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政务、行业和企业“三云”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升级,“城市大脑”或将上升为主战场,《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六辑)》推出!

政务、行业和企业“三云”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升级,“城市大脑”或将上升为主战场,《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六辑)》推出!

智慧城市中国

合作电邮:smartcitychina@163.com

了解更多内容请加微信 shiyong008 获取,点击下方链接了解详情: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一辑)》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二辑)》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三辑)》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四辑)》

《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五辑)》


智慧产业圈:聚产品、软件、平台和方案,造智慧产业产业链生态圈,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



智慧城市中国微学院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对接项目合作,敬请阅读本文尾部信息了解详情,欢迎从事智慧系统集成的专业人士加入。


最新直播:大数据与企业云服务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智慧系统集成学院聆听近两小时的专家解读。


核心内容:


1. 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如何创造价值?2. 如何用企业云服务创造智慧产业?





编者的话


早在五年前,智慧城市建设兴起之日,各大运营商就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如图可见:



从而使得数据中心资源处于大量囤积状态,如不能发挥有效的应用,其寿命将按照摩尔定律从建成开始在五年后价值“归零”。


一方面,大量的中小企业尚未在云上找到生存和发展之道;另一方面,政策面频频吹暖风,大力鼓励企业上云。


现实的情况是:公有云的按需付费模式要让中小企业买得起尚需时日。


于是,大力推动政务云、行业云成了当下云服务市场的抓手。


打造以云服务为核心的智慧产业正在受到各地政府重视。由此促成了系统集成业务正在向云上转移和集中,这是智慧城市系统集成商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


云服务的原理简而言之,就是由城市建设统一的云数据中心,集中计算资源和软件能力,经由无处不在的泛在宽带网络的支撑,由各种智能终端设备随时随地获取云服务。


城市大脑,将成为系统集成业务的新高地!

智能终端,将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的新战场!


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将呈现向云上集中和向端分散的两大路径。


像自来水一样,拧开龙头就能享受云服务的时代来了!


最纠结莫过于:云上软件资源SaaS的有效利用才是中小企业发挥云服务价值的关键!


此外,云服务应用也面临诸多矛盾:


1. 公有云集中计算的云宕机与私有云分散计算的不受影响的矛盾

2. 公有云建设热与光纤租用昂贵的矛盾

3. 云存储租用费昂贵与私有存储费用低的矛盾

4. 公有云传输延迟长与私有云传输延迟短的矛盾

5. 公有云存在信息泄露与私有云信息安全相对较好的矛盾

6. 公有云运维成本低与私有云运维成本高的矛盾

7. 大建数据中心与SaaS软件配置不成体系的矛盾

8. 云集中计算与朵云分散计算之间协同的矛盾

9. 数据中心云集和SaaS软件短缺之间的矛盾

10. 短期购买服务与长期是否买得起服务的矛盾


更为重要的是:传输延迟动辄数百毫秒,这对一些事关紧要的应用去采用云服务是一大挑战。


数百毫秒的时间可以发生许多事情了!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混合云怎么建?


欲了解更多关于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内容,请加微信shiyong008获取付费的《智慧城市建设指南(2017年第六辑)》(数据中心和云服务专辑,522页),指引您直接与相关企业对接合作。


本辑内容主要解决数据中心建设和云服务构建过程当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1. 如何选择云服务的光纤传输线路?

2. 有哪些云计算大数据企业?

3. 如何构建安全稳定的云主机?

4. SaaS层云服务软件如何定制开发?

5. 托管代运维怎么做?

6. 双机热备、数据灾备、数据迁移服务解决方案怎么做?

7. 企业服务器托管和租用怎么做?

8. 面向金融、制造和电商有哪些云服务解决方案?

9. 云主机的服务体系怎么构建?

10. 云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如何实现?

11. 大数据管理和分析平台怎么做?

12. 智慧云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13. 企业云服务体系是怎样的?

14. 有哪些海外数据中心可以选用?

15. 业务系统网络安全是如何实现的?

16. DDoS防护智能调度系统是怎么回事?

17. 云数据中心测评如何做?

18. 有哪些IDC标准产品可供选择?

19. 混合云综合解决方案是如何实现的?

20. 具有国际出口的数据中心如何选择?

21. 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是如何实现的?

22. 国际数据专线解决方案如何选择?

