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16 年前的《流星花园》又要来了,台湾偶像剧还能火爆如当年吗?

16 年前的《流星花园》又要来了,台湾偶像剧还能火爆如当年吗?

2000 年代,台湾“偶像剧”呈现出茂盛姿态,但有限而重复的制作,很快在亚洲更大的“少女心”市场里走向衰竭。

16 年后,由“杉菜”宣布了《流星花园》又将重拍的消息。

4 月 11 日,徐熙媛在微博上贴出和原版制作人柴智屏的合影,写下一段煽情的宣传语:“一个闪光,流星花园已经 16 年了!杉菜都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跟柴姐聊聊往事很有感觉……她明知道我是老实人,还跟我说了个秘密,等她自己告诉各位吧!”柴智屏转发并回复,“……是!《流星花园》要重拍了!”加上当年衫菜的金句标签,“杉菜就是打不到的杂草精神。”


更加细节的新闻很快放了出来:柴智屏作为新版的制作人,向日本原著漫画原作者神尾叶子取得第 2 次的翻拍版权;相较于旧版一集 60 分钟,共 27 集的长度,新版《流星花园》将拍摄 48 集,总计制作费高达台币 7.2 亿(约合人民币 1.6 亿)。

尽管新的演员阵容都未公布,但旧版女主角和制片人的“怀旧”吆喝,成功吸引了一些老观众的目光。几天内,徐熙媛的微博得到超过 2 万多个赞,上千条评论。

正好 16 年——2001 年 4 月 12 日,是台湾版偶像剧《流星花园》开播的时间。其实就如同其它一些商业上成功的流行故事一样,从那之后,这部漫画分别被日本、韩国、湖南卫视于 2005 年、2009 年、2009 年翻拍过。但是对于很多内地观众,能够被归档于“青春集体回忆”的始终是这个台湾版本。


16 年了,如果你偶像剧荒,《流星花园》仍然值得推荐

在豆瓣电影上,《流星花园》的长篇“剧评”一共有 145 篇,其中有 74 篇的发表时间是在 2010 年之后。留言者们的描写主题,大多是来纪念和台湾偶像剧一起“我走过的青春”。

《流星花园》在内地产生影响力是于台湾播出的隔年,从 2002 年 2 月初开始陆续在内地各省市电视台播出,迅速引发了轰动。对于很多当时的观众,它具有“偶像剧启蒙”的意义。一位叫“蝶舞冰清”的用户说:“第一部台湾偶像剧,第一次了解什么是帅、追星。”

时至今日,“女性向”的玛丽苏偶像剧已经成为国产剧中最普遍的类型。但是在当年贫瘠的内地荧幕上,年轻观众们的选择还非常有限。整个 90 年代,影响力最广泛的言情类型,仍然是已经流行了二三十年的琼瑶古风。

《流星花园》的热播带来了新鲜的震撼——在“轰动性”上,审查部门的反应如今可以作为一条印证——这部剧播出没有几天,2002 年 3 月 8 日,要求立即暂停《流星花园》,停播的原因是,“易误导青少年”。

抛开“禁播”的噱头,现在《流星花园》单纯留下了 8.1 分的好看口碑。作为改编剧,它的成功是基于漫画原作的成功之上。早在真人演绎之前,神尾叶子 1992 年至 2004 年在少女漫杂志《Margaret》上连载的《花样男子(花より男子)》(台湾东立出版社使用《流星花园》 译名),故事设定就经过了人气的检验。,共 37 册的《流星花园》截至 2014 年销量达到 6000 万册,是日本少女漫画类的销量第一名。

实际上,早在“网文” 2000 年之后兴起之前,日本动漫从 70 年代起输出海外,漫画家笔下的通俗故事有旺盛的创造力。包括《Margaret》《LaLa》在内的“少女漫画”期刊面向 6 岁到 25 岁的女孩,创作能令她们感兴趣的细腻情怀、美好爱情,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它们最早使用了一切如今流行的主题,“穿越”、“性转”,还有单独另成类别的“耽美”——当然,也包括《流星花园》里所讲述的,最俗套、但同时也最有持久生命力的“校园灰姑娘”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阶级分明”的校园社会。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孩杉菜,原本有属于她的平凡生活,但却意外来到了“为培养优秀后代而创立的贵族学校”英德学园。在这里她遇到了“上层社会”的同龄男生——四个——道明寺、花泽类、西门、美作。他们是“四大家族的继承人”,在学校里号称“F4”(Flower 4、花之四人组),拥有各种特权。

一开始,杉菜在饱受屈辱的同时扎着两条麻花辫,尽量保持健康活泼,贯彻“打不倒的杂草精神”。但很快,“灰姑娘”的人生走向是先抑后扬。杉菜一边暗恋着“王子般神秘”的花泽类,一边陪同“F4 之首”道明寺玩欺负和被欺负(注意和被注意)的猫鼠游戏。神尾叶子起初是把花泽类设定为男主角,但随着连载中道明寺的人气高涨,最终让杉菜和他走到了一起——让他们某天突然意识到,好像 TA 也没有那么讨厌……怎么 TA 还有一点可爱?

