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经济学家的江湖史

经济学家的江湖史

文章作者:桑尼潘

文章来源:桑尼号(ID:span1023)


2014年,法国人梯若尔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打破了美国人垄断该奖10年的局面,也打破了连续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多位学者“分食”的局面,因为,梯若尔被誉为21世纪第一个经济学理论通才。


是啊童鞋们,21世纪最重要的不是人才,而是通才!什么都懂点,又能装X又能飞!

今天让桑尼用大家都能看懂的方式,来普及下经济学的一段江湖史吧。

特别致敬:我的宏观经济学启蒙老师-许小年教授(希望我这次说完后,不要再有读者留言问我到底是哪个商学院毕业的了。。。),是他让我明白了宏观经济学根本没有用,也是他让我明白了学习和了解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为什么呢?因为经济学(砖)家的预测往往不靠谱。就连经济到底能否预测,都是一个人类未解之谜。

你会根据宏观经济状况来经营企业吗?如果是那叫看天吃饭,这和农民有什么区别呢?好的农民还能旱涝保收呢?宏观经济上行或下行,都不成为你做不好企业经营活动的理由。

但是学习这门知识意义非凡:它能帮助我们思考,也提供了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角度。起码你不要一听到四万亿刺激政策就像打了鸡血,一听到次贷危机就觉得资本 主义恶贯满盈,一听到欧债五国就觉得南欧半岛全是不要脸的穷鬼。这年头社会藏龙卧虎,你没点基本逼格就贸贸然发表观点,分分钟会被人家当成五毛或猪头三。

好了,薯片汽水小本本准备,桑尼要说书啦~


1
始祖


有经济学家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总有个始祖,所以我们首先来认识下古典经济学巨匠-亚当·斯密大神。



斯密大神是苏格兰人(好险!他今天依然是苏格兰人~)一生就出了两本书,分别是《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后者被称为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因为大神放出了他的大招观点:政府干预是“看得见的手”,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生产和消费,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根据价格的自然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


这个推论基于一个很重要的假设:人是理性的,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由于经济学科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金融、税收等诸多经济原理都在《国富论》中得到了理论阐述,极大地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被尊称为经济学的开山鼻祖

和金庸笔下许多门派创始人都打了一辈子光棍一样,斯密大神终生未娶,父亲去世后便与终生未再嫁的母亲一起生活了61年。


1
大V


介绍完始祖,我们来了解下经济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段笑傲江湖。

首先是以英国人凯恩斯为代表的剑桥学派。



2
江湖


对凯恩斯批判最激烈的是芝加哥学派,由一批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教授组成。该门派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企业自身的效率才是决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基本因素。

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



他 在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中排名第二,第一是谁呢?就是我们刚刚“膜拜”过的大V凯恩斯。事实上,,就是为了推翻凯恩斯的理 论。当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有记者问他:“除了你之外,你觉得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谁?:“凯恩斯。” 既生瑜,何生亮。

芝加哥学派对凯恩斯主义的批判观点主要是:政府的财政政策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寅吃卯粮,欠下的债还不是要子孙后代来还?而且,过多的公共支出取代了私人投资会造成效率的损失,短期繁荣的获取是以牺牲长期增长为代价的

货币政策的见解上也是大相径庭。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时刻变动,所以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相机决策。,最好的政策应该基于规则,:货币供应每年增长3%,就这么简单,因为当时美国经济增长就是3%左右。这个学派相信哲学的“不可知论”:世界无法被人类完全认知,经济趋势也是一样,不要去试图熨平经济周期。

有一个人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亲身为大家验证了货币政策的利弊,这个人就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格老在位期间总共调整了77次利率(其中36次为加息,41次为减息),他领导的美联储平均每87天调整一次利率。最为人熟知的一段故事,是从2001年 开始,为克服互联网泡沫带来的经济衰退,连续降息13次,美元实行货币宽松,造成全球的流动性极度泛滥,到了2004年又连续加息17次,但已无法阻止房 地产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最终埋下了次贷危机的种子

我们最后来认识一个学派,他们在百年历史长河中与芝加哥学派相爱相杀,亦敌亦友,但在发展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就是由维也纳大学教授创立的奥地利学派

和上面的大V大教相比,奥地利学派颇为小众,最著名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哈耶克熊彼得

哈耶克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并拥有两位巨星粉丝-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他们依此推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也的确在一定时期内重塑了英美的繁荣。



哈耶克的代表作是通向奴役之路,这本书从哲学角度批判了凯恩斯:认为像凯恩斯这样的精英(凯恩斯超牛履历请往上翻),自认为比大众更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然后试图改造社会,这将使社会走向奴役之路。,包括和斯大林。

哈耶克一生崇尚自由主义,认为政府不必也不应干预经济现象,。1978年,年届80高龄的老哈开始撰写《致命的自负》,、人类可能失去的思想自由忧心忡忡。

奥地利学派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熊彼得,他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市场的有效性并不体现在静态的资源配置上,也不体现在一般均衡中,而体现在创新,创新才是市场经济效率所在



和凯恩斯这类喜欢提供“怎么办”让政策制定者接受的学者不同,熊彼得认为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应该截然分开,经济学本身是一门科学,回答的是“为什么”。

熊彼得一生未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据说他的人生有三个愿望:做最好的驯马师,做最好的情人,做最好的经济学家,这三个愿望都实现了,得不得奖还有何重要?

时光荏苒,回溯这段历史,各个学派的竞争,事实上都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他们并非相互替代,而是相互补充,提供了一系列看问题的新角度。

熊彼得有句名言:“”economist ought to be eccentric rather than in groupswhat does only fish(经济学家就是要特立独行,只有鱼才成群结队)”

凯恩斯则描述过一个《凡尔赛和约》签订时的场景,“巴黎是一个梦魇,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病态的。灾难迫近的感觉充斥于各种无聊的场所,世人在重大事件面前显得无助和渺小;意义重大的决策混合着不切实际的成分;轻率、盲目、傲慢、混乱的叫嚣声四起——古典悲剧中所包含的一切要素都具备了”。

这在今天看来,都依然无比贴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