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特稿:新疆三代“养”马人

特稿:新疆三代“养”马人

▲ 姚新奎教授,孟军副教授余2015级学生合影留念

赵天佐、姚新奎、孟军是师生三代人,都是大学教授。他们不是牧民,却被称为“养”马人。

从1955年到2018年这60多年间,他们以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用理想、信念与青春进行了一场接力,在培养畜牧科技人才、马匹育种、马杂交改良、马全产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他们以马为梦,书写了新疆三代“养”马人的动人故事。

1

三代人与马

1955年9月,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来了两位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是赵天佐和梁其英。当时新疆八一农学院刚成立3年,急需人才,他们的到来,照亮了这座校园。

1930年出生的赵天佐生肖属马,因自幼喜爱马,他从北京辅仁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选择了畜牧专业。在大学期间,他通过系统学习,在对马的了解过程中,深深痴迷上了这种富有灵性的动物。新疆是中国育马基地,昭苏天马享誉世界,新疆,便成了赵天佐一心向往的地方。毕业后,他怀着坚定的理想和一腔热血来到新疆,成为了新疆科技界的第一代“养”马人。

在新疆,赵天佐和大学同学梁其英结为伉俪,他俩,一位成了中国马学专家,另一位成了中国反刍动物营养学专家。无论是在育人还是学术方面,他们都在新疆农业大学书写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段佳话。

从25岁开始,赵天佐在新疆农业大学任教37年,先后担任过新疆农业大学养马学教研室主任、畜牧系主任,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畜牧人才,为伊犁马的培育、命名做了大量工作,为新疆马产业的发展和促进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疆农业大学,赵天佐培养了两名硕士——姚新奎和张列兵。姚新奎成了他的接班人,留在新疆农业大学任教,成为了马学教授、中国马产业首席科学家,并担任了中国马产业协会的副会长。张列兵现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是国内乳品专家。

姚新奎是这篇文章中的第二代“养”马人。他生于奎屯,因父亲从事畜牧工作,儿时父亲骑在马上英姿飒爽的画面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

  

为新疆马产业发展付出努力的这30年中,姚新奎说他的动力来源于恩师赵天佐对马的喜爱。

  

1982年,姚新奎从新疆八一农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在动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任教,当时赵天佐是养马学教研室主任,曾是姚新奎本科时《养马学》专业课老师。

因为爱马,已有4年工作经历的姚新奎,在1986年报考了赵天佐的研究生。当时全国马业科研创新方面正处于低谷期。赵天佐得知姚新奎要考他的研究生,专门找姚新奎谈心,得到了他真心喜爱马,并愿意付出不懈努力的坚定回答后,欣喜万分。

  

姚新奎永远都忘不了,1986年6月的一天,赵天佐找到他,高兴地对他说:“新奎,你考上了研究生,好好准备吧!”

一个是将遇良才,一个是千里马遇伯乐。赵天佐为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而欣慰,姚新奎为遇到伯乐而振奋,就这样,师徒二人开始了并肩作战。

  

到了21世纪,中国马业度过了寒冬,迎来了春天。马业已经发展为马产业,姚新奎的研究生越来越多,有硕士,也有博士。

  

从赵天佐一个人到姚新奎师兄两人,再到姚新奎带领的马产业科研团队,新疆第三代“养”马人继承发扬了赵天佐和姚新奎的事业。


家在江苏,却到新疆“养”马的孟军博士,是第三代“养”马人。他现在是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也是姚新奎的同事。除了他,还有从小在巩乃斯种羊场草原上长大的博士曾亚琦,有姚新奎培养的硕士玉山江、、博士,曾亚琦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均师从姚新奎,出于对马的喜爱,以及对姚新奎的景仰,他今年博士毕业后,决定继续留在新疆从事马产业工作,与老师及师兄弟们一起推动新疆马产业发展。

  

新疆第三代“养”马人在科研创新、马产业发展、创业等方面做出的不懈努力,展示出新时代全国和新疆马产业发展的新气象。

2

赵天佐与马同在

▲ 赵天佐先生(左一)在伊犁昭苏种马场参加伊犁马育种工作。

赵天佐是河北唐县人,在北京长大,梁其英祖籍广东,在香港长大。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在新疆畜牧业发展史上,他们对新疆马产业的付出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当年从北京到新疆,赵天佐并不想留在乌鲁木齐当大学教师,他想去基层马场养马。在那个年代,马是动力,是生产力,在当年为国家驯养良马和现在为国家造飞机、飞船一样,是神圣而光荣的事业。

