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一部电影讲清楚:教室里的教师与学生,该怎么面对投诉的问题?

一部电影讲清楚:教室里的教师与学生,该怎么面对投诉的问题?

高中毕业班的两个18岁男生KURT和THEO是好朋友,尽管他俩家庭背景截然不同——KURT的父亲是党内有一定级别的领导,母亲却永远愁眉不展;THEO的父亲只是钢厂工人,家里气氛却非常温馨。

因为小道消息说女明星在最新电影中有露点镜头,两人心猿意马,最后以去西德为KURT的外祖父扫墓为借口,如愿以偿走进了影院。

这本是少年受荷尔蒙驱使的一次冒险之旅,不足为奇,但播放影片之前的新闻片中,报道了正发生在匈牙利的“暴乱”——匈牙利人试图赶走苏联人。

由此及彼,两个少年想到了同样在苏联人铁腕控制下的祖国。

回到学校后,从被禁的西方敌台里听到了许多匈牙利人在苏联人的镇压中死的死伤的伤,KURT于是提议全班默哀两分钟。提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却被老师投诉给了校长。

追求平安无事的校长,本想掩盖这个“事故”,然而,明察秋毫的上级并不想敷衍了事,而把这短短两分钟的静默当成非同小可的反革命大事件。先是校董总长出马,最后更直接惊动了教育部长,限令孩子们一个礼拜之内必须交出策划者。

孩子们打算以哀悼也在“暴乱”中丧生的一个球星为借口搪塞过去,不扯上政治话题,并决定共同进退,订立了攻守同盟,誓言不出卖任何人,领导们一个个问话,也问不出所以然。

以为就此不了了之?太天真了!经验丰富的领导们,自然有办法找到突破口。

ERIK,毕业班的另一个男生,充满共产主义理想,最初就不赞成默哀仪式,这回,一开始三缄其口的他,在卑鄙的总长向他出示了其父被苏军施以绞刑的照片后,得知一直被母亲粉饰为壮烈牺牲的英雄父亲,其实是个出卖同志的无耻之徒,彻底崩溃,吐出了KURT的名字。

对于KURT来说,这无疑是灭顶之灾,意味着不仅将失去毕业资格,甚至在整个东德都无法继续学业,也就是说,一辈子都可能脱离不了蓝领阶层,更糟糕的是,他身居高位的父亲,也极有可能被连累。

但最让他受打击的,是ERIK给他看的那张照片上,除了绞刑架上的人胸前触目惊心的“叛徒”,还有一个人正阴郁着脸注视着这一幕。那是他的父亲!当年,正是他举报了ERIK的父亲。

这一切,难道是冥冥之中早就注定的轮回?

总长趁机讨好KURT父亲,为KURT指明了逃生机会。但她想不到的是,在宣布开除THEO和另一个孩子后,其他孩子纷纷挺身而出,自认是策划人。

KURT在母亲的鼓励下,连夜出走,奔往自由的方向。THEO最初舍弃不下家人,但第二天也踏上了火车。车里,他们还见到了其他同学。最终,这个班级除了四名学生留在东德,其他人都在西德完成了学业,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这就是电影《沉默的教室》(THE SILENT REVOLUTION 德语片名:DAS SCHWEIGENDE KLASSENZIMMER)讲述的故事。一个根据德国讲师DIETRICH GARSTKA的同名自传作品改编的真实故事。

影片中,除了孩子们的勇气让我深受触动,两个男生的父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KURT的父亲,谨小慎微的政府官员,始终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对曾经身为纳粹精英的KURT外祖父充满仇恨,对儿子去西德为外祖父扫墓冷嘲热讽,却在儿子外逃被截后,即使明知可能导致自己的政治生命告终,甚至有牢狱之灾,父子也可能再无法见面,依然欣然帮其圆谎,让儿子得以踏上西德的土地。

THEO的父亲,钢厂工人,也曾是热血沸腾的愤青,积极参与过反抗活动,如今却在现实的打压下,向命运低下了头,只想自己和家人都波澜不惊地生活下去。品学兼优的儿子极有可能成为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他非常自豪,也尽可能地传授自己从血泪教训中学会的人生智慧,帮助儿子跨越成功路上的障碍,比如,不要谈恋爱,不要逞能扮演英雄角色。但最后,新年来临之际,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去拜年时,他看出了THEO将离家前往西德,并没有劝阻,也没有惊心动魄的离别,虽然彼此都很清楚,此去经年。有的,只是和平日无异的寻常告别,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部电影是根据德国讲师DIETRICH GARSTKA的同名自传作品改编的真实故事。电影上映时,GARSTKA接受采访时说,那天的默哀举动,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但对自己非常重要,因为这等于向那些混蛋挑明“我们和他们想得不一样”。

故事发生的五年后,柏林墙横亘在了东西之间。

从此,和KURT、THEO一样的人,必须偷偷越境。好在,边境有唯上级是从、严格执行射杀命令的平庸之兵,也有“枪口抬高一寸”的善良之士。

就好像影片开头的一幕:四个苏联士兵,追逐着恶作剧后跑开的KURT和THEO。追到,几记猛拳挥过,一个21岁的士兵告诉这两个18岁的男生:“我也不想在这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