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甄嬛传》的作者,是这个湖州美女老师!

《甄嬛传》的作者,是这个湖州美女老师!

来源:搜狐教育、骨干班主任学习组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吴雪岚


 吴雪岚,笔名流潋紫,出生于1984年,汉族,浙江湖州人,杭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吴雪岚,笔名流潋紫,大学期间,因一部文采如云飞扬、情感如水缠绵、情节如环相扣、心念如丝缜密的小说《甄嬛传》名闻网络。从一个受教育者,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刚迈出大学校门,便又踏进了初中校门。这样一个从未离开过教育、有着细腻思想的吴雪岚,有怎样的从教经历?她看待教育有哪些独特的视角,又是如何演绎自己的教师生涯的……


一心从教金不换,六载春秋苦也甜。


《甄嬛传》被拍成电视剧并热播以后,很多人都劝吴雪岚放弃教书,专职写作,每当此时,她都淡淡一笑,因为她心知,写作只是业余爱好,教育才是自己愿意终生为之的事业。

小时候,吴雪岚就喜欢做"孩子王",想象着长大后站在讲台上的幸福。高中时,有幸遇到几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便在心底埋下一个念头:教师,就应像他们那样,从容且富有教育智慧。高考后填报志愿,吴雪岚选的几乎清一色师范类大学,终被浙江师范大学录取。大学四年,她兴趣广泛,辅修过新闻学以及其他很多门类的科目。毕业时,《甄嬛传》已经出版,考虑到自己对出版行业有一定了解,若从事相关工作自然容易一点。事实上,她也确实去某省级出版社应聘并取得了笔试第一名的佳绩。

是什么原因使得她决意重返校园、走上教师岗位的呢?"这其中,有机缘巧合,有家庭需要,但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是教育这份事业、教师这份职业符合自己一直以来的追求。"

资料图:吴雪岚和《甄嬛传》演职人员合影。

吴雪岚喜欢学校的规律性生活,清晨披旭而去,晚上戴月而归。规律,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枯燥。很多人认为,当了三年教师后,你基本上能看到自己一辈子的状态,上什么样的课,面对怎样的学生,每天重复哪几句话。但吴雪岚认为,每一届学生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同的,同一届学生也都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教师,正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得以不断的成长。她说:"和孩子在一起很开心,他们的童言童语、童真童趣,使自己也能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拥有一颗向上的童心。"一直以来,她都对校外生活有一丝抵触,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起来繁琐而棘手,但学校里的每一天都是简单、快乐而充实的。

吴雪岚认为做教师很有满足感。很多人有疑问:"流潋紫是不是整天专心写小说,只把教师工作当作玩票?"其实,她在孩子们身上付出的心血远胜于写小说、做编剧时的辛苦。2012年,她在杭州市、区级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中喜获一等奖。这,是社会对她的一种嘉奖,也是她对自己的一种证明。

刚从教时,吴雪岚是学校语文组里最年轻的一位,她一直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向前辈们请教各种问题。第一位师傅王镁,教学态度严谨,连课件上的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考究得很详实;现在的师傅张燕,是情感型、智慧型的教师,能处处与学生打成一片。"我从王镁老师身上学到了严谨认真的态度,从张燕老师身上学到了师生相处之道。"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有一个很好的风气——推门听课。"这让我们年轻教师随时都保持一种认真的状态,我当老师六年了,从没有懈怠过。"她的这份坚持和努力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之一。

陪伴学生读书是一种言传身教


吴雪岚的整个生活,都围绕着一个"书"字展开——读书、教书、写书,这千百年来的文人梦,在兰香屋室,在青葱校园,在青灯桌案,被吴雪岚静静地演绎。"教书"这一职业,使得她的"写书"和"读书"也着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

吴雪岚,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教学之余,仍然坚持着文学创作。"我基本上是利用周末和假期进行集中创作。创作是需要连续思维的,一旦被打断,就可能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把情节衔接起来。与其如此,我觉得还不如集中大块时间进行阶段性的创作。"

问余何意栖书山,笑而不答心自闲。飘香翰墨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吴雪岚读书有三个特点:

一是喜欢陪着学生一起读书。在教茨威格的人物传记时,她会推荐学生读茨威格的小说,通过不同的体裁来了解这位作家;散文家汪曾祺,写过很多关于美食的散文,吴雪岚就把美食和散文相联系,理解"形散神不散"的技巧。每次上完课,她都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与作者、内容、体裁有关的读物,希望孩子们的视野不被教材所局限。但是,吴雪岚认为,扩大阅读面应以课本为基础,这样学生就会知道眼下该读什么书。很多孩子的课外阅读仅仅停留在四大名著上,没有必要,"课外阅读应与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联系紧密,不能让他们觉得两者是完全脱离的"。向学生推荐读物,吴雪岚很慎重,最近正在上映根据辛夷坞小说改编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她说要等自己看过之后,才会判断原著是否适合推荐给孩子们阅读。


