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丨论道言德 第15期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丨论道言德 第15期


【论道·言德】专栏

《道德经》,作为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中国文化名著,其中渗透的智慧,于千百年来,一直照亮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堪称经典。


博雅理想国【论道·言德】专栏,邀请杨鹏老师,与你相约每周一的清晨,为你讲解这本浓缩了智慧与内涵的经典著作。从《道德经》前20章的内容中,寻找关乎人生、成长、生活和工作的“道”。


第十五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拾伍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qiǎng)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经里说的“古”,我们不能理解成“过时的”、“古老的”,而是要统统理解为“过去的牛X”。



比如“古人”就理解成“过去的牛人”,古之善为士者,可以理解成“过去得道的牛人”。

 

心存敬畏方为智者


老子说这些牛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你看不懂。“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你不觉得这些人太无趣了吗?其实不见得是这些人无趣,也许是你无趣呢?

 

老子说这些人你看不懂,但是正是因为你看不懂,所以我一定要给你们描述一下他们是什么样呢?


迟疑的样子,好像冬天要在冰上走过大河;

犹疑的样子,好像在地方四面的围攻。


有这么可怕吗?其实上了档次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1200年后,李白在黄河边写下了行路难,一样的可怜相: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大家知道李白不仅仅诗酒双绝,而且是相当强大的剑客,少年仗剑天涯,笑傲江湖,怎知道他也会犹犹豫豫、不知所往呢?


李白还算潇洒的,史记里记载的孔子更惨,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



其实牛逼的人都这样。因为没脑子的人根本不知道害怕,叫做“无知者无畏”,所以你知道有心、有脑子的人是什么样吗?就是什么都怕。用今天的语言叫做“敬畏”。


因为智者心怀天下,所以敬畏就很多;


同样因为智慧的人懂得选择,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知道每一种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人生,所以敬畏;


更因为成熟的人经过历练,知道成功很难、失败容易,所以更要小心应对。

君子难得一见


为了说明这种牛人的这种战战兢兢的心态,我们来看另外一个牛人:孔子。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xiá)大人,侮圣人之言。


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指的是那种轻狂、满不在乎的状态,说的好听点叫做敢于挑战权威,说不好听的话,就是因为无知,所以无畏。


大家也不要随便笑话这里说的“小人”哦,孔子所说的“小人”和“君子”其实不是指“坏人”和“好人”那么简单,因为在孔子的标准当中,君子已经非常难得和少见了,以我们这些人的修为,恐怕还是算小人的为多。


孔子曾经感叹道:“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为什么孔子觉得君子难得一见呢?因为他老人家对君子的标准实在是不低



又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用现代文讲,孔子说君子的标准有三条,连我也做不到:

仁爱的人心无忧虑;

智慧的人心无疑惑;

勇敢的人心无恐惧。


我们想想这是多么高的标准啊!不但我们这些人难以做到,子贡恐怕也不敢说自己做到了,真能做到这三条的又有谁呢?恐怕只有他的老师孔子了。

 

不仅如此,孔子还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这个标准又淘汰了99%的君子候选人。读者好好想想,谁做到了“知命”?孔子自己也是50岁的时候,韦编三绝,整理了周易、并写了易传,才说自己“50而知天命”,几个人有这个本事?

 

中国人对命运的态度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讲了,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认为知天命那么的重要?为什么天命值得敬畏?为什么不知命就不叫君子不畏天命就是小人



这里的天命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命运。中国人讲命运是把命和运分开来看的命”是自身的属性,比如是男女、胖瘦、高矮、愚智、强弱、快慢等,而“运”则是环境和机遇


一个人不管有什么能力和特点,这只是命运当中的“命”,得不到适合个人发展的时机和环境,或者说“运”不好,同样无法发挥作用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天命的重要性了,因为天命是把“命”和“运”结合起来看的,


就需要每个人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短处;

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再加上自己对于未来发展的判断,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定位;

然后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发展,以期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那么为什么不畏天命的就是小人呢?


