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我国永远在为孩子教育不力找替罪羊,现在刚好是《王者荣耀》

我国永远在为孩子教育不力找替罪羊,现在刚好是《王者荣耀》



来自 另眼 的第 47 篇文章


 

全怪《王者荣耀》,这是成本最小的结论

 

王者荣耀有罪。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传统纸媒,官方媒体,自媒体统一阵线告诉我们的。

 

他们拿着一系列数据,极端案例和因果联系作为罪证,想要说服为不听话的孩子焦头烂额的父母们甚至整个社会把怒火烧在王者荣耀身上。

 

嗯,把火烧过去,拯救孩子;就像中世纪说服人们烧死女巫和猫,来拯救世界免于疾病和灾祸,一点毛病都没有。

 

只是这些罪证,充满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罪证1:孩子玩到险些丧命,倾家荡产

 


足够触目惊心,足够吸引眼球。但看一眼新闻的导语,不知道你会怎么划重点:




重点在王者荣耀,还是“被父亲教训后”?


更应该被关心的是孩子跳楼前玩的是什么游戏,还是究竟“教训”了什么致使孩子跳楼?

 

如果你的重点划在“王者荣耀”上,那我可以毫不怀疑地说:此类新闻以后还会出现,只是王者荣耀四个字变成了李者荣耀,赵者荣耀。就像十年前靶子正中的位置属于《魔兽世界》,现在魔兽世界被淡忘了,新的替罪羊被绑在靶子中间。

 

变的是羊,不变的是继续这样正确教育的父母和“不听父母苦心教导”的跳楼少年。

 

当然,如果非要用这种极端个例的流氓论证的话,那罪孽滔天的可不是游戏:

 




罪证2:带动了危险玩具的流行

 


是什么样的勇气,,反而强加因果把锅甩给一款游戏?

 

巴西毒品遍地,,还是怪美剧《绝命毒师》太火爆?

 

何况王者荣耀还停留在人脑子里的时候,牙签已经在隔壁电商开卖了。

 

退一步讲,就算王者荣耀跟牙签的流行真的有一些联系,就要背上骂名的话;那假如哪天《建国大业》在中小学生中不慎火了,人人都想在校门口小卖部买一把红军同款汉阳造牙签步枪,那是不是就要……

 


罪名3:歪曲历史


“歪曲历史”的意思是“偏离了正确的历史”。


这就隐含着一个前提:我们能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历史。

 


赵云不可以是“坏人”吗?

 

就拿三国来说,公众普遍认知的尊刘贬曹的“正确”历史来自于《三国演义》,但《三国演义》对更接近于真实史实的《三国志》进行了诸多加工。更进一步来讲,“尊刘贬曹”意识的普遍形成来自于宋代科举制度的完善,时代要求推崇诸葛亮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掌权”的道德旗帜,贬低曹操将读书人为我所用的权势思维。

 

所以?恐怕我们所坚信的“正确的历史”,也是来自于历朝历代根据时代立场不断加工形成的。哪怕是最初的史书《三国志》,也只是“更接近历史史实”,而非绝对史实——毕竟史书与史书之间也有冲突。

 


再深一层来讲,克罗齐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通俗一点解读的意思是历史是以现实生活作为参考体系的,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是基于我们对当代世界的人的认识——与百分百的“真实历史”存在着必然偏差。

 

基于此,我们不苛求文艺作品符合“主流群体认知的历史”,甚至允许文艺作品去改变一些群体对历史的认知,于是有了《故事新编》,有了《甄嬛传》和《亮剑》,有了《纸牌屋》《神奇女侠》和《美国队长》。



这样的宽容才有了文化发展的空间,因为从历史中选取素材是文艺作品降低大众门槛的最常用手段,鲁迅的《故事新编》和王者荣耀的关公战秦琼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的确,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认识历史,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缺乏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每个时代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会判断每个时代是否有可能发了什么,用历史逻辑将各个时代串联在一起——这是我国历史教育欠缺的“历史观”教育

 

再反过头来去看对王者荣耀的批评——


一个国家正常知识体系的缺位要多么严重,才会去担忧区区一款游戏就颠覆了孩子对历史的判断?