吴雪岚和学生在一起。

二是偏爱古典文学。"诗词对于学生来说,一是容易记忆,二是富有韵味。如果你给学生讲解一篇很长的古文,尤其是散文的话,学生会觉得不容易理解。但诗词语言优美,意思浅显,他们很愿意去记。"吴雪岚喜欢明清小说,善于从故纸堆中拣出黄金叶,"其实,"三言二拍"这套书的篇章经过筛选以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她会让孩子们去寻找描写春天的古诗文,一方面作为随笔作业,一方面也可以有所积累,"春天,不是一个季节,而是一种心情"。在平时举办的记忆性竞赛中,如果学生能完整背诵出古诗文并了解其含义,会得到一定的加分。而在平时测试中,她也偏向出一些古诗文鉴赏方面的题。

三是不过分推崇教育学书籍的阅读。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大家发一本理论性较强的教育学方面的书,可看过以后,吴雪岚往往连书名都不怎么记得了。她很少去研究这些理论性的东西,觉得教师应该用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陪伴学生,和他们一起成长。"陪伴本身就是一种熏陶,一种言传身教,一种身体力行。"

写文章要综合才子型和状元型


得知老师是"大作家",一些孩子喜欢问吴雪岚:"怎么写好一篇文章?"她总是回答:"在你没有动笔之前,我说的任何话都是空话。好的文章是修改出来的,不要担心写不好,首先应做的事就是动笔去写。"灵感,都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涌现的,而不是动笔之前就苦思冥想得来的。吴雪岚对学生的两点建议是:敢于动笔去写,写完之后敢于拿出来让人修改。

一些学生对作文的态度是"写完就行",写完便不再回头看。"好的文章需要至少修改三遍以上,分别看立意和条理是否清晰,语段之间是否层层深入、起承转合,标点和断句是否正确。学生的每篇文章,我都会逐字逐句批阅,然后书写成文,给他们一些条理性的意见,指明优点、缺点在哪里,然后再让他们进行最后的修改。"回忆自己创作《甄嬛传》的经历,"不可能一次成稿,我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去一遍遍地修改。"每当与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创作经历时,大家就很乐意地接受她布置的作文,相信自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吴雪岚把好作文分成两种:一种是才子型作文,只须立意准确,便尽可以天马行空,"一些学生写作文时随心所欲,貌似不讲主题和中心,但是你会发现,形散神不散"。针对这类学生,吴雪岚会鼓励他们加深立意,多关注社会现实,思想上要有一定针对性,语言上要有雕琢。另一种是状元型作文,"我会提醒学生,由于考试的存在,你最好也会应试作文的写法"。真正会写文章的人,其实是才子型和状元型的综合。历数一下各朝各代的科举状元,尤其是明清两朝,他们既能很好地驾驭八股文,,从根本上讲,这两者之间是不冲突的,无非是状元型作文更具规范性,了解如何破题、如何入手,不像才子型作文那般随意,"它所传达给学生的,正是一种规范性"。

遇到妙则虽妙、却不符合应试作文模式的文章,吴雪岚的做法是理性引导。一方面告诉学生什么时候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既然你重视成绩,就不要拿成绩来开玩笑";另一方面则指出作文的可取之处,提一些改进性的意见,联系报刊投稿发表。也有学生会向她哭诉这次的作文题目是多么无趣,她会耐心告诉学生:"等你大学里写论文时,不可能单凭文笔就能取胜,它需要一种条理来支撑,一种思想来贯穿。"

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平时的单元测试都由语文组的教师轮流出作文题。轮到吴雪岚,她会遵循以下原则:

让学生"有话可说"。她曾出过一个作文题《班级那些事儿》,初看挺无趣的,但批改过后,发现却是最让学生有话可说的题目,因为它有效避免了一些被写滥了的题材。学生们不再"胡编乱凑",而是寻找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事情来写,以小见大,以微显著。让学生"有理撑腰"。一些学生写文章,从头到尾都没讲一件实事,而是不停堆砌华丽的语言,自认为这就是"才子型作文"。吴雪岚会告诉他们,一篇作文至少要说清楚一件事情,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否则,到了高中写议论文,就会自相矛盾,手脚互殴。让学生"有思以评"。吴雪岚发现,学生写得最好的作文有三类:亲情类、友情类、社会观察类。比如,关于老人倒地而没人去扶这件事,有的学生除了叙述事情、描绘场景,还仔细分析在场路人的心理,找出不扶老人的原因。"我觉得这很难得。好的作文,不仅是一种好的语言表达,还应对一件事有自己或理性或情感的评论。"

