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用素人赢明星,《笑傲江湖》是怎么做到的?

用素人赢明星,《笑傲江湖》是怎么做到的?


【导语】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笑傲江湖》从开播前的不被看好,到明星综艺井喷格局下的逆势突围,“素人新喜剧”模式取得了大满贯,为传统艺术绽放出新的活力!




上周日,由东方卫视携手欢乐传媒倾力打造的《笑傲江湖》第二季收官之战落下帷幕。纵观本季《笑傲江湖》,从开播前的不被看好,到明星综艺井喷格局下的逆势突围,“素人新喜剧”的模式取得了大满贯。节目首播即取得2.34的高起点,此后高开高走,总决赛巅峰之战更是取得了3.43的收视高峰,整季14期节目平均收视2.47(以上数据来自CSM34城数据),持续领跑周日晚综艺荧屏,风头盖过了不少全明星综艺节目。


喜剧形式百花齐放 素人新喜剧模式养成


在《笑傲江湖》第二季全国总决赛中,全国五强的表演形式分别为小品、哑剧、相声、脱口秀及肢体默剧,喜剧类型多点开花,密集笑点抓人眼球。甚至,在春晚舞台上也很久没有看到如此多样的喜剧门类。


一档素人喜剧综艺节目成功的背后究竟有哪些故事?总决赛播出当晚,《笑傲江湖》总导演朱慧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今晚东方卫视即将播出《笑傲江湖》总决赛巅峰之战,这是我们团队从初夏到严冬历经八个月,为观众献上的喜剧盛宴,望能在寒冷冬日给您带来欢乐与温暖。喜剧不易,还望支持!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这短短四字“喜剧不易”,浓缩了节目组难言的苦与泪。


为了突出“素人新喜剧”的节目定位,早在选手遴选时期,《笑傲江湖》就在选手素质地提升上花了很大精力。在前期,节目组依靠第一季积累下来的人脉和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选手选拔。从节目中也可以看出,这些素人选手既有厨师、保安、搬运工、司机等普通大众,也有医生、美声音乐家、国家队运动员等专业人士。丰富的身份背景使得剧本创作的资源与素材大为充实,节目品质也由此得到了提升。




优秀喜剧人才固然对节目成功起着先决性作用,但如何通过电视媒介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喜剧人才表演笑果最大化,也是朱慧考虑的一个难题。喜剧表演都有特定的场合,同样的表演换个情境笑果也会不同。在与节目导演组的沟通中,他们摸索出了素人喜剧电视化改造的方略。


以相声为例,剧场演出时表演者与观众在同一个空间近距离照面,一开场少不了先预热气氛。反之,电视观众的收视习惯往往是碎片化的,讲究“短平快”,慢热型的剧场风格往往并不适合。这就要求节目组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对所有的包袱进行重新梳理,增加可看性和戏剧性。


从二人转到脱口秀的改头换面也是《笑傲江湖》第二季值得称道的地方。追本溯源,二人转自发端之时起就天然地带着乡土气息,随着受众审美口味的提升,二人转正日益面临着“失宠”的危机。在今年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宋小宝团队的表演第一次打破了观众对二人转的刻板印象,加入了时尚都市元素。而在《笑傲江湖》舞台上,这种“都市脱口秀”化的才艺包装更加突出,这一点在节目中的人气选手天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二人转绝活混搭专业唱功和冷幽默脱口秀,倒也颇能迎合当下年轻人的口味。由此可见,“素人新喜剧”已经不仅仅是在传统表演形式上的套用,更多地是跟着社会发展的流行趋势做出及时调整。在这一点上,《笑傲江湖》导演组是下了真功夫。


另一个成功案例则属哑剧。哑剧最早在中国被观众熟知是通过春晚。1983年王景愚在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哑剧小品《吃鸡》,让观众记住了这种喜剧表演形式。1994年以后,哑剧的身影鲜少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逐渐被其他语言类节目替代,这其中与哑剧人才青黄不接有很大关系,也跟电视竞争的大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哑剧的受众太过于窄小,单单从事哑剧表演并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在当前的演出市场上,哑剧逐渐门庭冷落,越来越呈现边缘化、小圈子化态势。


然而,令不少行业观察者颇感惊奇的是,从上一季的李奎、李林峰到本季的叶逢春、马朋,素人哑剧选手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绽放出了别样的魅力。剖析背后原因,同样是有的放矢的电视化改造在起作用。


剧场表演时,受制于观看距离和视角等因素,哑剧表演者的细微动作无法被观众一一感知。相比之下,在电视上呈现哑剧具有独特优势,经由镜头重新包装,哑剧招牌的夸张肢体动作和细腻的面部特写都能清晰呈现,表演的张力由此得到充分体现。


在参加《笑傲江湖》之前,叶逢春、马朋是杭州宋城景区演员,19年前,叶逢春到杭州宋城景区表演,并在那儿遇到了同样喜爱哑剧的马朋。因为共同的喜剧梦,两人自此一拍即合。在采访中两人透露,他们在平时的夜场演出中很难有机会去表演哑剧,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其作为日常表演之余的爱好。对他们来说,每次深夜演出结束后才是学习时间的开始,一起埋头研究世界各国的优秀哑剧表演带来的兴奋与激动令他们不知疲惫。从籍籍无名的地方剧场演员,到如今代表东方卫视冲击央视春晚,叶逢春、马朋个中经历的成长蜕变与节目组的悉心指导密不可分。


