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王昭君:遭排挤的后宫“甄嬛” 嫁给匈奴后悔青了肠子

王昭君:遭排挤的后宫“甄嬛” 嫁给匈奴后悔青了肠子

一带一路上的历史之谜32】

 

说到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昭君出塞的故事,被人描绘成了一个具有民族大义、增进民族团结的美好故事。

但毋庸置疑,一个长江岸边长大的南方女子,远嫁遥远冰冷的北方,对她个人而言,无论如何,都是痛苦和悲惨的。

王昭君的性格,史料上没有记载;但可以推断出来:她基本就是一个美丽的愤青。

性格相对耿直,有点倔强,有点清高有点傲。她是一个单纯的人,以为业务好就能当领导、当妃子,结果,在险恶的宫廷中,傻了眼。

可怜的娃儿啊。

昭君入宫那一年,皇帝是汉元帝——汉朝的第11位皇帝。

这个皇帝不咋地。他在位期间,经常被史料提及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傻傻地把后宫的漂亮宫女嫁给了野蛮的匈奴,昭君进了坑;

第二件,是一句话,叫做“汉元帝后宫妃嫔极多”。

堂堂皇帝,没什么作为,就凭这两件事被人们记住,惨了点儿。

王昭君出生在今天的湖北宜昌,生活在长江边上。公元前36年,汉元帝在全国海选秀女,王昭君因为美貌,擅长琴棋书画,得以入选,进入皇宫,成了宫女。

离开老家,一路北行,到达长安,王昭君走了整整3个月。

她可知道中国之大了吧。后来她远嫁匈奴,光在路上就走了1年多。

从湖北到长安这一路,估计王昭君心情挺复杂的。一入宫廷深似海,宫廷的复杂、险恶,她大概也有所耳闻吧。《甄嬛传》里的甄嬛,在皇帝选秀的时候,是很不情愿入宫的;王昭君是否有过类似想法,不得而知。


然而到了宫廷,成了“掖庭待诏”之后,王昭君恐怕就开始后悔了。

“掖庭”,是皇宫中的一种普通房屋;“待诏”,意思就是等待皇帝诏见。

刚入宫的宫女,连一点名分也没有,怎么可能给你住这个宫那个宫的呢?掖庭,说得不好听一点,和冷宫差不了很多。新人刚进来,先在那儿放放,晾一晾。

既然成了“待诏”,给人的感觉,好像很快就能得到皇帝诏见似的,其实不然。王昭君这一“待”,就是三年多。

据说自己也有一个丈夫,就是当朝圣上——汉元帝,可这三年多,连他一根毛也没看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只能说明汉元帝在管理方面毫无能力。

前面说了,汉元帝在历史上最出名的一点,是“后宫女人多”,既然人这么多、宫里的女子见你都要排好几年队,你还搞什么“全国海选”呢?这不是浪费人力、财力,空耗资源吗?

从这一点来讲,汉元帝就不能算是个明君。他管理下的朝政,也混乱不堪;他很“光荣”地成了西汉从强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后宫女子这么多,消耗大量财力、耽误无数女子青春,皇帝视而不见;却又突发奇想,用画像的办法在宫内继续“选秀”——这样可以显得自己很忙:瞧瞧,朕整天这么忙,忙得连美女都没工夫看,只好看画像了!

于是找了一些宫廷画师,给后宫女子画像,画好之后,给皇帝看;皇帝满意的就诏见,不满意的就不见。

可是,画师也会PS的,也会使用“美图秀秀”的。连选女人都如此形式主义,可见汉元帝脱离实际的作风了。

有个画师,名叫毛延寿。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很多。

那么多宫女,谁也不愿意长年在冷宫待着啊,被皇帝诏见一次,虽然未必命运就能发生改变,但毕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万一怀上龙子龙女,那可就飞黄腾达了。

皇上把选秀的把关权,下放给了画师;画师有了权力,而且是没有关进笼子的权力,就会作弊,就会捞好处。

宫女们纷纷贿赂毛延寿:你把我PS得好看一点哦!

当然,毛延寿也不敢太过火,毕竟,画得如果出入太大,皇帝见了真人,感觉有差异,会追究的。但不要忘了,能进皇宫的,哪一个不是姿色过人?

