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张智华:中国网络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张智华:中国网络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1

1

1

 

中国部分网络剧价值观混乱,叙事不清晰,节奏太慢,为了谋取利润而忽视了真、善、美。例如,网络剧《无心法师》表现绝望之爱与禁忌之花,有得有失,有些问题引人深思。


《无心法师》


《无心法师》由网络小说改编而来,在网络平台单独播放,这充分说明了该剧的网络属性。所以当我们按照传统电视剧的类型划分去试图将这部剧进行分类时,却发现其并不属于科幻剧也不属于魔幻神怪剧,尤为突出的是该剧的灵异和惊悚元素,该剧是介乎玄幻、魔幻、灵异的类型混杂。该剧是由天津唐人影视制作公司制作完成,而当我们进一步将该剧与同一总公司出品的面向传统电视媒体的相似题材电视剧进行比较时,发现该剧的重大不同。通过这一症候,笔者认为可以将《无心法师》这一文本当做案例分析,则网络剧的叙事亦可从中窥见一斑。


《无心法师》


《无心法师》讲述的是一名叫无心的主人公,一路祛除鬼魅的惊险故事。该剧的剧本与原著小说相差无几,历险式的故事结构和水到渠成的爱情发展,波澜不起的保守编排,乏善可陈。主人公是个奇特的人物,他不老不死,非人却具备潇洒的人形,可谓似人非人,无所来之处,无将去之所。这个完全被虚化了背景的人物行走于剧中完全虚化的世界之上。玄幻世界所必须的世界观架构竟然被忽略了?这实为编剧的一大败笔。


《无心法师》


“无”心何以“有”情?佛像变成木乃伊,各界妖魔大乱斗。重口味情节的小清新画面呈现。如果以上这些都只是说明互联网视域下的后现代拼贴叙事,那么该剧故事架构的世界观模糊不清,界限不明;人物转场动机不强,破绽丛生;风格变换随意;角色刻板且表演苍白;逻辑漏洞无法脑补;则体现了该剧主创旨在通过使用元素堆叠的讨好意图。选择用一个含混的风格拼贴,而不是专一的类型化,其中必有市场最大化的经济学考量,另一方面避开了惊悚灵异的类型创作也可以看做是在规避政策审查的风险。在市场与政策的双重压力之下,《无心法师》体现出互联网电视剧制作游走在观众与政策的双面讨好之间。反之,对于制作公司而言,《无心法师》所暴露出的力不从心的叙事、拖泥带水的节奏、苍白乏味的人物、不伦不类的风格,不得不令人生疑,传统制作机构走向网络模式叙事,真的准备好了吗?

  


尽管如此,该剧还是赚足了口碑,并以开播2个月点击7亿次,剧中演员六次登顶热门艺人搜索榜首的优异成绩成为2015年暑期热门网络剧之一。网友何以如此狂热,大致原因如下:


《无心法师》


该剧具有玄幻的互联网基因。果壳网有一篇文章论述玄幻与魔幻、科幻等非现实类小说的区别,并指出玄幻属于东方特有,并进一步将玄幻界定为以网络文学为主体,区别于其他通俗小说,注重于娱乐性和视觉快感,风格光怪陆离,创作形式涵盖小说、电影、动漫。


《无心法师》

  

基于大量的网络小说、网络游戏、动漫的了解得出,有理由相信上述总结的合理性。玄幻是由网络滋生的,深受追捧的元素;从网络小说玄幻类所占比例和受欢迎程度,加之玄幻题材的网络小说不断被改编成热门影视剧,玄幻风已然成为了一个大IP。在这股来势凶猛的“玄幻风”里,观众被卷入其中,欣然若允。在潜意识快节奏的消费欲望中,迫不及待要观看下一部小说、下一部影视剧。在这种急切的消费心理驱使下,他们不在意这个小说的文学性、艺术性,要的是娱乐和刺激。小说与影视剧之间互文,共同构建着观众对玄幻世界的共同想象。所以《无心法师》这样一个世界观缺失的文本被轻易接受,归根结底上说是植根于玄幻文化互联网基因里,互联网观众对于这个文本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无心法师》


