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石原里美不化妆、不洗头,在这部日剧里还是美炸了

石原里美不化妆、不洗头,在这部日剧里还是美炸了


随着 #Me Too 和 Time's Up 运动的不断扩大,无论是自愿还是被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性别议题。


除了社交平台上的发声之外,不少影视创作者也受此启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觉醒的性别意识展现在荧屏上。

 

本篇文章盘点了一些与性别议题相关的日剧,以此展现日本在电视剧领域里性别平等的新进展。以期给电视剧创作者们带来启发。


发出温和而有力量的声音

 

最近,一部从开播就备受好评的日剧终于落下了帷幕。在大结局播出后,这部剧的豆瓣评分更是再创新高,一跃飙升到9.2分,不少粉丝在社交平台上呼唤着续集。

 

这部剧就是石原里美主演的推理剧——《Unnatural》(《非自然死亡》)。

 


在《Unnatural》中,石原里美扮演的女主角三澄不再是同情心泛滥、对事实真相一无所知的“小白兔”,而是在职场中有明确目标和努力方向的独立女性。

 

这种觉醒的女性力量贯穿了整部剧。

 

在第3话 《职场性别歧视》中,由于之前负责解剖遗体的医生离开了UDI实验室,三澄受上司委托,作为UDI实验室代理证人出庭。

 

当检察官第一次见到三澄,发现三澄是女性时,脱口而出:“没想到是女的。”

 


这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法医行业,也存在于法律行业。在开庭前,律师看到穿着衬衫的三澄,“特意”提醒三澄注意自己的着装:“年轻女性出庭,可能会造成不利影响。”

 


当三澄发现证据有误,决定改变之前证词时,原告方的法医却以数量评定技术,否定三澄的水平。

 


原告方的检察官把三澄之前的疏忽归结为性别差异,认为推卸责任真是女人的特征。

 


听到对方的言论,三澄用温和而有力量的声音反击:“我不是反复无常,我只是作为法医,说出了我鉴定了事情。”

 


最令人失望的是,当三澄坚持补充证据来还被栽赃的嫌疑人一个清白时,嫌疑人却在最后关头自动放弃了辩护,因为不信任女法医。

 


剧中这一幕幕牵涉到性别歧视的场景让观众看得憋屈,从而推动观众对职场上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歧视现象的反思。

 

有趣的是,编剧并没有按照以往套路,让三澄高高站在亮光处发表反对性别歧视的演讲,而是通过三澄的同事中堂医生之口说出来,“只要是人,无论是谁,切开来剥掉皮也只是团肉罢了”,这句话糙理不糙的台词,简单粗暴地讽刺了剧中那些“以性别区分能力”的男性,给他们脸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


 

除了职场性别歧视,剧中还顺应 #Metoo 运动探讨了话题。

 

在第6话《人情与法理》中,三澄的同事东海林被人下药,差点被,赶来查看现场情况的警察却开始指责东海林的穿着:“你穿着大露背的衣服啊!”

 


这种“受害者有罪论”并不陌生,即使这个概念已经被科普了无数次,依然有人不倦于攻击受害者的“瑕疵”,加深“完美受害者”的刻板印象。

 

这种谴责受害者的思想其实陷入了一种逻辑谬误,类似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实际上模糊了施害人的主要责任,对已经发生的暴行视而不见,反而试图归因到受害的个体,这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正如最后三澄反驳警官时说:“不管女性穿什么样的衣服,或者喝到酩酊大醉,都不能成为男人为所欲为的理由,没有得到双方一致同意的性行为是犯罪。”



除了剧中令人欲罢不能的反转剧情,包裹在主线剧情中的社会话题更是直击人心,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加班文化等。

 

这些每一个都可以长篇大论的话题,编剧并没有滔滔不绝讲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把这些话题呈现在观众面前。

 

从“两性平等”到“性别平等”

 

纵观日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编剧不再延续过往的偶像剧套路,而是逐渐抛弃那些“霸道总裁式幻想”类吸人眼球的剧情,把叙事重点转向社会公共议题,将这些议题以一种从容不迫、循序渐进的方式融入故事中,借故事反思现状,去除歧视和刻板印象。

 