《好奇心日报》此前研究过 200 年前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在现代社会受欢迎的原因:戏剧化而富有“爽点”的情节安排,饱满多样的人物性格,感情进展如同童话般美好,但又不超脱女性读者的现实诉求——如果比较一下,你会发现《流星花园》符合上述这些要素。实际上,杉菜和道明寺就像是一对现代青少年版的伊丽莎白和达西:杉菜偏见(自尊),道明寺傲慢(幼稚),而俩人跨越贫富的爱情基础是相同的价值观念(例如简单化的,“真善美”)。

尽管遭到了“禁播”,《流星花园》通过盗版光碟持续着火热。“F4”和《流星花园》分别成为百度搜索 2002 年度“十大热门关键词”的“明星类”和“剧集类”排行第一名。


2000 年代的台湾偶像剧

《流星花园》成功之后,主导它的制片人柴智屏获得了一个华丽的外号——现在被她写进了微博身份认证栏里——“台湾偶像剧之母”。这个恭维的确反映了一个事实:柴智屏在台湾是“偶像剧”类型的先行者。

这部剧 2001 年在“华视”边拍边播,最早完全不被看好,被安排到深夜时段。电视台给的每集制作费用只有 15 万元,跑车是柴智屏向朋友借来的,演员们穿着从批发市场买来的 T 恤衫、运动裤,也和时尚毫不沾边。它没有明星,当时徐熙媛作为综艺主持人只有“谐星”的名气,而“F4”更是纯粹的新人。(粉丝们热衷复述柴智屏的挑选过程:“朱孝天是我在烧烤店认识的;吴建豪是在健身房被公司同事碰到的;仔仔周渝民是陪朋友来试镜的;言承旭在拍《麻辣鲜师》时,我就觉得这个男孩很特别。”)

但《流星花园》播出之后,以平均收视 6.99 刷新台湾电视剧收视记录,并保持到了 2006 年,也带动“偶像剧”在台湾电视业成为一种类型。

王伟忠曾经解释《流星花园》的逻辑说:“(柴智屏)是在对的时间点,选择(她自己)最有感觉的事物去经营,所以会成功。”

柴智屏虽然没有影视制作的经验,但对于电视市场很熟悉。1962 年出生的她,从 80 年代进入福隆制作公司(《康熙来了》制作人王伟忠所属“金星娱乐”的前身)从事综艺制作,90 年代坐到总经理职位。

2001 年,她在“民视”新开了一档综艺《恋爱讲义》收视率失败之后,转向尝试戏剧,把自己喜爱的《流星花园》改编为恋爱偶像剧。

事实上,2000 年左右的台湾电视产业正迫切需要一个类型的转折点。台湾电视剧经历了 80、90 年代琼瑶、金庸和其它传统类型的繁荣时期,90 年代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从 1997 年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受到了影响。

另一方面,台湾在 90 年代“有线电视牌照”开放之后,从只有三家背景的电视台,猛得增加到了一百多家。电视台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也需要面对制作资源的紧缺。

“民视”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兴电视台,开始制作长篇“乡土剧”(《星星知我心》、《富贵在天》、《人生天地间》)来争夺本土成年观众市场。而其他家电视台,则大量外购日本和韩国电视剧,冲击了原来的市场。

《流星花园》的另一位制作人冯家瑞回忆当时的环境说:“台湾电视戏剧已逐渐式微……路也越走越窄,渐渐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终被制作精致、节奏明快的日剧所击败。台湾电视台必须要寻求改变才会有发展的机会。”

事实上,“偶像剧”这个类型称呼,最早就源自于日本的“趋势剧”(トレンディドラマ,Trendy drama),指那些 1980 年代末至 1990 年代初,针对年轻观众收视群体的“爱情时髦剧”——它们如今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同样被封为经典:1991 年柴文门漫画改编的《东京爱情故事》(今年大火的《四重奏》编剧的成名之作)、1996 年木村拓哉和山口智子上演“婚纱跑”的《悠长假期》、以及同样 1996 年为柏原崇奠定“世纪末美少年”地位的《一吻定情》。

