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熊孩子让人束手无策,我们该不该「以暴制暴」?| 热点导写

熊孩子让人束手无策,我们该不该「以暴制暴」?| 热点导写

 距离2018年高考还有 69天 

今日值班小编 | 止啦 


苏联心理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

 

最近一段时间,在网上抱怨自己遇到熊孩子的人越来越多。比如最近有人在知乎写了一个回答,讲述了一个四年级熊孩子试图推倒一名孕妇观察“摔倒会流产”现象的事件。当然,这位网友详细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用棍棒教育这个熊孩子的。于是,这则“怀孕嫂子被熊孩子猛推: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小姑做法引网友热议”的新闻占据头条,此事引起社会广泛热议。




 素材聚焦 


不知何时,“熊孩子”一词已经成功融入我们的生活并且成为贬义词。熊孩子,常形容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并且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

 

在新闻中,家中的熊孩子猛推了一把孕妇,然后他的小姑把他暴揍了一顿。对此,网友的评论几乎都支持小姑,但在这一边倒的评论中夹杂了一些声音,如“他还是个孩子”“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应该原谅”等。小孩子天性活泼,顽皮一些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人恶毒,以在伤害他人中寻求自己的快乐,甚至做出伤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时,就不是“不懂事”能撇清的了。

 

 思考话题 

“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呢?


熊孩子也不是生来就以伤害他人为乐的,可以说是家庭的教育养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熊孩子”。小孩子的行为反映的是一个家庭的教育观,一味宠溺,让孩子是非不分,连基本的礼貌和教养都没有,只会让人看不起。

 

▽反面事例


熊孩子在书店捣乱把所有的书都推倒时,父母说“孩子顽皮一点很正常”;熊孩子因为想吃鸡排女孩没有给,于是就在地铁来的前一刻用力推了一把女孩,差点把女孩推下地铁,孩子的母亲对此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就拉着孩子上了地铁离开;男孩对着商场电梯撒尿结果电路短路被困电梯里,父母表示:“孩子还小,不懂事很正常”。

 

/微评/

我们可以看出,熊孩子们永远因“不懂事”的借口而肆无忌惮,家长在孩子犯错后的态度不是教育批评,而是为孩子找借口开脱。殊不知,这不仅仅是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开脱,更是在为自己为人父母却教导无方开脱。

 

▽正面事例


熊孩子坐电梯将所有楼层键都按了一遍,家长在得知后,和孩子各写一份检讨书贴在电梯里。“做错了事情就要勇于承担。”家长说,让儿子写检讨也是为了让其他小朋友知道,乱按电梯按钮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等地铁时,一个宝宝问地上的这个脚印是干嘛的?这时候,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外婆,特别耐心的给他解释说,这个是排队的,并且整整齐齐的排了队给孩子看。



在地铁的车厢内,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爆米花给撒了出来。父母便陪着孩子,一粒一粒的捡起来。

 

/微评/

好的教育,其实就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举动虽然微不足道,但是正是这些细微之处,最有力量。家长教给孩子的,就是他的人生。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的素质,决定着孩子的气质。而家教好的人,都是以家庭单位出现的。

 

<适用话题>教育、认知、教养


<主题速写>


不懂事不等于没教养


“不懂事”与“没教养”是有本质区别的,“不懂事”是无心之失,而“没教养”则是有意为之,令人生厌。社会对孩子过多的宽容给了家长和“熊孩子”一个错误讯号:无论孩子做了多过分的事,社会总是会原谅孩子的。于是家长在放纵孩子犯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出伤人也伤己的事。孩子在接受教育时期就像是一张白纸,给他输出的思想是什么,他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不光要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好事,更要告诉孩子什么万万不能做,古语曾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是没有道理的,不告诉孩子那是恶行,他能伤害别人甚至是把别人逼死。

 

穷养富养,都不如给孩子最好的教养。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惯子如杀子,溺爱只会毁了孩子一生,让他把天性里面的恶发挥到极致,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是他一生的财富。教养与年龄无关,尽管“以暴制暴”的方法并不值得推崇,但孩子错了应该适当批评管教。


 模拟考场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近日,。一位妹子亲眼目睹了一名四年级,身高1米4、体重120多斤的熊孩子猛推孕妇……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时候,这个熊孩子还悠闲地吃着零食,不以为意地说:“我看电视上孕妇摔了会流产,我就想看看推倒她会不会也流产。”可是,这是新闻吗?不是,只是一则缺乏核实的网帖,一个网友写的故事。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吊打熊孩子的抽象愤怒是多么廉价


