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甄嬛传系列丨皇后当真斗不过华妃?皇后的城府之深,其实第一集就告诉你了.

甄嬛传系列丨皇后当真斗不过华妃?皇后的城府之深,其实第一集就告诉你了.

听 说 全 世 界 最 有 品 的 人 都 关 注 了 熙 来 攘 往


No.153丨2017.12.10

《甄嬛传》第一场戏,皇后给华妃赐了个宫女,华妃就把她给弄死了。这个情节是开剧大戏里一系列的杀人段子之一,都是为了震慑全场,铺陈华妃在宫中的飞扬跋扈。




要说,第一天新人给皇后请安,华妃当着那么多小辈的面,在皇后面前托大,这样的做派,皇后处境的的确令人同情,皇后的姿态也让人敬佩。再联系华妃责罚夏冬春,就因为夏冬春在众人面前巴结皇后,就在中街上当场发落一丈红,这么不拿人命当回事,可见的是脸酸心硬。



所以,夹在这么多的铺陈里,皇后和华妃单独议事的这场戏,也就很自然地当成华妃不识抬举,故意摔了皇后娘娘赐的点心。


所谓人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这样来的。


再仔细推敲一下,不对呀,后与妃议事,这是在最最开始的阶段,两个人都是第一次出场。为什么那么自然就让人觉得,皇后贤德,而华妃僭越呢?这就是皇后聪明而华妃率直的所在。


皇后说什么都是微微含笑,慈善和祥的样子。实际上,她对华妃说的话都是细思极恐,笑里藏奸。




第一个镜头从户外开始。一排宫女整齐地端着食物盘子低着头进殿伺候。这看上去是有贵客的意思。但是,皇后的热情,从来都不是一眼可以看透的。


皇后与华妃议事。一共谈了三件事。三件事都很平常,等说完三件事之后回过头来再重新品味,那种感觉,如芒在背。




皇后先跟华妃嘘寒,打搅午睡了。这是不是听着很正常啊?领导问话,根本不需要在乎下属的休息时间,但是,嘴上客气一下,至少是个礼数。


慢着,大中午的,皇后真的有必要挑这个时候吗?如果看到后面,有那么几次,皇后是在晨会之后单独留下过甄嬛和安陵容来说其他的事。



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两点。晨会之后是可以用来说工作的,皇后完全可以在晨会结束时,当着大家的面把华妃留下来谈工作。当然,这样会令华妃很有面子。其次,说明皇后对于找人说事的时间是有讲究的。 


当然,对于这个时间选择的心机的判断,最终是建立在对皇后整体判断的基础上的。当皇后的面目被彻底认清之后,回过头来看这个细节,其中的杀机才透露出来。这就是皇后心机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皇后娘娘是拼命地伪装自己。华妃呢,就是拼命地嘴贱。要说,皇后这么存心折腾华妃,华妃对她心怀不满,认为她是年老色衰的心理变态其实也可以理解。但是,华妃不是从这个角度去和皇后斗法的,她的角度很特别,那就是,华妃一点也不恨皇后。


如果华妃恨皇后这么折腾自己,那么,皇后明知故问,华妃就可以说:“皇后娘娘凡是思虑周到,特意选这个时辰,一定是事出有因。”只要挑破皇后选这个时间是“故意”的,而不是什么不得已,就可以了。让皇后自己去感受心理压力去。但是,华妃虽然不耐烦,却并不在意。她回敬用的语气是嘲讽。


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喜欢嘲讽?那当然是优越感十足。华妃在整部戏中刻画的一个鲜明的个性特点,就是“高高在上”,优越感十足。她觉得,皇后根本不是她的对手,也就只能抓可怜的机会,拿细碎的功夫折磨她。这不,宫中选秀,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亲自点名让华妃来负责不是吗,甚至都没有让皇后挂帅。既然有了这么大的便宜,又哪里需要怨恨皇后故意耽误自己午休呢。


于是呢,不明就里的人听了这一段,明显地觉得华妃的态度太过僭越。



皇后要听工作汇报。华妃其实也没有说旁枝末节,直接就是四个字,“已经妥当”。第二小节说了活动经费的事,华妃也已经搞定了。这本来是件很好的事。就好比在《红楼梦》里,王熙凤让平儿述职。平儿的回答也基本上就是这么个套路,总体上都搞定了,过程中遇到这个那个的麻烦,本人也一一搞定。所以,二奶奶放心就好。同样的一套话,平儿说得让旁人都觉得舒服,华妃说出来,就很傲慢。


