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 > 谈徐克《笑傲江湖》系列的退隐和正义观

谈徐克《笑傲江湖》系列的退隐和正义观

作者:王佳妮    魔魅·水   2007-7-11


徐克《笑傲江湖》系列是由《笑傲江湖》、《东方不败》和《风云再起》三部曲组成的。三部影片内容、主题都非常独立,但是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三部影片是一个整体,他们的联系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他们的联系可以体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发展脉络。 

《笑傲江湖》片头说道:“试问天下英雄,谁不想笑傲江湖?”然而如何才能笑傲江湖呢?什么是江湖?江湖是充满着血腥,恩怨情仇的,权利、争斗、名利、地位、尔虞我诈、风云迭起。在复杂的江湖中笑傲靠的是什么?是强权和实力?手中握有强权的人就是可以笑傲江湖的人吗?影片给我们的答案是否定的。 

创作者在《笑傲江湖》中的创作思路还是比较传统而简单的,创作者的善恶标准是明晰的。在正反两种势力的冲突过程中,无论是试探,冲突,拦截,决战都是黑白分明,势不两立的.所以我们在〈笑〉中便看到了一个被很多人指责的现象——人物的脸谱化。可以说,古今福岳不群之流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为反面人物,所作所为都是很直白了当的。打个比方,他们的脸上一直写着“我坏坏”的字样,观者可以一目了然。 古今福与岳不群无疑是片中两大强权势力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斗争就是通过《葵花宝典》作为线索展开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都占据上风。 强权可以横行一时肆无忌惮,弱小势力者总是不免被欺凌的命运。“哪里有着压迫哪里就有着反抗”弱势群体最终向强者发起了挑战,无论是令狐冲等华山弟子还是苗人组织日月神教,共同的敌人将他们联合在一起,当令狐冲看着古今福被打的七零八落的的尸体时说了一句:“果然,最可笑的就是他。”这句话又何尝不是徐克对于霸权者的反讽呢?历史最终会证明他们不过是最可笑的遗臭万年者。 同时,影片还包含了另外一个意向:退隐江湖,如果不想面对与个污浊的江湖,那么就选择出世。 

在《笑傲江湖》中,善义战胜了邪恶,主人公成功地笑傲了江湖,也决意从此退出江湖,故事到此就暂告一个段落。 


如果说《笑傲江湖》是对江湖纷争的一种厌恶,最终选择的一种退隐,那《东方不败》则是对这种退隐的反思和深入理解。 

如果说《笑傲江湖》的疑问是:“试问天下英雄,谁不想笑傲江湖?”则《东方不败》的主导思想是 “问天下英雄,有谁能真正的笑傲江湖?” 正如创作者在影片中借任我行之口所宣示的“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这一集中,在《笑傲江湖》里不过是起点缀之用的日月神教成为故事发生的主线。教主任我行神秘失踪,东方不败接任他成为新教主,同时勾结流落中土的扶桑浪人铲除异己。而意欲退隐江湖的令狐冲被重新卷入到了他最为厌恶的江湖纷争之中。 

如果说《笑傲江湖》是成功退隐,以善治恶的话,那《东方不败》则蕴含着笑傲江湖而不得的无奈和正义道德的反思。《东方不败》中,没有绝对的正邪道义之分。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和左冷禅应该算是绝对一边倒的反派人物了。但在这部续集片中,绝对的正面人物几乎没有,只是一个江湖争权夺利的枭雄争霸局面。 影片中,不仅东方不败、任我行各自有各自的雄心和藉口,就连主角令狐冲也是率意而为,不计道德后果。细看之下,这令狐冲与盈盈相知在先,又和东方不败有一段孽缘,最后又似乎和小师妹归隐,真是浪子一个,是为不忠;甚至为一己之私连累一众师兄弟在归隐前夜丧命,虽然是无心之举,也可算得不义。 当然,有很多人指责令狐冲的性格已经被歪曲成没有道德感可言的浪子,其实这一点正是徐克所要做到的。在《东方不败》中所谓的正义所谓的真理早已经被置之度外,。向问天所说的:“公道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一语道出了斗争的实质——所谓的正义是根本不存在的,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于实力的强弱。我们可以看到,《东方不败》中的所有角色都不再有正邪之分,各方势力的相互交错不再是因为所谓的要维护所谓的道义,所有的目的都只有一个:利益。除此之外,没有真理可言。所谓的自己人不过是一群有共同利益的人,如果没有共同利益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定就是反目成仇。 