小鲜肉的爱情诱惑。所谓“小鲜肉”,是按照商业文化的消费需求打造的,商业文化、资本权力,这双无形的手在操纵着我们的欲望、情感、审美判断,乃至社会的价值观念、审美观念和消费时尚。对小鲜肉的消费使得作为一个男人的那些强烈的、独特的、个性化的身体、性格、感觉,以及其他感情因素、精神因素,则在不知不觉中消融于这种男色消费文化的控制和影响之中。而对于观影的受众来说,屏幕上经过包装的虚拟的小鲜肉通过一段段缠绵悱恻的虚构爱情将观众带入了看似甜蜜的爱情陷阱。这不得不让人们忧虑。



大制作的视觉保证。影视行业是眼球经济,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无心法师》在服装、化妆、道具、摄影、用光以及特效的精致处理上不遗余力。该剧的美术指导李显昌之前的作品包括《笑傲江湖》、《宫锁心玉》,该剧的后期特效公司参与过徐克的电影《狄仁杰:神都龙王》的制作,该剧的片头曲选用了李健的《贝加尔湖畔》,该剧片尾曲则是由好声音第二季冠军李琦演唱,堪称当今一流的配置。

 


这三点具有普遍适用性,然而并不能完全阐释《无心法师》的文本特点。除了玄幻之外,爱情是该文本重要的叙事功能之一。虽然在情节节奏的安排上,该剧的爱情戏并无多少铺陈,几乎毫无波折,有的只是展示而已。然而仅仅是这种展示则极具有戏剧张力。该剧的主题可以概括为“绝望之爱”与“禁忌之爱”,解释为明知道没有结果还是要在一起,倒数爱的时光;这种叙事在调动观众爱情向往的同时也在引发他们对剧中人物的深切同情,认同有多深同情就有多深,即是流行语中的“虐恋”。然而再对这虐恋的叙事进行剖析将发现通常传统叙事中横亘在神仙、妖怪、魔鬼与人类恋爱之间的道德化身在这部网络剧中被消解了,而取代之以自然规律(这个自然可做规则理解,虽然文本中规则设置模糊)。无心明知道自己不生不灭不能生育,隐瞒了自己的秘密而与人类月牙结合,月牙只是生气了一场然后欣然接受;千年妖怪岳绮罗与邪恶人类张显宗的虐恋因反派的邪恶气质增添了一丝邪魅。这一丝的邪魅是绝不会公然出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大众视野内的,是诞生在传统与网络之间的裂隙。没有来由的邪恶,回归邪恶本身。在网络非主流身份庇护下,绝望之爱与禁忌之花偷偷盛开。网络剧叙事滋生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到底本剧有意讨好还是无意为之无关紧要,但这至少在一些方面体现了当下互联网视频受众的接受态度。

 

1

2

1

 

    

笔者在分析网络剧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剧发展对策的思考。认为网络剧在质量、播出平台的搭建和盈利模式的整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认为提升网络剧质量、联合电视台搭建播出平台和对产业运营进行深度整合是网络剧发展的方向。



网络剧质量需要提升,任何网络剧,质量才是关键。网络剧内容既要突出特色,又要不断拓展可做的内容和范畴。网络剧制作团队既要吸纳年轻媒体人,又要合理利用资深媒体人的经验。国外网络剧制作经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国内的网络剧制作存在着粗糙、浮躁的状态,专业化、高品质化人就是网络剧制作需要努力的方向。网络剧的主人公多以小人物为主,草根化、平民化是他们的特点。在网络剧火爆的背后,与其塑造的人物形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屌丝男士》中的大鹏,还是《万万没想到》中的王大锤,他们都是这个社会中、低层群体中的一员,是众多草根百姓的缩影。这些主角汲取了各式各样平民百姓身上的特点,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寻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影子。事实上,我们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那些网络剧中的人物,更是透过这些人物所看到的本质的自我。


《屌丝男士》


以《屌丝男士》为例,无论是在第一季中外表光鲜却唱歌跑调的柳岩,还是吃饭时为避开付款而假装醉倒的大鹏。这些奇葩的人物都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豆瓣、猫扑、天涯等论坛上爆料出的奇葩比比皆是,相亲会上AA制、甚至为了逃避买单男女双方大打出手的新闻曾上过微博热搜和各大头条。甚至餐馆饮食不够安全卫生、不按规矩停车等等行为,这些无一不体现出我们的生活与此类网络剧之间出现的重叠,这些事件通过主角的表演展示在网民面前,从而引起大家的同感与共鸣。