1956年,是赵天佐到新疆八一农学院工作的第二年,他带着学生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种马场实习。到了基层马场,赵天佐如鱼得水,对焉耆马进行了科学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发表在当年的《中国畜牧杂志》上。同年,他又参加了自治区畜牧厅组织的伊犁马调查队,担任副队长,那一年夏天,他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所有产马的县,对伊犁马的培育历史、繁殖、生产性能、放牧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撰写了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之后的一年,赵天佐在昭苏县参加了全国养马师资进修班,苏联专家拉斯托切金教授为培训班的学员授课,他从中吸收了不少国外马产业科学理论和实践专业知识。

  

1976年2月底,全国主要养马省区经验交流及编书会议在伊吾军马场召开,全国近十个省区的20个单位的40余名专家参会,赵天佐代表新疆八一农学院参加会议。

伊犁州昭苏马场原场长郭长生回忆说:“一身灰色中山装,戴副黑框眼镜的赵天佐一说起马就神采奕奕。看得出,赵天佐教授非常热爱马,我1984年担任昭苏马场场长,我们场的总畜牧师何道彩是赵天佐的学生,赵天佐经常来我们场进行科技指导。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知识分子,特别敬业,工作时从不讲条件,做多少事都不求报酬,他在新疆马界甚至全国马界都是知名专家,还记得1993年4月,我去广州出差,那时候广州正在筹备赛马会,我们马场选送了十几位少数民族骑手和一批马,特别惊喜的是在广东遇到了赵天佐教授,他已经退休了,在深圳赛马会当高级顾问,我们见了面特别亲切,高兴地在一起叙旧,还一起合影。”

82岁的郭长生回忆里装满了感动,他目前居住在乌鲁木齐。2014年7月,他受邀回昭苏县参加了中国新疆伊犁天马国际旅游节,新建的赛马场上马儿奔腾的场景让他热泪盈眶。他说,今日新疆马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赵天佐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几代人的努力。

1983年,赵天佐赴德国考察畜牧业发展,国外马产业的发展让他看到了新疆马产业发展的未来。

  

“还记得我刚上研究生时,赵老师对我说,一定要放眼世界,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好好学习外语,多到国外考察学习,培养人才和科研一定要坚持应用型,坚持以市场为指导,未来新疆的马产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对于赵天佐,姚新奎有太多的回忆,周末和师兄弟们到赵老师家聚餐,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赵老师退休时送他的羽绒服,他穿了很多年,现在还珍藏着。多少温暖的回忆都留在姚新奎心里,在他眼里,赵天佐不仅是良师益友,也像父亲那样关心着自己。

有赵天佐这样一位老师引导他成长,姚新奎觉得很幸运。他以赵老师为荣,赵老师也以他为傲。

  

赵天佐一生倾心于马,除了教学,他曾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马匹生产学》主编,组织创建全国马匹育种委员会(中国马业协会的前身)并担任副主任。不管是教学还是科研,赵天佐都一丝不苟,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

▲ 《马匹生产学》封面

1992年,赵天佐退休后随梁其英到香港定居,第二年他又被聘为深圳赛马会高级顾问。即使退休了,他仍心系新疆马产业发展,关心姚新奎的发展,1994年,在赵天佐的推荐下,国家相关部门借调姚新奎去深圳赛马会工作近两年,主要是筹备成立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协会(现中国马业协会的前身)。师徒又在一起工作、学习及交流。这期间,姚新奎对赛马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

  

赵天佐在香港居住时,他的心仍在新疆,和马在一起。赵天佐基本上每周给乌鲁木齐的姚新奎打一次电话,只要一聊起马,师徒俩就煲起了电话粥,姚新奎总要给赵天佐讲新疆马业发展的变化,还有关于马的新鲜事。经常,姚新奎在电话里听到师母梁其英在一旁提醒那是长途电话时,师生俩才恋恋不舍地挂断电话。

3

姚新奎姓“马”

▲ 新疆马品种登记及马产业科技项目技术培训班实操。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马产业研究院院长姚新奎经常被人误认为姓马,因为经常有人介绍他为“马”教授、“马”博士。他爱马,也很乐意收获这样的昵称。

  

除了是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新奎还有很多职务:中国马产业协会副会长、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委员、国家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深圳赛马会副理事长……

  

1月28日,姚新奎带着他的博士生曾亚琦在北京参加2018“中国马会北京时间”活动,该活动主题为“司牧安骥马上学习”,活动有中国马产业协会一年一度的总结、展望、政策解读、战略签约、表彰等多项内容。

姚新奎在北京的行程十分紧,参加完“中国马会北京时间”活动,,努力将其纳入《国家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中。

  

童年时,父亲骑马时那高大威武的形象让姚新奎对马产生了兴趣。

  

姚新奎报考大学时,选择了新疆八一农学院畜牧系。他上大三时,开始学习《养马学》,这期间,老师赵天佐带他与另外几个男生到新疆八一农学院马场学骑马。

  

