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10年,这些细思极恐的事现在知道也不迟
今天的热搜,被《甄嬛传》承包了。
陶昕然给安陵容写了一封祝福长信,“凡事要往开处想”。
这盛世,如十年前的郑晓龙所愿。
谁看了不说一句《甄嬛传》YYDS。
常看常新,是《甄嬛传》的爆款命格。
剧里那些伏脉千里的草蛇灰线,赋予它经得起一品再品的生命力。
今天,她姐就带你盘点一下《甄嬛传》里那些细思极恐、后知后觉的伏笔。
也许,这才是隐藏在冰山下,鲜为人知的《甄嬛传》。
郭嬛善谋略,有城府,是女中之王。
在这两个个性鲜明的女子名字中,各取一字,隐喻甄嬛复杂的性格,和不凡的命运。
她的生日,也不是心血来潮翻日历翻出来的。
除了这些人物设定,甄嬛在宫中的际遇,都藏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里。
入宫后,华妃特意指定甄嬛住在冷僻的碎玉轩。
前任住户芳贵人,在这里受宠、怀孕、小产,又被打入冷宫。
这大概和它正门贴的一副对联有些关系:
隐喻美好之物不常在,眼前的恩宠和繁华,终将化为泡影。
对联之外,在宿命感颇重的《甄嬛传》里,一朵花,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甄嬛与安陵容之间,因花缘起,也因花缘灭。
选秀时,甄嬛看安陵容身无长物,受人轻贱,便摘了一朵秋海棠,别在她的鬓边。
这才给了安陵容被选中的机会。
皇上说:“她戴着花就别赐花了。”
只是,当姐妹反目后,安陵容不留后路,用猛药怀孕,要借这个孩子栽赃甄嬛。
这时,甄嬛也送了她一束花——撒着香饵粉末的狐尾百合。
令安陵容小产,揭穿她用香害人的真面目,断了她的希望和前程。
《甄嬛传》中,即便小到一双筷子,也能埋下伏笔。
甄嬛回宫后,产下龙凤胎,沛国公府孟家送的贺礼,是一双文犀辟毒筷,免她的吃食被人做手脚。
这是种难以觉察的预兆。
谁能想到,沛国公家的女儿孟静娴,也就是果郡王的侧福晋,最后在宫中吃了食物,中毒身亡。
除了物件,那些不起眼的场景,也大有深意。
甄嬛曾和皇上约好一起品萧。
只是那天,刚好下雨,甄嬛在大雨中等了许久,湿了衣衫,皇上也没来。
等甄嬛走了,皇上匆匆赶来,却没寻到她。
甄嬛的命运就是如此,带着一股被设定好的荒诞的宿命感。
她走了,也带走了甄嬛最后的天真。
她认领一张小像,在皇上面前洗清了甄嬛和果郡王的私情,也成全了自己的爱情。
最后她随果郡王而去,带走的,是甄嬛的一部分底线和人情味。
从名字、身世到小物件,这些细节,是郑晓龙十年前就设好的彩蛋。
只等着甄学家们抽丝剥茧,再感叹“原来如此,都是命”。
那些可能被你忽视的潜台词
台词经不起推敲的古装剧不在少数,而《甄嬛传》宛如一股璞玉,经得起一遍又一遍地濯洗。
哪怕是一处不易被察觉的细节,它都做足了功夫。
她姐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之一,是安陵容初次侍寝前,有人奉皇后旨意,送了她一盆玉台金盏。
待到侍寝前,安陵容手脚冰凉,颤抖如筛糠,被皇帝嫌弃,“原封不动地退回”。
而玉台金盏,即现在的水仙,带有毒性,如果误食,可能会痉挛、手脚发冷。
再往前细看,让安陵容侍寝,本就是皇后给皇上的提议。
皇后出这一步棋,不过是想将安陵容逼入绝境,并趁机将她拉入自己的阵营。
剧中华妃与端妃的恩怨,也掀起过一个小高潮。
而华妃是将军年羹尧之妹,倘若生下龙子,很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逼皇帝退位。
甄嬛的一句台词,隐隐点出真相:“端妃也是将门之女。”
端妃是虎贲将军齐敷之女,家室显赫不输华妃。
皇帝用一招,让两个将门之女自相残杀,也令她们都无法生育。
下棋者,亦是他人的棋子,这便是《甄嬛传》的高明之处。
为了让华妃无法生育,皇上还亲自赐给她欢宜香,其中添有一味麝香。
然而,哪怕知道欢宜香的秘密,颂芝也从未向华妃说过,或许是她早知道,无论是谁,都无法与皇上抗衡。
《甄嬛传》里没有至恶与至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挣扎和明暗。
初看这部剧,最不喜欢皇后,她机关算尽,操纵人心。
精通药理的皇后,曾给过安陵容一张“送子秘方”,安陵容服用后,果然怀孕。
药方的副作用则是身体受损,之后再也无法生育。
一是皇后宜修刚嫁入王府时,还是王爷的胤禛向她许诺,“谁先生下长子,谁就能做福晋。”
庶出的宜修,急切成为正室,很可能出此下策,也因此她所生的孩子,很早便因病夭折了。
二是丫鬟剪秋曾说起:“娘娘正当盛时,一定能再添一位阿哥。”
皇后说道:“本宫的身子本宫自己知道,怕是再也不能了。”
如甄嬛和果郡王分别时,果郡王说起,不做梁山伯和祝英台:
而后来,甄嬛哭着回宫,再次“嫁”给了皇上,也哭着送果郡王最后一程。
再如皇上误以为沈眉庄假孕争宠,大怒:“你欺骗朕,还戴着这个簪子招摇。”
一把便把太后赏给她的簪子扯了下来。
关于这支簪子的秘密,华妃说过,太后怀着十四爷时,戴的正是它。
当年,九王夺嫡之后,十四爷被圈禁,太后想让皇上把十四爷放出来,母子为此生了嫌隙。
皇上每看到这支簪子,就会想到跟他势同水火的十四爷。
《甄嬛传》中抛出的每一句话,环环相扣,铺开一张缜密的大网。
《甄嬛传》之所以能成经典,靠的,是从导演、编剧、道具到所有演员的全体付出。
很多人考究过《甄嬛传》的服饰和妆容,其细致和用心程度,完全吊打现在一众粗制滥造的水剧。
哪怕是不起眼的配乐,也不愧为经典。
剧中音乐由刘欢制作,多达15首,字句严苛,配合着剧情发展,分别对应着不同人物个性以及主角的命运。
《红颜劫》响起,不知有多少人会怀念去世多年的姚贝娜?
