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论翻白眼,王朔搞金庸,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论翻白眼,王朔搞金庸,才是真正的伤筋动骨

最近,金琛导演的《新笑傲江湖》电视剧首播,收获了满满的槽点。这位导演,曾经指导过孙红雷、景甜、金喜善主演的电影《战国》,也算是国内的知名导演之一。他最有趣的作品,应该是网络剧《女人帮·妞儿》的两季,电影叙事节奏都非常明快。


这种导演技法反应到电视剧《新笑傲江湖》里边来,也有较为不错的体现。该剧上来便开篇明义,争夺辟邪剑谱的各方力量错综复杂,江湖残杀不断,矛盾冲突逐渐升级。从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与拍摄角度来论,怎么看,都不能算是槽点满满的作品。然而,该片目前在豆瓣等网友打分网站的评分,已经低到欲与《纯洁灵魂:逐梦演艺圈》试比高。


我认真看了一下网友们的差评,大多集中在没有知名演员上,尤其对令狐冲的饰演者是一个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表示不满。大家纷纷表示,这种翻拍是对经典的侮辱,再也拍不出当年《笑傲江湖》的味道。总体来说,便是,《笑傲江湖》实在太经典,这群小鱼小虾怎么可以随便翻拍呢。


我认为,《笑傲江湖》更像是很多人回不去的乡愁,即使现在的导演能够在故事陈述与镜头语言等多方面全方位超过以往的笑傲江湖的影视剧,都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不是技法的问题,而是大量的中年人开始怀念自己的青春年少,记忆中的味道,即使还是那个味儿,也照样被认为是变味儿了。金庸,真的是一代人的经典吗?


金庸热,在大陆,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当时,金庸的武侠小说在很多青年学生之间流传。等到这批学生真正成长为了社会中坚力量,金庸也就成了不容置疑的经典。跟金庸起步一致但结局不同的,则是琼瑶。在男孩子们读金庸的时候,女孩子们都在读琼瑶。但女孩子们就是太跟风,还爱面子,现在都不敢说自己喜欢琼瑶的,只能对外讲,我喜欢读张爱玲呢。


金庸是不是经典呢?我个人对这事儿不置可否。但大陆这边的王朔,早年间就对金庸翻过白眼。王朔在自己的随笔里边调侃说,九十年代以来,产生了四个俗套,分别是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与金庸小说。这事儿我绝无编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王朔的《我看大众文化港台文化及其他》。


王朔对金庸的白眼可不是一两次。根据王朔自己的随笔文章来看,他曾多次向朋友表示对金庸的不屑。朋友则规劝王朔,不能过分高傲,至少应该读一读金庸再出来批评,金庸的小说有一种语言上的口腔快感,读起来非常有节奏,让人喜欢。王朔最终架不住朋友敲打,只能硬着头皮买了一套金庸武侠(疑似《笑傲江湖》,他自己记不住书名了)。


这套金庸武侠总共七本,王朔硬着头皮就读完了一本,实在读不下去了。这个管冯小刚叫冯裤子的朔爷更肯定自己的看法了,一盘菜,你不用全吃完,只要吃一口,就知道它的好坏,“所以我也没有必要把金庸的那些武侠全读完再说话”,金庸的小说确实不行。那么,王朔认为的金庸武侠不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呢?


首先,是小说语言上的口腔快感没那么邪乎。


很多人认为金庸小说有语言快感,王朔持反对意见。他认为,金庸的小说缺少美感,地缘因素又造成他没有方言作为美感装饰品,不能像老舍等人那样获得文字上的机灵。金庸是一个在香港的浙江人,说着粤语却拿繁体字写现代白话文,因此先天失利,文字都是干瘪的,因为通俗所以能糊弄中学生罢了。


第二,人物实在都是抄袭的。


王朔在《我看金庸》一篇随笔中,对金庸小说的人物抄袭问题批评非常。他认为,金庸武侠的人物,都是古典小说里边有的。那个段誉,干脆叫贾宝玉得啦。其它人物,也都应该感谢《水浒传》,都是从里边直接拿出来就用的。一个武侠人物出场是什么性格,全程就是什么性格,车轱辘话使劲说,反正是靠卖字赚钱的。


第三,就是为了打架,造成一种中国人光打架的错觉。


王朔对金庸翻的最狠的白眼,就是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故事根本没什么谋篇布局,都是为了打架服务的。两个人本来一句话可以说开的误会,都装傻蛋,看你不痛快就是一个打,实际上,整个的金庸武侠,就是为打架服务的,就是让读者看打架。最后实在没得写了,人物来个大集合,随便再手捏一个扫地僧,然后又是一句话说开了,打了一辈子为个球啊。这种武侠,跟民国时期那批武侠没什么两样,就是打架小说,跟外国人造成一种错觉,咱们中国人特别愿意打架。


关于王朔对金庸翻的第三个白眼,还是应该认真听听的。咱们现在看《新笑傲江湖》觉得不好看了,实在是因为开篇就是打架,实际上是混乱的打群架,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他亲戚罢了。这种打,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具备当代性的核心价值,就纯粹是闹剧了。《新笑傲江湖》打的挺热闹,但大伙不喜欢看没价值的打架了。


那么,当年,金庸为何能在香港和大陆两岸三地火爆呢?关于金庸为何能在香港火爆,香港来的学者梁文道先生有过一种说法。他讲,六七十年代的香港,有一种孤岛情怀,北望大陆文化,期待某种特性上的中原文明。而金庸的武侠世界,正好满足了香港市民对大陆文明的一种想象。金庸武侠中的人物,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因子的携带者。


而关于金庸在台湾,我阅读范围实在有限,没找到台湾方面的说法,有知晓的读者,可以留言赐教。金庸在大陆,火爆起来,原因倒是简单的多。第一,刚刚开化的大陆,以为,金庸的武侠世界便是香港,对香港的纸醉金迷的畅想寄托在了金庸、琼瑶、成龙与四大天王身上。


第二,八十年代的大陆影视剧,还是以教化观众为主,缺少大众娱乐。但香港北上的这批影视剧则不然,全然是观众喜欢什么就给什么。包括金庸的小说,喜欢看打架看热闹,是人之天性,武侠小说就纯天然的满足人们这种需求。因为这种资源的稀缺性,造成读者以金庸为经典了。


现在,再看打架,年轻人都是读玄幻等网络小说了。时代变了。年轻人自然不再喜欢金庸式的咋咋呼呼。而年老的,又不愿意像女同志们读琼瑶那样,敢于承认自己青年时代的品味太低,所以,一直坚守旧梦,造了一个金大神罢了。现在写网络小说的,要是谁能考个文学教授什么的,也在创作枯竭之后搞文艺理论,没准下一个金庸就是他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