从苏联进口的高头大马性子很烈,姚新奎怎么都驯服不了,不甘心的他又和同学悄悄去骑马,还从马背上摔下过好几回。

  

考上硕士后,姚新奎1987年在伊吾军马场住了一年,和马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亲密接触。30匹马由他和农牧民负责饲养,进行育肥实验,喂马、刷马、起马粪、屠宰马、测定马肉成分、加工马肉制品……这些都是姚新奎做过的事。从那时开始,他就与马结缘,又大半生与马为伴。

姚新奎说:“还记得,那一年要屠宰马提取科研数据时,赵老师不放心,专门赶到伊吾军马场和我一起采集各项数据,在他的指导下,我写了硕士毕业论文《伊吾马育肥试验及肉制品加工研究》。”

  

硕士毕业后,赵天佐力荐姚新奎继续留校工作,他留在了养马学教研室任教,跟着赵天佐一起研究野马。

  

“在授课、育人和科研方面,赵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他给我作出了最好的示范。这么多年,我培养了3名博士,30多名硕士,他们大多数都在从事和马有关的工作,如今,马产业越来越热,学习马科学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样的新气象让人高兴。”姚新奎说。

  

在姚新奎的办公室里,有一尊始祖马的微缩雕像,很多人见了都很惊讶,原来马的祖先只有狐狸那么大,他的公办桌上摆满了和马有关的图书资料。

  

他爱马,马对于他,就像亲人一样,除了在科学实验中必须要品尝马肉制品,在现实生活中,他是不吃马肉的。

  

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中,姚新奎一直记着赵老师的话,要放眼世界。

▲ 姚新奎教授与世界顶级种公马-迪拜威

1996年,经赵天佐推荐,姚新奎赴学习速度赛马赛事组织管理。1997年,姚新奎受国家体育委员会、中国马术协会的选派赴英国学习马类科学。第二年(1998年),姚新奎应法国马业联盟的邀请,赴法国学习速度赛马赛事组织管理。2000年作为访问学者再赴法国学习。

  

赴法国学习期间,姚新奎已年近40岁了,学习法语有很大困难,但他还是想办法克服了。法国有270多个赛马场,他至少去过200个,他对赛马赛事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学习结束回到新疆后,姚新奎主持完成了“引进纯血马及性能测定技术培育运动型伊犁马研究”,通过引进世界一流的速度赛马品种纯血马杂交技术对伊犁马进行了改良,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运动马性能测定技术,客观量化评价运动马运动性能,改变了我国传统的运动马主观定性评价为主的落后方法。

  

姚新奎的心愿是培育中国自己的赛马,并在世界赛马大赛中拿奖。在国家相关部门领导下,他主持建立了“中国运动用马登记注册管理系统”,实现了中国运动马的国际化认可,他曾被国际马术联合会(FEI)确认为中国内地唯一的马匹鉴定专家。

在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亚运会中,姚新奎担任了中国马术队参赛马匹鉴定首席专家,2010年11月,他又担任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马术比赛技术官员,之后重点研究马产业发展。

  

目前,全疆有89万多匹马,占全国马匹的15%,新疆有6个马种资源,推动马产业发展帮助农牧民增收,以马的全产业链带动旅游、文化、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农牧民就业、脱贫致富等,这些都是姚新奎最操心的事。

  

去年12月底,,姚新奎在座谈会上进行发言。今年,,,他关于加快制定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良种繁育和原种马保护,抢占马文化传播制高点,统筹推进马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引发了高度关注。

  

看到马产业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热点,姚新奎十分欣慰,最让他欣慰的是他的事业后继有人,有一个团队在继承他的事业。

  

“还有3年我就到退休年龄了,新疆农业大学马产业研究院汇聚了年轻教师、博士、硕士等20余人的科研团队,他们大多是我的学生,他们在专业方面各有所长,我相信他们会是新时代推动国家马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4

新疆马业,后继有人

▲ 现场演示Xsens(计算机操作-孟军,测试对象-曾亚琦,右二-姚新奎

家在江苏盐城的孟军是姚新奎的得意门生之一,是第三代“养”马人团队主力队员,主要研究马匹培育。

  

2007年,孟军从扬州大学毕业,报考了姚新奎的研究生,当时,马是一个冷门专业。但是孟军仍跟着姚新奎,研读了硕士及博士,这6年,他系统学习了和马有关的知识,成了名副其实的“马”博士。

  

到新疆农业大学上研究生之前,孟军说他对新疆的了解基本为零,对马的接触也不多。他至今还记得,他到乌鲁木齐参加研究生面试时,姚新奎问他,你喜欢马吗?孟军脑海里呈现的是电视剧里大侠策马扬鞭笑傲江湖的画面,他坚定地说:“喜欢。”姚新奎听了喜出望外,当场拍板收他为徒。