23. 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是如何实现的?

24. 有哪些云服务产品可供选择?


如果您是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系统集成商、工程商或总包商,相信《智慧城市建设指南(第七辑)》对您有很大帮助。


选择正确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政务云能使政府各级、各部门用户在统一的云平台上进行安全、高效、简便的存储、应用和管理操作,推动信息共享和多部门协同,实现城市的真正智慧。

 

,、,,(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坚持“五个统一”总体原则,有序组织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避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方案》对政务云、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实质性推动作用《方案》有多处亮点可寻,首先明确提出了“五个统一”原则,避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我们认为建立连通各部委信息系统的政务云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因此对政务云和电子政务有实质推进作用。

 

《方案》规定了两个时间点,,。从当前时点上看,时间非常紧,因此项目实施进展要求会非常快,也有利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

 

《方案》明确要求政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项目第一责任人,对不落实责任、违反规定的地方和部门将予以通报和责令整改,这将大大提高相关领导对《方案》的重视程度,保证《方案》实施的效果。

 

一、政务云市场

 

中国云计算市场被认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早在2015年,,到2020年,中国云计算应用要基本普及,云计算服务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掌握云计算关键技术,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云计算骨干企业。

 

今年4月,工信部又印发了《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提出到2019年,要将中国的云计算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1500亿元扩大至4300亿元,云计算在制造业、政务等多领域的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并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态和建设网络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

 

随着政务云应用的逐渐铺开,只有真正具备“真功夫”——云运营能力、政府业务熟悉程度、定制化能力、用户体验的能力、PaaS平台及SaaS应用研发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底层架构平台、云建设的整体服务能力等综合实力的厂商才能笑傲江湖。

 

二、企业云市场

 

企业上云”在十年前是一个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命题,经过近十年的云计算产业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已经从“企业为什么上云”转向了“企业如何上云”,但是企业上云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常态。当前,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面临着改造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

 

中国经济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的调整期,政府正在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企业转型升级。中国在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围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一核心,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使分享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经济等新业态逐步成为新的增长引擎。

 

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上云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中关注的焦点。通过与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社交协同等技术的连接和集成,构成了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自然资源,成为维系企业生命的一种元素。

 

举例来说,“互联网+智慧企业”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服务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发展。一是提升运营效率。“互联网+智慧企业”汇聚海量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挖掘,为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服务,助力节约资源、提升效率。二是激发创新活力。“互联网+智慧企业”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热点技术,创新提供各类行业应用,培育新模式下的新业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增强竞争能力。“智慧企业云”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将大幅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减轻企业负担,提升市场竞争力。由“智慧小企业”跃升为“智慧大企业”

 

三、新旧动能转换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面临改造升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以云计算为代表的IT技术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工信部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浙江等多省市纷纷启动企业上云行动,通过企业上云,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当下热点。

 

预计到2019年,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将达到1183亿元,80%的企业将采用混合云的部署模式,60%的企业计划增加云应用开支,云计算正在走向普及,并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技术支撑。

 

云计算等新技术为实现云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撑。未来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将云化、虚拟化、服务化,用户通过智慧制造云,能随时随地的按需获取制造资源和服务。

 

当前,面向企业的云应用,包括领域云、行业云,全面涵盖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和面向中大型企业的混合云。其中,领域云包括财务云、采购云、人力云、司库与资金云、制造云、营销云、协同云、分析云等;行业云包括军工云、建筑云、制药云、粮食云、能源云等。

 

四、共享生态

 

企业云打通IaaS与SaaS、BAAS、DAAS,消除了云计算在企业和公共组织真正落地的鸿沟。生态伙伴通过共享云平台和公共基础与领域服务,实现能力聚焦,快速创新,极大减少产业重复浪费。同时,通过云进行企业服务聚合,共享客户和渠道资源,带动生态伙伴更快发展。

 

云部署到底能为中小企业带来哪些优势呢?以下是最重要的五个方面。

 

1.量入为出

 

云部署在前端硬件和软件上的开销最小。而且,企业只需支付所使用的功能,不用对数据存储和管理付出额外的成本。这意味着企业的技术基础设施成本降低了,因此能够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投入自己公司的业务发展。

 

2.节省IT成本

 