《东反不败》的主旨可以通过两首诗看得出来。 

第一首诗出现在电影开场不久。  岳灵珊的马意外被杀,她痛苦万分。   

刚刚埋葬了爱马的岳灵珊一边吟诵一边把自己的宝剑插入马坟,以示退出江湖。 

实际如果仔细看看这首诗就会发现这诗的内涵与这插剑的本意是存在矛盾的。“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这两句以李贺般阴冷的笔调写尽了江湖的险恶,和人在江湖的困境。“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这两句诗的含义就更深,进一步提及了如何面对的问题,但回答却是无奈。因为尘世如潮而人如水,水在潮中跟潮起伏,是不可摆脱的。这首诗的前一句揭示了决意退出江湖的原因,后一句揭示了江湖不可退出的事实。这涉及的是人在现实中的生存困境。   

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的令狐冲就被塑造成了一个酣醉沙场者。他在江湖潮水的夹带下漂流,在不能摆脱江湖时便采取与世沉浮的态度,以美酒自娱。酒对于令狐冲来说是反抗现实,暂时摆脱现实的手段。只是起初他以为这不能摆脱是暂时的,直到后来师弟们死去他才意识到这江湖是不能摆脱的,正如创作者在影片中借任我行之口所宣示的“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这是因为现实的关系将人牵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现实关系当中,所以社会中的社会的人实际是无法退出这个“江湖”的。其实这里所说的江湖就是尘世,就是我们的现实世界。这里所讲的正是人的生存困境。提出的是一个人生在现实中,厌恶现实,又无法退出现实的问题。 

第二首诗首先由令狐冲吟诵,在月光朗照的山顶令狐冲应着东方不败的箫声吟出此诗,东方不败听后顿生知己之感。在影片结尾的决战之时东方不败又再次吟出这首诗。这诗由此成为了影片的中心旋律。“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这首诗其实并不符合片中令狐冲的性格,倒更符合东方不败的性格。所谓“天下风云”“皇图霸业”正是东方不败心境处境的写照。,日夜为他的大业操劳,身心疲惫,他渐觉这场争夺本身的徒劳,不是对现实而言而是对生命的空虚而言。 

东方不败与令狐冲那段似是而非的恋情总令人唏嘘不已,他们最初的相识更多的是一种知已间的惺惺相惜,他们都对江湖感到厌烦,都觉得人心难测。然而所不同的是,令狐冲是出世的,不愿会凡尘俗事,东方不败却是入世的,在他的心目中光复苗人才是最重要的,为此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创作者为令狐冲和东方不败安排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行走路线。令狐冲:感受到江湖险恶,产生退出的期望——发觉不能真的退出江湖,放弃退出计划重新拔剑;东方不败:被现实功业诱惑——发觉功业无法填补生命的空虚——放弃现实功业(产生退出现实的期望)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循环的结构,如果用传统的出世、入世这两个名词来标注,就是:令狐冲—— 出世→入世;东方不败——入世→出世。在影片中,创作者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出世是不可能的,但还是让东方不败走向出世,也就是走向这不可能的方向。可以知道创作者虽明知出世的不可能又并不认为入世是有出路的。这是一个两难的处境,出世既不可得,入世又必然是痛苦和无意义的。可以看到在影片的创作者所要表明的仍是人在现实中的生存困境。   

最后,所有的人仍在江湖中。令狐冲和小师妹乘船远去扶桑,任盈盈说:“只有在那里,你们才能真正的退出江湖”其实这只是创作者给人的一个安慰,在扶桑等待他们的将是另一个江湖。 

《笑傲江湖》讲的是人在现实中所面对的问题并天真的给出了解决的办法,于是以善战胜恶,并退隐来远离恶作结; 《东方不败》 发现了这解决办法的不可实现并陷入困惑,于是有了令狐冲与东方不败的对话,话题其实只有一个:“江湖是可以退出的吗?”答案是:“否”,但从影片中可以知道,创作者对退出江湖仍存有期待。可见《东方不败》否定了 《笑傲江湖》 的结论,在思考中推翻自己,走向了成熟。 

