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网友也怒了...

《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网友也怒了...


年关将至,很多单位都组织了年会或者晚会,让员工上台表演。近日,一段某团体演绎的《黄河大合唱》视频在网络流传。


视频中,,被表演者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全程“恶搞”,引得台下哄笑不断。

这几年,以另类形式表演的《黄河大合唱》,已经成为公司年会或晚会的热门节目,甚至还曾被搬上电视荧幕。有网友称,这首歌被“玩坏了”。


对此,《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通过媒体表达了他们的愤怒和不满,认为恶搞歌曲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呼呼有关单位停止这样的演出,并要求限制相关视频的传播。


也有许多网友看过此类视频之后,气愤地表示这是对革命先烈的亵渎。


创作者后人直斥“忘本”

据悉,上文提及的那段视频被人命名为“精神病医院合唱团演绎黄河大合唱”,1月25日被上传到哔哩哔哩(bilibili)社区。“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的微信里,也有朋友转发给她。


赵一菲表示,朋友之所以把这视频发给她,是因为朋友觉得这是一件搞笑的事。她特别不理解,因为这首歌是一个83年的人发的,比她还大,但她看到这个视频,绝对笑不出来。

,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一共分为八个乐章,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遭到恶搞的部分是第七乐章的《保卫黄河》。

(△冼星海的女儿)

作曲家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看到后气得一晚上没睡,她认为这种表现形式是对原作品的一种侮辱。

我是很反对的,我父亲是用血和泪来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之魂,不朽之作。严肃的音乐可以这样来调侃,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也表示,他难以接受这种恶搞行为。

我特别愤慨,主办这些节目的人,他们自己的年纪不小,,但是他们却没有感觉、是麻木的。我觉得难以接受或者不可原谅。


这样改《黄河大合唱》

到底是恶搞还是“艺术创新”?

近几年,《黄河大合唱》的恶搞版成了非常火热的晚会节目,原本的合唱歌曲似乎成了小品表演,演出单位除了一些企业,还包括幼儿园、中学、大学等教育机构。仅过去一个多月内,记者就搜到了十多段相关恶搞视频。

(△2017年12月29日,山东曲阜某街道中学的元旦晚会)

(△2018年1月22号,银川某酒店的新春联欢会)

更有甚者,上传时间为2017年1月12号的一段“熊猫明历险记剧组”新年晚会视频里,《黄河大合唱》被篡改成了“年终奖”版,歌词低俗。

实际上,这样恶搞的表演形式,已经持续多年。


在2014年4月东方卫视《笑傲江湖》的一期节目中,参赛选手伴着《黄河大合唱》的背景音乐,做出一些夸张另类的肢体动作。当时的这段表演引得现场评委大笑,并获得全票通过。


宋丹丹在节目中点评道:“我特别喜欢你们这个节目,我真的觉得太需要拿一些严肃的东西来调侃,我们缺这个,其实没有什么不可以调侃的,非常好玩。”


这段节目内容,被认为是“恶搞”的源头。此后被多个晚会模仿,表演者的表情动作都跟这个节目相似。

广西南宁“斗逗乐”喜剧坊,至今仍在舞台上表演这样的《黄河大合唱》。“斗逗乐”创办人马国富认为,传统的表演方式已经吸引不了年轻受众,这样做不是恶搞,也不是诋毁经典,而是艺术创新。


他表示,很多人很难接受“比较超前的”表演形式,觉得是恶搞。不过,笑是观众的事,但演员都是严肃的,这是一种艺术的创新的手法。


如果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用正常演唱的方式去指挥《黄河大合唱》,那不会有人看的。艺术,它一定是要创新的。整个从音乐、音符、指挥、武术、舞蹈各方面的演技上面,都等于说是全方位的提升。

虽然类似视频也被网友大量转发,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说,他不怪年轻受众,因为很多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了解不够深刻,但他无法接受有人为了哗众取宠、赚取点击率而对原作进行恶搞。


张安东认为,马国富的说法就是在狡辩,黄河大合唱每个月都会在世界各地演出,有大量拥趸。即便为了传播,也有更好的形式。


去年浙江卫视的一档娱乐节目,受众基本上是00、90后,节目里影视明星和专业人士在黄河边合唱的一段《保卫黄河》效果非常好,就令他印象深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在滔滔河水声和澎湃交响乐的衬托下,这期节目感染了很多人,有网友评论说:“听了这么多年,感觉好像这次才是第一次听,太感动了,眼泪根本忍不住。”


