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各种玩法 一个旱鸭子的另类黄漂
↓↓↓ 复制视频链接在浏览器里打开【查看黄河漂流视频纪录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4NjEyMDgwNA==.html?f=25955067
引言
2013年黄河漂流探险活动是国内漂流爱好者发起 的“江河中国”活动的一部分,活动发起人爵士冰用独木舟漂流这种最亲近河流的方式,进行黄河溯源漂流活动,这也是首次有人用独木舟这种方式漂流黄河。此次活动是继85年长漂后,中国漂流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活动。
2013年7月7日,源头拜祭,7月8日星宿海下水开始黄河漂流,9月17日漂流到东营黄河入海口,前后共三十四位艇友在黄河沿途不断参与此次黄漂活动。 而我作为一个旱鸭子,也在黄河上度过了5天的漂流生活,其中的艰辛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明的。但艰辛之外,更多的是感悟和怀念,在木浆一起一落的过程中,我去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我明白很多事情是没有捷径的,坚持,才能到达更远的地方
黄河源头的风景
所到之处吸引了无数好奇的当地人
遇到浅水区,只能人拖着船走
2013年的黄河漂流,与87的黄漂不太一样,如果说87年的黄漂是一种探险的话,那13年的黄漂则是以最谦卑的姿态,最仰望的视角,划着船,开始一种新的旅行。不是为了完成“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也不是为了探索人类未知的领域,更不会为了寸水必漂的目标涉险,说的直白点,就是为了好玩吧。而我的黄漂,又跟其他三十多个队友的黄漂不一样,从始自终都贯穿了一个主线,那就是“被忽悠”。为此,我经历了5天“炼狱”般的生活。
从济南下水的4条船
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爵士冰于2013年6月30日出发,前期勘察了线路,7月7日源头拜祭,7月8日从星宿海下水开始黄河漂流活动,经过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六百里无人区,拉加峡险滩,晋陕大峡谷,绕过了黄河上三十多座水电站和壶口瀑布,还经历黄河下游5天三百多公里平水的艰苦划艇。你要是以为他如《老人与海》里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样,一个人孤独的对抗着所有艰辛与挑战,那就错了,黄漂这一路,前前后后共有三十四个朋友搭上他的贼船,我们戏称爵士冰的这条船是一座水上青楼。这三十多位客官进进出出,不单是为了“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更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爱与自由。而我的故事还要从我在济南上船开始300多公里黄河漂流开始。
现在回想起来,参加黄漂,绝对是一个陷阱。去之前,老公忽悠我:“你就坐着船,顺流而下,一漂就漂到黄河入海口了!”我心想,“可以整一个,不费劲,听起来还挺激动人心的。”这是我当时决定参加黄漂的所有心理活动。可当活动的带头大哥爵士冰微信我,确认行程和装备的时候,突然严肃认真的问我:“你对本次活动有什么看法?”我有点蒙,心里设计了好几个答案,为了家国荣誉,民族情结?为了发扬老一代黄漂人勇往无前的探险精神?亦或是一种自我挑战和救赎?然后爵士冰连着跟我说了好几遍,划艇累啊,5天300多公里,特别是平水,特别累,非常累,我使劲咽了口唾沫,然后跟爵士冰说:“体力不成问题,但没划过艇,一切服从安排,你要是觉得我不行了,我就随时一个人撤!”心里想,不就是怕我成为负担么?还问什么看法,直接问能不能吃苦,听不听话就完了。
直到后来和爵士冰混熟了,聊起这件事,我们才发现这当中的误会,就如我当初误会这次黄漂一样,不是说好的,就坐着船,顺流而下么,怎么变成了如此高强度的长途奔袭了?