如果说《东方不败》是对退隐这一问题思考的终结,那《风云再起》则在彻底肯定了前两部影片思考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新问题——人明知江湖险恶,又不能退出,那么人如何面对这江湖呢?在这个问题提出后,随之而来的是对江湖(现实世界)和江湖中人的更仔细的审视,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于是被发现,被关注。这与前两部影片是迥然有别的。这实际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许这思考本出于无意识,但影片本身却体现了这种思考。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里面涉及到三方势力人群:苗区的奉东方不败为神的一群苗人;西班牙传教士;假雾隐雷藏率领下的日本武士。   

这三个人群都存在这相同的问题,就是迷茫。苗人祭拜东方不败却根本不了解东方不败;西班牙传教士信仰他们的神却根本不知道神在那里也根本得不到神的保佑;日本武士追随雾隐雷藏也根本不知道雾隐雷藏是什么人。所不同的是苗人的执着更让人敬畏也更显愚昧,而西班牙人和日本人则屈服在了强权之下。然而不管怎么样,这三个人群都应了顾长风的话“他们不需要了解”“他们需要的只是寻找一个~~~~~希望” 这是人生的迷茫感导致的结果,在没有方向又必须前行时就必须找一个希望作为方向,这希望也许是虚幻的,虚幻的希望背后并没有现实的出路但却可以支持前行。因为他们所寻找的只是引领前行的力量,所以这虚幻的希望很容易被现实中的强权力量所取代而充当迷茫者的实际引领者,可以看到无论是东方不败、雾隐雷藏还是古烈将军,都是现实中强悍势力的代表人物。另外,尊东方不败为教神的苗人不服从东的强权结果被杀,服从东的强权的西班牙人和扶桑人得以存活。可以看到,这最终遵循的还是强者为王的自然法则 


从内容上看,在三部片子中展现的世界越来越阔大恢弘,而创作者也一步步走向更深的迷茫和痛苦。第一部影片中所讲述的也主要是武林界的争端,虽然也引入了朝廷的官僚势力对下的压迫和父权统治等内涵但仍嫌气象狭小。最主要的还是简单明了的善与恶的对立,创作者在辨明是非之后指明了出路:扬善去恶,远离江湖是非。这里的江湖的内涵还是很狭窄的。所表明的思想也限制在道义范围内。第二部影片中所讲述的事件不再限于武林,;东方不败联合扶桑武士抢劫军火,威逼朝廷官员,并进一步集合三万大军准备挥师北上。这就使影片气象壮大恢弘起来。这里的江湖不再是简单的江湖,而是人生存的现实世界。创作者所表达的对退隐的可行性的怀疑,说明了现实中没有出路的悲哀,同时也稍微涉及了对人生价值的疑问;第三部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的存在空间更加广阔,扶桑武士已不是象在第二部中那样仅仅充当东方不败的属下和点缀,而是成为与朝廷、日月神教相并列的一方势力,同时又加入了为抢夺葵花宝典而来的西班牙人,影片几乎成了世界风云的缩影。创作者所关注的不再是几个主要人物,也不仅是中国人,而是整个人类,是迷茫的和清醒的人群。影片格调更苍茫而悲凉。如果说第二部展现的还主要是现实世界的痛苦的话,那第三部所展示的思想就更加广阔复杂细腻,不仅体现了人的痛苦更体现了人的抗争;如果说第二部影片说明了现实世界的不可退出的话,那第三部就进一步展示了芸芸众生在这不可退出的现实世界中的挣扎。在第一部影片中创作者让我们看到了问题并给我们指明了出路,但在后两部影片中创作者推翻了这出路,并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影片的风格也随之越来越深沉凝重,仿佛人的成长。第一部是略通世事的少年,第二部是意气风发又困惑的青年,第三部是满腹沧桑,身心以疲,又极力抗争的中年。古人言:“知其不可而为之。”创作者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也没有一丝的屈服,在困惑越来越多的同时,可以看到那抗争的勇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可见在三部影片中,创作者的思想是逐步走向深厚的,贯穿其中的是求真和执着的精神。三部影片本身的内涵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膨胀的过程。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徐克《笑傲江湖》三部曲的内在的联系,可以看出他们在退隐观、善恶观和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江湖中生存的一些本质的探讨和分析,并走向成熟的过程。 



原文链接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