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中药薅田藨的别名及其薅田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薅田藨的别名及其薅田藨的功效与作用!

  【薅田藨的简介】

  薅田藨,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茅莓的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杀虫疗疮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痰血,痢疾,跌打损伤,产后腹痛,疥疮,疖肿,外伤出血。

  【药材名词】

  中药名:薅田藨

  拼音名:Hāo Tián Pāo

  英文名:Japanese Raspberry

  【药材别名】

  藨、蛇泡竻、黑龙骨、三月泡、红梅消、红琐梅、过江龙、倒筑伞、薅秧泡、牙鹰竻、倒生根、毛叶仙桥;

  虎波草、布田菠草、播田草、乳痈泡、鹰爪竻、种田蒲、天青地白草、细蛇氹、小还魂、五月藨刺、龙船藨、红花脬竻、两头粘、五月红、陈刺波、草杨梅、仙人搭桥

  【药材来源】

  薅田藨为蔷策科植物茅莓的地上部分。

  【薅田藨的采收和储藏】

  7-8月采收,割取全草,捆成小把,晒干。

  【薅田藨的植物形态】

  原形态茅莓 小灌木,高约1-2m。枝有短柔毛及倒生皮刺。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有时5,先端小叶菱状圆形到宽倒卵形,侧生小叶较小,宽倒卵形至楔状圆形,长2-5cm,宽1.5-5cm,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齿,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

  叶柄长5-12cm,顶生小叶柄长1-2cm,与叶轴均被柔毛和稀疏小皮刺;托叶条形。伞房花序有花3-10朵;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花萼外面密被柔毛和疏密不等的针刺,在花果时均直立开展;

  花粉红色或紫红色,直径6-9mm;雄蕊花丝白色,稍短于花瓣;子房具柔毛。聚合果球形,直径1.5-2cm,红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薅田藨的图片
 

           
           
 

  【薅田藨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向阳山谷、路旁或荒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薅田藨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甘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涩酸。"

  ②《本草求原》:"酸涩,平。"

  ③《岭南采药录》:"味苦,微寒。"

  ④《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痛,解毒,杀虫。治吐血,跌打刀伤,产后瘀滞腹痛,痢疾,痔疮,疥疮,瘰疬。

  ①《生草药性备要》:"除螆疥,杀虫,出汗斑,洗疳痔;浸酒治瘰疬;十蒸九晒治吐血,止牙痛。"

  ②《本草求原》:"薳:止刀伤血。"

  ③《南宁市药物志》:"散瘀,止痛,化痰。治跌打,咳嗽,产后瘀痛,赤痢,热眼。"

  【薅田藨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6钱;或浸酒。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薅田藨的复方】

  ①治创伤出血:薅田藨叶晒燥,研细末,敷伤口,洁布条扎护。(《江西民间草药》)

  ②治瘰疬:蛇泡竻叶捣烂敷。(《岭南采药录》)

  ③治汗斑及白泡疮:蛇泡竻茎叶,烧灰,和茶油涂。(《岭南采药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