企业的IT团队不用花一整天的时间去更新服务器、替换硬件、管理软件更新,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处理关键任务,从而促进企业增长。在这种情形下,云供应商是您的IT合作伙伴——是企业业务的延伸,实际上扩展了业务范围,企业内部不需要雇佣更多的高成本的人力资源。

 

3.充分利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价值不容忽视。迁移到基于云的解决方案也是如此。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基于云的资源,因此增强了个体的效率,企业能够以更少的员工完成更多的工作。由于云端具有自动调整功能,企业能够发现用户需求可能出现的变化,保证所需的硬件和软件满足要求,并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做出恰当响应,而不仅仅是越快越好。企业因此可以开展新的收购业务,在更多的地区或国家迅速开展业务。

 

4.移动性

 

在基于云的环境中开展业务,企业所需的一切就是访问互联网。不论在哪里,使用何种设备,都能够工作。这种移动性使得公司的领导层能够根据实时数据,随时做出关键决策。而公司的员工可以采用所需要的移动工具,和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同事协同工作。

 

5.使用方便

 

移植到云端的一大优点在于易用性。企业不必经常进行更新管理,因此不用担心硬件或者软件出现问题。云提供商会处理所有这些问题,而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业务——让产品更迅速面市,最终实现业务增长。


结束语

 

Gartner分析认为,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敏捷性等优势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

 

据Deloitte的一项研究显示,云服务应用超过平均水平的SMB要比没有使用云工具的企业增长速度快26%,收益平均高出21%。

 

作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对手相比,预算和人力资源都会少很多。而将业务迁移到云端,企业就不必担心系统维护、解决方案或者硬件问题——只要选一家合适的云供应商,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这无疑是为企业节省了时间和资金。

 

以下摘自《“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一)总体构架

1.总体层级体系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体系由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三个层级组成,各层级之间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资源目录注册、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监督考核、统计分析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具体层级关系如图3—1所示:

 

 


图1 “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层级体系图

 

(1)国家级平台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主要实现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汇聚、跨地区跨部门数据交换、跨地区统一认证、共性基础服务支撑。汇集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形成统一事项目录库、证照目录库,实现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社会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和业务信息库共享利用,发挥政务服务访问的“公共入口”,地方部门数据交换的“公共通道”,身份认证、证照互认、安全保障等“公用支撑”作用。充分利用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平台的衔接与整合。

,实现部门相关政务服务的办理,并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和办理结果汇聚。

(2)省级平台

省级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政务网络资源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省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建立省(区、市)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统一信息资源目录,通过与国家级平台和地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实现自然人、法人基础信息共享、用户认证信息交互、证照信息共享、办件信息交换、统计分析和监督考核。

(3)地市级平台

地市级平台充分利用各地区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原则上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提供地市级、县级、乡级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办理和反馈,有条件的地区可将代办点延伸至村级。依托地市(州)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国家级平台、省级平台的数据交换,提供地市级范围内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实现地市级平台与本级部门纵向系统的衔接与整合。

、客户端)实现数据对接和前端整合;各省(区、市)、;同时,、客户端)实现数据对接和前端整合,形成全国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适应移动互联网趋势,做好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在手机端的效果展示优化及手机适配,提高百姓用手机登录政务服务平台及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舒适度。

2.平台系统组成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主要由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和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四部分构成。平台各组成部分之间需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业务流、信息流如图3—2所示:

 

 

图2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组成图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一展示、发布政务服务信息,接受自然人、法人的政务服务申请信息,经与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进行数据验证、比对和完善后,发送至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处理,将相关受理、办理和结果信息反馈申请人。

政务服务管理平台把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的申请信息推送至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同步告知业务办理系统;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从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获取并向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推送过程和结果信息,考核部门办理情况。

业务办理系统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取得申请信息和相关信息后进行业务办理,将办理过程和结果信息推送至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同步告知政务服务管理平台。

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汇聚政务服务事项、电子证照等数据,以及来自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的信息、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受理信息、业务办理系统办理过程和结果,实现与人口、法人等基础信息资源库的共享利用。

3.建设方式

各省(区、市)、地市(州)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应遵循平台总体架构,平台各组成部分可结合本地情况组合建设。主要建设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分建方式

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各组成部分分级独立建设,通过省、市两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省、市两级平台数据交换、基础数据共享。如图3—3所示:

 

图3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分建方式示意图

 

