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笑傲江湖》的蓝本——《广陵散》中暗藏的秘密

《笑傲江湖》的蓝本——《广陵散》中暗藏的秘密

《笑傲江湖》的蓝本——《广陵散》中暗藏的秘密

 

很多人都看过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这部书中提到的《笑傲江湖》曲是两位武林高人根据古代的名曲《广陵散》改编的。

 

小说《笑傲江湖》中说,古代名曲《广陵散》曾经失传多年,后来被日月教的曲阳长老盗墓得到。当然了,这是金庸老夫子编排的故事情节,大家不必太认真。

 

那么,这个《广陵散》到底是什么来历呢?《广陵散》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呢?

 

要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委,我们必须首先要对一位古代的名人有一定的了解。这位古代的名人叫嵇康,生于公元224年(即魏文帝黄初五年)。嵇康的祖先本来姓奚,本是会稽上虞(位于今浙江绍兴市)人。嵇康的曾祖父为了躲避仇人,遂搬迁到谯国的铚县(位于今安徽淮北市),并且将姓氏改为嵇。

 

嵇康的父兄皆为官员,因此嵇康是典型的官宦子弟。嵇康幼年丧父,他是在母亲和兄长的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嵇康聪明好学,也有条件博览群书,他精通多种技艺,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成年的嵇康身高七尺八寸(当时的尺寸),身材高大,相貌出众。正是因为嵇康才貌双全,所以他被曹氏皇族相中,将沛王曹林的女儿嫁给了他。于是,嵇康事实上也就成为了具有皇族身份的人,是一位非常有才干、有着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皇族成员。

 

人们都认为嵇康是所谓“魏晋遗风”的代表人物,是崇尚黄老淡泊名利的典范。嵇康曾经因为好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而与山涛绝交,并且写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嵇康为什么态度那么坚决呢?他是真的这么想的还是在作秀呢?

 

不管怎么样,就是这样一个有着特殊身份和特殊才干的人,嵇康却在公元263年,也就是魏元帝曹奂的景元四年,在他39岁的时候,因为牵扯到一位好友的家族纠纷中,不知道怎么就惹怒了大将军司马昭,结果被司马昭下令处死。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嵇康平时恃才傲物,所以早就引起了司马昭的嫉恨;与此同时,平时就跟嵇康非常不对付的钟会也趁机落井下石,诬陷嵇康;因而司马昭找了个借口杀死了嵇康。

 

还有就是在行刑的那一天,发生了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的严重事件。太学生们要求赦免嵇康,并且还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职,给太学生们当老师。这件事情充分体现了嵇康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可是,司马昭就是不为所动,,坚持杀死了嵇康。这是为什么呢?

 

嵇康被杀死的两年之后,仅仅就是两年之后,也就是魏元帝曹奂的咸熙二年,魏灭亡了,皇权被禅让了,皇帝不姓曹而是姓司马了,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做皇帝了。

 

就在司马炎登基的前两年,也就是皇帝还没有姓司马,皇帝还姓曹的时候,具有着皇族身份的、非常有才干的、影响力巨大的、年富力强的、本应该非常有潜力有前途的嵇康被司马昭下令杀死了……

 

临行之前,嵇康神色不变,在刑场上用琴抚曲一首,这首琴曲的名字就叫《广陵散》。抚完琴曲,嵇康叹息道:“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也叫《广陵止息》,有人认为是古代的《聂政刺韩傀曲》。有人认为曲子讲述的是古代著名刺客聂政刺杀韩国的国相侠累(名傀)的故事;也有人说《广陵散》讲述的是聂政隐姓埋名卧薪尝胆替父报仇的故事。总之,《广陵散》是讲述刺客聂政报仇故事的。

 

我本人更倾向于认为嵇康想表达的是聂政替父报仇的内涵,只不过嵇康的表达方式很隐晦、很文艺。

 

可是,这能骗得了司马昭吗?我认为,司马昭是足够聪明的,他一定能够领会嵇康所弹琴声中蕴含的意义,他也一定会想办法让嵇康的打算落空的,而且还得是非常隐蔽、非常巧妙的。

 

事实上,嵇康的儿子在后来不仅没有去替嵇康报仇,反而是在战场上为了司马昭的后代舍身阻挡射过来的箭只而身亡。

 

呜呼!历史,在很多时候总是令人如此叹息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