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陈燮阳 笑傲江湖五十年

陈燮阳 笑傲江湖五十年

  2015年3月11日,潮人谈首创音乐家群访栏目,邀请音乐家用微信加入大名鼎鼎的潮人谈微信群,与严格限定为111人(取自Op. 111)的群友互动交流,至今已荣幸邀请过七位世界级中国音乐家加盟,谈天说地。10月29日,我们荣幸邀请到指挥家陈燮阳先生加入微信群,与群友一小时互动。


历届潮人谈群访

沈洋

王健

张昊辰

张金茹

林大叶

俞潞

陈萨


  此举不仅是因为陈燮阳先生即将于11月1日迎来从艺50周年的音乐会和研讨会。潮人谈虽然创建微信仅一年有余,但我们和陈燮阳先生的交情可以追溯到2001年。2008年春节期间,我们与中央民族乐团一起出访欧洲巡演,当时带队指挥的就是陈燮阳先生。此外,我们在中央歌剧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等处,与陈燮阳先生均有过多次深度交流。


  陈先生在微信群里一出现就受到火热欢迎。大家时不时为他的魅力和声音所倾倒。如下为一小时的群访实录。最后,陈先生赠送给潮人谈一本最新出版的书《半个世纪的节拍——一代指挥艺术家陈燮阳》。全书里外都是陈先生从头部四周散发而出的发丝和光芒。想要体验与艺术家的直接互动,欢迎关注潮人谈后加入独一无二的潮人谈微信群。


陈燮阳2008年在布拉迪斯拉发及金色大厅指挥中央民族乐团;2015年在哈尔滨体验极寒 © KLASSIKOM


大师从艺50周年,可否回顾一下过去50年来最为印象深刻的几个瞬间?个人生活或者音乐生活都可以哈~

  总共有几个阶段都很重要啊。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当然是大学毕业,那是1965年。从1953年进附中到1965年毕业,我总共学习了12年。附中学钢琴,高中学作曲指挥,大学念了四年。1965年毕业后指挥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作品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随后一指就是50年。对我来说很幸运的就是能够把课程所学的转化到工作中去。如果我年轻的时候能够出国留学,那估计后来的发展道路就不一样了。从指挥上来讲,我最应该感谢的自然是上海,上海给了我很好的机会。



您是一位从旧时代过来的音乐家。在我看来,您的那个时代对一切的热爱都是纯粹的,正如您对音乐始终如一的热爱一般。可以分享一下您学习的心路旅程吗?然后还想问问您是如何看待当今音乐各界中存在的追名逐利的“浮夸风”?

  学习嘛,用功很重要的。我们那时候很单纯的,什么都没有,连电视机都没有。就是上课、听音乐会、听排练、听唱片,所以也没什么烦恼,就是如饥如渴地学习,什么都吸收,也看很多书,各种各样的书,理论、小说、报纸等等等等,有时候也整天泡在唱片室一张一张地听唱片。像学指挥听排练是很重要的,这些东西课堂是教不了的。我上学的时候有空就跑到交响乐团听排练、走台,听见什么外国指挥来了也去看,那时候没钱,买不起票,就钻到后台去看,这种学习的氛围非常好。现在各方面的条件好了,能收到各种资讯,有各种CD啊DVD的版本,条件比我们好多了。

  现在的年轻人用不用功我不清楚,毕竟现在诱惑也太多,像现在好像都没几个学生来听我们排练的,看演出也没有多少。大家也看到,优秀人才出得太慢太少了。当然了自身的素质和条件很重要,但是努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年轻人急于求成,想通过各种渠道来出名。我觉得还是应该老老实实的,要当一个艺术家,就要当一个艺术家,不要干太多与艺术无关的事情。不过时代不同了,市场经济的冲击是不可逆的,适当的社会活动也是需要的,但是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还是要着重把自己的艺术功底打牢、打扎实。


之前购买了您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对其中的第九交响曲印象深刻。听说这次演出的合唱队人数是不足的,但是从录音中听不出有声音的空缺、轻薄。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