我们反过来想想,对自己的人生价值都不重视的人,这个人怎么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呢?这样的人不尊重自己,也一定不会尊重别人。

 

讲到这里,我们要懂得要做一个高标准的人并没有那么容易要知天命、要懂得敬畏、要无忧无惑无惧。


现代科学是帮不了我们的,只有像《道德经》、《论语》这样的历经两千年而不朽的传世经典,才能够给我们指出一条希望之路。



遗憾的是现代人天天忙着赚钱和享乐,既不知道反观内省,好好的体察自身的“命”,也不知道仰望天空,思考一下天下的“运”,所以不知天命,人生也很难做出成就

 

牛人的智慧


回到道德经的原文。刚刚说到懂得敬畏的牛人总是一副怂样,在世间行走,却摆出一副踩在薄冰上渡河的姿态,真是智慧越高越无用啊!


“俨兮其若容”的“容”字其实是后来抄写的时候搞错了,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版本上写的是“客”,就是说牛人的表情永远是端正庄严的,好像在别人那里做客一样;


“涣兮若冰之将释”,说这人的亲和力强大啊,能够让冰雪消融


“敦兮其若朴”,说的是这人淳朴,就像璞玉未雕琢的时候


“旷兮其若谷”,说的是这人心胸宽广,就像深山的幽谷


到此为止的这几句话好像挺好听的,可下一句话有问题了:“混兮其若浊”,说这人像浊水一样看不清。说这个牛人脏!这该怎么理解呢?



我们知道有句话叫做“水至清则无鱼”,后来有好事者加了半句:“人至贱则无敌”,说明水浑浊有浑浊的妙处,人贱有人贱的用处。


我们看上面的对牛人的描述,一个共同特征是什么?


牛人不表现出牛的样子,不是毫无顾忌的、张扬的、兴奋的、昂扬的、志得意满的、大言不惭的、自恃清高的,


是小心翼翼的、谦虚的、有所保留的、亲和的、朴素的、有所欠缺的。


比如论语里记载孔子的样子,说“子,威而不猛,恭而安。”


温就是涣兮若冰之将释,厉就是俨兮其若容,恭而安与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都是一类描述,因为都是说人朴实和谦虚的状态



那么为什么牛人都这么低调呢?马上这样做的原理就给出来了: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不要小看这句话哦,这句话说的意思是,浊水怎能变得清澈?静置一会儿,慢慢的就澄清了。反过来,什么能永远静止不动呢?实际上,任何静止之物慢慢的都会动起来。


动的会静静的会动,实际上相当于道的“有”和“无”这两种状态的互相转化


所以“保此道者不欲盈”,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不会追求“自满”的状态,不会张扬跋扈,而是虚怀若谷。为什么?很简单啊,满了就会向着不满的状态转化了。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正是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够不断抛弃缺点和过时的东西,获取新的成就。

 

凡事皆有其两面性


这一段虽然是说得道的牛人的样子,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要特别重视其中的一个道理,


就是事物是不断在对立的两极之间相互转化的。清能变浊,浊能变清;

动极思静,静极思动,万事万物,莫不如此。


牛人懂得凡事不要满,满了以后就是亏了,就像月圆则亏;

我们要懂得时刻看到事物的反面,情况糟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将来有翻身的机会,业绩好的时候必须要警惕崩盘的风险,这样才是“道”的境界。



佛家的一个修为的方法,就是用心眼去看反面,美女看成骷髅、粪坑看成净土;落难时做富贵想,得意时做困苦想,才能够保持平常心不失。


如果反过来,只知道看正面、只知道看目前的状态,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反面,仅仅是俗人一枚,远远达不到道的高度。

 

得道之人是如此的与众不同,他们是怎么修炼出来的呢?下面要讲他们的内功心法了。

请看下一章:虚极静笃。



【论道·言德】第16期:虚极静笃

敬请期待!


往期回顾

第5期:凡人一许愿,菩萨就紧张

第6期:让员工过劳死的公司,必定无法持久

第7期:大公无私,是最大的“私” 

第8期:往高处走的人,毁灭自己;往低处流的水,永不消亡

第9期:需要“断舍离”的并非杂物,而是贪欲

第10期:放下杂念,更有力量

第11期:堆满家具的房子 VS 一无所有的房子,你选哪一个?

第12期:欲壑难填,不如不填

第13期:以天下为己身,与天下共赢

第14期:在看不见的地方来管理


如果你对本文有不同的看法,

或是《道德经》有着自己的研究心得,

欢迎在下方留言给博雅君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