)、肟菌酯(5.85亿美元)、丙硫菌唑(5.1亿美元),2011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总销售额31.71亿美元,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6年才进入市场,短短15年时间(到2011年)已经占据杀菌剂市场份额的25%,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三个品种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肟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高效性一直在杀菌剂市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吡唑醚菌酯在中国专利到期,国内企业开始不断登记相关证件,一时间吡唑醚菌酯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产品,个别区域卖的还真不错,相关文章也很多,这篇文章肯定不是最好的,只是总结下吡唑醚菌酯,让大家对其有个更全面的了解,不足之处望之处,笔者也是处于调查和学习之中。


想了解吡唑醚菌酯,看这里!

   

产品名称

背景

特性

剂型

适用作物

使用方式

防治病害

吡唑醚菌酯

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开发的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2001年登记并上市

新型广谱杀菌剂,防治真菌病害,有保护、治疗、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对作物有增产作用

20%颗粒剂、20%可湿性粉剂、200g/L浓乳剂、25%乳油、20%水分散粒剂、25%悬浮剂

小麦、花生、大豆、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黄瓜、香蕉、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

茎叶喷雾、水面施药、种子处理

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

 

从表中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可以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比如黄瓜白粉病、霜霉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葡萄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番茄和马铃薯的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麦类的白粉病、叶枯病、赤斑病、网斑病、黑腥病;水稻的稻瘟病、纹枯病,以及霜霉病、疫病等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一般间隔7天喷1次药,共喷药3次。经研究发现吡唑醚菌酯对谷类(包括稻类、麦类、高粱、粟、黍、黄米、荞麦、豆类、薯类)的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因吡唑醚菌酯目前原药质量受工艺和合成技术的限制,质量参差不齐,熔点高低不一,有的原药熔程较长,不利于加工成悬浮剂,因此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关于机型还需继续实验和探讨。

 

吡唑醚菌酯能防治很多真菌性病害,但主要作用在于保护不在治疗,在未发病或发病初期使用,才能有好的防效。但它对作物的保健作用明显,能显著提高作物品质、卖相、提高总产量,这是一般杀菌剂所不具备的,从表中也可看出吡唑醚菌酯适用作物广泛,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等均可适用,吡唑醚菌酯可以用在作物的快速生长阶段,当调节剂使用,当要注意:蔬菜苗期使用一定要要降低浓度;在果实的转色成熟阶段禁用;对水生生物如鱼类高毒,一般剂型不适合在附近有鱼塘的水稻田使用。特别注意吡唑醚菌酯对桑蚕有影响,对鱼虾类水生生物高毒,部分地区的水稻田不推荐使用,如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南湖北等区域,鱼塘比较多的地方一般不能用,所以国产吡唑醚菌酯进军水稻市场尚需些时日,对安全“剂型”的研发和实验应当重视。不过,小麦、玉米、花生、大豆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目前也有很多国内公司把目光投向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比如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驻马店“正阳”,在当地流行的“花生高产套餐”里必会加入吡唑醚菌酯,且每遍药加入剂量很大,据当地经销商反映巴斯夫的吡唑醚菌酯在正阳已销售几年,用在花生上效果较好,特别是对于花生增产效果显著,最重要是能防治花生早衰,从去年到今年也出现很多国产吡唑醚菌酯,因效果优异价位合适,也迅速占领了一部分市场,市场竞争很激烈,多数经销商配置花生三遍药时都会加入吡唑醚菌酯,企业在生产套餐时也必会放入该产品。


吡唑醚菌酯缘何如此受追捧?

 

吡唑醚菌酯最早在欧洲市场起步,随后进入南美、北美及亚洲市场,目前已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登记用于100多种作物。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1993年发现,2001年登记并上市(2015年6月20日,吡唑醚菌酯的PCT、欧洲和中国专利到期;2015年6月21日,其在美国的专利期满;2014年5月31日,吡唑醚菌酯在欧盟的10年期资料保护结束;2012年9月29日,其在美国的登记资料保护到期)。据相关资料显示,巴斯夫吡唑醚菌酯上市后,销量突飞猛进,一年一个台阶。2005年,销售额达到3.85亿美元,列当年杀菌剂市场第3位;2007年,销售额为4.60亿美元;2009年,销售额达到7.35亿美元;2011年以7.90亿美元的销售额,占当年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销售额的24.91%,发展速度令人惊叹。因为吡唑醚菌酯作用位点单一,市场上出现很多吡唑醚菌酯二元和三元复配制剂。