说在江上烧水泡茶全是忽悠人的
第一天皮卡和法拉利竞赛
我是从济南上的爵士冰的独木舟,之前两个人从未谋面,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就被叫着整理他们上一段黄漂的装备,防水袋子里放满了被水浸过的各种发霉物件,有青海的方便面,三门峡的火腿肠,表面都生满了黄绿色霉斑,然后他从能装下一头熊的防水包里拿出了一堆零件,据说,接下来的几天我就要在这艘挪威产的ally的canoe上度过。此时,我尽量表现的勤劳善良,生怕爵士冰一翻脸不带我玩。根据计划,第二天一早下水,同行的还有两艘济南下水的海岸艇,为此,当地朋友特意买了一挂鞭在下水前点燃,噼里啪啦算是预祝我们此行顺利。有点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的欢乐气氛,可谁成想,这上了贼船,就彻底下不来了。
先说一下我们的独木舟ally和海岸艇的区别,如果用车打比方的话,ally就是负重大,耗油多的皮卡,海岸艇则是有着流线造型的跑车,再说说队友的区别,海岸艇的队友是专业运动员出身,一米八几的大个,浑身挂满腱子肉,再看看我的队友爵士冰,块头倒是大,但看不出具体年纪,没有四十也差不多,我呢,一副瘦瘦小小,低眉顺眼的样儿。这两组不同风格的组合刚出发,海岸艇就如离弦的箭嗖一声没影了。只剩下我跟爵士冰,坐在巨大的ally艇内,我手忙脚乱的学习划桨动作,爵士冰则时不时看看邮件,发发微博,联系接下来这几天的黄漂事宜。Ally这艘独木舟在我混乱的桨法中走出巨大的Z字形,从黄河宽敞河岸的一边划到另一边。而这还不算是最恼火的,据说剩余的300多公里河道,落差只有几米,因此流速极其缓慢,加上上游节流和修水库,黄河这条波澜壮阔的母亲河到了山东境内已经油尽灯枯,原本不多的水量分配到宽阔的河面,很多地方水深只到膝盖,我们需要不停的绕开浅滩,可仍然时不时搁浅,要像滑旱船一样,用桨把船撑出搁浅的地方,在这种条件下划船,打一个形象点的比喻,就像屎壳郎推着粪球上坡,全凭力气才能前进。
上船第一天,拼了老命,从早划到晚,才划了40多公里。浑身疼痛难忍,双手肿胀的不能握拳,肩背肌肉紧张的随时有抽筋的可能,结果打开手机收到的短信,还是济南的。爵士拿着手机测量距离,然后忧心忡忡的告诉我们,今天落后计划20公里,明天要把行程赶回来,预计要划80公里。听到这个消息,我二话没说,直接在心里把我老公吊在了房梁上,然后拿着扫帚疙瘩狠狠的往他身上抽“你不是说不用划,只要悠闲的漂么?”当然,这一切的抱怨只能在心眼里活动活动,表面上,我还要装成勤劳善良的样子做晚饭。我是不是应该设计一条叛逃路线呢?