华妃谈到“银库空虚”的问题,这里面包含了很多背景。雍正刚刚登基,银库的确存货很少,所以才会有后面不喜欢年羹尧贪敛的情节。要说,华妃这句“这个中滋味岂是旁人能知道的呀”,听上去好像在抱怨“甜蜜的烦恼”,意思是说,虽然工作很棘手,但是,这么重要的事情,皇后轮不上。


《红楼梦》里,宁国府为秦可卿办白喜事,王熙凤虽然忙地没时间休息,心里却美得很。因为在此次之前,她主要是给王夫人跑腿,办点小事。一个女人,只有操办了家族的场面大事,比如红白喜事,才能算是经历了历练,可以当家管事。就是操办了宁国府的事情之后,王熙凤开始在荣国府掌权,然后被老太太看中,留在老太太跟前听差。所以,华妃这句话听着,也是很有王熙凤的张狂的。




但是,银库再没钱,办选秀的银子应该还是拿得出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程序,里面的花费也需要按照老祖宗的规矩来。这个在眉庄谈账本的一段里面可以参照。既然这样,哪里有经费拮据的说法呢?而且,皇上的意思是说,少办选秀。这个意思当然是,因为选秀很铺张,所以要在场次上减少。如果皇上可以花小钱办大事,那也就用不着减少场次了。


在机关里,“经费拮据”,通常都是门面话,无非是用来显摆自己的辛苦,或者推搪别人的要求。王熙凤从来都是“经费拮据”的,但是,她从来都有办法卡出银两来放银子钱。所以呢,如果华妃真的觉得“经费拮据”,很有可能是因为皇后。皇后抓着拿支签字的笔,皇后卡着办事的钱。从后面的情节来看,眉庄学习协理六宫的时候,算账的那段剧情,就是皇上和皇后一起在场。当时,有一个议案就是由皇后引出的。这说明,皇后不仅非常熟悉后宫的财政。她其实是后宫的财务总监。


所以呢,皇后让华妃来汇报工作,暗地里是来听“洋相”的,看看华妃在什么地方会有错漏。


华妃最可能的错漏在哪里呢?主要是手下的人贪污挪用。如果没有办事的人偷漏银子,经费也还是过得去的。华妃的另一个难处,也就是安抚地下人的贪婪。华妃那句““这个中滋味岂是旁人能知道的呀”,也可以理解为回敬皇后的刺探,告诉她,经费很难,我焦头烂额,您满意了吗?



皇后很会说话。所谓会说话,80%是指,会说场面话。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样才能够在任何时候不落把柄,保全自己。会听的人自然会在心里做翻译,至于不会听的人,就让他们掉进坑里去好了。这样就可以理解那句话,“跟聪明人说话”。


谁是聪明人?安陵容是聪明人。祺嫔就不行,皇后觉得跟她说话太累。


所以,一场谈话里,皇后处处居心叵测,可是旁人始终觉得,皇后面和心善,母仪天下。



正事说完了,到了聊家常谈感情的休闲时间了。开头宫女们端的面点果子要登场了。要说,,就在于,她特别懂得用寻常套路做不寻常的事情。


。他说,中国是一个文官系统特别发达的国家,官僚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就是,中国人做什么事情,实质上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的,但是,看上去却像是“不经意间”发生的。皇后就是,特别善于在日常事务中包藏祸心。


你看,华妃一直言语不恭,皇后始终笑容可掬,热情好客,拿出点心来招待姐妹,还说“请妹妹尝个鲜”,“妹妹自己选,自己喜欢吃什么就拿什么”。这话说得多温暖啊。等等,“尝个鲜”是什么意思?后面华妃一脸厌烦的样子,皇后赶紧说,“怕是妹妹也吃腻了”。这话听着怎么那么矛盾啊。


这就是皇后心机的重头戏。华妃为什么不接受皇后的好意?是因为皇后没有小厨房,做的点心不好吃吗?旁人很容易这么想,因为华妃的小厨房有名啊,而且她特别喜欢炫耀自己的小厨房,甄嬛得宠后,华妃不就是赏小厨房的点心吗?这就是常人的逻辑。



皇后的能耐就是利用常人的逻辑设计圈套。


华妃为什么会“吃腻了”?因为皇后娘娘每次都上小点心。华妃不是完全不顾尊卑礼节的人,对皇后终归是要敬让的。后来在嫔妃给皇后请安的早会上,华妃曾经和皇后就茶叶的问题较量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可以叫板,为什么不能推辞一份点心呢?因为,如果推辞点心,皇后就会有新的花样等着你。所以,在过去的较量里,华妃选择了接受点心。只是,这一次,连点心也接受不了了。 




