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运动的孩子,更能成大器
文/竹子蔷薇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热播,
孙俪褪去甄嬛传和芈月传中的雍容华贵,
她变身为街头小斯:
杂耍卖艺,街头狂奔,爬树登高,身形灵活。
作为一部秦商历史剧,
孙俪需要驾驭18岁少女的轻盈羞涩,
二十岁少妇的深情懵懂,
三十岁商人的精明干练,
以及岁月在不同年龄段留下的痕迹。
75集的电视剧,长达六七个月的拍摄时间,
孙俪状态一直非常稳定。
搭对手戏的陈晓高度评价:
孙俪的每一天都是固定模式,固定节奏,
不管多累也好,大感情爆发戏也好,
都不影响她的状态。
她非常的稳,不会今天好两场戏,
明天又松劲不在状态,她一直都在状态。
从14年前的《玉观音》到《辣妈正传》、
《甄嬛传》、《芈月传》,
再到现在的《那年花开月正圆》,
孙俪也结了婚生了两个孩子,
但时间似乎对她额外垂怜,
不曾在她的脸上看到岁月的篆刻。
对于孙俪来说,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这种韧劲,冲劲,和生机勃勃,
不是拍拍粉打打针可以实现了。
所有一切,
还需归功于她十一年如一日地坚持瑜伽,
早起锻炼打坐,以及把自己泡在健身房里,
跑步,做拉伸。
岁月不会对任何人格外开恩,
但是,运动的人,
会得到额外的惠泽。
看得见的,是保持身形和健康;
看不见的,是塑造性格和韧性。
无论哪一种,都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必备素养。
运动稳定孩子的情绪
在《二胎时代》中,
尤其喜欢杨阳洋和伊娃两兄妹。
这两孩子平时也互掐,
但极少出现情绪崩溃的场景。
他们父亲杨威,
会常常带两个孩子去体操馆训练。
杨阳洋的柔嫩性和体操技能,
被公认为得到爸爸真传,
然而,我觉得比这个更重要的,
是孩子自身在运动中学会如何面对成功和挫败。
杨威把杨阳洋、伊娃和所有的体操运动员
编组在一起,进行比赛。
无论是四脚爬行,还是前推车,
伊娃都表现出对游戏的极大热情和参与。
因为伊娃太小,兄妹俩所在的队输了比赛,
两孩子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非常享受比赛。
然而,比比赛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
哥哥倾力帮助妹妹的那种温暖,
还有为了比赛的大家共同努力的氛围。
在《爸爸去哪儿》中,
杨威就多次表扬过杨阳洋,
儿子虽然在人前很静,
但参加活动都很积极很投入,
更重要的,是内敛性格中有一种宽容接纳:
“每次比赛结束,不管我们拿什么成绩,
他都会说‘爸爸你真棒,表现真好’,
有时候在节目中,我可能反而依靠他更多一些。”
阿德勒说:儿童对客观现实的看法,
和他们与客观现实的关系,
才是儿童发展的决定因素。
当孩子到了3岁,会有建立社会关系的需求,
让孩子们展开团队游戏和运动,
有助于他们与外在现实建立良好的连接,
产生信任感,克服焦虑。
运动塑造孩子性格
之前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
有个小孩,长得特别柔弱,
一直受着欺负,走路永远都是低着头。
他想学习跳踢踏舞,
但父亲却送给他一套柔道服。
刚开始时,孩子太瘦弱,常常被对手打倒。
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孩子变得强壮起来,
柔道练得越来越好。
终于,孩子不再单薄,不再自卑,
也不再总是低头急行,
开始敢于直视他人的目光,昂首挺胸。
这时,父亲送给了他一个礼物——
一套红色的鲜艳的踢踏舞服装。
男孩终于明白:
学习柔道,是父亲在帮助他强健体魄,
增强自信,从而更好地追梦……
体育心理学表明,不同的体育项目,
对心理所起的作用不同。
对于那些缺少心理适应调节和适应能力的,
或者表现出明显的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的孩子,
可以选些针对性的运动,
帮助他们改善心理状态。
比如,容易紧张的孩子,
可以参加球类比赛等竞赛激烈的运动,
锻炼沉着冷静能力;冲动急躁的孩子,
可以选择下象棋、打太极等静态、单独的运动,
有助于神经调节……
运动成就持之有恒
小说家村上春树,写完《寻羊冒险记》之后,
决心当一名职业小说家。
从早到晚伏案写作的生活,使其体力逐渐下降,
体重不断增加。思量很久后,他决定每天长跑。
刚开始,他只是做到坚持每天跑,尽量不间断,
跑二三十分钟,逐步坚持,然后是十公里,
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
慢慢地,呼吸节奏变得稳定,脉搏安定下来,
身体也随之变得强壮。
当跑步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个支柱时,
他在跑步中找到了职业小说家的节奏:
写长篇小说,就像跑马拉松,脚踏实地,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得以完成整部著作。
在运动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
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就是是否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持之以恒地专注于内部,专心于自己的目标,
不被外在的评论打扰。
孩子运动要注意几个问题
顺应孩子发展规律
孩子身心发育,都有其固定规律,
有些孩子在一方面发展得快一点,
另一方面发展得慢一点,每个孩子不一样,
不必非因为别人孩子做什么运动,
就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做。
父母可以有选择性的让孩子进行跳绳、
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
游泳等体育运动,
既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需注意的是,孩子一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
间隔十几分钟,休息一会儿后再运动。
一天的运动量不宜过大,以运动后孩子不感到疲劳为限。
抓住孩子身体敏感期
在陪孩子进行运动锻炼时,
抓住孩子运动的“敏感期”
往往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5至12岁是孩子柔韧素质发展敏感期,
骨骼弹性好,可塑性大,关节伸展幅度大,
可进行武术、体操和技巧练习;
6-13岁为灵敏素质发展敏感期,
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各种高难度动作,
如快速躲闪,球类等,
充分发展和提高身体灵敏度。
8-13岁为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
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黄金时期,
可进行30~50米短跑,快速跳绳等运动;
一起享受乐趣
在舞台剧《胡桃夹子》中,有一幕非常温馨,
就是大人和孩子们围着圣诞树跳着传统舞蹈。
而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
花了很多心思给孩子好的物质生活,
也敦促孩子去运动,但却很少真正参与其中,
和孩子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
当父母热情地参与孩子的运动中,
就能强烈地感染孩子,孩子也会格外足智多谋,
创意无限。
村上春树说:
正是长距离赛跑塑造了现在的我,
或多或少,或好或坏。
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
几乎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然而用心灵可以感觉到的。
孩子生命的质量,
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的固定的东西,
而应该是包含于行为中的流动性的东西,
比如,让生命流动起来的运动。
作者:竹子蔷薇,大学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有女宝一枚,愿以毕生所学,伴女儿快乐成长。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700万孩子的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欢迎随手点赞并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下图二维码 关注【新东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