  这次录音是个实况,是在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属于星广会。我们所有人眼睛一睁开就要跑到音乐厅去走台,走了半小时不到观众就进来,不能走台了,所以基本上是一遍成型。这对我们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非常不容易做到,对哪个乐团都是。我们这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几乎都是在这种状态“抢”出来的。因为音乐厅舞台不是很大,所以合唱团不能太多人,但还是把舞台堆得满满的。舞台小空间就小,所以要都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幸亏录音师陆晓幸先生是非常有经验、非常优秀的录音师,能在这样严苛的条件下把效果调得这么好,非常不容易,所以这套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有它的历史价值在里面。

  贝多芬交响曲全集我录过两次。在这之前,广州白天鹅唱片公司曾经给我录过一套,那是在中国唱片厂还没拆的时候在那录的。那个时候乐团水准跟现在是有差距了,录的声音也不是很理想,也是限于那个时代吧,毕竟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录制贝多芬全套交响曲,很不容易。录两次全套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这两套录音可以说是我和上海交响乐团两个时代的见证。

  第二次录制的时候,上海交响乐团的水平已经是大大提高了,也可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期,就是在我卸任之前,乐团内部进行了改革,有了一个崭新面貌。

  顺道提提,英雄的诗篇》,于9月28日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出。这次演出也是由陆晓幸先生担任录音。这次演出最后出来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惊讶。从作品来讲,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是一部应该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经典作品,观众对作品的反响也非常强烈。另外,从乐团和合唱团的演奏和演唱是相当不错的,录音效果也是非常不错,总体来说,我对这次演出和录音非常满意,也对陆晓幸先生的录音水平表示赞扬。我把录音给朱践耳先生听过后,老先生都激动到流泪了。这次演出也非常不容易,调动了上海交响乐团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这两个大型的群体,经过艰苦排练之后演出了这部巨作。不过观众向我们表达了一个可惜之处,就是这样的作品演出太少了。所以我想日后在全国各地能多多上演这样的作品。


交响乐是西方的产物,也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音乐形式。不过交响乐是在“五四”之后才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的,研究和创作也因为各种原因时断时续,水平有高有低。普通国人更是认识不足,甚至视之为“洪水猛兽”。作为一位躬耕于交响乐领域的音乐家,认为应该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还有一问,刚刚说到了中国作品,您一直热情推广中国的交响乐作品,也收藏了一张您指挥王西麟老师《太行山印象》的唱片。那您对中国自第一部管弦乐作品诞生以来的中国交响乐发展如何评价?您又是如何看当代的中国交响乐创作的?

  哈哈,你还有那个唱片,我自己都没有,之前都怀疑是不是我的,还是后来我发现了当时的一张中国唱片社的唱片录音酬劳通知,才想起是我指挥的,酬劳是80元人民币。那应该是80年代我和中央乐团在他们的大厅录的,那时候我和中央乐团录了好几张唱片。中国交响乐发展到现在,从硬件来讲,大有改观。经济发展了,各个地方都建了大剧院、音乐厅,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也是个很好的现象,我们终于有充足的演奏场地了,各个地方的交响乐团也渐渐发展起来了。

  但是交响乐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地方的发展水平、地方政府是否重视和扶持文化建设。所以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地域差别巨大。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收入提高了,大众也更多地走进音乐厅来欣赏交响乐,也基本不会有像你说的“视为洪水猛兽”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还有就是更多的小孩子也开始学习音乐,这也是个好事情。像我小时候,钢琴都没见过哩,考音乐学院的时候五线谱都不认识。现在什么学院附中附小的水平,比我们那时候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给小孩子学习音乐对培养他们的智力是有帮助的,这也是在提高民族整体的文化素质。像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一生都喜爱音乐、喜爱交响乐,这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式。李四光、爱因斯坦他们俩都会拉小提琴,李四光还作曲哩,哈哈。所以说给孩子学习音乐,不一定培养成音乐家,也可以有利于他日后更好地从事各种职业,这对他是非常有利的。