第二天我是一匹眼前挂着胡萝卜的驴子
鉴于第二天80公里的行程,爵士冰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开始扮演党支部书记的角色,他给我描绘了一下,如果我坚持划完这一天,接下来几天的美好生活:“明天你就什么都不用干了,只要坐在船上,给我们煮煮茶,泡泡方便面,然后听这些老爷们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我也认真的想了一下,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叛逃也不方便,接下来这几天喝茶聊天的风格还挺小清新的,于是我兴高采烈地上了船。期间的艰辛我也就不和大家抱怨了,但还是让我用简单的数字描绘一下这一天吧:7:30上船,划到晚上7:00,不算为了避免搁浅,我们需要在宽阔的水面走大S型找主流,就按河道的直线距离算,我们也划了80公里。中途撒尿和午餐时间加起来半个小时,我乐观的算了一下,如果我划一桨,船前进2米,那我这一天一共要滑四万次桨,平均到11个小时里,我几乎每秒钟都要划一下,然后重复这个单一的动作11个小时。当然,还有些例外,比如突然吹起的一阵大风,即便我使劲划船,船也像倔驴一样怎么划都原地不动。这一路,两岸的风貌变化不大,大片的冲积平原变成耕地,玉米杆堆起了连片的青纱帐,偶尔有在地头干活的大爷大娘见到我们,兴高采烈的跑到岸边,冲我们大喊“停下来玩一会啊,玩一会啊!”大爷,实在对不住了,我也想玩一会,可还要赶路,拼命的赶路啊。
说实话,当天黑了,爵士冰终于决定上岸扎营的时候,我差点咧嘴大哭,我甚至还在纠结,我老公不是说,我来只用坐在船上漂啊漂的么?爵士冰不是也忽悠我可以像下乡视察的领导,坐在船上煮茶看风景么?为嘛最后演变成特警训练了?可想归想,该干的活一样不能少,切菜做饭,洗锅洗碗,就在我心里不停的诅咒相关不靠谱人士的时候,爵士冰书记又凑过来来忽悠我,“明天,明天起,你就能悠闲的坐在船上烧水泡茶了!”于是那一夜,我真的做了一个美梦,“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第三天没有最累,只有更累
昨晚的好梦,让我对新的一天充满了期待,今天,海岸艇的队友要换一拨,但最重要的是,会增加新队友,爵士冰许诺我,我们船也将增加一个队友,那样我就能悠闲的坐在船上诗词歌赋。可事实是,的确上来一个小马达,小伙子满身腱子肉,精力多的没处消耗,一开划,我便感受到了强烈的推背感,且小强划桨频率比我们前两天快了不少,划船这事儿吧,是要集体配合的,不讲究单打独斗,于是我被动的加快了划桨速度,不但胳膊得用力,身体也跟着前后运动才赶得上频率,就跟划龙舟的最后冲刺一样,没划几下,就累得如同一条老狗不停喘气,至此,我已然放弃了对泛舟河上美好生活的畅想,我知道,无论我抱怨还是诅咒,我需要划的桨数一下也不会少,一下也不会多,如果我要划到入海口,还要实实在在的划20多万桨,我也不再有什么憧憬,只希望别再忽然吹来一阵大风,吹得船儿在原地不能前行,只希望中午的太阳别太赤裸裸,会有一片好心的云儿飘过来替我们遮一会太阳。
第四天河上的青楼
一路上,实在累极了,就跟爵士冰侃侃大山,畅谈畅谈人生。聊到高晓松《晓说》里提到的青楼,爵士冰心有戚戚焉。晓说里的青楼是中产阶级寻找爱和自由的地方,与不同,这里卖的商品其实是恋爱的感觉。我扑哧一声,没忍住笑。其实想想,爵士冰这一路,划着船,前后共有三十四个朋友上了他的贼船,一起参与漂流。有想战天斗地的,有想“在别处生活”的,有“你问我去向何方,我指着大海的方向”,更有我这样,不会划船,没弄清楚方向就被骗上船的,但细细追究,的确都是为了“爱和自由”,也只有这爱和自由,才有如此的吸引力,让有些队员3进宫,甚至4进宫,但凡能抽出时间,就着了魔一样返回到这条河上和爵士一起漂流。如果时间倒回明清时代,我敢保证,这帮朋友里面,少不得要坐着歌船夜泊秦淮河。
今天队伍又增加了一名队员,已经是三进三出的老资格了,听他们这些老队员聊起黄漂的奇闻异事,我咋觉得跟我参加的黄漂不是一回事呢?有路遇险滩,坐在大石头上点燃一跟香烟,猛吸一口,香烟便燃到烟屁股,然后把烟屁股一丢,头也不回,下船冲滩的武侠人物;有大浪里翻船,却奇迹般的又爬上船,气定神闲度过危险地段的女巾帼;还有为了上镜头,径直冲向大浪然后被拍翻在水里的演技派,总之,他们描述的故事才是我想象中的黄漂,可为啥我都划了4天了,除了平水,还是平水,偶尔一阵大风,还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感觉。他们描述的滩啊,浪啊,在这黄河中下游的4天里,我从未见过一眼。