(2)统分方式

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中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统建,基础性及对外核心业务统建,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可依托实体大厅或网上大厅)、业务办理系统分建,通过省、市两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省、市两级平台数据交换。如图3—4所示:

 

图4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统分方式示意图

 

(3)统建方式

省级平台、地市级平台中各组成部分由省级整体统一建设,即全省(区、市)一个平台,地市及区县级不再建设。政务服务数据省级大集中,在平台内部共享。如图3—5所示:

 


 

图5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统建方式示意图

 

(二)业务流程

政务服务业务办理全过程依托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支撑,业务数据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业务办理系统之间流转,具体全过程业务流程示意图如图3—6所示。

用户注册登录、用户空间信息维护、政务服务事项定位和查询,以及政务服务的网上预约、申请、过程管理、办理反馈和互动咨询功能在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实现;服务引导、政务服务事项受理、协同审批、事项办结和互动反馈功能在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业务办理系统对申请表、附件材料、受理信息的抓取,对过程信息、审批结果和电子证照的发送通过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完成。

 

图6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流程图

 

(三)平台技术架构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由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用户及服务层五个层次组成,如图3—7所示:

 

图7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图

 

1.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服务器、安全等硬件基础设施,优先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集约化部署建设。网络方面,政务服务的预审、受理、审批、决定等原则上依托统一电子政务网络,政务服务的咨询、预约、申报、反馈等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网络建设。

2.数据资源层

数据资源层基于政务服务资源目录和数据交换,汇聚政务服务事项库、办件信息库、、信用信息库等政务服务业务信息库,共享利用人口、法人、地理空间信息、电子证照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共同构成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为政务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

3.应用支撑层

应用支撑包括CA和电子印章、工作流引擎、电子表单、消息服务等各种通用组件服务,也包括用户管理及认证、支付平台和物流平台等中间支撑系统。

4.业务应用层

业务应用包括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和各级部门审批业务办理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运行管理、电子监察、电子证照管理等功能。

5.用户及服务层

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包括用户注册、事项发布、事项申请、办理互动、办件查询、服务评价等,自然人和法人可通过PC电脑、移动终端、实体大厅、自助服务终端、呼叫热线等多种渠道访问。

(四)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为保证网上政务服务用户信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自然人和法人用户注册、认证应采用实名制。统一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是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政务服务实施机构和行政相对人线上服务法律关系的前提,是全国政务服务网上“一地注册,各地互认”的基础。

针对平台建设的不同特点,注册和认证可采用三种方式。

1.分建方式

用户可通过国家、省、地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注册和验证,注册用户账号信息存储在各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通过交叉验证实现共享互认。用户跨省、跨市登录验证时,通过国家、省级用户互认服务,调用获取外省(区、市)、地市(州)用户信息。详细用户注册和验证流程如图3—8所示:

 

图8 分建方式用户注册和认证示意图

 

2.统分方式

用户可通过国家、省、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注册和验证,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注册和验证页面直接嵌入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用户注册和验证页面,用户账号信息集中存储在省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省(区、市)内用户信息互认,用户跨省(区、市)登录验证时,通过国家用户互认服务,调用获取外省(区、市)用户信息。详细用户注册和验证流程如图3—9所示:

 

图9 统分方式用户注册和认证示意图

 

3.统建方式

用户可通过国家、省级互联网政务服务门户注册和验证,用户账号信息集中存储在省级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省(区、市)内用户信息互认,用户跨省(区、市)登录验证时,通过国家平台用户互认服务,调用获取外省(区、市)用户信息。详细用户注册和验证流程如图3—10所示:

 

图10 统建方式用户注册和认证示意图

 

智慧城市中国

合作电邮:smartcitychina@163.com

了解更多信息请关注《智慧城市系列宝典》


平台整合资源 对接项目合作


当前,付费的智慧城市中国微学院群建设在人数、门类、级别等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行业领域或门类如下所列,实现了该领域的190多个门类能力人的聚合,欢迎具有信息系统集成项目总包、分包、工程、系统集成等能力的个人代表公司加入