华妃和颂芝演了一出双簧。颂芝为什么敢这么无礼?只能是私下里华妃授意的。华妃假意训责之后,看了看皇后的脸色,赶紧护着说,“你是本宫的家生奴才”。大概是有这样的规矩,家生奴才,皇后才不能随便责罚。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华妃不想吃点心也没有用,就算拿颂芝来做挡箭也不行,皇后就是皇后,皇后手里的牌很多,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她抓不到。


华妃说颂芝“本是粗笨”,皇后立刻就赏一个宫女给她。你以为皇后是好心吗?颂芝失手打掉点心,傻子都知道是故意的,皇后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就是皇后城府深的地方。她手里永远都藏好了牌,就等着对方的路子将计就计。



为什么要给个福子呢?皇后其先说,“内务府新挑来的丫头,本宫看她机灵,便拨给你使唤吧。先是说这个宫女聪明”。然后呢,华妃当然是不会要的咯,就说不缺宫女。你看皇后转的多快,立刻又说,“早听说翊坤宫的宫女做事利索,是该让福子这些小丫头学着了,有妹妹调教着,帮着颂芝做些事,也能叫她们学得乖一些。”


这话圆得太流畅了。


顺便说一下,这个手段,后来甄嬛也用过,就是眉庄掉进鲤鱼池,华妃说要调换眉庄的贴身宫女,甄嬛立刻说应该调换华妃宫外的侍卫。所以,甄嬛和皇后有的一拼,肚子里的坏水很多,拍脑袋就来。



扛到第四轮,华妃还是扛不过去了。皇后毕竟是皇后,跟皇后斗,华妃从来就没有赢过。华妃只是嘴上没有礼数,行动上也是奈何不了宜修。这个女人把自己的姐姐都弄死了,华妃怎么斗得过她呢?


这场戏说的就是皇后与华妃“互斗”。你看镜头的语言,皇后和华妃的近景在对话过程中交替出现,这种交替是一种“错位”交替,就是,皇后说话的时候,给华妃的镜头;华妃说话的时候,给皇后的镜头。这在镜头语言中用来表现一种有张力的博弈关系。但是,如果抛开镜头语言的暗示,只是凭感性来旁听这段谈话,那么,很容易感受到华妃的咄咄逼人,而觉察不到皇后的包藏祸心。 


这就是皇后的功夫。 


所谓皇后的功夫,就是笑脸相迎,关怀备至。后面有一节,皇后从宴会上回来,对剪秋抱怨说,“笑得脸都酸了。”


皇后的功夫,首先是耐力。整部剧,皇后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情绪,这已经是在甄嬛回宫以后的“滴血眼亲”一节里了。而梁歪两次对着外人情绪失控,则是为甄嬛祈福以及最后甄嬛荣升太后,这时候,皇后已经失势,处于幽闭状态。


,:,就是考验人的耐心,尤其是对于讨厌的人的耐心。”这句话正好可以用来做皇后的注脚。华妃对皇后永远是冷嘲热讽,处处给皇后难堪。那又怎样,皇后永远都是献上一对苹果肌。



其次,皇后说的话都是场面话,无论是谈论公事,还是面授机宜,皇后很少出现个性化的语言。比如,皇后见面就打招呼,“打扰妹妹午睡了”,这是标准的套话。华妃来一句,“我哪有娘娘清闲有福啊”。场面规矩哪有说这种话的道理。


再看谈工作的时候,华妃说完事情都已经办妥,然后转折到预算经费困难的时候,用了个连词,“反正”,这是一个十分口语化的词语,有谁看到总理做工作报告,拿着讲稿说,“反正(如何如何)”?华妃要叹苦经,说“这各种滋味哪是旁人能够体会得到”。这种抱怨的口吻,和私人化的句式,都不是一个工作汇报的谈话里合适出现的。


两个细小的例子可以看出,华妃说话的意识性不强,说话方式随意,无论对谁说话都像个任性的孩子,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应了然。、不成熟的表现。


第三,皇后的功夫就是,关心一切可以关心的人,温暖周到,让人如沐春风。这一点的例证,后面更多的剧情拆解里会越来越多。


皇后说话的三大原则,第三条原则是外在的,能够对人产生笼络和影响力。但是,前面两条则是内在的,需要皇后自身的修为。练就前两条的功夫,第三条才会发挥作用;没有前两条,第三条做得再好,也无非一个知心大姐,泯然众人。而三条原则整合在一起,则构成了皇后的伪装,将她的城府和阴险深深的保藏。


-End-




界世的你当不

只作你的肩膀

 无畏的太阳 

甄嬛传|红楼梦|牢骚|某某某

空·


友情链接