剧中再小的细节,也经得起推敲:
横店故宫破败的景致被后期一一修复,才有了剧中皇宫的雍容典雅。
最细微的一处,莫过于第一集选秀时,太监们正在打扫正殿,一位公公赶来吩咐差事。
一位在擦龙椅的太监,不是直接从龙椅前面走下来,而是连忙绕到龙椅后面,再走下来——因为在古代,只有皇上才能走该处的阶梯。
哪怕没有生命的道具,都是在替人物讲故事:
沈眉庄怀了温实初的孩子后,为了给孩子一个名分,她邀皇上一同吃饭,此时满桌的菜都是绿色。
道具组的朋友们,老阴阳人了。
相比如今抠脸、用替身的国产剧,《甄嬛传》里的演员,不仅颜值在线,演技也极具层次和感染力。
拍摄《甄嬛传》时,饰演皇后的蔡少芬怀孕了,为了不影响剧组进度,她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导演组。
在剧中,蔡少芬要一直穿着七八公分高的花盆底鞋,还有不少推搡、跪拜的戏份。
和她有拉扯争斗戏的孙俪,除了佩服,还有冷汗。
剧中,“莞莞类卿”的真相被揭破后,甄嬛大哭:“这几年的情爱与时光,究竟是错付了。”
这个名场面的演绎,从心碎,到愤怒,到绝望,全是孙俪的临场发挥。
说到这里,似乎能总结出为何十年后我们还对《甄嬛传》这样的老剧念念不忘了。
《甄嬛传》仿佛是一幅用极其精细的针线绣制而成的精美的刺绣。
以至于,十年后我们依然能从这针脚的缝隙里,嗅到彼时的芳香。
我们还爱它的“爽”。
不同于如今的大女主爽剧的一路升级打怪的开挂设定。
《甄嬛传》的“爽”,是尊重观众智识的爽。
是初看时解气,时过境迁才知个中悲凉。
因为要上那高峰,就要拿此生最重要的东西来换。
我们爱它,更因为它和我们现实生活的连接。
这连接,放在十年前,我们是没有看到的。
十年前看,它是大女主爽剧,小白兔黑化反杀,欲罢不能。
她是成功学的践行者,也是成功学的破局者。
以往的宫斗剧里,登顶成为皇后似乎已经是走向人生巅峰的极致。
但甄嬛打破了这一局面。
她从一个懵懂的少女,一步步成长,一点点黑化,直到走向真正的权力的巅峰(熬死了皇帝)。
但甄嬛也在用她的人生结局为这“权力”去了魅。
她丢了天真,精于算计,赢了所有人,最后也成了心如槁木的孤家寡人。
她得到了所有,却也一无所有。
最后,只落了个白茫茫一片。
《甄嬛传》以甄嬛的名字命名,却不是甄嬛一人的独角戏,而是一群生活在后宫女人的群戏。
但人生,还是如生命最后一刻抓起的那把苦杏仁一般,苦涩到不忍咀嚼。
眉庄高傲又清醒,但也挣不过宿命。
“咱们这些人,哪有为自己活着的。”
决绝地对皇帝不抱任何希望,决绝地爱上了温实初,决绝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这后宫生活。
这是后宫女性的命运,也是那时全体女性的共同命运。
也遥远地映照着屏幕前的甄嬛、乌拉那拉氏、华妃、安陵容和沈眉庄。
我们看向那剧中一个个女性,也在她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
在自己的境遇里、社会上挣扎的每一个女人、男人。
没有纯粹的恶人,也没有绝对的可怜人。
只有,如你我一样的凡人。
但你我这般凡人的结局,至少还能由自己书写。
而这后宫之中的女性的可悲之处在于——
她们被父权围困、被异化、被利用、然后被丢弃。
即便登上权力的顶峰,命运也没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是一幅华美的画卷,更是一个人性的道场。
点个「在看」,给我们爱了十年的《甄嬛传》,更期待下个十年的好剧。
也愿所有女孩,笃定洒脱,不困于荆棘,不迫于命运,自在遨游于想要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