第五天每天一忽悠
自打我上船,爵士冰就整天忽悠我,“明天你就不用划船了,只要在船上泡泡茶,煮煮面!”我一开始是真的相信了,结果4天来,每天都比前一天更累,累着累着也就习惯了。每天掰着指头数,还有多少天才能划到入海口,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天,大家各有各的感触,有心里落寞,不愿结束漂流的;有如同完成了人生一次重大仪式而激动兴奋的,而我心里却全是“阿弥陀佛,赶紧划到终点吧!”结果,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还是被爵士冰摆了一道。
毕竟今天是要划到入海口的关键日子,队员们都显得欢欣鼓舞,爵士冰淡定的看了看地图,跟我们说,下午1,2点入海应该没问题,时间来得及,我们就从东营赶回济南,庆功宴都摆好了,就等兄弟们一醉方休。这边一直跟拍的谢导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我要拍黄昏入海的镜头啊,那时候光线好。”大家商量半天,最终才妥协把庆功宴改在东营,配合谢导拍片。可谁成想,今天的旅程一如前两天,又被爵士冰忽悠了,要不是最后拼了老命,我们差点没赶上日落。
黄河下游是典型的冲积平原,因此搭建了许多浮桥。传说当我们度过第30个浮桥的时候,码头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按照爵士冰看地图的说法,从码头到入海口还有5公里,那天上午,我们满心期待最后一个浮桥,可越划越不对头,都到了中午还没看到浮桥的影子,好不容易划到浮桥了,见到了等在码头的谢导,结果晴天霹雳,当地村民告诉谢导,从码头到入海口还有20多公里,此时已是下午2点多,大家顾不上吃午餐,又匆忙下水,按着正常的速度,如果不拼命的话,等我们划到入海口,夕阳肯定已经落下,但悲剧的是,原本计划从码头登船加入我们队伍的队员把车钥匙锁车里了,剩下的路程,只有我跟爵士冰两个人划4人座的ally,我还来不及跟爵士冰掰扯掰扯他忽悠我的事情,大家就都匆忙上船,我只能咽咽口水,无比悲愤的继续当劳工,拼尽全力开始最后的冲刺。谢导租了一艘渔船,跟在大家后面,像周扒皮一样赶着我们大家拼命往前划,两岸的风景在5天之后终于发生了变化,海鸟越来越多,偶尔还能看见一两条飞鱼。我想起当年去东营,当地朋友讲的一个笑话,说某人生活不如意打算跳海,于是从东营海边开始往大海里走,结果这个人最终不是被海水淹死的,而是活活累死的。问为什么?只有去过东营入海口的朋友才会心领神会的大笑。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土地面积还在不停增加的城市,东营入海口的自然比降约为1/12000,也就是说,你要往海里走12公里,海拔才会下降1米,而这片土地也以每年2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海洋延伸,爵士的地图大概是几年前更新的,这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弄得我们手忙脚乱。在多出来的这十多公里路程里,大家都在畅想如何为黄河漂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是发表一下CCTV式的感言呢?还是文艺小青年一样的诗歌朗诵呢?原本说好的,让队伍里唱歌唱的最好的文老师来一曲信天游,可最后20公里也活活把文老师累趴了,气都喘不匀,更别提唱歌了。就在大家还在畅想的时候,渔船上的当地人告诉我们,入海口到了。没有任何地标,也看不出海水和河水交汇,只是百米之外,有个渔民站在海中收网,海水漫过他的大腿根,大家有点反应不过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直到谢导在渔船上大声呼喊,大家才恍然大悟,此时,夕阳已染红了天,我们还有一条船在百米之外奋力的往这里划,当我们坐在船上,喘息着享受这美景的时候,突然开过来一艘游艇,上面竟然有人冲我们奋力挥手,原来又是一个老队员,打着飞的从北京赶过来,就为了见证我们划到入海口的时刻,他期间经历的波折我也不详述了,反正是火车倒汽车倒黑的,然后赶到码头,景区工作人员都要下班了,他不知道从哪儿忽悠了10个游客一起坐船出海,不早一分,晚一秒,赶在我们划到入海口的时候到来。