 

btw,说起歪曲历史,中国可是有大行家的,民间企业岂敢卖弄。

 


罪名4:沉迷

 


孩子沉迷于王者荣耀,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吗?

 

从来不是。

 

《王者荣耀》之前孩子们偷偷溜去网吧玩《魔兽世界》;

 

《魔兽世界》之前收获小学生们的大把时间和叮当响的硬币的是游戏厅

 

所有这些电子产品流行前还有水浒卡三国卡玻璃弹珠

 

孩子会沉迷某件事,一直没有变过。

 


和“沉迷”一起不变的,还有社会对孩子沉迷的事物的道德审判:你们做出了让孩子玩物丧志的东西,你们的良心大大的坏了

 

娱乐产品分级制度,未成年人上网防火墙……统统没有,一切筹码都压在企业额外的良心上。

 

这样从未变过的对《魔兽世界》,对《王者荣耀》的妖魔化的呼声下,没人去问一个真正重要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们会沉迷?

 

看看那篇足够有代表性的代表家长老师呼声的《我怼天怼地怼王者》的第一段你就明白了:

 


一切都是站在“我”的角度。

 

“得不到那种表情,那种专注,那种迷恋...”你得不到,不去想想是你自己哪里有问题,而全都怪让孩子得到快乐的事物吗?

 

如果没有觉得这段话有多么病态,把孩子换成“心爱的女生”,把手机换成“那个男生”再读一遍:


我痛恨看到心仪的女生沉迷那个男生的样子:那种专注、那种迷恋、那种爱慕、那种笑逐言开……那种表情是我一直渴望从她身上得到的,也是她一点点都不舍得给予我的……我要怼他!


是的,这是大多数老师家长的思维:当对象是成人时,是非对错都能够讨论;当对象是孩子时,一切都是站在“我”的角度。

 

就像这次讨伐王者荣耀的媒体们,竟没有一家站在过青少年的角度:

 

他们为什么要沉迷王者荣耀?


他们除了游戏还有什么可以玩?


他们的游戏之外的生活是不是空虚到获得不了足够的乐趣?

 

替罪羊的背后是家长和学校的无能:我们没有能力和孩子充分交流,没有能力带给孩子足够的快乐,没有能力教会孩子在玩以外还有别的重要的事……于是用愤怒来掩盖无能,烧向一个又一个所谓的“精神鸦片”。

 


而迅捷传播地媒体抓住了无能的教育者们的心理,告诉他们一个成本最小,他们最愿意听到的结论:你的教育没有错,你不需要做任何改变,错的全是王者荣耀!

 

按照“他者”理论,达成一致的家长老师们形成了自己的话语体系去解释孩子的行为,将孩子们排斥在外:他们跳楼,不是因为无理的责骂,而是因为模仿游戏角色……

 


企业是天然逐利的,但教育者继续如此自信下去,恐怕是比逐利的人更加自私了。

 

为了助长这种自信,有的媒体已经把上帝搬出来了:



如果王者荣耀对于孩子教育确实是有罪的,那我就也用圣经里的一个故事作为结尾:

 

一个女子通奸时被人们捉到这里来,按照律法,通奸应当用石头砸死。

 

:“你们当中谁没有罪,谁就可以第一个用石头砸她”。

 

听了这话,大家一个个走了,只剩一人。






最后,点名两家媒体和作者:

《钱江晚报》的《王者荣耀,未来爱还是为了钱》

《新京报》的《“王者荣耀”:难以中断的低龄化战局》

 


请你们告诉我,在王者荣耀这样一款moba里你们是怎么做到“投入重金购买装备,弥补操作的不足”“装备好的砸钱狠的,在游戏里呼风唤雨”的?新闻专业教育的第一课就告诉过你们要尊重事实。或者是你们的“报道”过程中,根本没有花时间去了解《王者荣耀》,而是参考了十年前对魔兽世界这样一款RPG的批判?

 

如果你们这么不热爱你们的行业,趁早离开,别玷污它。






合作请联系微信Leo_4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