  

就这样,孟军开始与马为伴,2008年,他跟着师哥潘晓东到昭苏马场去做实验,与两个牧工一起放80匹马。他们在河谷里扎行军帐篷,挤马奶、测马乳的产量、成分。

昭苏草原多雨,有时一天要下六七次雨,第一次进入河谷放马,他们刚准备扎帐篷时,竟然下起了冰雹,他俩只能头顶着帐篷蹲在地上抵挡。

  

那是一段难忘的放牧生活。从学校的象牙塔来到广阔的大草原,能够骑着马放牧,让他特别开心。在当地牧民期许的目光中,他学会了骑马,但是放牧生活十分艰苦,住帐篷没有电没有水,给家里人打电话要花近一个小时爬到山顶举着手机寻找信号。学挤马奶时,经常被马踢,待挤奶的动作熟练后,孟军和马之间也有了默契和感情。

  

昭苏草原雨多彩虹多,有一次下雨后,孟军第一次看到了双彩虹,美丽的草原如诗如画。与马的朝夕相处,让孟军深深爱上了马,也逐渐理解了姚新奎对马的感情。

在上研究生及博士的6年时间中,孟军有一半时间是在昭苏草原度过的。说起孟军,姚新奎感慨地说:“我真的是没看错人,没想到孟军那么能吃苦,能在基层脚踏实地搞研究,昭苏县一半的牧民都认识他。”

▲ 孟军老师为学院讲解冻精生产线

在草原上放马,牧民的热情也让孟军难忘,他经常受邀去牧民的毡房吃饭,也参加过昭苏天马节。这些年里,他见证了昭苏县马产业的发展,帮助牧民改变了传统养马方式,加强了科技的渗入,牧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昭苏马场,孟军有一位蒙古族铁哥们叫新别力克,新别力克7岁的儿子阿因是孟军的干儿子,每次到昭苏,孟军都先到新别力克家去住上几天。

  

因为马,孟军的生活跨度从长江三角洲、从黄海之滨到了新疆的塞外江南,他对马充满了深深的眷恋。

而他的师弟曾亚琦则是一位本土“马”博士。1990年出生的曾亚琦家在新源县,生长在巩乃斯种羊场的他,自小就在巩乃斯草原上学会了骑马,他的外公曾担任某部队骑兵连连长,全家人都喜爱马。

▲ 曾亚琦牵马回厩

2012年,曾亚琦从新疆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考上了姚新奎的研究生。他说,他是冲着姚新奎是“马”教授,才投到其门下,他的父母也很支持他研究马。硕士毕业后,曾亚琦又考上了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导师仍是姚新奎,他继续从事运动马调教训练与性能测定方面的研究。

  

师从姚新奎后,曾亚琦对马的热爱和科研天分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和孟军一样,一年之中有一半多时间都在昭苏马场度过,在进行训练和研究时,他特别专注,连回一趟200公里之外的巩乃斯种羊场的家都顾不上。

  

读博士期间,曾亚琦参与完成软件著作权2项,一项是《新农马匹信息追踪管理系统》,另一项是《新农马匹品种登记注册系统》。

▲ 曾亚琦为培训班人员讲解马匹登记

在学习和科研之余,曾亚琦多次参与疆内外赛马、马术比赛相关工作,还取得了马术耐力赛国家二级裁判员证书。2017年,新疆农业大学以曾亚琦为首创立的小马快跑创业团队在自治区、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分别荣获银奖和铜奖。现在经过孵化,小马快跑创业团队已经注册了公司,名叫新疆驰霄博骏畜牧业有限公司,曾亚琦担任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今年,曾亚琦就要博士毕业了,他早已立志像姚新奎一样为新疆、中国的马产业奋斗终生。

  

曾亚琦的同门师兄王建文今年也将博士毕业,这位家在湖北的“马”博士研究方向是马的育种,他上硕士研究生考到姚新奎门下后,觉得马很有意思,爱上了马,他说毕业后不想和马分开,会选择留在新疆工作。

  

在姚新奎培养的新疆第三代养“马”人中,还有很多人从事科研、技术工作,他的硕士生玉山江在新疆畜牧科学院工作,做马属动物研究。他的硕士谭小海目前担任自治区畜牧总站副站长,,主要负责马的品种改良与技术推广工作。

  

在一代又一代马学专家、“马”教授、“马”博士、“马”硕士的努力下,新疆的马产业呈现出了勃勃生机。在盛世兴马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养马、马的全产业链正呼之欲出。

《新疆经济报》2018年3月23日T02特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