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人工智能会使权力的游戏更精彩吗?

人工智能会使权力的游戏更精彩吗?


编者按

Power resides where people believe it resides。数十年来的商业实践对社会的改造告诉我们,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改变他人状态的能力,即通过影响他人来影响大小世界的能力。

文 / 宗白

 

写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对科技福祉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对方兴未艾的人工智能浪潮,感到焦虑。尽管他认为人工智能不会拥有意识,因此不会有主观毁灭人类的意愿,然而“它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会打破权力的内在平衡,我们知道权力只是少数人才拥有的东西。”换句话说,赫拉利预言作为工具的人工智能会使人类之间已然失衡的权力变得更加失衡。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是能量,而社会科学中的基础概念是权力……对社会动力学规律的阐释一定离不开权力。”


如何理解权力,是一个既旧也新的问题。尽管领导力课程在商学院教育中,已经深耕数十年,并暗含着对权力新的合理解释,但人们仍在潜意识中,。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达契尔·克特纳认为这种权力观,今天看来经不起仔细推敲。但他发现美国文化对权力的认识居然一直深受马基雅维利的影响,这位中世纪的社会活动家从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出发,指出,权力就其本质而言,与暴力、欺骗、残酷和战略侵犯密不可分。


基于“权力来源于暴力与欺骗”这种观念,无论是《纸牌屋》、还是《权力的游戏》,再如《甄嬛传》等电视剧,让很多观众着迷。同样,人们也下意识地认为权力的是靠人主动去攫取的,并且有人在使用权力的同时,就意味牺牲他人的权力。


1


权力是他人赋予的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类能走到今天,与我们的祖先选择一种平等的社会结构来生活不无关系。就是说,原始人类能够从灵长类中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有赫拉利所说的“编故事”的能力,还有平等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社会关系才能带来更为广泛深入的合作。相对的则是大猩猩、黑猩猩这些人类近亲团体中的等级森严的垂直结构。

 

明末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在《原君》一文中论及古代社会时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而“今者君为主,天下为客”,这是从秦到清,这两千年中,中国社会几乎原地踏步的原因。魏征也多次用“君舟民水”的比方劝谏唐太宗,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魏征和黄宗羲对权力的认识,更接近于其本质,即权力是被他人赋予的,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魏征常常要怼一怼唐太宗。


,,而是分散在整个迷信权力的社会系统中。她说:“权力不仅体现为人类的行动力,还体现为人类协作的能力,权力绝不属于个人,它属于一个集体,并且只有集体团结一致,权力才不会消失。如果我们说某个人‘大权在握’,其实是指一定数量的人赋予了这个人的权力,让他以大家的名义行使权力。”

 

2


权力无所不在


数十年来的商业实践对社会的改造同样告诉我们,权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改变他人状态的能力,即通过影响他人来影响大小世界的能力。像苹果公司,通过提供产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也获得了相应的权力。现在那些喊着高举“改变世界”或“让人们生活更好”旗帜的公司们同样也是在争取被赋予权力。

 

社会科学倾向于依据金钱、军事力量和参政议政等因素界定权力,恰恰是因为这些领域的行为能够给世界带来很大的影响。

 

影响他人改变的能力这就是对权力进行的重新定义。做为唐太宗的幕僚的魏征,屡屡通过劝谏来阻止唐太宗的滥用权力,其实也是在通过影响力行使权力。

 

克特纳认为,通过权力的镜头,人们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与人们喜欢流连权力游戏的剧情中不同,过去几十年来,把强制力视为权力基础的观点正在逐渐淡化。实际上,越心虚的人闹得越凶。


某项研究也表明,职场上,常常是工作能力和影响力不足的人,喜欢耍阴险的手段,比如欺骗他人,暗箱操作,利用他人上位等。对子女无计可施的家长,才倾向于使用体罚,而在校园欺凌弱小同学的“霸王”,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地位、最不受尊重、最没影响力的人。

 

罗素的观点,也有助于拓宽我们对于权力的理解。它不仅仅涉及不平等的关系,而是如克特纳所言,在“每一段关系里,每一次互动中”,“全新的解读应当使用人类交往的所有情境”,包括爱情和家庭。而金钱和阶级也并不等于权力,它们只有在用来影响他人生活的时候,才能转化为权力。

 

权力是动态的,且变化不定,它在生活中无所不在。社会心理学家们常用“无领导小组的讨论范式”来研究谁能掌权。在做决定的过程中,其中一些参与者很快就能掌权。在外面看录像活直播的观察者,一分钟就能判断出谁会更有权力。孩子间的互动也是如此,10岁左右孩子的夏令营,一天之内,有些孩子就会掌握权力。

 

3


权力在网状组织中被运用


,权力“在网状组织中被运用和履行。”如今人们热衷于,在互联网上提高个人行为的曝光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模式。


而企业管理学界多年来,提倡的组织内授权和组织外合作,也与研究权力的社会心理学家们不谋而合,“权力不是攫取而来,而是他人赋予我们的,赋予社交网络中其他人权力的同时,也得到权力。”

 

 “无权”带来的问题,常体现无价值感上,,也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来解决,最基本的方法就是重视他人。相对人类的历史而言,带有暴力和欺诈色彩的权力范式,只有几千年历史,只是一瞬,而它也同样服从权力的基本规律。


4


权力的悖论


因为人性优点,比如乐意服务他人,获得影响力,而掌权。又因为人性的弱点,导致滥用权力,而失权。这是克特纳看到的“权力悖论”, “影响和改变世界的能力让我们感觉过分良好,于是很快就会突破底线。权力的悖论就在我们身边。”。


医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行使权力时,多巴胺类分泌大大增加,也可能带来“成瘾性”。 。

 

就整个人类而言,权力悖论则近乎赫拉利对人工智能的焦虑,和霍金、盖茨、马斯克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不同,赫拉利只在工具范畴里讨论它对权力的影响。

 

他说:“比如一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因数据公司会成在这个行业处于垄断地位,因为它可能拥有1亿个DNA序列数据,而一家新创企业可能只有1万个DNA序列数据,所以完全没有办法构成竞争。这些大数据模式的认知都是基于统计。

 

同样的,Facebook在西方垄断了社交媒体,可能这个平台不是最好的,但因为所有人都用它,而没用过的人也最终会选择它,它的规模越来越大。遗传学数据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情况。因此我们会看到权力将集中到几家公司身上。

 

另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打破金融业旧有垄断地位的公司,令财富创造具有更多的灵活性。这些都是史无前例的,今天的专家也不可能预测2040年的经济学基本结构。”

 

“人工智能的潜力恰恰在于,它会刺激资源集中在一个地方”,在他看来,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失去权力,沦为“无用的人”,而权力则集中在极少能掌控人工智能的人手里。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也是这一种权力的悖论呢?人类享受权利的同时,滥用了权力,以至于突破了某些底线呢?而底线之下又是什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