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甄嬛
《甄嬛传》讲的是结束了血腥的九子夺嫡之战后,雍正继位后发生在后宫的故事。华妃与皇后分庭抗礼,各方势力裹挟其中,凶险异常。在太后的主持下,一场盛大的选秀拉开帷幕。以此为机缘,甄嬛意外得到雍正的赏识,从此步入皇宫后小心周旋,逐渐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的故事。
通俗一点讲,就是雍正后宫嫔妃上位史,亦或是乾隆后妈逆袭记,这种命名更加的清晰明朗,还更容易让人感受到剧情的起伏跌宕啊。
2011年,是清宫剧的一场盛戏。
自于正的《宫锁心玉》一炮打响康熙的九个儿子之间那场华丽又血腥的皇位之战后,除了穿越再一次成为全民热潮外,《步步惊心》、《宫锁珠帘》以及各种网剧硬生生将九子夺嫡这一历史大事件变成了一颗烂菜梗。而同年下半年的《甄嬛传》则别出心裁地选择了雍正继位后发生的故事,在获得豆瓣对于清宫戏的高评以外,也终于不用使我们再过于纠结于九子夺嫡中到底穿越过来多少“影响甚大”的女人了。
而补完这部剧之后,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三观从古至今的重要性了。
首先说说所谓的“敌方阵营”:华妃阵营里有丽嫔,曹贵人,颂芝,余答应。余氏最先被k.o.,然后就发现她的死虽是安陵容刺激的,但与丽嫔也有关系,然后丽嫔也就华丽的告别了这个宫斗舞台。余下的曹贵人虽不识字,却非常聪明,计谋甚多。但是并不忠心,看重利益而投入华妃阵营,自然也就能够由于利益而背叛华妃,转而投向甄嬛阵营。而之所以依旧把她放在华妃阵营里,是因为她除了最后扳倒华妃外,最为出彩的部分都是在前半段里的掩藏锋芒却计谋深远了。颂芝是华妃的陪嫁侍女,虽出于无奈而献与雍正,但是雍正对于颂芝从始至终都只是利用她扳倒华妃在宫中的势力从而清理前朝的年羹尧而已。所以这个阵营里只有两个有用的人,华妃和曹贵人。
而皇后阵营里人物更是不好说,安陵容,祺贵人,齐妃,富察贵人。齐妃与富察贵人都被编剧草草写死,皇后整部剧里的帮手只有安陵容和祺贵人两个人,还是后半段才出来,甄嬛初入宫的时候,皇后可谓是被华妃压制的死死的。
而此时甄嬛与安陵容、沈眉庄以及淳贵人抱团求得生存。但在甘露寺回宫后形成的团队则更加强大,沈眉庄,敬妃,端妃,欣常在,宁贵人,瑛常在,以及外挂一般的崔槿汐,苏培盛,温实初,果郡王,卫临。
从阵营可以看出,甄嬛阵营里的人,基本都是不惹事的,发小,忠心的,爱慕自己的。即没有把柄,不主动伤害别人的角色。因此我要说,三观在这部剧里实在是太重要了。
整部电视剧最令我影响深刻的只有两处。
第一处:甄嬛第一次失宠后被禁足碎玉轩,侍女流朱拼死为高烧的甄嬛换的太医诊治的机会。也因此使得甄嬛重整旗鼓,第一次复出。
第二处,甄嬛对皇帝彻底灰心后,出家在甘露寺,依旧由于体弱发高烧时,果郡王雪夜脱去自己的衣服,躺在雪地里将自己体温变成冰凉,以求为甄嬛降烧。
旧梦依稀 往事迷离 春花秋月里
如雾里看花 水中望月 飘来又浮去
君来有声 君去无语 翻云覆雨里
虽两情相惜 两心相仪 得来复失去
有诗待和 有歌待应 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约 以心相许 以身相偎依
愿勿相忘 愿勿相负 又奈何恨与欺
得非所愿 愿非所得
看命运嘲弄 造化游戏
真情诺诺 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有诗待和 有歌待应 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 望长相守 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约 以心相许 以身相偎依
愿勿相忘 愿勿相负 又奈何恨与欺
期盼明月 期盼朝阳 期盼春风雨
可逆风不解 挟雨伴雪 摧梅折枝去
凤凰于飞 翙翙其羽 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 瑟瑟其叶 随风摇记忆
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果郡王的缱绻深情可以说是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了。而此后甄嬛的再次入宫也因为这一细节而更显悲凉。所得非所愿,所愿不可得,大致可以说是甄嬛情感的写照了。
《甄嬛传》之所以在许多宫斗戏中脱颖而出也正是这一道理,将所有的重心放在情爱上的《宫》也好,《步步惊心》也好,人物形象由于太过于着重在小情小爱上而使得层次度与丰满度都不够。而《甄嬛传》中的人物大多都很复杂,例如人物性格中最为典型的安陵容,小门小户的出身,处处受排挤的深宫生活以及她的自卑自傲,都是使得她走上不归路的导火索,她并非甘心成为皇后的棋子,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如此。真可谓应了“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再例如人物之间的关系,由于不舍得胧月,敬妃虽是甄嬛阵营中的人,却出于无奈、害怕等情绪而向皇后举报了苏培盛与槿溪“对食”,使得甄嬛失其左膀右臂。而皇后宜修,华妃等人,包括丫鬟流朱,浣碧,甚至是出镜率并不高的小厦子,在塑造女主的同时百花齐放,将人物自身的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刻画的都细致而不乏重点。
但无论怎么说,电视剧依旧只是电视剧而已。生活中更多的不是阴谋诡计,争宠上位,而是如同沈眉庄对于甄嬛的姐妹纯洁之情,果郡王与甄嬛的琴瑟在御的缱绻深情,以及甄嬛与其父母姊妹的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亲情。
手段是清宫戏的浓墨,而这三种感情,才是重彩,才是使得这部清宫戏得以变得更有深度的原因。
(《甄嬛传》可谈的以及切入角度都很多,本篇为杂谈,抱歉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