1. 食品安全项目方案

2. 软件开发

3. 人脸识别系列应用

4. 智慧路灯、智能铁塔、智慧城市物理终端设计与生产

5. 大数据可视化展示工具,网站群内容管理软件,多媒体科技展厅设计施工,全息投影、触摸屏等

6. 智慧医疗、智慧教育

7. PPP咨询顾问

8. 基于智能AR体系工业与商用技术方案

9. 各类建筑业态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咨询

10. 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政务大数据解决方案 

11. 智慧社区

12. 教育

13. 专注商业智慧综合体研发

14. 智慧食药监等  

15. 智慧医疗,医院建设,智慧园区,智慧建筑等

16. 智慧教育、智慧农业

17. 智慧医疗冷链、智慧食安、资产管理

18. 智慧社区、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售楼处改造等

19. 物联网防火预警系统

20. 智慧医疗、食药监

21. 智慧农业

22. 智慧政务

23. 智慧城市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GIS+BIM+VR)

24. 智慧教育

25. 车牌识别系统、物流园区车牌识别方案

26. 智慧网格和应急 

27. 风光互补发电路灯

28. 智慧城市(园区)综合服务(规划、建设、运营)

29. 智慧城市门户、视频智能应用、vr应用等

30. 智惠东APP

31. 政务服务、舆情分析

32. 电子产品软硬云一站式开发、智慧工程系统,物联网方案。

33. 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服务。 

34. 智慧林业

35. 智慧环境、能耗综合管理系统  

36. 智慧城市

37. 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林业。

38. 智慧城市业务及物联集成卡丶技术丶方案

39. 森林防火

40. 4G专网基站 

41.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教育)

42. 智慧城市教育、医疗、金融

43. 智慧城市、平安城市 

44. 智慧化运营 

45. 智能交通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

46. 身份实名认证(Ocr丶人脸)

47. 智慧教育、智慧农业

48. 系统集成

49. 安防和智慧产业园丶智慧路灯

50. 智慧业务、智慧路灯、无线认证系统、城市综合安防系统、互联网+惠民服务运营平台、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政务服务管理平台

51. 智慧路灯、智慧旅游、互联网DSP平台、无线城市组网、大数据在商圈、、反恐、新媒体、支付业务的应用。

52. 智慧城市相关子系统软件的定制开发,主要物联网产品有智慧环境和能耗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于各种机房、商业建筑和城市环境管理等领域。

53. 智慧旅游

54. 智能交通产品和系统的外销。

55. 专注LED屏丶灯WiFi

56. 液晶触控屏拼接屏定制  

57. 智慧治理、智慧小镇

58. 无线电子科技

59.

60. 城市规划

61. 智慧政务  

62. 智能开关插座和智慧平台 

63. 智慧城市有关业务

64. 自主研发、生产、销售Beone智慧云平台。从事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居推广。

65.

66. 智慧停车

67. 一卡通投资

68. 智能交通   

69. 城市一卡通

70. 项目管理中心

71. 机电/立体停车设备

72. 智能停车设备

73. 智慧城市(医疗,交通等)

74. 智能停车场管理

75. 动态人脸识别技术、智能安防产品

76. 智慧业务、立体车库

77. 室内智能建设

78. 软件开发、智慧城市

79. 大数据中心、新能源的应用

80. 平安城市运营商

81. 数据机房智慧城市

82. 智慧交通充电桩

83. 智慧应急、智慧旅游、智慧森林防火、智慧城市、智慧园区  

84. 智慧政务大厅

85. 智慧停车/安防/教育

86. 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

87. 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

88. 物联网项目应用推广、标准制订

89. 联网报警

90. 智慧城市完整解决方案

91. 智慧教育和智慧旅游  

92. 智慧停车

93. 智慧医疗

94. 智慧社区亭

95. 智慧环保(智慧水务、大气VOCS监测)、智慧停车(城市运营级)、智慧农业(种植、畜牧基地产销一体化)、智慧管网、其它与智慧城市有关的PPP设计投资运营业务。

96. 城市智慧停车系统

97. 智慧城市建设与ppp项目,投资方。

98. 智慧教育、智慧农业、智慧社区

99. 智慧社区 

100. 基于BIM的智慧建筑、智慧矿山、智慧电厂和智慧校园。

101. 智慧运营PPP

102. 模型沙盘、展览展示、标示标牌、数字动画

103. 智慧政务 

104. 智慧社管、、应急、交通、安防、城市热线等。,

105. 智慧教育、物流业务

107. 智慧安防产品研发、智慧林业、智慧农业等。

108. 呼叫中心、智慧政务(12345市长热线)、全媒体客户服务平台、工业物联网、智慧工厂。

109. 数字-地下管廊运维

110. 党建业务 

111. 智能安防门禁系统

112. 智慧城市/社区/家庭

113. 云计算IDC业务 

114. 游乐园开发 ⅤR研发、智慧智能电子安装施工与大型工程施工。

115. 智慧环卫(环卫信息化,数字环卫,,垃圾分类信息化等业务)