毛延寿即便把人画得更美一点,皇帝见了真人,也不容易看出来——毕竟美女看多了容易眼花;何况,皇帝也清楚,画像和真人总是有差距的,这是常识。

所以,把比较美的人画得更美,不容易引起怀疑;毕竟画像本身就有美化作用。

但,如果把很美的人画得不美,甚至丑一点呢?那就很保险了。因为一看画像不好看,皇帝见都懒得见了。

画师的权力,不在于把人画美,而在于把人画丑。

宫女们可分析不了这么多,她们认准了一点:画师会画像,画像要给皇帝看,皇帝看了会诏见,所以画师很关键。

很关键怎么办?给他钱。

行贿。

宫女们纷纷向毛延寿行贿……难道就没有被潜规则的吗?话说一个男画师,泡在皇宫成千上万名宫女中间,太监们可要把他看紧点……

王昭君偏不。她对自己的美貌相当自信:我这么美,从哪个角度都美,什么时候看都美,你还能把我画丑?

自信是一方面,家里穷估计也是一方面。选秀的宫女,家庭出身都是不同的。《甄嬛传》里皇帝选秀,选的大多是满清官员家庭的女孩,一般家庭想进还进不去呢。

宫女虽然也有薪水,但在宫内,其实花不着什么钱,薪水很低;但一个堂堂宫廷画师,收入却很高,行贿数额少了,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所以若想行贿成功,宫女要么攒上几个月的薪水,要么家里本来就很有钱。

王昭君老家湖北,距离远不说,还是平民出身,估计也没有多少钱。

所以她拒绝行贿。

行贿一旦成了规矩,有人不懂规矩,画师毛延寿就不高兴了:我不是差你那点钱,是恨你坏了规矩!

毛延寿很高明啊。他知道,如果把一个很美的人画丑了,当时没事,可万一后来被人识破,也很危险。何况,作为一个出色的画师,他还是要面子的,不能被人讥讽为水平低下。

办法有的是!大家都见有人玩过纸币吧?纸币上的头像,平整的时候,很正常;你把纸币折叠弯曲了,再看头像,就很滑稽了。

毛延寿也用了这一招。

他没敢把王昭君故意画丑,而是点破了她的画像。

具体怎么点破的,不得而知;但你想啊,一个好好的画像,在头面部附近,悄悄弄一个褶皱,然后再“抹平”——其实永远抹不平的——人物就不好看了;如果上面有一个“无意中造成”的破损,那就更影响视觉效果了。

那么厚的画册,偶尔出现这么一两处破损,慵懒的汉元帝不会追究的。

果然,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上面有个破损之处,影响观感,也不美观,便把它仍在一边,看其他画像了。

王昭君就这么着,错过了和汉元帝相见的机会。

等他们真正见面,已经是王昭君准备出嫁匈奴之时了。

汉元帝时期,匈奴内乱,实力大为减弱,只能臣服于汉朝。当时有一个匈奴单于,名叫呼韩邪单于,主动归附,与大汉修好。

这段时期,是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平静期。

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之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也有波折,但靠着王昭君在匈奴的背景,以及她的子女对汉朝的亲近感情,还是维持了长达60多年的和平关系。历史之所以重视王昭君,就是因为她以一女子之力,促成了汉朝和匈奴长期的和平。

那么,在宫廷遭排挤、被冷落的王昭君,是怎么嫁给匈奴的呢?

公元前33年,匈奴的呼韩邪单于再次来到长安,觐见汉元帝。这一回,除了表示友好,还提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要求。

他对汉元帝说,我的阏氏(音yān zhī,匈奴皇后)去世了,希望能再次和汉朝和亲,娶一位宗室子女做阏氏。

汉元帝就和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不干了:你皇帝不想嫁自己的女儿,就想把我们的女儿嫁给匈奴呀?不成!

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这么说,都在劝皇帝:以前和亲,皇帝也没有嫁亲闺女的,都是拿宗室女冒充,而且那时候匈奴势力大,和汉朝算是平级;现在,匈奴势力弱,臣服汉朝,是我们的子民,比我们低一级,您连宗室女都不用嫁,找个宫女,顶替一下就行!