 

从去6月份吡唑醚菌酯在国内专利到期,国内企业纷纷开始登记相关证件,截止到工信部第三批次原药生产批准证书的公示,已有上海禾本、德州绿霸、山东康乔和浙江博士达已正式获得生产资质,加上正在公示的江苏耕耘和江苏托球两家企业,吡唑醚菌酯的生产队列将达到6个成员企业,年内获得生产资质企业数或将达到两位数,产能或过万吨。从中国农药信息网上获悉:截至到今年7月底,吡唑醚菌酯或其相关复配产品登记证件总数为135个左右(巴斯夫占20个),其中原药证件37个,国内企业的制剂登记证达70多个。很多企业一次申请登记多个证件,比如海阔利斯登记了三个关于吡唑醚菌酯的证件,其中两个已下证,他们从今年4月份开始销售该产品,并做了大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问到为什么吡唑醚菌酯如此受欢迎,采访中产品经理胡荣讲到:“1、吡唑醚菌酯对大家来说相当于一种新化合物,因为在中国专利去年刚刚到期,而差异化产品总能引起大家的追逐;2、与同类杀菌剂相比吡唑醚菌酯在作物保健方面效果更优异些,在果树推广中,大家更看中他的保健功能,可以增加座果率、提高品质、增加卖相;3、混配性很好,使用作物广泛,在作物上实用性更强,吡唑醚菌酯能在60多种作物上体现它的广谱性。市场推广中渠道商对吡唑醚菌酯需求量很大,很乐意接货,终端农户需求稍微小些。但今年该原药供应很紧张,一直断货。”对于原药供应紧张这方面问题,康乔作为为数不多生产吡唑醚菌酯原药的企业,于2016年3月年产400吨吡唑醚菌酯原药项目顺利投产,康乔公司自己的吡唑醚菌酯制剂单品销量早已过千万,山东康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青波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并谈到:“今年吡唑醚菌酯原药一直很紧张,很多人拿不到货,究其原因一方面市场需求量大,在果树上使用量很大,尤其是香蕉;另一方面目前国内企业产能还跟不上。关于价格是否会持续上涨问题,个人认为:从今年开春以来,吡唑醚菌酯原药价格一路飙升,从每吨30万元涨到现在的每吨35万元,虽然此类产品后期用量同样很大,但价格应该会保持稳定,不太可能大涨,毕竟价格也涨到了一个临界点,再高可能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2015年10月-2016年7月,吡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原药参考价格表

(来源:中农立华原药事业部)

价格

日期

吡唑醚菌酯原药(实物97%)

嘧菌酯原药(实物96%)

醚菌酯原药(折百)

2015年10月18日

31(万元/吨)

20(万元/吨)

26 (万元/吨)

2015年11月15日

31(万元/吨)

20(万元/吨)

26 (万元/吨)

2015年12月13日

30(万元/吨)

19.5(万元/吨)

26(万元/吨)

2016年1月17日

30(万元/吨)

19.2(万元/吨)

25.5(万元/吨)

2016年2月14日

31(万元/吨)

19(万元/吨)

25.5(万元/吨)

2016年3月13日

32(万元/吨)

19(万元/吨)

25(万元/吨)

2016年4月17日

34(万元/吨)

18(万元/吨)

25(万元/吨)

2016年5月15日

34(万元/吨)

18(万元/吨)

24.5(万元/吨)

2016年6月19日

35(万元/吨)

18(万元/吨)

24.5(万元/吨)

2016年7月31日

35(万元/吨)

18(万元/吨)

23(万元/吨)

从表中看出,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吡唑醚菌酯原药价格一直在上涨,上涨幅度较大;嘧菌酯原药价格在下跌,跌幅较小;醚菌酯原药价格下跌,跌幅较大。这三种杀菌剂近段时间价格相对保持稳定,随着吡唑醚菌酯国内产能增加,以及市场激烈竞争现状,未来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很大。


本是杀菌剂,却在作物保健方面大放异彩!