《屌丝男士》


与此同时,网络剧中除了有草根化、平民化的主人公外,还为大家提供了另外一种与之成为鲜明对比的高大上配角。无论是《屌丝男士》里的柳岩、范冰冰、孙俪等女神级的人物,还是《万万没想到》中出演搭档的各位美女配角,甚至是《太子妃升职记》中的长相帅气又身份高贵的太子和九王,无疑增加了人们对于此类网络剧的注意程度。尤其是当剧中主角的形象、行为甚至身份都和普通大众相一致的时候,以年轻人为主体的观众们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带入角色之中,从而获得一种带有臆想性质的自我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会进一步增加网络剧对于受众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了受众的关注程度。


《万万没想到》


另外,主人公平民化的生活所伴随而来的是其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由于部分传统电视剧中过多官方式的说辞和演绎已经脱离了普通大众的生活,网络剧中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显然更能让观众感觉到眼前一亮。



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屏幕上的主角也可以如此的接地气——王大锤和大鹏们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吐槽上司、欣赏美女和说那些不着天际的闲话。相比于传统电视剧中那些正襟危坐的上司领导、英勇无暇的正面人物甚至是生活在生物链顶层的贵族们,这些小人物不再满口的高大上和社会荣辱,而是以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展示着普通大众的生活。这似乎使网络剧看起来更有人情味一些——他们就生活在我们之中,因此关注他们就是关注我们自己。

    

《万万没想到》


不过网络剧所具有的草根平民与传统电视剧相比又有些不同。对于以电视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统电视剧而言,它们在设定人物主角的时候,不仅要兼顾小人物的特点,更要将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形象升华,不能简简单单的将那些草根形象公之于众,对于其身上存在的某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性格特点和形象要加以取舍,才能成为让这种草根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上。



而网络剧则无需考虑这些因素。作为小成本,且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以青年草根们为只要收视群体的新剧种形式,网络剧中的人物可以依照现实中的草根形象进行大面积复制,这些人物可以生活邋遢、语言不雅,而这些都能被网络前的观众所接受。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些剧中人物其实就是生活 中的我们。网络剧不需要雅俗共赏,只需要贴合观众心理,因此有时候难免也会出现向恶俗方向发展的趋势。


《万万没想到》


除了形象上的共鸣以外,在此类网络剧中人物夸张、无厘头的搞笑性格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看点。这些人物的夸张搞笑的性格会引导他们做出许多无厘头的搞怪事件,这相较于传统电视剧也是一大挑战,而且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或许都不会出现的情景在他们的身上似乎有着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即视感。例如在《万万没想到》中,王大锤曾为了追女孩而上网查找女孩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并一一付诸实践:为了体现幽默感,他特意跑到女生桌前讲笑话,并用夸张的笑声为自己捧场;为了体现自己的好体质,他爬到女生的办公桌上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而当女孩桌子上出现蟑螂时,为了体现出自己的勇敢,他甚至抓住蟑螂并作出令人惊诧的举动——在女生面前形态夸张的吃掉了它。



其实仔细想来,王大锤的这些举动似乎或多或少的曾以其他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男生会凑到心仪的女生身边逗趣,在操场上看到心仪的女生走来特地通过锻炼展示自己的身材,或者在女生遭受到这些小昆虫骚扰时果断现身解决难题。而王大锤只不过将这些举动加以夸张和放大,就变成了独特的喜剧效果,从而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和深刻记忆。特定的人物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行为方式,正因王大锤是这样一个搞笑夸张而又无厘头的人物,他注定也会做出这种无厘头而又画风清奇的行为。


《太子妃升职记》


无独有偶,《太子妃升职记》中的张芃芃也因独特的性格被大家铭记。然而作为一名穿越而来的太子妃,与常规穿越剧不同的是,女主角张芃芃是以一个男性的身份穿越到女性的身体上的。因此,这种心理及生理性别上的不统一必然会带来与常规女主角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