1996《一吻定情》日剧版


而以模仿者姿态出现的《流星花园》示范了一种可行性。它打开了台湾连续剧往海外的销售,截至 2005 年全世界有 16 个国家和地区播放这部剧。它在韩国、印尼、菲律宾、泰国都曾拿下收视率冠军,它在日本有超过 15 家电视台播出,也催生了日版的重制。

柴智屏说她的目标就是“年轻”:“内地和台湾大部分都是古装剧。所以我那时就觉得,如果我们做一个给年轻人看的戏,应该有人看,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跟老一辈人的观念不太一致。当时没有年轻人看的戏,也就没有年轻的演员,更没有年轻的帅哥演员。”

“F4”从戏内到戏外,作为男子团体红极一时。尽管《流星花园》的收入没有到达制作团队和演员,但却带来了“偶像”事业。2001 年 8 月由“SONY新力唱片”发行了“F4”的首张专辑《流星雨》(录制据说只花了 11 天),首年在全亚洲销量达到 400 万。2002 至2003 年,F4 举办历时 4 个月的“世界巡回演唱会”,19 场演唱会走遍 12 个城市。截至 2005 年,柴智屏估计至少有 5 亿人看过 F4 的演出。

2001 年,柴智屏创立了自己的偶像剧公司“可米瑞智”,从 2001 年至 2010 年制作了接近 30 部偶像剧,包括《蜜桃女孩》《战神》《恶魔在身边》《转角遇到爱》,让罗志祥、杨丞琳等人得到“金钟奖”的肯定。

冯家瑞和柴智屏脱离,2003 年重组了“可米国际”,制作了《蔷薇之恋》《恶作剧之吻》《终极系列》《花样少年少女》。他更按照 F4 的模式,捧红了另一个台湾男子偶像团体“飞轮海”(吴尊、辰亦儒、汪东城、炎亚纶)。

包括“三立”、“八大”等电视台为偶像剧开设专门剧场。2002 年起,每年约有 20 部偶像剧产出,至 2010 年超过 200 部。阮经天、陈乔恩、郑元畅、林依晨……都是从偶像剧走出的台湾明星。

然而,几乎是早在 2005 年之前,台湾偶像剧在内容口碑上,很快陷入了“套路”的困境。大部分故事都来自于日本漫画,而由于成本的局限无法脱离现代都市的范畴。直到 2005 年,“八大”的“终极系列”尝试将偶像剧与玄幻结合,但目的是为了拓展小学以下的低龄观众。到了 2008 年之后,为了获得新观众,最火的几部偶像剧《败犬女王》《命中注定我爱你》《下一站幸福》《痞子英雄》和《我可能不会爱你》都尝试了更加写实的风格。

偶像剧作为支撑台湾电视产业的最后一种“方案”,如同音乐、综艺乃至整个偶像产业一般,在 2010 年前后,伴随着大陆市场的崛起而声势渐微。


2012 年,第 47 届台湾金钟奖,林依晨和陈柏霖的《我可能不会爱你》拿到了七项大奖,成为得到最多“艺术肯定”的偶像剧。

但也同样在 2012 年,柴智屏向媒体宣布,解散了偶像剧公司,宣布自己的未来主力将放在电影和经纪。

台湾偶像剧走向了下坡路。台湾中正大学传播系教授罗世宏评论道:“台剧占有优势的局面逐渐发生了变化。大陆的台剧热渐渐退潮,但陆剧则急起直追,开始出现此消彼长的迹象,。”

根据公布的引进剧核准资料显示,从 2004 年至 2013 年的 10 年期间,台湾戏剧的引进部数总计为 163 部,平均每年为 16.3 部,占所有引进剧的 19.7%。大陆引进台剧的数量在 2009 年达到高峰,共计 33 部、695 集,但此后即逐渐减少,到了 2013 年只剩下 3 部 。

而与之相对得是,大陆电视剧则是大约在 2000 年后开始反输到台湾,2010 年后逐渐增长。台湾引进剧的数量已经占到电视剧数量的一半以上。2011 年台湾自大陆进口的戏剧达 151 部,远多于当年度台湾本地自制剧的 49 部。2013 年以后,《芈月传》和《琅琊榜》接续引发收视热潮。


内地偶像剧市场的兴起,背后是视频网站已经取代传统电视台成为电视剧的主要买家和投资方,年轻观众的口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另一方面到了这个时候,内地本土的网络小说也在“起点”“晋江”上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能够提供改编的基础。从 2011 年湖南卫视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开始,影视业看到了“玛丽苏 IP”的吸引力。一些原本专注于历史剧、“正剧”的制作团队也加入进来。2012 年郑晓龙执导的《甄嬛传》在大陆各大卫视一再重播,2013 年被台湾华视引进,最高收视率破 3 ,创下八点档多年新收视率纪录。

