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牛顿炒股亏惨了,科学界牛人炒股谁能笑傲江湖?

牛顿炒股亏惨了,科学界牛人炒股谁能笑傲江湖?

“当你研究物理学的时候,你的对手是上帝;当你研究金融的时候,你的对手是上帝制造的人类。”

这句话,来自于物理学家转行数量金融的伊曼纽尔·德曼。,最终转向华尔街大杀四方。

伊曼纽尔·德曼转行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形容就是:“穷”!

当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吐槽国内不重视基础科研,多少从事基础科研的人员,拿着微薄的工资,面对着日益高涨的房价无可奈何的时候,学术界人才跳槽金融业,更多考虑的还是现实生活的问题。

电影作品也曾演绎过科研人员的无奈。次贷危机题材的电影《商海通牒》中,有个长眉毛、常青藤大学毕业的高个帅哥,就是因为感觉自己很穷,所以从NASA的火箭研发设计人员,跳槽到了那家坑爹的金融衍生品公司做风控专员。

在芸芸众生面前,科学家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正如近期刷爆朋友圈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历经挫折,几十年痴心不改,将生命的所有能量贡献给了国家的天文事业,让人万分敬仰。

人生的际遇各有不同,科学家群体里面也不乏低头捡钱的案例。但换一个阵地后他们就时常有些水土不服,比如残酷的股市当中,并非所有科学家都能够笑傲江湖。

01
改变人类认知的物理学家却无法算计人性的疯狂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他所处的时代里,牛顿也曾担任英国皇家铸币大臣,并积极参与股票投机。

1720年初,英国那家大名鼎鼎的南海公司股票疯涨近10倍,至夏天达到顶点后开始暴跌,牛顿当年4月入市5月清仓,净赚7千英磅。

后来股价再度疯涨,抵御不住市场诱惑的他,7月再次大举入市。然而1周后,股价开始下挫,随后一泄千里,牛顿未及脱身,共损失2万英磅。

当时2万英镑是什么概念?

1717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纸币,定为3英镑兑1盎司,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当前每盎司黄金1316.4美元,按1美元兑换6.636元人民币粗略估算,当年两万英镑,现在价值约5823.75万人民币。

一进一出,一出一进。聪明绝顶的牛顿,依旧被市场疯狂的情绪左右,钱包被蹂躏得惨不忍睹。牛顿最后还是说出了那名言“我能算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

改变人类社会认知的伟大物理学家,在资本市场里,同样深陷凡人的贪婪和恐惧。

2
两个倒霉的诺贝尔经济学得主

1994年,由两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默顿舒尔茨参与组建和运作,另有不少金融界的著名交易员和学术界的权威泰斗加盟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最终也是在败倒在不规则运动的市场波动之下。

不过,在倒霉之前,这家公司一开始还是有着不俗表现的。

从刚开始成立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该公司通过顶尖的数理模型和实践操作的紧密配合,每年有近40%的回报,赚得盆满钵溢。

他们的运作策略主要是依靠收敛交易(convergence trade)——寻找类似的证券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价格差异,来买低卖高,寄希望通过这些证券价格最终的趋于一致而实现套利,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跨市套利。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因为在俄罗斯国债违约问题上出现判断上的错误,连锁反应发生后,最终导致了该基金损失惨重。

但好在美联储最后聚集十几家金融机构向其注资35亿美元,以帮助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度过难关。

在此之后,公司开始盈利了,但公司还是逐渐清仓,偿还注资,甚至还有了额外利润。清仓后,因为声名狼藉,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也就无疾而终了。

3
名利双收的西蒙斯

精于数学的詹姆斯·西蒙斯,30岁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授予数学学院院长的数学天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投资界都享有很高的地位。

这位曾经和陈省身一起获得被誉为数学界皇冠的全美维布伦奖的数学家,后来转战投资界,成立了大名鼎鼎的文艺复兴投资公司。

1989年到2009年间,他操盘公司旗下的大奖章基金平均年回报率高达35%,较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均回报率高20多个百分点,比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操盘表现都高出10余个百分点。即便是在次贷危机爆发的2007年,该基金的回报率仍高达85%。

科技和资本市场的结合,让金融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柯洁等一众围棋高手在阿尔法狗面前败下阵来之后,金融市场里的财富分配法制,或许将逐步成为科学家们主宰的游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