当然,不能用宫女的身份出嫁,要加封一下,配得上匈奴阏氏的地位。

汉元帝一听,好吧,就这么办。

这个宫女,自然要从“掖庭待诏”里面选。有人说王昭君是汉元帝圈定的(大概是故意圈了画册中不好看的那个),有人说是宫女得到消息,乱作一团,王昭君因受排挤,不愿待在宫廷,挺身而出,自愿出嫁的;到底哪种说法准确,已经很难考证了。

可以考证的,是皇帝定下和亲人选之后,就要接见一下,赐点礼物,送送行。人之常情。

那时候没有百度,王昭君估计和其他宫女一样,对匈奴和呼韩邪单于,几乎一无所知,顶多知道北方寒冷罢了。

去匈奴的旅途,走了一年多,这她不可能想到;呼韩邪单于已经是个60多岁的老头子了,她可能也不知道。

但汉元帝很清楚啊。呼韩邪单于两次拜见他,这是第二次。把自己的一个小老婆,许配给60多岁的蛮族老头子,他也于心不忍。

自己才42岁呢,正当年(可他不知道,自己送昭君出塞那年就死了)。

这一年,是公元前33年。

两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让汉元帝大惊失色:这家伙竟然这么美!

当时他就后悔了,甚至想违约。

可是,军国大事,哪容儿戏!

一国之主的皇帝,此时也留不住昭君了。

无奈之下,皇帝只好厚厚封赏:锦帛2800匹,絮1.6万斤(唉,这么多棉絮,皇帝的确是心疼昭君,怕她冷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若干。

这还不算,多情的皇帝亲自送她出门,一直送出长安城外十多里地。

一般人出嫁,哪有这待遇!

王昭君这一路,走得也是不情不愿,居然走了一年多;可你知道呼韩邪单于从匈奴到长安,花了多长时间吗?他先给汉元帝写了一封信,写信后就开始往南走,汉元帝收到信才半个月,呼韩邪单于就到长安了。满打满算,也就走了一个月。

王昭君走得这么慢,自然是有意的,故意磨磨蹭蹭。她不愿意走快,又是队伍里最大的官,其他人能不听她的?

估计她还在路上的时候,汉元帝这个短命鬼,就去世了。她很可能对汉元帝的去世,一无所知。

所以,后来有一封王昭君写给皇帝的信,题目为《王嫱报汉元帝书》(王嫱是王昭君的名字),有人怀疑为伪作。

因为,王昭君写这封信的时候,汉元帝已经去世两年了。王昭君还嘚啵嘚地在信里说,呼韩邪单于去世了,您看我能不能回汉朝啊?

汉元帝都死了两年多了,你作为匈奴阏氏,会不知道,还给他写信?所以,伪作无疑!

但如果汉元帝去世时,王昭君依然走在路上,这封信就好解释了。她在旅途中,在汉朝境内还好说,皇帝死了肯定要举行国葬,全国人很快都会知道;但如果进入了匈奴境内,语言不通,匈奴也没有国葬的义务,不知道皇帝去世,完全有可能。嫁给呼韩邪单于之后,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匈奴人也未必会告诉她汉元帝去世的消息。

何况,伪造这么一封信,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表达王昭君思念汉朝吗?

话说王昭君到了匈奴之后,老头子呼韩邪单于自然满心欢喜,可这个老头,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31年)也死了。

这时候王昭君面临一个大麻烦:按照匈奴的规矩,老爹死了,儿子继位,儿子可以娶老爹的小老婆。王昭君就面临下嫁老单于之子的结局。

她不愿意,于是给已经死了的汉元帝写信,希望回到汉朝。收到信的是他儿子汉成帝。

汉成帝回复:按匈奴规矩办。

王昭君无奈,只好下嫁,生了几个子女。这些子女,在后来维护汉朝与匈奴的和平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在给汉元帝的信中,王昭君充满了对当年“宫斗”的怨恨——如果不是宫里闹甄嬛,自己也不至于远嫁严寒的北方。她点名道姓,提到了毛延寿,对他的陷害耿耿于怀;同时提到了自己对长安的思念,希望汉元帝照顾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汉元帝如果在天有灵,看到此信,会作何感想呢?

据说汉元帝在昭君出嫁后,一怒之下,杀了画师毛延寿。但此事以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居多,并无确切史料佐证。

但无论如何,汉元帝在见到昭君后的懊悔,非同寻常的十里相送,送走昭君的当年去世,这些情节,都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爱情戏”的优秀素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