两岸文化输出数字逆转背后最根本的,是台湾经济的低落状态。台湾在 1951 年至1988 年间,台湾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 9.57%;1988 年至 2008 年间为 6.1%;2008 年至 2015 年间降至 2.8%。

罗世宏评论道:“2000 年以来,处于崛起势头的大陆电视剧产业发挥了强大的磁吸效应,吸引不少台湾资深编剧、演员赴大陆发展,而且他们在大陆的戏剧作品‘回销’台湾亦无任何障碍。同时,因台湾经济持续低迷,广告市场不振与分食者众,来自政府部门的电视剧补助又形同杯水车薪,乃形成陆剧持续高飞、台剧持续低落的恶性循环。”

根据台湾主计处的数字,2015 年在海外工作的台湾人有 72.4 万,其中近六成的人在中国大陆。有经验的台湾影视创作者“北上”寻求更大的空间,“跨过海峡,薪资翻倍”。

这也正是柴智屏离开偶像剧的公开理由:“因台湾生产人才大量流失,编剧、导演和演员都很难找到人。”

事实上,柴智屏就是“北上”的一员。她最先进入的是电影领域。由柴智屏出品、监制,九把刀执导的“青春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2011 年成为年度最高票房的台湾电影,2012 年在内地上映获得 7650 万元票房。

柴智屏 2013 年成为郭敬明的青春片系列《小时代》的监制和投资人之一。《小时代》系列尽管遭到了“拜金主义”的烂片争议(这一次的排斥直接来自于观众),但四部电影伴着“青春片”热潮,共取得超过 18 亿的高票房成绩。

F4 之后,柴智屏旗下的新偶像专注于内地市场。《那些年》和《小时代》的主演柯震东,在 2014 年“吸毒”事件消失于公众视野之前,曾先后为 19 家品牌进行广告代言。而 2015 年,陈玉珊(原“三立”电视台监制,《命中注定我爱你》制片人)的青春片《我的少女时代》票房收入超过了 3 亿人民币,成为在大陆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台湾片。女主角宋芸桦现在是柴智屏最力推的偶像。

柴智屏监制、宋芸桦主演的两季网剧《别那么骄傲》分别于 2016 年 9 月和 2017 年 1 月在优酷上线。这部剧改编自晋江文学网作者随侯珠的同名小说,由优酷土豆和芒果娱乐联合改编出品,讲述了一个男女主角双方“性转”的故事。

而同样由柴智屏监制、宋芸桦主演的电影《三好差生》已经杀青。它改编自“破脑袋”创作的网络小说《北大差生》,主要投资方是阿里巴巴影业。

内地市场首先为柴智屏带来了制作成本。台剧的制作成本平均一集约 250 万台币(约 56 万人民币),而大陆电视剧平均一集超过 100 万人民币,古装热门剧集单集成本超过了千万元。

而《流星花园》 新版开拍高达 1.6 亿人民币的投资,也有尚未公布的“内地投资方”。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也不再是台湾偶像剧了。


然而,新版《流星花园》还值得期待吗?

就在柴智屏和徐熙媛发布重拍消息的微博下,网友们在怀旧抒情的时候,也在表达对于“毁经典”的担忧。

《流星花园》的故事是否还能奏效?从故事本身说,它的俗套并没有完全落伍。2014 年,朴信惠和李敏镐主演的韩剧《继承者们》,对校园等级的刻画甚至更加肤浅而不加掩饰,但却仍然凭着“校园灰姑娘”的剧情大纲成为当年最火的韩剧之一。

然而从制作者的角度,答案却不一定乐观——16 年前的《流星花园》是柴智屏的第一部偶像剧,却也是她拍得最好的一部电视剧了。

不过对于柴智屏自己,这或许不能构成阻碍重拍的理由。对于老观众们,或许根本不奢望还有一个更加满足“少女心”的新版本——她们也已经过了最在乎的年纪。但 16 年之后,言情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题材,而新一波观众们也已经到来。

柴智屏在微博上尽管仍然说着“全新属于你们青春的《流星花园》”,但她真正需要讨好的,的确是崭新的青春。

制图:冯秀霞

图片来自电视剧剧照

微信赞赏功能取消的背后,是苹果公司和互联网的十字路口


强势复苏的 Puma 可能要被奢侈品巨头开云卖掉了,会出手买的都有谁?


从广州十三行到淘宝网红店,卖衣服的生意就这么变了 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