  说到创作,我认为现在交响乐创作有时候会走入一个误区。这不特指中国。现在国际上有一种潮流,越让人听不懂的,就越是怎么写,借用我那个年代的一句话就是“与人民为敌”。交响乐本来就是很难被人接受的“阳春白雪”了,是一种尖端的音乐形式,结果你还处处设坎,使作品极难听、极难奏,这不是与人民为敌嘛。当然有些为了音乐表达的需要,但你不能通篇让人摸不着头脑,整得离奇古怪的,这根本就不是音乐嘛。这些实验音乐在西方几十年前就已经弄过了,如果我们现在再去模仿就是走了一个死胡同,这些东西是不能作为一个音乐作品流传下来的,它本质上是一种行为艺术,就像现代派的绘画、雕塑一样,让人各种看不懂。音乐还是应该要能感动人的心灵。这只是基于我自己从艺做人的一些感悟提出的观点,不针对任何人,每人看的角度不一样,莫衷一是。


十年前听过陈大师指挥广州交响乐团的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响曲》,十几年后当时的情景依然难忘,想问一下大师对苏俄作品的评价?相比德奥作品在指挥调教乐队有些什么差别?

  十年前在广州指挥的《曼弗雷德》,俄罗斯的作曲家太多了太伟大了,这种传统是无可比拟的,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少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么?整个欧洲,意大利德国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学习的群体,美国是后来的,美国出了多少伟大作曲家?

  我的老师的老师高克,前苏联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指挥系主任,培养了穆拉文斯基,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等大师,影响了好几代人,我的老师黄晓同就是高克的学生;我听过高克指挥的唱片,从黄晓同老师来看,应该是很像的,我有印象。


能否能谈一下,您觉得现今中国乐团与欧美乐团相比,差距主要体现在哪里?

  中国的交响乐团和欧美的乐团相比,中国有好的乐团,而欧美也有差的乐团,所以怎么比呢?当然交响乐这个东西是西方他们的民间音乐,我们是学习,现在中国有很多乐团的发展相当不错,几大乐团例如:上海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几大乐团之间没有最好,是没有办法相互比较。

  有的人总是想当老大,但这不是体育比赛,没有世界第一名第二名,但是有公认的一些优秀乐团。而且要看指挥的水平如何,好的指挥就会带领出优秀的乐团,差的指挥就会导致乐团没有生气。另外也取决于乐团队员素质还有经济发展,其他各种因素放在一起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西方交响乐团发展的时间虽长,其实主要有三大件:歌剧、芭蕾舞、交响乐,但我们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例如地方戏曲等。另外,关于国内乐团的差距问题,统一的交响乐团发展规范,导致每个地方都是各自为政,有的地方很富,有的地方待遇很低,让团员没办法安心的从事艺术,差距十万八千里,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作为一个中国指挥,指挥中国乐团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指挥的基本功,音乐素养,技术,这些当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做人更重要。毕竟指挥要跟人合作,要跟乐团合作,没有乐团的配合,指挥是不可能完成音乐的。指挥和乐团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指挥要尊重乐团的音乐家,不能因为自己掌握着权势就对演奏员呼来喝去,就算演奏员为了饭碗忍下这口气,在合作中也是有怨气的,也不能全身心地完成音乐演奏。当然,指挥也是乐团领导者,就像一个将军一样,在排练的过程要领导大家共同完成音乐作品的创作。


大师师从黄晓同,又与朱践耳私交甚笃。最近黄晓同和朱践耳纷纷著文甚至出书回忆苏联留学时代的坎坷经历。大师对此有何见解?

  那个时代的问题,怎么说呢,都过去了。但我觉得这个对我的老师黄晓同来讲是很不公平的。他这么有才的一个指挥家和教育家,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一直憋在心里也很难受,这个对他身体也有影响。,很多人都受到了牵连,很多人因此受益,有些人却连命都送掉。我总觉得黄晓同退休太早。他应该像周小燕那样持续躬耕在第一线。是啊这些都是历史了,但从历史中能看出人品。人和人还是不一样的。

No. 3 7 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