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疯狂的IP:价格战、话语权、幕后推手和审美的现实案例分析

疯狂的IP:价格战、话语权、幕后推手和审美的现实案例分析

2015年,IP在影视界已经是个最疯狂的词汇。桐华、天蚕土豆等网络大神的作品影视版权已是千万起跳;三年来影视版权普遍上涨10余倍。网络小说之外,漫画、欧美老电影、日本漫画影视,都成为影视公司囤货的源头。


疯狂的IP:@疯狂的价格 普遍行情三年涨十倍


因为去年一年部分工作是参与版权的甄选与购买,所以对大量影视人尚还陌生的网络大神作家,我基本上都耳熟能详。

6月初,参加“猫片2015战略发布会”时,我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信息——台上互联网、影视、网络文学、财经、游戏巨头犬牙交错,台下网络作家、视频网站、传统编剧、游戏运营、动漫改编、基金经理座无虚席;前后左右的记者我都不认识,勾兑时候发现分别来自于财经、文化、互联网、出版活着游戏。

跨界,是当时最明显的感受。而让这些不同行业人发生交集与互联的,是2015年最疯狂词汇--IP。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这个资本界的术语,兴盛于2014年,在BAT等互联网公司及资本强势进入影视行业的背景下,在2015年成为国民热词。而IP从最初的网络小说,逐渐发展到一个形象、一个人物、一句流行语,乃至一首歌。

侯小强在盛大担任CEO期间,着力推荐网络小说的影视版权转化,从盛大文学辞职后也从事着版权购买与孵化工作——作为内地首屈一指的“超级故事推手”,也对当下版权价格膨胀的情况颇多微词——网络小说的影视版权从千辛万苦“求买”到众多影视公司济济一堂“求卖”,不过两三年的功夫;而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网络小说版权的价格已经翻了近十倍;顾漫最早以数十万的价格将《何以笙箫》电影版权卖给乐视,而版权即将到期后光线开出的价码已经翻了十倍。

2012年前,十万可以轻易买走知名言情作家小说的影视全版权,而今40万能够拿到一部普通网络小说的影视版权就可以让“版权买手”们偷笑半天;几年前《盗墓笔记》、《鬼吹灯》、《紫川》等全版权卖出百万级别让人乍舌,而现在同样量级的网络小说,各种版权分拆着买,单项版权也不低于百万。

猫片公司CEO王裕仁囤积了十多部网络大神的超级IP,据他透露,目前起点、晋江、小说阅读网等数据排行前200左右的网络小说影视版权多数已经售罄,数据表现不怎么好的小说也被开掘买下了版权。

作为消化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主战场,各大视频平台感受也许更加真切。爱奇艺版权管理总心副总戴婧婷已经对IP一词感觉到疲惫,“我们内部有对网络小说的打分制度,一部网络小说到底是1级,2级还是3级、4级,都比较清楚。现在不少制片方拿着改编价值、粉丝基础薄弱的3级、4级小说根我们说,我们有个大IP,我们一起合作吧。真正来谈合作的超级IP其实数量不多,而且还在市场上流通的,已经不多了。”

有价值的网络小说版权基本上已被消耗殆尽,较为流行的歌曲、流行语也都被纳入影视拍摄计划,制片方、资本又将”IP”的目光投向刚刚兴起的国产原创漫画、经典传统小说,以及境外影视作品。戴婧婷以及对日本影视颇有研究的湖南卫视项目经理彭阗都提到了中国版权买手在日本疯抢版权的情况——竞相抬价、批量扫货,“日本版权的售卖是非常规矩的,对于改编也有颇多限制。但在中国土豪版权买手的重金面前,一切原则也都能够妥协了。”《犯罪嫌疑人x的献身》、《深夜食堂》、《一吻定情》、《魔女的条件》——这些版权都被若干家国内版权方争夺。


部分网络小说版权报价(均有采访出处,部分为保护信息源,做了不影响量级的处理)

1、在上海电视电影节上,几乎没有一场影视论坛不提及IP一词,根据速记内容,这一词汇出现频次超过三百次。

2、据不确定消息,桐华对《曾许诺》的电影版权报价1500万,且不接受议价。最新小说《那片星光那片海》报价1300万,且有其他内容及职务的需求(有传说是挂名导演或监制)。

3、制片人白一總在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表示,自己花五百万购买了一部网络小说的改编权。