除了上述3种喜剧形式,“纸片人”对口型模仿秀、肢体默剧、“舌尖上的钢管舞”等喜剧的出彩也无不是《笑傲江湖》主创团队与优秀素人选手通力合作的成果。总的来说,正是凭借于“素人新喜剧”的创新模式,节目团队才能与素人选手碰撞出1+1>2的效应。




哑剧亦能有“知音” 素人喜剧迎来春天


除了寻求和保全喜剧门类的多样性,《笑傲江湖》第二季也让观众看到了小众喜剧“默剧”的精彩。在《笑傲江湖》总决赛的五种喜剧表演形式中,叶逢春、马朋以及张霜剑两组选手代表的哑剧和默剧作为“无声的表演”足足占了两席之地,着实令人惊叹,最终“默剧小子”张霜剑斩获了第二季的亚军,与去年“默剧双响炮”李奎、李林峰的名次持平。


导演组告诉笔者,张霜剑的逆势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她们也曾担心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有两个无声表演观众会审美疲劳,而且无声表演需要全程聚精会神地观看,特别经过电视传输之后会破坏掉一些信息源,但是现场观众的投票结果后来打消了他们心头的担心,也间接说明观众对于小众喜剧形式并不是欣赏不来,只是缺少一个好的平台展示。由此可以看出《笑傲江湖》这个舞台的包容性和对喜剧的尊敬,也给素人喜剧带来了春天,给更多素人喜剧爱好者提供了实现梦想的可能。


叶逢春、马朋,无疑是今年《笑傲江湖》最引人注目的一组选手。两人今年入选春晚喜剧类节目,也让哑剧在时隔25年后有望重登春晚。据知情人士透露,二人之所以能被推荐参加春晚审查,是因为《笑傲江湖》的明星观察员宋丹丹与冯小刚向春晚总导演吕逸涛强烈推荐二人,重现了千里马与伯乐的经典故事。


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在《笑傲江湖》的舞台上时常上演,默剧小子张霜剑就是又一个典型。据朱慧介绍,张霜剑是本季节目进组最早的选手。初赛时,他对这场比赛抱着一种随性的心态,表演中虽然有自己的拿手绝活,但整个节目结构上并不完整。采访中,他对这段表演作了如此评价:“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炫技”。节目播出当晚,守在电视机前看完自己表演的张霜剑非常懊悔,“看到自己在电视上的表演非常失望,那并不是我全部的实力。”所幸,3位独具慧眼的观察员在他的表演中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潜质,并对他给予了足够的包容。


渉险晋级复赛后,张霜剑不敢再掉以轻心。在排练厅里,他用比其他选手更多的时间细细打磨作品。复赛中“默剧小子”终于华丽绽放,成为一匹十足的“黑马”。宋丹丹即评价:“你让我们眼前一亮,比初赛的节目有很大的提升!”决赛中张霜剑节目最后的一段默剧独白,在张国荣《我》背景音乐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孤独动人,也表达出了一个默剧演员无声的力量。




平台助力小众喜剧 保护喜剧形式的完整


相比较哑剧,默剧在中国的发展更为稀有,据《笑傲江湖》导演组介绍,在中国做默剧这一行的不上10个人,目前较有知名度的有:拿大顶剧社(张霜剑的好朋友),喜剧南苑(曾经上过第一季《笑傲江湖》)、杨金赐(第一季《笑傲江湖》人气选手)、张霜剑(第二季《笑傲江湖》全国亚军)。导演组曾经用这样一段话形容他们:“他们就像稀有物种一样,张霜剑和叶逢春、马朋是非常好的朋友,他们之间没有觉得是比赛在争名次,相反对他们来讲,在一个本就小众的领域遇到一个同行,就像遇到了知音大家相互切磋,增强自身的表演能力,对他们来讲无论谁更出类拔萃,都是为这个行业争光,都是值得高兴的。”


通过《笑傲江湖》节目的播出,张霜剑以肢体默剧收获了无数粉丝。现实生活中,他的父母都是民间魔术艺人,家庭的熏陶让他从小就对魔术产生了兴趣。聊起最早是什么时候立志要学魔术的,张霜剑将其归结于父亲所表演的“印钞机”魔术。


大学时,张霜剑选择了影视表演专业,相关的专业训练对他日后魔术及肢体默剧的表演道路都不无帮助。在长期的魔术表演过程中,张霜剑逐渐喜欢上了美式魔术,这一流派强调舞台风范,善于用肢体语言来强化魔术的滑稽效果。4、5年前,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江苏省杂技家协会举办的默剧培训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过程中,来自美国的专业老师为张霜剑打开了肢体默剧的大门。张霜剑说,“我特别希望默剧这门喜剧形式有一天能够像魔术一样被全国的观众接受,这一次参加完《笑傲江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把默剧带给更多的观众。”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从群众中来,再回到群众中去。虽然不能说《笑傲江湖》能给这些素人喜剧人今后的艺术生涯带来多大改变,但可以肯定的是,如今的喜剧界需要这样的电视节目,为行业造血、给人才提供展示的舞台,并且用最先进有效的传播方式,让那些传统艺术形式绽放出新的活力。


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com

长按二维码可直接订阅本公众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