116. 智慧安防、企业智慧传媒系统。

117. 智慧城市、物联网。

118. 智能工业机器人:以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技术、图像视觉与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为重点,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视觉控制系统,为企业提供机器人自动化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119. 智慧城市咨询、PPP咨询

120. 建筑、物业、安防、旅游

121. 智慧城市、物联网、特色小镇,产品有人防、管线、管廊、水务等硬件产品和软件平台。

122.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电子政务

123. 智慧园区、园区设计、规划建设;城市智能化及弱点工程;楼宇智能化设计。

124. 弱电智能化工程

125. 污水治理/智慧路灯/海绵城市/市政综合服务。

126. 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智慧城市营销与运营。

127. 物流、快递、文化(旅游、教育)、大型商业体、电商、医疗。

128. 智慧林业+智慧旅游森林防火预警

129. ,新一代电力线载波技术。

130. 空气净化器分时租赁、属于物联网环保。

131. 智慧安监

132. 社会治理、智慧园区、特色小镇、大数据等智慧城市落地的项目,均有实施案例,可参观考察,有亮点有高度。

133. 智慧景观路灯

134. 农村电商+(农业)、北田南耕。       

135. 智慧安防+智能会议无线传屏+智能数字标牌

136. 车联网、船联网、高精度产品。

137. 基于北斗物联网的时空信息终端及平台

138. 智能设备、智能仪器、充电桩等。

139. 智能触控茶几,触控餐桌,触控一体机,触控拼接大屏(专业触摸互动系统解决方供应商)

140. 智慧安防、智慧环卫

141. 工程集成商+照明 

142. 综合体大数据计算中心 

143. 智慧信息技术整体方案提供商

144. 语音对讲、音频监控

145. 智慧路灯

146.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平安城市集成商

147. 智慧园区

148. 智慧园区(云平台量身定制开发)

149. vr、多媒体

150. 联通系统集成 

151. GIS引擎和应用

152. 智慧幼教与门禁业务  

153. 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固废热解(生活垃圾、污泥处理)、智能驾驶系统、强电工程、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

154. 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上行电商平台运营

155. 智慧城市安全,自主产品是工业及物联网安全,业务包括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总包。

156. 智慧

157. 智慧城市管理

158. 智慧水务

159. LEDd照明

160. 食品安全项目需求

161.

162. 超融合云计算软件,帮用户搭建安全高可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

163. 电信+智慧城市

164. 编解码器及录播系统 

165. 智慧城市、智能养老

166. 城市移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智慧园区等

167. 智慧教育

168. 智慧教育及校园,智慧医疗项目方案。

169. 综合布线+大华全系列产品

170. 水系灭火溶剂和灭火器以及消防装置

171. 系统集成及IDC业务

172. 智能家居

173.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174. 智慧教育/智慧园区

175. 智慧城市BG战略和商业分析

176. 智慧城市数据集成

177. BIM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

178. 大数据分析

179. VR+BIM

180. GIS可视化

181. 智慧排水系统

182. 智慧健康医疗大数据

183. 智慧社区

184.智能农业控制

185. 产业互联网运营中心(集成项目、云数据业务、物联网业务)

186. 能源管理系统(含智能电表、水表、平台软件)

187. 应急平台一体机

188. 云服务器

189. 智慧社区、智慧办公、智慧家庭、智能硬件、智慧工业

190. 三维实景地理信息系统

191. 智慧业务集成


欢迎智慧城市建设总包商、系统集成商、工程商加入付费服务的智慧城市中国微学院群,对接项目方和能力输出方。请扫描下方付费二维码,付费后加微信 shiyong008 时,请截图留言报:姓名+单位+主营智慧业务+手机+邮箱+已付,收到后请您加入智慧城市中国微学院群对接合作。加群均能获得免费的《智慧城市中国(2014-2016)精选文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