当然,唤醒人们的性别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日剧的创作一直处在不停地更新和改变中,观念从“两性平等”转为“性别平等”,一次次令人惊艳,拍手称赞。

 

 如突破女性固有形象,以两个出轨的妻子为切入点深入讨论日本社会性别权力结构的《昼颜》(2014年);

 

 如大幅采用访谈脱口秀、新闻报道、社会纪录片等形式,把就业性别歧视、不婚主义、契约婚姻以及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等话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的《逃避虽可耻但有用》(2016年);

 

 如被东京这样光怪陆离的城市吸引,一步步被欲望驱使,希望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但又囿于传统的婚姻观性别观,难以挣脱束缚,在矛盾中不断寻找自我的女性群像的《东京女子图鉴》(2016年);

 

 如打破性别刻板印象,引导观众反思社会对LGBT人群的歧视和偏见,以“人前欢声笑语,人后黯然神伤”的对比折射出跨性别群体生存现状的《女子的生活》(2018年);

 

 如围绕住新式住宅中四户人家之间的日常生活,展示怀孕骚扰、不孕不育、女性生育权、同性情侣等现代家庭不同理念的《总觉得邻家更幸福》(2018年)。


国产“大女主剧”背后,是我们对性别议题的蹉跎

 

反观国内这几年霸占屏幕的电视剧,如以《甄嬛传》、《芈月传》为代表的古装剧,和以《欢乐颂》、《我的前半生》为代表的时装剧,剧情都非常喜欢套用“大女主”的模式:

一、剧中大部分男性角色都痴迷女主角。获取剧中男性的爱慕,是每一个玛丽苏大女主剧中的基本条件。

 

二、形象单一的配角。除了一心帮助女主的配角,就剩下费尽心机谋害女主角的配角了。

 

三、局限性的性别平等。每一部大女主剧,在开播之前都打着“励志”、“独立”的宣传语。然而,剧中的“励志和独立”,其实是女性角色之间争夺男性宠爱,在互相算计中获得的成功,其实质只是有权有势的男性的认可,并不是性别平等的观念,而是一种不平等的依附。 

令人遗憾的是,今年即将要播出的电视剧里,仍然有几十部剧会继续延用大女主剧的套路——千篇一律的玛丽苏女主,千篇一律的剧情。

 

这些剧的泛滥无疑也反映了我们对性别议题的蹉跎。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女人的独立和成长,不一定要依附在他人身上,也不一定要建立在对其他人的贬低上。

 

时代在改变,思想亦是,当代女性已经慢慢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权利和生活方式,电视剧的剧情若仍以过去的价值观要求和评判她们,实属是无稽之谈。

 

有人说,我们的生活就像电视剧一样戏剧化的前进着,那么我所希望看到的剧是什么样子呢?


我希望看到剧中的女主角在学习和生活中,可以受到平等与自由的教育,不被引导适合学习什么,也不被限制学习什么,努力打破学术界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歧视。

   

我希望看到剧中的女主角在亲密关系中,可以摆脱婚姻与生育的束缚,可以掌控对自己身体完全的自主权,能够自主决定生育或不生育,能自主决定与谁发生或不与谁,无需担忧贞操绑架与荡妇羞辱。

 

我希望看到剧中的女主角在就业选择和职业生涯中,可以拥有任何女性都应该享有的权益(如同工同酬和育儿假),不因性别受到显性或隐性的阻碍与伤害,所有的付出都能被承认为有价值的劳动。

 

我希望看到剧中的女主角在大众文化里,不被物化,矮化,附庸化,免于遭受一切形式的性别暴力,能够得到真正平等的爱与尊重。

 

我希望看到剧中的女主角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大声说出“我愿意”与“我不愿意”,骄傲做自己。


参考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yuJVFDg3VbpFAYyjSOj_-A

http://mp.weixin.qq.com/s/9dbno2Azc9pCgD4CD-w7lQ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525677

http://mp.weixin.qq.com/s/4NxavyiWMsOkMqIp3kcjKw

http://mp.weixin.qq.com/s/WMc8JZl0ZeHoqETvyl4dRA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


李钘滢


Bisexual/Feminist/Editor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如何消除职场女性歧视?


权力的游戏第七季:终于上演了粉丝想看的女权主义啪啪大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