 

从部分地区的果树、花生推广区域可以看出吡唑醚菌酯之所以受大家追捧,除了本身药剂新颖受关注之外,还因为它兼具杀菌和保健的双重功效,尤其是在作物保健方面,大家较认可。吡唑醚菌酯在低浓度时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可刺激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内源激素的生成,促进植物抵抗蛋白的生成对抗病毒的侵袭,还可增加果实的含糖量,提高果品品质。

甚至有些企业把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增产功能作为独特的“卖点”来宣传和推广。其实,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功能,在早期的证件登记方面也可见端倪:2004年6月1日,吡唑醚菌酯以新有效成分的身份、作为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列入欧盟农药登记条例(1107/2009)已登记有效成分名单,其登记有效期现被延长至2017年1月31日;2009年1月29日,美国环保署批准了250g/L吡唑醚菌酯ECHeadline作为作物病害防治和植物健康作用的登记,同一天,欧洲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SCFCAH)也批准了吡唑醚菌酯植物健康作用的登记;2013年3月31日,250g/L吡唑醚菌酯EC在我国获得了玉米上“植物健康作用”的正式登记。这是我国就此功能登记的首个产品。农药登记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田施用吡唑醚菌酯,增产效果显著,逆境条件下最高增产幅度达30%。由此可见吡唑醚菌酯的作物保健功能不可忽视,也是他与其它同类杀菌剂相比最大的优势。

吡唑醚菌酯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甲托、代森锰锌类的常规产品?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防治谱广,但作用位点单一,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随着吡唑醚菌酯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登记并推广,这类杀菌剂在市场上使用量会更大,作物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抗性会逐渐增强,大家也会更重视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增产功能,逐渐淡化其杀菌功能,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会很大。虽然去年吡唑醚菌酯在国内专利才到期,仅仅一年时间,国内企业已纷纷登记证件,市场上相关产品瞬间出现,部分企业产品销售还挺好,比如诺普信、燕化永乐、山东康乔、海利尔、美邦、仕邦、广西田园、陕西上格、海阔利斯……不可否认,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这个行列,吡唑醚菌酯或许就是下一个甲托、代森锰锌,最终成为一个常规性产品,常规产品虽然是市场上最常见最普通且利润较低的产品,但胜在有市场、销售量大。

 

随着国内原药企业产能的加大,以及外企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竞争会逐渐加剧,低价竞争在所难免。恶性竞争必然会带来品质不一,市场上无证套证企业也不在少数,产品效果可想而知,但大浪淘沙,品质和服务永远是最重要的,有眼光有远见的企业必定会坚守自己的原则。当然,生产出一个好的产品很重要,销售好一个产品同样重要,长久的销量和利润是产品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及服务外,一个产品的定位也很重要,比如可以挖掘吡唑醚菌酯的保健增产功能;另外就是做差异化产品,可以研发登记一些吡唑醚菌酯的相关复配产品,避免产生抗性,并增加它的杀菌效果。

 

相对来说杀菌剂的使用周期更长,使用作物更广泛,也是企业值得投入的项目,目前吡唑醚菌酯虽然很火,但笔者认为吡唑醚菌酯势头上的“火”大于实际上的“火”,不得不说网络传播的力量是巨大的!还有人专门组建吡唑醚菌酯相关的技术谈论群,可见受人待见程度。但确实有很多人对吡唑醚菌酯的认识仅停留在“听说”的层面上。在调查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区域吡唑醚菌酯销售都很火,有很多市场并没有进入该产品或是卖的很一般,加上原药的紧缺,很多想销售或计划销售却拿不到货的现象也很多,甚至改销其它同类产品,毕竟不能吊在一棵树上,很多人还停留在摩拳擦掌阶段。他的“火”是指在部分区域确实“火”了,打药就加吡唑醚菌酯。不管在经济作物还是大田作物都有推广成功的例子,一个价位略高的杀菌剂在高价经济作物上推广成功很正常,但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好却很少。广谱杀菌+营养保健的独特功能是吡唑醚菌酯笑傲江湖的法宝。吡唑醚菌酯现在是星星之“火”,能否燎原?从部分区域的表现效果、销售势头和企业的重视程度上看,燎原可能性很大!当演变成为一个常规产品后,它就算走过了自己最辉煌的阶段。

《农资经销商》杂志
您有眼光的伙伴!
扫一扫轻松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