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翻!国产片总算来了匹黑马
更何况,出品方竟然是那个一年有300天被传“已经凉了”的万合天宜。
*本文有剧透,不想被剧透的,支持看完来和派爷讨论
刘循子墨、柯达、本煜,万合老人,《万万没想到》和《报告老板!》都有他们的身影。
《武林外传》的秀才、《龙门镖局》的龚叔、《爱情公寓》里的小姨妈……
但很快,当我们还在猜测这群人里谁先死的时候。
上来就把真相倒给你,还怎么悬疑?
前半段看起来浮夸的表演,实际上能够很快地让观众记住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而当我们沉浸剧情看下去后。
不,这是故意为之。
这次他声称手上有个大案,把一群电影从业者召集到一栋洋房里。
又为什么,请的都是一群“三流主创”?
女演员苏梦蝶,花瓶一个,嫁了富商后又想重新复出,圈里早没了自己的位置。
最后一个,是从好莱坞回国的打星陈小达,实际上就是去给人家当个武打替身,根本没人认得。
以及,还有陆子野不知道从哪找来的两个“顾问”。
这群人虽然在演艺圈被边缘化,但依然守着圈里的“规矩”:
唯一的女演员要捧着,编剧则不要也罢。
警察到时,满地是保镖尸体,而凶手正坐在沙发上慢条斯理地抽着烟。
为权?为钱?还是背后势力在搅混水?
好家伙,这题材,这热度,这人物魅力,拍了就是爆啊!
而李家辉更想挖一挖凶手背后的故事。
一支钢笔,给了他机会。
却发现,那个捧场的“顾问”,戴着脚铐!
谁会在这种场合,戴着这玩意?
大家扬名立万的机会,就在今天了啊!
你个拍烂片的,你个当替身的,你个过气花瓶。
而比起故事能造出多大噱头,李家辉更想挖一挖案件背后的线索。
你为钱杀人,什么时候借的高利贷?
高利贷用的是什么筹码?
那个月的银价是跌了还是涨了?
你记不清,放贷的人总记得清吧?
你到底为的什么杀人?
这一段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也忍不住直呼精彩!
但当我们看完全片,回头一琢磨。
天!这段原来也是在埋伏笔啊!
这是在用细节传递信息:
有人乐得看到三老被杀,所以并不深究凶手目的。
靠的也不是什么翻手为云的地位。
这个为了剧本,连杀人犯都不怵的编剧,怎么成了文艺界的众矢之的?
他因报道“军政贪污案”被追责,丢了一份又一份工作。
这部影片最抓人的地方,就是就是在于它对各种细节伏笔的安排。
挖的时候却能连根带出些沉重讽刺。
也就因此,把“喜剧”与“推理悬疑”的度把握得很准。
不仅如此,《扬名立万》在喜剧桥段的处理上,比很多喜剧片要更“高级”一些——
也能从他们规避敏感人设、各方争番位、划掉编剧署名等等剧情上。
擅长的喜剧部分没有扔掉,重要的悬疑风格也处理得当。
很难想象,一部主创全员男性的电影,能做到对男性凝视毫不留情的抨击。
镜头从美腿摇到腰,再到胸,最后是侧脸或者部分五官。
苏梦蝶都先是“人”,再是“女人”。
众人吹捧她,贬低其他女星,说她们「红得快,是在别处下功夫」。
她没有顺着接受,反而联系到自己的经历:「前两年不也都这么说我吗?」
一句话,既点出了大众对女星的偏见,又有她个人的自嘲。
主创的心思不说有多立场鲜明,也足够细腻。
一众男人们有意回避、找补,想给女孩之所以要当歌女找一个原因。
「歌女怎么了,你是想说他是妓女吧。一个女孩想唱歌怎么了?」
在那个年代,当歌女被视作堕落。
到了现在,去酒吧、穿短裙可以被说是不自爱。
《扬名立万》通过苏梦蝶的角色,从银幕里伸出手,敲打着现实中那些把女角色当成物件的目光。
但相信派爷,在主题的深刻程度上,《扬名立万》远超我所说。
这也就是为什么派爷在之前会说。
因为它要讲的,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民国故事。
《扬名立万》在演绎上舞台剧感过重、细究起来也有不少逻辑BUG,绝对谈不上“年度佳作”。
但你又无法否认,在看多了舒适圈内的完美作品之后。
但他们勇敢地把“不可说”拍给了世人。
这何尝不是戏外主创们的内心投射。
想拍与敢拍,中间隔的那一步,是观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