4、手握多部小说版权的于正表示,他接触的诸多网络小说,一般拍不上名次的30万起步;略有名气的50万起步;能叫出名号的作家新书直接电影100万、电视100万;已有成功影视作品作家的网络版权,则直接开价单项500万以上;男频红文电影300万、电视剧300万、网剧300万、动画150万(以上均为五年有效期)——这些价格与去年相比,少则三五倍增长,多则七八倍、十几倍的增长。

5、郭敬明大多数作品都留着自己开发,也有部分知名度不高的作品影视版权开价2500万,不接受讲价。

6、韩寒旗下的APP ONE中人气短篇作品,开价均在百万左右。

7、曾成功出品过电影《十万个冷笑话》的漫画平台有妖气,排行前20名漫画要么不卖、要么高价——包含形象授权的版权开价数百万,成交价也都在百万以上。

8、王裕仁表示,起点排行前20的作品几乎都已经被开发成手游。在版权的授权金上,手游价值7成,影视版权及其他能占三成,全版权几乎都在千万以上——这并非今年最新价格。

9、数年前《斗破苍穹》全版权价格为150万,目前天蚕土豆一部小说电影一项版权高达千万。


用一名编剧的话来说,“IP热提出了一个问题,互联网时代来了,编剧怎么办?”市场的反应是灵敏的。网络小说改编的作品成功,导致电视台、演员、电影公司严重依赖IP改编。

IP除了提供粉丝基础,几乎需要编剧们推倒重头再来。这也引发了传统编剧批判IP热、保护话语权的战争。


疯狂的IP:@疯狂的战争传统作家的话语权保卫战

朋友圈发布信息后,一名熟悉的编剧私信敲我,“这些什么超级IP,真是烂死了。我改编xxx的《xxxx》,简直要崩溃,根本没法用。”

7月的某一天,很相熟的编剧告诉我,“改编《xxxx》,我很犹豫。”我问他理由,他说,有很多编剧劝他,不是穷疯恶极,为什么要改编其他人的作品。“梅子,我想为什么不我自己写网络小说呢?”

编剧蒋胜男在微博上说,“关于IP,不是热钱太多,而是资本要对产业洗牌”。观点很新鲜,我约她写个评论,她答应了。几天之后再联系却拒绝了,“我怕我会把编剧同行得罪死的。”

我默然。

对很多知名编剧而言,参与不参与改编IP,如何看待IP,已经形成明显的阵营,有着左右拉扯的力量。在诸多采访中,制作人、公司老板、编剧,都频频被问到如何看待改编IP——这变成了一个关乎立场和阵营的问题。

因为,在网络小说的波及下,传统作家的权威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网络小说影视化热潮始于2011年。2011年我从盛大拿到的数据,影视版权售出50部;到2014年,其他媒体统计的数据是114部。

数字并没有数量级的变化,但却引发影视界集体讨论热潮。传统编剧感觉到了明显的危机。

一是网络小说影视化的成功。2012年《甄嬛传》、2013年《致青春》、2014年《匆匆那年》、2015年《何以笙箫默》,都堪称当年现象级影视作品,都改编自网络小说。

其次是影视业对于网络小说的倚重:多名人气演员都只肯接IP改编的作品;部分电视台也直截了当地表示,偶像剧、青春剧、古装剧,都只接受IP改编作品。中影公布的24部新片计划中,19部作品改编自热门小说;光线传媒公布的30余部新片计划中,一半左右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或畅销小说——业内其他电影公司的新片计划中,IP改编的比例也大致在此之间。


对网络小说的批评始于对影视业一直有着谨慎忧思的汪海林。他对网络作家所提供的影视创意价值批评不无道理,内容苍白只是因为粉丝基础具备商业价值。

这一争论迅速引起编剧届的共鸣。编剧周铁东、王力扶、陈秋平、阎刚、陈彤等均对资本和行业追捧IP进行探讨。不少编剧认为,大量劣质IP经过资本包装后大行其道,给行业带来混淆。

创作方对于IP多持有批评和怀疑的态度,市场方却颇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网络文学天生市场化,众量粉丝是建立在对大众趣味、审美的精准把握上,与大众娱乐的电影、电视具备亲和性。

从偏激的抵制和批判,到温和客观的批评,传统编剧们也逐渐意识到,IP只是个商业概念,它之所以被追捧在于价值是显性的、前置的,原创剧本的价值则是滞后的。

在私下的沟通中,不少编剧、导演,都有学习网络小说大IP的打造计划。

部分IP改编的市场表现:

1、由南派三叔《盗墓笔记》改编的同名网剧,虽然制作粗糙故事凌乱被传统编剧认为是IP的流产,却不妨碍它当天点击过亿,并在每周五使得爱奇艺客户端在app商店下载位列第一;VIP全集上线,播放请求和会员申请人次过多导致服务器宕机。

2、由fresh果果在大学时期撰写的小说《花千骨》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在湖南卫视周播剧场播出,平均收视率已秒杀多数黄金档播出电视剧,位列2015卫视播出剧目收视率第六名。

3、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由原作者顾漫改编,剧作被诸多业内人士批评一塌糊涂,目前单集网络播放量超越《甄嬛传》、《武媚娘传奇》等所有电视剧,位列第一。

4、改编自辛夷坞同名小说的电影《致青春》,票房达7.26亿,成功开启内地青春片潮流。

5、改编自饶雪漫同名小说的电影《左耳》,最终票房接近5亿。

6、由校园民谣《同桌的你》衍生的同名电影,尽管被批评情节空洞,却依然票房过4亿。

7、改编自九夜茴青春小说的《匆匆那年》,取得201412月贺岁电影票房冠军,达5.78亿。

8、改编自有妖气平台《十万个冷笑话》的同名电影,成本数百万元却取得了将近两亿的票房。


IP热的核心原因是文化产业内资本流动性增加,但是渠道基本还是那些,核心资源除了明星和大牌制作者之外只有IP了,所以资本没有别的地方释放。

IP市场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虚高,而是缺少专业的开发者和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导致原本稀缺的IP其价值被粗制滥造的产品所消费,无法将IP的价值最大化,形成真正的产业链。


疯狂的推手@手游公司井喷、IP成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


IP的概念是什么?准确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竞争的定义。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它逐渐具备了模糊的、大致认可的特性:品牌与影响力。

2014年年,我被问及如何看待电视剧市场。直接的感触是:BAT、上市、碎片化、营销至上、中产阶级。2015年,在过热的IP爆发背后,影视边缘中的我,也感觉到了资本的力量。

采访中得知,这一幕在20132014年的手游界,早已上演过一遍——2012年手游端的兴起,能够快速变现的网络小说作为IP早已被热炒过一遍。只是,,喊疼的声音格外明显。

写稿的时候我搜了一圈手游的排行(并不准确),IP并没有垄断手游行业,位列前20的手游中,大量原创游戏。



合一影业CEO朱辉龙对IP核心元素的概括,可能比知识版权更接近于目前所谈论的IP本身——标签或品牌。

实际上,影视圈强调标签和品牌,远远早于网络小说在各种屏幕上的走热。《隋唐英雄》系列、《济公》系列、《包青天》系列,甚至于重头影视公司、金牌制作人、大牌导演或编剧,都在有意识的标签化和强调品牌。在我的身边,有大量从业多年的制片人朋友。他们早些年一个项目一个公司,以便更好地处理税收;但2008年之后,开始意识到品牌的价值,甚至赔钱也要做影响大的项目。

影视圈的IP热,早在2013年的手游发烧过一次。王裕仁采访得来的,我随后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实如此。2012年手游业勃兴,网络大神的小说因推广价美物廉(网络小说作家的影响力在读者中不亚于普通人眼中的大明星)、有付费阅读的基础、研发周期短等成为手游改编的首要选择(有数据显示,IP手游下载转化率是无IP手游的2.4倍,整体收入达到了210倍的差距;他提供的信息显示,起点排行前20的网络小说手游版权基本上都已售出且完成开发;在授权费上,影视仅仅能占据30%40%,剩下60%70%是游戏,其中页游30%,手游70%

IP对于新兴手游的价值,也是之于影视业的价值。

王裕仁是这么分析IP热的,影视IP井喷只是冰山一角,这一轮IP热潮背后几个因素,过去两三年:1、手游公司井喷,但是没有什么好的核心玩法创新,只有通过IP背后来拉粉丝;2、近年来电影票房增高、电视剧也多了视频网站销售渠道,收入增加背后成本也相应增加,之前一直是演员、大牌编剧、导演价格居高不下,IP价值是洼地,现在开始受到重视了;3、文化产业内资本流动性增加,但是核心资源除了明星和大牌制作者之外只有IP了,资本没有别的地方释放,IP作为重要渠道价格被哄抬;4、游戏、影视发行渠道对于产品判断力不足,IP和明星成为简单粗暴的评判标准;5、网络文学十五年,真正有影响力的作品数量有限,好的IP依然是稀缺资源。在他看来,尽管网络小说数以千万计,但真正有开发价值的作品大概在400篇左右。