《太子妃升职记》


不像往常的宫斗剧,女人们在后宫中互相厮杀、彼此陷害,《太子妃升职记》中的女主角似乎走出不一样的路线——她先是调戏身边的小侍女,又立志于和皇帝的妃嫔搞好关系,而这一切,只是因为作为一个曾经的花心公子的她没有及时的转换过来自己的性别。也就是说,他仍旧以男人自居,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是一个女人了。也正因此,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宫斗场面在这部剧中几近没有出现,后宫中反而其乐融融,令人不思其解。



在以往的宫斗剧中,女主角们要不就是对上位者们无限讨好或者情意绵绵,要不就是如《甄嬛传》般对于“皇帝”这一角色相对弱化。《太子妃升职记》反而另辟蹊径,对于这名女主角而言讨好的对象变成了众多貌美的少女。以往针锋相对的后宫关系在这里变成了如鱼得水般的惬意。作为丈夫形象存在的太子于女主角而言其实更像是一种哥们儿一样的关系。


《太子妃升职记》


因此,这种反常的性格所塑造的特殊角色,必然会比那些早已被演绎了不知多少遍的陈腔滥调式人物要吸引人得多。毕竟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所看到的古装穿越题材无外乎《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等类似电视剧。那些穿越的女主人公们无论来自现代的哪个城市、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穿越,最终无一不会和各种女人勾心斗角。当这种老套的角色设定被大家熟悉后,便不会引起多大轰动。与之对比,角色的设定也正是《太子妃升职记》的一大亮点。



除此之外,《屌丝男士》等著名网络剧基本遵循着这个创作原则。用人物无厘头的性格配合夸张的表演并发表一些调侃形式的言论,以此引导剧情的发展。可以说,人物的塑造在网络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平民化、草根化的人物形象给了人们对于网络剧的亲近感;夸张搞笑而又无厘头的人物性格促使了观众对于网络剧的深刻印象。网络剧不同于传统电视剧,它不是什么十足高雅的艺术,它所面向的人群正是普普通通的草根群众。网络剧能够让人在观看之时开怀大笑,也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调侃,而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设定对此功不可没。



网络剧播出平台需要拓展,既在电脑网络上播出,又在手机网络上播出,还可以在其他相关的平台上播出。进入21世纪,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连为一体,形成了一个立体化网状结构的传播体系,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元素的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传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伴侣,人们依靠它们的帮助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手机控、微信控、微博控比比皆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这些新媒体工具的依赖程度。网络剧内容虽然开始以网络播出为主,但如果需要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多媒体平台播出仍旧是节目扩大影响力的良好方法。而现有能够产生巨大影响力的网络剧是跨电脑网络平台与手机网络平台的制作和播出为主。网络剧只主打网络播出平台还是有一定欠缺,优秀的网络剧还可以在电视台播出。优秀网络剧在电脑网络平台与手机网络平台以及电视台播出,正是走向跨平台的融合,例如湖南卫视自己发展的网络平台和电视台的跨平台播出,出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值得借鉴。这种方式确实带来了网络剧播出和影响力、盈利模式的发展。而网络剧的制作可逆向思考,在拓展网络剧播出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向电视台逆向输入。多媒体平台的融合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巨大的影响力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和相应的收益。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对“网络剧”进行了阐述,认为“网络剧是专门为电脑网络制作、通过互联网播放的视频作品,是一种网络与影视艺术相结合的新兴艺术品种。”(①[美]詹姆斯·沃克、道格拉斯·弗格森:《美国广播电视产业》,陆地、赵丽颖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这个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局限性。其实,网络剧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网络剧既为电脑网络制作,也为手机网络制作。网民既在电脑上看网络剧,又在手机上看网络剧,成为一种常态。



如今网络剧已经在普通大众的娱乐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网络剧的火爆程度早已毋庸置疑。无论是《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还是《太子妃升职记》等众多网络剧,早已在观众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网络剧盈利模式需要继续探索。运用电商平台进行网络剧播出,努力实现双赢。在网络剧中做好植入广告,兼顾人物形象、细节场景与广告的特点,让网民自然而然地认可。

 

 (文章来源:张智华,《中国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初探》)


作者介绍


张智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



相关阅读:

张智华:中国网络文化发展路径 ——兼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如何转化为网络文化

张智华,李平:中国网络节目的文化价值(节选)




微信号:子曰师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