学生写作时,吴雪岚会和学生一起写,"写完后先由他们来点评我的作文,然后我再来点评他们的"。如此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写作文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和老师一起来完成的工作。讲台上走笔不停,讲台下书写沙沙,师生之间的默契,就在纸上无数个横竖撇捺中悄悄融合,交叉汇流。为了鼓励学生创作,吴雪岚还把学生写的好文章整理打印出来,编成精美的班刊。有学生问:"要写好作文,用不用买作文书?"吴雪岚摸着他的小脑袋:"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范文啊。"荣登班刊的每篇文章,她会让班里每个学生写上点评,评述其优缺点,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比让他们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都有兴趣。"吴雪岚笑着说。

立体的语文教师和她朴素的教育梦想



"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并一直坚持下去"——这就是吴雪岚的教育梦想。和很多教育名师比起来,这个梦想显得过于朴素。其实,能全心全意地守在教师岗位上,对吴雪岚来说便已是一种略显奢侈的快乐。由于身兼作家、编剧、教师三种身份,所以她的时间分割得比较琐碎。有时上午上完课,批改完作业,下午还要外出参加活动。虽然不愿意,却不得已而为之。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实行寄宿制,孩子们一周五天住在学校。初中生正处于情绪起伏大、心理变化快的时期,吴雪岚特别希望多一些时间跟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一周只能回家一次,很多家长又都在外地,遇到降温天气,可能送衣物都来不及。这样的学生,其实是需要更多关心的。刚从教那年冬天,气温骤降,很多孩子都没有带手套,上课时一个个缩着小手。吴雪岚发现后,赶紧去买了一批手套送给孩子们。这份师生情谊的温暖,握在手里,传于心间。孩子们戏谑到:这个冬天不太冷。

吴雪岚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史优势,为学生开发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与活动。平时学校的舞台剧、课本剧,她都会去做一些指导。有学生反映说不会写剧本,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立体地熟悉剧本创作,《甄嬛传》正拍摄时,她组织初中、小学两个文学社去片场参观。"这次参观,也让孩子们认识到,看起来生活惬意的明星,工作时也是全力以赴,挺辛苦的,从而使他们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偶像意识。这,也是另一个层面上的收获。"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吴雪岚善于将纸上的文字与眼中的画面结合起来,使他们更立体地进行语文学习。上小说单元的时候,吴雪岚会给学生放一些配套电影:"因为小说和电影一样,都是有一种巧妙构思的。比如契诃夫的《变色龙》,虽然只是短篇,却有很多的转换和跌宕。通过看相关电影,可以让学生从电影的角度来鉴赏这篇小说,更好地欣赏它的结构。"

要开诗歌朗诵会啦!孩子们一个个止不住地兴奋。吴雪岚问:"哪位同学知道什么是朗诵?"一个孩子马上举起手:"朗诵还不容易,不就是大声喊呗!"同学们哄堂大笑。没有批评,没有说教,吴雪岚开始给大家播放央视主持人的诗歌朗诵视频,品味抑扬顿挫的语调,静思轻重缓急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究竟什么是朗诵艺术。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老师让孩子们留恋。很多孩子们初中毕业后,每年都会回学校一两次看望吴雪岚,平时常常给她写信。今年,对吴雪岚的教育生涯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她从教后所带的第一批孩子马上就要高考了!每念及此,吴雪岚激动的心情便难以平复。因为,她和孩子们之间共有着这么一段美好的回忆。



植树节,吴雪岚带着即将初中毕业的孩子们在校园里种了一棵树,每人写了一个愿望在纸条上,装进瓶子里,埋在树下。大家相约高考结束后一起重返这里,看看是否实现了当初的愿望。谈及此事的初衷,吴雪岚说:"当时,初三的孩子压力很大,方向感缺失,还有学生觉得前途渺茫,将来要读什么学校都只是父母的一种期望,而不是跟从自己内心的愿望。为了鼓励这些孩子,让他们有一种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就组织学生去种树,埋下愿望的种子。"

"学生们那个时候就很期待,由于树是春天种下的,不知道能不能活,就经常去看看它,理理枝,浇浇水。"后来,她更是每年都会领着来看望自己的孩子到这棵树下逛逛,为的是提醒他们不要忘记最初的梦想,不要忘记实现梦想是需要坚持的。爱的种子悄悄发芽,教育的果实凌枝高挂。树,已不仅仅是树,它是一种符号,被吴雪岚和这群学生铭在记忆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正峥嵘,人亦茁壮,春风化雨,万物更新,为人师者,岂不欣然?

说起吴雪岚,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校长黄燕明一连用了三个"聪明"来描述她:聪明而天真,聪明而努力,聪明而诚恳。吴雪岚,正如她那本就诗意流动的名字,也正如她笔下的婀娜女子,赤心一片,灵气四溢,心聪目明。采访终了,一个立体的语文教师形象,如水墨之图展于脑海。然而,最令笔者久久不能忘怀的,是她简洁朴素的教育梦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并一直坚持下去"。

明天将有湖州重要人物推介

《湖州人物》公众号

微信号 :zshz008

每日发布湖州知名政商人士,请关注我们公众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