然后呢?然后我就被胁迫,跳到海里洗澡去了,所有的队友都相当兴奋,连水性不好的队友也直接蹦到海里,当然渔船上的谢导和后勤部队也没有幸免,不是被丢到海里,就是被推到海里,似乎只有用海水洗过澡,才算是真的漂完了黄河,夜来的很快,一场持续数月的狂欢似乎要进入了尾声。大家带着不同的心情爬上渔船,换上干衣,坐在船舷旁,爵士冰拿出他在源头灌满的黄河水,传给每一名队友撒入大海,时间和空间因此画了一个圆满的圈,里面围着这数月来的人和事,变成了永恒的回忆,看着这群老男人们,或立在船头眺望远方,或相拥着感慨万分,我心里又开始不平衡,同样是划黄河,他们是并肩作战冲风破浪,我只能像屎壳郎一样,推着这艘又大又沉的ally在单调乏味的河道里前行,他们是唱着战歌在白水里上下翻飞,我就只能靠爵士冰忽悠我的传说中的烧茶泡面聊以自慰,但一想到我再也不用像机器人一样不停的划桨的时候,我也就原谅了忽悠我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公,和每天忽悠我的爵士冰。我原本没把这次活动看成是一种探险,两岸的风景也单调的让人过眼即忘。那还剩下什么值得我怀念呢?传说中西西弗每天推着石头,每次都以自己筋疲力尽石头滚落下来结束,他每天都在经历巨大的失败和懊恼,恨透了宙斯。直到有一天,西西弗推石头上山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自己身上冒出的汗珠,还有自己那因为用力而鼓起的结实的肌肉,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活力是如此的充沛,内心中充满了喜悦。而宙斯的咒语也因为他对自己的欣赏,努力推石头的喜悦而解除了。我似乎也找到了解除咒语的方法,在木浆一起一落的过程中,我明白很多事情是没有捷径的,坚持,才能到达更远的地方。我们就这么划着一艘船,如农人般早出晚归,夜宿岸边,听草虫鸣啾,看夜空繁星。且队友们都风趣,幽默。一如金庸笔下的的笑傲江湖“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和我们的快乐相比,那重复划桨的单调与辛苦就让它们过去吧。
黄漂结束后,我问爵士冰,来之前他微信问我““你对本次活动有什么看法?”他希望我怎么回答呢?爵士冰讲起了87年黄漂的一段轶事,当年黄漂的前辈朱磊在黄漂结束后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出发前,他写了满纸的感想和收获,在进京的火车上背了一路。现场录制节目的时候,记者问“为什么会参加黄漂?”当摄像机对准朱先生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之前的家国荣誉,民族情结全忘了,懵懵懂懂的从心里冒出来一句话“不为什么,就是好玩呗!”为此,黄漂的队友埋怨了他好多年。可朱先生当年的回答,正是我当时的想法,无它,唯“好玩”罢了。你看,这次黄漂的确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特别是我划的这最后300多公里,也许最后这300多公里的风景没有独好,但却有一帮志趣相投的朋友朝夕相处,有歌,有酒,有欢乐。可惜朱磊前辈比我们早生了许多年,若是晚些年,定会成为我们的队友,一群因为“好玩”聚在一起漂黄河的朋友。
作为忽悠我的补偿,爵士冰准许我参加十一雅砻江的漂流,这是一趟神秘的旅行,我所收获的,远远超出我付出的,所以对于忽悠我参加黄漂的老公,我又一次像向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代替我谋划了好久的家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