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推荐 > 男版“甄嬛传”,贱人不止是矫情

男版“甄嬛传”,贱人不止是矫情

文|思行天涯   主播|杨枪枪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元朝末年以来元朝朝廷对全国的统治瓦解之后,全国先后出现了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等多支起义军队伍,,数支力量为了争夺未来的优势地位、各自的战略利益、成就霸业的前程甚至是帝国皇帝的宝座而展开了一轮轮新的较量与争夺。


经过数番智慧、谋略、军事、人心和决心等因素在内的竞争,陈友谅和张士诚先后被朱元璋击溃,,其残余势力退守远方。朱元璋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胜利者,他成为了占据全国土地最大势力范围的领袖,后来顺理成章成为了皇帝,建立了明朝,自此开创了一代帝业。



 01 


然而见识了朱元璋军队厉害不得不退,守北方的元军残余势力不甘心彻底在历史舞台消失,他们对新生的明朝发动了数次进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决定开展一次新的军事行动。


朱元璋这次拟定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军事计划,他手下的名将们全部参与了这次计划,包括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傅友德等等。


1372年二月,徐达军队进入山西境内,其先锋蓝玉一举击败明军老对手王保保的骑兵,王保保不得不退却。三月,蓝玉再次攻击王保保,王保保再次战败,又一次退却。


王保保又作出了新的军事部署,决定偷袭进攻明军。这一次,徐达由于骄傲轻敌,明军大败,死伤万余人,王保保决定一鼓作气再次进攻。


然而徐达毕竟是徐达,他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稳定了局面,并且抵挡了元军数次进攻。王保保发现,自己并没有彻底实现自己的计划,即将得手的大胜利转眼又化为乌有。



另外一路军队,由李文忠率领的队伍,对元军开展了追击。他们行进到了阿鲁浑河(今天蒙古乌兰巴托境内)发现了元军,他们却发现,元军并非狼狈溃散完全没有准备,而是在此等候了明军多时。


如此情况只能开始进攻了,李文忠亲率领部队与元军交锋,激战数日,歼敌上万人,明军也死伤不少。僵持一段时间后,李文忠发现粮食不多了,只好撤兵。


盲目轻敌和粗心大意是很不可取的,多次以及长期的对敌人和对手占上风会使人存在骄傲的倾向,这种倾向转化为轻敌和粗心大意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作为军事领袖和战略统帅,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清醒的头脑全面的分析和科学的判断,这不仅仅事关自己的前程、事业的成败,还有千千万万人的身家性命,所以,一个领袖一定要慎重对待对对手情况的判断和自己队伍行动的计划。


徐达和李文忠两支军队应该算是和元军打了一个平手,而另一路军队,由傅友德统帅的西路军却可以说是缔造了一个奇迹。


明军到达了兰州后,冯胜作出了一个决定,分兵。傅友德得到了五千人的队伍,由于一开始这一路军队并没有具体的作战方案,因此士兵对于自己的任务并不清楚是什么。但是,在傅友德的带领下,事情由平淡无奇开始发生了变化。


傅友德率领队伍对元军开展了三次进攻,三次进攻,全部胜利。之后,明军在其率领下又进行了四次出征,又是全部胜利。傅友德带领明军,在五个月的时间内数次与元军作战,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靡,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创造了明军军事行动上的奇迹,书写了明军征战新的历史。



 02 


与元军的作战暂时结束,朱元璋着手开始建立新王朝的各项制度。


首先,朱元璋给自己的朝代命名为明。


随后就是搞经济工作,全国经过数年战争征战和军事冲突,正常的农业生产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恢复正常的生产,他积极鼓励农耕,采取了很多促进农业恢复和发展的措施。他规定,凡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租税,开垦荒地者,这块土地也可以归你所有。为了鼓励种田,他还发布命令,犯罪的人,只要不是杀头的罪,统统发配去种地。与此相反的是,朱元璋非常痛恨从商的人,著名富商沈万三成为了他重农抑商政策的牺牲品,这项政策除了在当时造成影响以外,对于中国的未来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朱元璋一开始并没有作太多改变,他基本上照搬了元朝的各项制度机构。,左右相,主管国家大事,下设六部。不过这只不过是开始,在将来,这些制度将会发生新的重大的变化。


。明朝自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了扩招,促使大量的人为了做官开始读书。这些人就构成了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考试一共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称为童生,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考试成绩有六等,考的好的才能称之为秀才,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被称为“录科”。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这个考试是省一级的统考。这个考试程序相对更加严格,三年一次,通过了这个考试的可以称为举人,举人就是有了做官的资格。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叫做解元,这就是三元中的第一元。

接下来的考试是会试,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人才能参加,参加这个考试的人毫无疑问都是全国各地的精英。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就是三元中的第二元。


通过会试的将会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提问,考生回答。参加完殿试后,皇帝和大臣根据考生们的表现,进行排名确定划分档次,第一甲一共有三人,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到了这个阶段,还在录取名单上的人将会被派任官职,也就从此踏上了仕途。


在明朝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心中,状元的称号无疑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不过虽然状元人数比较少,还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大家心中的最高荣誉是连中三元,集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这样的杰出人才虽然少,不过明朝历史上还是有两个人获得了这个万人景仰的称号。


明朝科举考试中一个长期为世人所知的考试内容就是八股文。八股文从出题到答题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出题题目来自四书五经,文章内容有详细的规定包括几个固定的部分,其中的精华部分就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这项考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统一格式,便于出题和阅卷,但也不利于人们发挥智慧表达语言,严重束缚了社会创新和思想解放。



 03 


朱元璋解决了元军对明朝的军事威胁后,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国家逐渐进入稳定发展的局面,但是朝廷里的大臣以地域为划分,分成两派,开始了内斗。


朱元璋手下的大臣最大的一派就是淮西集团,这一派的首领为李善长。李善长当时任丞相一职。此人外表忠厚,但是内心狭窄,这一集团逐渐开始专权。


另一派就是浙东集团,首领为刘伯温。除了这两派官员,还有负责监督皇帝和大臣政务行为等等的官员,统称为言官。


朱元璋一共封了六个公爵,李善长、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不过在朱元璋征战和治理国家过程中屡出计谋立下大功的刘伯温只被封为伯爵,其俸禄也是其中最低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恐怕在于刘伯温非常聪明精于权谋而招来了朱元璋的防备和忌惮。


两个集团开始了第一次交锋,刘伯温此时是言官的首领。有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因为触犯法律被抓了起来,李善长找刘伯温求情,刘伯温却坚持杀李彬,李善长愤怒了,煽动了很多人攻击刘伯温。刘伯温察觉局势对自己不利,于是请假回了老家。



刘伯温在临走之前在朝中布下自己棋子,杨宪。杨宪是刘伯温的死党,。那么双方较量的情况和局势又是怎样的呢?双方主要成员的命运又会如何?这些事情对历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今天是2017年 轻课读书

第81天

长按下方二维码

查看你2017坚持读书多少天?

轻课发音集训营将对大家

 免费 开放啦!


21天的跟读学习计划   组队抵抗惰性相互监督

带您突破发音难题!

你的点赞是对轻能量最大的肯定哦!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系列: 

1 除了马云,我最服的丑男人是他!

2 我TM就佩服这个来自农村的男人

小编:小剑

 

作者简介

思行天涯,90后北京大学生,爱好文史,喜欢写作旅游,追求做一个完美、有趣、向上的人。


 

主播简介

杨枪枪,电台主播,用声音治愈每一个孤独患者。公众平台:小杨说事儿。


互推联系微信:583637746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sanmu_empress

(添加时请注明原因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