实际上,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玩法,也以IP为卖点的影视具有了非常奇幻的想象力。据知名评论人袖手2000透露,一部古装剧(一线卫视播出一线演员参演)的手游改编权在2000万左右;倘若有续篇,手游改编权能够卖到4000——手游版权,已经成为影视业受益的有力补充。

目前,单纯地做一部影视剧几乎不太合时宜,大量作品在研发时候已经想好了产业链,包括动漫、动画、植入、游戏、影视(网剧电视剧电影)、衍生品开发……像迪斯尼那样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王国,成为很多影视人的梦想——推动这一切的第一张骨牌,就是一个具备强大粉丝基础的、形象固定的、价值观清晰的品牌标签,即IP

在王裕仁看来,IP市场目前最大的问题到还不是价格虚高,而是缺少专业的开发者和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导致IP的价值被粗制滥造的产品所消费,从而使用户和观众对IP产生厌倦和不信任感——这种恶果,已经在逐步彰显。


卖腐、卖颜值、玛丽苏、少女心、二次元、情绪化、傻白甜、呆萌贱,这些非主流审美,逐渐席大众,成为主流审美。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方式,改变了多年来精英向大众的单向审美输灌。

互联网传播里,品牌和影响力既是价值。因此,哪怕点击量不及十亿,《北平无战事》依然是成功的——好口碑与好点击,同样具备商业价值。IP热不会消灭原创编剧,大编剧反而会具备更大的价值。


从非主流到主流@IP热审美的倒灌 大编剧与大IP同样有价值

一个很有名的姐姐告诉我,网络某大神作家失恋后,一群男作家陪着他们南下排解苦闷。尽管他们都很有钱,但是在酒吧都没发泡到妞。只能花钱解决问题

中汇影视联合创始人之一侯小强认为,腐女和屌丝,是互联网的两大载体。

最接近杀马特非主流青少年文化的湖南卫视,2015年的多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都开始走卖腐、颜值路线。玛丽苏、少女心、二次元、情绪化、傻白甜、呆萌贱,这些非主流审美,逐渐大行其道。


在美国,一线IP价格(原著改编权)基本占到总体成本5-10%,所以现在国内的IP价格大部分其实不能说高到离谱(少部分很离谱)。当下的IP,之于影视剧,就相当于大牌明星、大制作人,价格虚高乃至火爆都是影视行业向产业转换的必经之路,除开高烧需要调节、过度开掘导致后续乏力外,其实并没有太大争论的必要和价值。网络作家与传统作家的争论,反倒颇有意思。

网络小说始于2000年前后,十多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非主流的地位。作家凭兴趣写作,与粉丝发生互动,进而形成收费、打赏等盈利模式,开始成为隐形的产业。但长久以来,写网文是非主流的、是被主流所鄙夷的。传统文学要不要给网络文学一个地位?网络文学有没有价值?这些争论甚至还发生在2013年左右的网文界与文学界;,通过市场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互联网文学确实散发着浓郁的屌丝精神;小镇青年成为电影行业最主要的观众。非主流了十多年的网络小说、动漫、段子、二次元文化侵蚀传统的主流影视,恰好是互联网的发展,让原本单相的精英向大众的灌输式传播改编成为大众对精的倒灌式传播。

这一点也表现在小鲜肉演员们的崛起上。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拥有话语权的媒体、个体塑造明星;而小鲜肉们如tfboys、吴亦凡、鹿晗等,在进入主流媒体视野之前,已经具备强大的粉丝基础,媒体对他们的接受是滞后的,是对现象的捕捉而非个体的塑造。影视作品同样如此,目前,少女心、玛丽苏、二次元、情绪化、碎片、卖腐,这些深受互联网屌丝腐女们钟爱的趣味,逐渐影响整个影视行业,成为主流趣味。

然而,传统影视人并不至于感觉悲观。2015年口碑巨差、收视率奇好的《武媚娘传奇》在互联网上点击超过百亿;2014年最具口碑的作品《北平无战事》全网点击量不及十亿;几乎同时播放的《盗墓笔记》点击奇高口碑巨差,《心理罪》口碑一致叫好点击相对较差。在大多数人看来,它们都是成功的。借用爱奇艺版权管理总心副总戴婧婷看来,超高点击率与超高口碑,都具备相当的商业价值。将来大编剧与大 IP,都因有着强大的审美会活得更好。


本文作者:梅子笑

本文来源:公众号“梅子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