,隔段时间就需要能撕出血的话题滋养它。这个嗜血的怪兽是由这些欲望合体而成:媒体需要流量,公号创业者需要变现,新媒体暴发户需要割韮菜,键盘侠需要靶子,营销号需要爆款。一个猎物可持续撕咬的时间很短,满足新媒体运营者的胃口,需要不断生产新的“猎物”。

 

话题营销就像自来水一样,拧开就有: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妇,。熊孩子是不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媒体报道过不少反映熊孩子劣迹的新闻:电梯尿尿,推小女孩下楼,放火,给同学喂老鼠药,能列出一堆骇人听闻的劣迹。可“故意猛推孕妇试试能不能让孕妇流产”只是网帖,而浏览各大媒体的报道和各公号的整理,没有一家媒体采访了写这则网帖的网友,更没有其他相关当事人或基本的核实工作。仅仅一则未经证实的网帖,就点燃了网民对熊孩子的强烈愤怒,节奏是多么好带,愤怒是多么廉价。

 

好像没人关心这是不是事实,没人关心写网帖的人有没有夸大其辞,更没人关心所谓的熊孩子是不是真说过“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这样的混账话,网民们都沉浸于脑补和讨伐的正义快感中。可能在多数人看来,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网帖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这样的事完全是可能发生的,逻辑上没毛病,熊孩子完全有可能这么熊。

 

不基于新闻和事实去思考,而信奉“网帖故事”,。一个个编故事的俨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教父,。陈昌凤教授在演讲中哀叹说,方汉奇教授捐100万没人关注,“老教授银行转账百万捐款 柜员疑为诈骗如临大敌”的故事才能刷屏。另一个反映着这种“故事会情结”的新闻是,人工智能帮被拐者找回亲生父母的温暖事实没有点击量,编造出的“33岁男子爱吃麻辣找到亲生父母”故事立刻刷遍全网——最终,人们记住的只是“爱吃麻辣找到亲生父母”的段子,对人工智能创造的奇迹毫无兴趣。

 

基于事实的报道才能推动社会进步。“故事”只有消费的价值,新闻报道基于事实,指向一个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当然,并不是说故事毫无价值,在经过调查和核实后,故事也可能成为新闻报道。遗憾的是,还没有看到专业媒体对“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妇”进行追踪报道。

 

在抽象的想像中对着抽象的群体,发泄着抽象的愤怒,因为没有细节,没有真人真事,没有多方说法,也就无法形成基于事实的讨论。面对熊孩子的故事,受众只不过随着网帖预设的情绪发泄一番,集体站在道德高地上抽象而激烈地审判。

 

如果是一条有事实基础的新闻,效果就不一样了。熊孩子因为做了错事,会受到惩罚;父母因为对孩子管教不够,作为监护人受到惩罚,被邻居鄙视,。因为真实,愤怒和批评会传导到问题的另一端,让担责者反思。比如,“熊孩子抽掉老人身后椅子,老人坐空摔倒后脑后撞击”这样的新闻报道之后,因为有事实基础,会在实实在在的惩罚中变成教训。而“熊孩子故意猛推孕妇,试试能不能让孕妇流产”这样的网帖,谁会反思,谁会受到教训?抽象愤怒的表演者们,除了煽动起仇“熊孩子”这个抽象群体的情绪外,一文不值。

 

故事太多,新闻太少,情绪爆炸,事实不够用,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理应反思的缺陷。(曹林)



/ 粉丝留言板/


对待熊孩子,我们该不该“以暴制暴”?



点击关键词,查看以往精彩内容

盲人办卡被拒 | 高考0分 | Selina | 生门 | 脸书 | 高校特色课 | 人世间 | 孤独青蛙 | 315晚会 | 少年班 | 霍金逝世 | 新笑傲江湖 | 高铁吃泡面 | 小学生逆天作文 | 大数据 | 减负 | 妇女节 |《经典咏流传》|《舌尖上的中国3》张扣扣 | 压岁钱 | 反向过年 | 阴阳师 | 杭州纵火保姆 | 饶宗颐 | 拉黑父母 | 红月亮 | 佛系养蛙 | 《等你下课》 | 幼儿园看杀猪 | 任务驱动型作文升格干货 | 全国卷III同型题写作指导 | 高分须知 | 校园性骚扰 |「中国苦儿」三毛 | 女子拦高铁 微信跳一跳 PG On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