不论何时《黄河大合唱》都在

震撼人心,它是精神食粮

“90后”声乐教师赵一菲,曾在法国参加这部作品的百人合唱演出。她说, 在国外的华人圈中,《黄河大合唱》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旋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曲目。


她认为,,的确没有老一代人体会那么深,但如果能现场完整地聆听这部作品,还是非常震撼心灵。

“这首歌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而且它是四二拍的,就有一种进行曲的感觉,然后听着一般只要对这个音乐有感觉的人都会被调动起来。


我回国也两年了,最近的一次演出是在国家大剧院,是在结尾的时候唱了保卫黄河,全场观众都跟着在唱,唱到最后也是哭了,就是那种感觉不光是那首歌曲的意义,而且还有那种现场的气势磅礴的感觉,好像就真的是黄河在怒吼啊在奔腾啊那种气势。”

早在2014年,就有网友向有关部门提交投诉材料,要求下架相关节目,但是几年之后,恶搞似乎“死灰复燃”。一方面有人恶搞《黄河大合唱》,一方面也有人不断加入到《黄河大合唱》作品的志愿传承队伍中,黄河大合唱.CN的网站也正在志愿者手中加紧建设。


,“恶搞黄河大合唱”,带来的社会影响是消极的。对于饱含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决不允许“恶搞”。

经典作品,传承下来的是“魂”与“神”。陈勇说,那个特殊年代诞生的旋律,在和平年代依然回响。 

 陈勇表示,这些歌曲是时代的一个吼声,是民族之声,救亡之声。我们要确确实实正视这个问题,,并且用更多方式来传播,让这些优秀作品在我们的时代依然起到精神粮食、精神支柱的作用。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把这些歌曲在活动中不仅要大声地唱出来,更要唱响。


作者后人或诉诸法律

恶搞经典作品可能受到法律处罚

目前,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部分恶搞视频已被删除,但在网上仍有多个恶搞版本存在,包括歌词篡改、年会乱舞、猫咪指挥、宿舍表演等形式。


对于这些恶搞乱象,《黄河大合唱》词曲作者冼星海、光未然的后人,光未然的儿子张安东告诉记者,他正准备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反击。


“用法律的手段遏制他们,让这些恶搞再也不要发生,那才是好的结果。”张安东说。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律师常亚春指出,恶搞经典,可能会受到民事和行政两方面的处罚:“首先,恶搞者歪曲、篡改的行为,侵害了保护作品完整权,侵害了著作人身权;而将作品进行表演,并形成视频在互联网传播,侵害了作品的表演权、信息网络传播权。”

常亚春还表示,侵犯这些权利要承担民事责任的,也就是说作者的后人可以起诉他们,要求承担民事赔偿,要求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其次,鉴于黄河大合唱的特殊历史地位和作用,常亚春认为恶搞还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他指出,按照著作权法的规定,侵犯公共利益的,相关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行使行政权力,对他进行处罚,包括停止侵权,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并可处以罚款。包括作者的后人可以去相关的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网络平台,不是法外之地,常亚春律师提醒,把恶搞作品上传到网络服务器,就是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为,服务器的所有者、管理者如果明知是侵权作品,仍然不采取删除、屏蔽等措施,也要承担侵权责任。


人民网评:娱乐有边界,恶搞分对象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黄河大合唱》被誉为“民族危亡时刻奏响的时代最强音”,如今的处境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细看视频中的表演者,摇头摆尾,搔首弄姿,不只是丑化经典,更是在亵渎历史,丑态令人作呕,何其荒唐?


一首《黄河大合唱》,交织着家仇国恨,抒发着卫国豪情,既有“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的悲戚,更有“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壮志。经典沦落至此,是时代之殇。

抛弃经典,就是忘却历史。值得追问的是,恶搞《黄河大合唱》绝非个例,从企业到学校,乃至某卫视的综艺栏目,均有此丑陋行为。


这绝非“集体无意识”,而是在过度娱乐化支配下的道德沦丧。把肉麻当有趣,把恶俗当宝贝,为了追求娱乐无所不用其极,这不仅是无知,更是麻木。


娱乐有边界,恶搞分对象,不是所有娱乐都该鼓励,更不是所有的元素都可恶搞。


正如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所称,“父亲是用血和泪写的这部作品,代表我们中华民族之魂。严肃的音乐不可以这样来调侃,他们来恶搞,我觉得是忘本。”


连浸透民族耻辱的经典作品都敢恶搞,不是忘本是什么?

娱乐有边界!

恶搞经典作品要受到法律处罚!



来源:中国之声、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